对联的贴法正确

作者&投稿:蓍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联的正确贴法是:面朝对联,右手为上联,左手为下联。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的特征:
1、独特性和普遍性。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
2、寄生性和包容性。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3、实用性和艺术性。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4、通俗性和高雅性。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通俗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
5、严肃性。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文学、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有严肃性创作,也有性的。比如,开办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的浙江平阳"益智高等女学校"门联"德张民智开明范;学领女权炳耀风",其风格是高雅而严肃的。清末有个叫赵藩的人,在成都武侯祠题了一联。此联就属于严肃性的。联云: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严肃性。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

~

对联的正确贴法图示
答:对联的正确贴法如下:1、对联的正确贴法如下:确定对联的上下联:一般来说,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上联的末字应为仄声,下联的末字应为平声。确定对联的横批:横批通常写在对联的上方中央位置,字体要大于上下联,以突出主题。横批的内容应与上下联的意义相符,或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2、准备工具:需要...

对联的正确贴法是怎么贴
答: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

对联怎么贴才正确
答: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也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一般地说,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当然不是所有的春联都是这样,要区别对待。分清楚上下联后,就用准备好的浆糊或者胶带、双面胶等,先贴上联,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

正确贴对联的方法图
答:正确贴对联的方法,贴对联首先要知道哪边贴上联,哪边贴下联,一般是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但是具体哪边贴上联是要看横联的,横联从哪边开始读哪边就贴上联,如下图中所示,横联是从右边开始读的,所以右边贴的是上联。第二就是要知道哪一联是上联哪联是下联,一般我们在买的时候卖家都会写有,...

春联的正确贴法是什么?
答:1、左右联 勿贴反 贴春联时,往往有人把上下联贴反。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2、贴春联 看时间 民间流传一个神话,春联是天上的神仙,春联被撕破后,会升至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

对联的正确贴法
答: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也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一般地说,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当然不是所有的春联都是这样,要区别对待。分清楚上下联后,就用准备好的浆糊或者胶带、双面胶等,先贴上联,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

对联怎么贴法正确
答:对联怎么贴法正确:大部分人都知道读对联的顺序,但是在贴对联的时候却分不出上下联。当人们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1、按字调平仄分。判断对联的上下联要从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的。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即汉语发音的第三、四声),下联为平声(一般指第一、二声)。2、按时序...

春联如何贴才是正确的贴法?
答:春联的正确贴法如下:首先要确认春联的上下联。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是看横批的,一般来说,横批从哪边开始读哪边就贴上联,但因我国古代都是从右向左写字、看书的,所以横批也是从右向左读。1、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通常都有因果、递进或时序等关系,张贴前结合横批认真读联,弄明白联句的内容。2、从...

对联正确的贴法是怎样呢?
答:上联是贴在右边,下联是贴在左边的。区分上下联有一个挺方便的方法,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的,就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三声和第四声。但是现在有些对联是从古代传下来的,古代某些字的读法和现在的不太一样。

对联的正确贴法
答:从头做导游、大门的朝向、仄起平收等方面贴。1、正确的做法是背对大门一致的方向时,来说左右!此时左为上联,右为下联。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尊,为大位。上联在“左”边。古人的竹简、圣旨、诗词等等,从载体的方向看都是从左到右的,也反映了古人朴素的尊卑、哲学和道德观念和思想。2、从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