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理想的人格特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作者&投稿:丙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家理想的人格有四种:「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第一个人格特质是「挫锐」。

锐就是身上的「傲气、锐气」。道家讲清静无为,讲柔弱,「刚必折,物壮必坏」,为人处世宜柔不宜刚,很多人的个性很刚强,动不动就发脾气或是吵嘴,这个都是「傲气、锐气」太盛。所以第一个「挫其锐」,每个人身上都有傲气,总觉得我比别人强,其实这是无知,我们与天地大道比起来,我们是最卑微的一群,为什么?因为我们还在天地之间,有什么好骄傲、好争执的?每个人应该将自己的锋芒收藏起来,尽量的谦卑不与人争,这就是「挫锐」。收藏自己的锐气,为人处世以柔弱为主,柔弱胜刚强,「刚必摧,物壮必毁」。

第二个人格特质是「解纷」。

意即为学之人,要有解决纷扰的能力,而不是去制造纷扰,别人有问题,应该善于帮他解释,让他释怀。为学之人遇到他人求助,很诚心地替他人解说,让他释解心中的烦恼,这就是「解纷」。为学之人要能够帮人排难解忧,也类似佛家讲的法布施,不但可以帮人排解忧烦,自己的忧烦也能够适当的排解,并且是有理念的引导,然后抒发情绪,而不是一下子由自己的嘴巴爆发出来。一个人一旦无名烦躁起来的时候,要适时的解纷。在解别人的纷扰之前,先把自己的纷扰先排除掉,而这排除不是硬压,是用思路、用正理正法去疏导,把愤愤不平的情绪疏导掉。能够先解自己的纷扰,才有办法去帮别人解决纷扰。

第三个人格特质是「和光」。

太阳光让人觉得很强烈、很剌眼,这不是人想要的,得道之人的光是要很温和、很柔软的光,这个光会让人觉得很舒服而不刺眼,这就是「和光」。「和光」的意思是,尽量收敛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气场变得很温和、很柔和,所以一个人修道如何,别人一靠近就知道,如果一靠近就觉得这个人火气很大,当然不敢跟他接近,所以为什么要消灭心中的那股瞋念。凡事不与人争,凡事从自己先做起,也就是「别人都没有错,只有自己错;别人错的也是对,我对的也是错」。为什么我对的也是错?因为只要存有「我对」,就有「我相」存在,《金刚经》云:「 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第四个人格特质是「同尘」。

不特立独行,不让人觉得你是特异人士,或是什么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要让人觉得你跟他是一样的。所以真正德行很好的人,他看起来就像邻家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菜根谭》有云:「 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真正有修行、有道行的人,从表面是绝对看不出来,只能够在接近他或与他言谈的时候,即之也温,即之也柔,感受到他温和慈祥的气场,如是而已。换句话说,虽然很多人的行事作为是错的,你走的是对的路,但是不用特立去标榜「我对你错」,仍然跟一般人一样,过着平常的生活,不用处处去指责别人,你这个错,你那个错,只有我对,只要有「我对你错」,你还是凡夫俗子。所以要时时反省,时时审视。

有了「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这四项人格特质,最后要走向「玄同」的地步,即道家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玄同的意思是「玄妙齐同」,类似佛家所谓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道家跟佛家虽然用不同的名词来解释修到最高境界的一个实像,但是其实都是相同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人努力一辈子,不知该往那里去用功,往那里去着力。

~

妙真经的妙真经名句
答:前言《道教义枢》曰:“尹生所受者,唯《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当年老君西遂流沙,至涵谷关,为关令尹喜演《道德》两篇,上下两卷,论修身治国,戒刚守雌,挫锐解纷,行慈检谦下之道,成五千余言。尹喜又录老子谈论言旨为《西升记》,后人又改记为经,成《西升经》。《西升经》道藏中颇多记载,...

分享的句子语录经典 语录经典分享
答:15、塞兑闭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16、容纳别人丰厚自己,排斥别人是一种小肚鸡肠的表现。17、家,是感情的寄托,不可欺骗。18、随着岁月的增长,他们的事业会越做越大,人脉会越积越多。19、没有人支持的日子,要学会自己撑过去。20、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不能阻碍大气的人生。

道德经注解
答:第四章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棋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注解:‘道’不具体指任何事物,但却包罗万象,具体应用不会穷尽。‘道’包含万物的规律,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有了过激就加以克制,出现矛盾就加以调解,太光亮刺眼就使...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名言
答:1、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出世,但却很难成长。——莎士比亚 2、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3、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贝弗里奇 4、尚未成熟才有成长的空间,一旦成熟,...

名言警句作为生活的座右铭
答:9.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老子)出处是《道德经》,原话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隐藏锋芒,与世无争。也就是用清净无为的心态,去看待变化莫测的世态,保持内心平静,最终做到无为而无不为。10.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张之洞)...

廉洁自律准则体现的哲学原理
答:因此,老子主张“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谷神不死”、“复归其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无为而无不为”、“无用而无不用”。这些话语论证滞留物用、执着有为对于心体的遮蔽,论证摄心归寂、内自反观、炯然明觉、澄然虚静的意义,着重强调了人生向道德和超越境界的升华。道家...

第一个人骄傲,喜欢挖苦第三个,外向自私,成绩非常好,爱好多,嫌贫爱富...
答:不是啊,肯定是第三个。第一个人际关系肯定处理不好,不会有朋友,成绩好也只能带给他人距离感。第二个也会遭到他人的唾弃。只有第三个大智若愚,大盈若虚,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人物,将来必成大器

老子五章古汉语常识
答:排除“令人目盲的五色”、“令人耳聋的五音”令人口爽的五味”、“令人心发狂的驰骋畋猎”(《道德经》第十二章)还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等等。只有排除杂念、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才能“宠辱不惊”、才能“致虚极,守静笃”。 因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大海水命的人能克死太阳火命的人吗?
答:没有那么严重,家里放绿色植物就可以化解了。

刘懿的萧散风流论
答:萧散风流之下不乏持重睿智,温文安雅,一如其人。张载《正蒙·大和篇》曰:“有相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此为世事万物隆替与变迁之规律,亦为书史发展写照。无论书写样式,抑或书家本人,求变者无不于破、立中求生存,凡成就者,则无不和光、同尘、挫锐、解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