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第一功臣,为何最终却兵败荒漠,被俘而亡?

作者&投稿:张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成祖朱棣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夺得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即位后,朱棣随即大封功臣,在这些功臣中丘福排在武将之首,被封为淇国公,并被授予世袭凭证,因此被称为靖难第一功臣。

丘福是安徽凤阳人,和朱元璋同一个家乡,不过他和朱家没有什么关系,他是士兵出身,为人朴实憨厚,十分勇猛,是一员猛将,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跟随他,因多次立功,才被封为燕山中护卫千户。

丘福能成为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主要是因为其赫赫战功,在靖难之役中,丘福屡次担任前锋,可以说身经百战。

朱棣起兵后,丘福与朱能、张玉一起率先攻夺九门;真定大战时,丘福率先突入子城;白沟河之战,丘福率劲卒直捣敌军中坚;夹河、沧州、灵璧诸场大战,丘福都为前锋。

盛庸军扼守淮河时,数千艘战舰排列淮河岸边。丘福与朱能率领数百人,西行二十里,从上游悄悄渡过淮河,突然进逼南军,盛庸大惊而逃,燕军夺取全部战舰,使大军得以渡河。

并且,丘福的思想还比较高尚,从不争功,燕军每有战胜,诸将都争相言功,唯独他落于人后,因此,朱棣常叹道:“丘将军功,我自知之。”

当然,丘福能成为第一功臣,也有幸运的成分,朱棣手下的第一大将原为张玉,张玉是一个全面型的人才,能文能武,曾任燕军主将,但是后来为救朱棣而战死,因此,顺而次之,丘福成为了第一。

但是,丘福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谋略不足,易情敌冒进,这一点,如果只是作为一名普通将官,还算不上大问题,但是作为一名主将就不行了,也正是这一点,让他最终兵败辱国,被俘而亡。

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派丘福率军十万北伐鞑靼。朱棣深知他的缺点,但又看中他久经沙场,不曾失败,并且,朱棣也认为鞑靼是癣疥之疾,因此让他挂帅,佩征虏大将军印,充任总兵官,指挥全军。

同时,朱棣为以防万一,还派了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为左、右副将,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几个老将辅佐丘福,这几个老将都是身经百战之人。

临行前,朱棣又专门嘱咐:“兵事必须慎重。自开平以北,即使未见贼寇,也应时时如临敌兵,相机进退,不可固执一见。一战未捷,可图再举。”出发之后,又接连赐诏说,军中如果有人认为敌兵容易攻取,千万不要相信。

丘福出塞后,率千余人先到达了胪朐河的南面,这时,遇上了一小股敌军骑兵,一触即溃。渡河后,又俘虏鞑靼的一个尚书。丘福给这个大官赐酒,并询问本雅失里的去向。尚书说,本雅失里听说大军来到,已向北逃去,离此大概离这三十里。”

丘福非常高兴,立刻要带兵去追。因丘福身边只有千余人,诸将请求等诸军齐集,并侦察虚实后再出兵,但丘福不听,以尚书为向导,直逼敌营,此后二日,连战皆胜。

李远看出这是鞑靼故意设下的圈套,劝谏丘福道:“大将军轻信敌人的间谍,径自渡河,这非常危险。现在敌人故意示弱,引诱我们孤军深入,进军一定危险,退兵敌人肯定掩杀。不如结营自保,加强防卫,白天挥旗击鼓,不时出奇兵袭击敌人,晚上燃起火把,鸣起大炮,虚张声势,使敌人摸不清底细。两天内,我们大军必定赶来,到那时,一起进攻,必定胜利,不胜也可以平安撤退。”

王聪也支持李远的正确意见,劝丘福不要轻敌冒进。但是丘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谁说都听不进去,并厉声喝道:“加速前进,违命者斩!”诸将不得已只好与他同行。

不久,敌军大至,黑压压的鞑靼骑兵蜂拥而上,将这1000多名骑兵团团围住,最后,王聪战死,丘福及诸将都被俘遇害,丘福死时六十岁。鞑靼人随后攻击大部队,10万大军群龙无首,全军覆没。

消息传至朝廷,朱棣为之震怒,剥夺了丘福的世袭爵位,并将其家迁徙海南。因为朝中诸将再无合适之人,朱棣决定亲征,后来朱棣连续五次北伐!



这是因为这个功臣不满足于现有的地位,他想要拥有一个更好的职权。

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的失败导致他没有别人可以救援,所以说最终被杀死。

丘福是朱棣手下的将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贪功冒进,让他北伐鞑靼,之后进入了敌军的包围圈,被俘身亡。

~

靖难之役,朱允炆在己方大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输给朱棣?
答:朱允炆最大的失误就是太自负。朱允炆本身并不是一个软弱之人,反而手段狠辣,有点激进。登基之初就要削藩,没有遵照朱元璋的安排一步步地循序进行,而是想要直接削藩和杀藩王,激起了藩王尤其是朱棣的逆反之心。所以当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其他藩王就积极响应了。战争之初,朱允炆可用的人才是非常多的,...

历史上靖难之役第一功臣是谁?结局如何?
答:靖难之役,朱棣击败朱允炆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那谁才是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呢?这个人就是靖难名将丘福。丘福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担任先锋,立下显赫战功,虽然他的谋略不如张玉,但计谋再出色还是需要有将领将其完成,丘福在战场上的气势无人能及。此后朱棣就把丘福钦定的靖难第一功臣。1399年,朱棣为了...

靖难之役后,朱棣封赏的第一功臣是谁,为何说他竟是个草包?
答:朱棣封赏的第一功臣是李景隆,他之所以会被封赏为第一功臣,还是因为他是朱棣在建文帝那里的卧底。他虽然在在靖难之役中打了无数败仗,被人称为“常败将军”,但这其实只是李景隆给朱棣放的水。就拿德州城那一仗来说,李景隆率领着几十万大军还能被燕军那区区几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由此看来李景隆...

丘福是谁?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怎么样?
答:”最后朱棣推丘福为靖难第一功臣,封他为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淇国公。丘福与成国公朱能、荣国公张玉、泾国公陈亨并为靖难的四位公爵(张玉、陈亨死于靖难之役,爵位为追授),虽然丘福的智谋比不上张玉,可勇敢却和朱能一样,都敢于长驱直入。而朱能排名仅在丘福之后,可见朱棣对...

靖难之役朱棣夺天下:坏孩子是怎样打败好孩子
答:公元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二十一岁的皇太孙朱允文即位,次年改元建文,这就是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这位皇帝少年执政,在位四年,被四叔燕王朱棣起兵造反,闹出了长达三年的“靖难之役”,最终兵败丢皇位,从此下落不明。在明朝十七位帝王中,属于命运悲惨的一个。但在《明史》等官方史书...

靖难之役后,朱棣封赏的第一功臣竟是草包,他有什么本事?
答:朱棣封赏的第一功臣是李景隆,但他不是什么没有能力的人,他只是在朱允炆的手下当卧底,实际上是在为朱棣服务。他在战争中故意输给朱棣,使得朱棣不仅知道了朱允炆的计划,而且很快就攻下了朱允炆的军队。朱棣最后封赏的时候,就连他手下立了很多军功的其他将军的地位都没有李景隆高,说明李景隆在当...

靖难之役之后,获得朱棣封赏的第一功臣,为何会是敌军将领?
答:李景隆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长子,袭爵曹国公,在洪武朝,他就掌左军都督府,加官太子太傅。建文帝登基时,对他也是百般宠信,靖难之役后,他代替耿炳文统兵北伐燕王,没想到他把60万精锐之师尽数葬送,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从而使朝廷后来与燕王的军事斗争中一蹶不振,而且越往后李景隆倾越倾向朱棣,最终...

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靖难之役随后的胜负结果?
答:二、爷爷杀太多功臣 创建大明后,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导致“靖难之役”一起,朱允炆手里竟没有好牌,不得已只好请出年近古稀的老将耿炳文,没想到头一场就打败了。不过胜负乃兵家常事,败一次还说明不了什么,怎奈朱允炆求胜心切,立刻就用李景隆换掉了耿炳文。这李景隆不过是喜读兵书却无实战...

丘福是靖难第一功臣,最后为什么会惨死?
答:土木堡之变堪称明朝历史上的巨大耻辱,明英宗皇帝带着50万大军亲征结果被人家瓦剌骑兵给打的全军覆没,就连皇帝本人都被俘。明朝初年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将领,他是一代大帝靖难起兵的重要将领。夺位成功的时候被封为第一功臣,面对蒙古外敌的挑衅。所率领的大明铁骑却几乎全军覆没,将领本人没有脸面见...

靖难之役后,朱棣封赏的第一功臣竟是个草包?
答:这是丘福用自己的性命拼出来的,然而他还不是朱棣封赏的第一功臣,第一功臣这个人既没有参加靖难之役,也没有为朱棣的皇位拼出性命,他就是李锦隆。最终李锦隆得到的风扇,比丘福俸禄高,官阶也要比丘福高,甚至还多了一个太子太师的官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朱棣刚刚起兵的时候,建文帝曾经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