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和相对论暗合,古人是如何知道的?

作者&投稿:说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这个小典故出自东晋虞喜的《志林》 ,大体意思就是在信安山上有一个山洞,有一天王志上山砍柴路过,看到两个娃娃在下棋,索性就站在那里观看,不知不觉中斧柄烂掉了,当下山回家一看已经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这就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

还有大家应该都看过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书中也有类似的桥段,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但是后来孙悟空听说是养马的就跑回了花果山。它的猴子猴孙说到:“大王,此去上界十年有余,想必是荣归故里吧?”。孙悟空对比非常的疑惑,“我才去半个月,怎么会有十年之久呢?”它的猴孙们说到:“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啊!”

多么简单的八个字“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但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把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清晰准确的描绘了出来。

自始至终人类就坚持着绝对时空观,这并非是某些理论的限制或者说要求,只不过是我们认识这个宇宙的最直观的感受。你一定无法想象这样的情况出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时间,例如公司说早上九点上班,你按照自己的时间兴高采烈的去上班,但实际上按照公司的时间可能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同时每个人的时间尺度也变得不同了,我的一分钟相当于你的100年,那么世界就真的乱套了。

因此自人类认识时间开始,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就深入人心,这就是我们最直观的思维方式,但如果我说这样的思维方式是错误的,想必大家都不相信,当然了最开始一众科学家也都不相信,因为牛顿是不可能错误的。

20世纪末期在当时看来物理学已经达到了足够的高度和非常完美的程度,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一切物理现象,几乎都能从现有的科学理论中找到答案。例如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以及分析力学)可以解决力学现象;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以用来阐述波动光学的问题;而热现象可以用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理论来分析阐述。

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中间的就是开尔文

总之,按照开尔文的描述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场理论和经典统计力学为三大支柱的经典物理大厦已经建立起来了,但唯独有两朵小乌云漂浮在那里令人感觉一切都不那么完美了。

第一朵小乌云所指的就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不仅仅没有证明以太的存在,恰恰给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以太是不存在的;

第二朵小乌云所指的就是:黑体辐射的实验结论和现有理论的矛盾;

最后这两朵小乌云分别发展成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它们成为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重要支柱。今天这里指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对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很多老一派物理学家是不接受的,认为必然是这个实验的过程或者原理出现了问题,不愿意承认牛顿提出的以太说法有问题。但有一个人却不这样认为,他就是二十多岁的爱因斯坦。在这里涉及到一个原理-奥卡姆剃刀原理,简单的八个字就可以解释: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就是说做一件事情,如果用更少的东西可以去完成,那么不要浪费额外的条件。

爱因斯坦认为与其给它设定多余的条件来说明以太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直接认为以太是不存在的,真空中的光速是不变的。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至此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被打破,在相对论中爱因斯坦认为时间是相对的,在不同情况下时间的流逝速度是不同的,物体的运动速度会影响时间流逝速度,运动速度越快时间的流逝速度越慢,因此就会出现文章开头所说的情况:天山一日,地下一年。

可以说我国古代神话体系中出现的这种观点,某种意义上和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推论“时间膨胀效应”不谋而合。这让人不得不怀疑,难道我国古人就掌握了这种科学观点吗?其实这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在你那个时候人们甚至不知道地球是圆的,科学理论体系连雏形都没有,只能说这是一种文学上的观点。

同时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有时间膨胀的推论,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就是时空弯曲,物种可以让时空发生弯曲,外在的表现就是万有引力。时空弯曲程度越大的意味着时间越膨胀,换句话说引力越大时间的流逝速度越慢,在《星际穿越》中就利用到了这一科学原理,库伯一行人去到了一颗新的行星,在那里待了三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地球上过去了21年。

其实可以说相对论彻底的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坚持错误的观点去生活学习,因为在地球上是低速世界,对时间产生的影响很小,同时地球上的引力差别也很小,因此说即使时间上有差别也是感受不出来的,因为很微小。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人通过哲学,产生了对事物存在相对性的想法,所以推断出“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思想。

古人之所以会有如此的理论,不排除这些理论来自于更遥远的文明相传于人类当中,所以这就是古人知道的。

通过科学家研究发现,这其实只是一种巧合,古人并不知道相对论。

~

我国古人怎么知道“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有什么科学依据吗?_百度...
答:而这个观点似乎和现代物理学支柱之一的相对论的一些结论有相似之处。于是,又有人说,中国的古人早就懂得相对论,“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就是很好的一个证据,那真的是这样子吗?客观地说,这个看法其实很牵强,那具体是咋回事呢?这回我们就来说一说到底哪里有问题?相对论 这事情我们要先从牛顿说...

“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答: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有着这样的一句话,叫作“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是说天庭的神仙们在仙界中过了一日,大地上的众生就已经度过了一年之久。这句话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想象创造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及,大家仿佛恍然大悟:这不是和现代物理学不谋而合吗?这句...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这个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答:"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出自于古人的神化故事。而古人杜撰这些神话故亊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这些故亊的玄灵观感,以期吸收更多的读者。仅此一点,科学不科学显而易见。古人所说的“天上一日,公开一年”,这个与相对论没有任何关系,连巧合都谈不上。古人编撰的这个故事,不过是为了阐明天上的...

我国古人怎么知道“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
答:而这个观点似乎和现代物理学支柱之一的相对论的一些结论有相似之处。于是,又有人说,中国的古人早就懂得相对论,“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就是很好的一个证据,那真的是这样子吗?客观地说,这个看法其实很牵强,那具体是咋回事呢?这回我们就来说一说到底哪里有问题?相对论这事情我们要先从牛顿说起...

《西游记》中多次出现“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
答:D 试题分析: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物体运动时,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改变,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就会静止。所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正是采用了相对论的观点,故选D。点评:关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可以考查相对论的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

古人为何会认为“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这个说法有科学道理吗_百度知 ...
答:也就是说,我们在地球上过了一个月,好像跟天上过了2个小时一样。一天12个时辰,一年12个月。而古人并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更不清楚星空的原理。所以古人看来,天上一个时辰,地上一个月,于是天上一天,就是地上一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看起来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幻想,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

《西游记》出现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幻想,真的吗?
答:在神仙眼里,不过就过去了一年半而已。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都把这种“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遐想,当成是古人荒诞不经的一种臆想;不过,时至今日,似乎真相要让我们大跌眼镜了。时间,空间是绝对的吗?上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已经用“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为何会有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这个说法?
答:而在佛教中,认为人们需要忍受各种苦难,从而去到极乐世界。而我们在梦境中,或者说经历美妙的时光之时,总是感觉时光流逝的飞快。在愉快的”天上”感觉自己度过了一天而已,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度过了地上的一年。这是感叹美妙时光流逝飞快的说法。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如果一个人在以光速在宇宙中穿行,...

古人所说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有什么科学依据?
答:这个可以结合地球的公转进行解释,天上一日,好比地球公转一周,对着太阳转了一圈,正好相对应过了一年的时间,也就是地上一年。

古语有云: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是“相对论”吗?
答:不过,不可思议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思想雏形,例如 古语有云:“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又如“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相信大家都曾听过“烂柯人”的故事,内容大概就是一位樵夫到山中去砍柴,在回来的途中看到几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