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平仄怎么看?

作者&投稿:一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2、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3、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4、对仗: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例如:《全唐诗》中的五律、七律,中间两联讲对仗的占大多数;所以按照正体颔联和颈联则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5、忌同字相对:在一组对仗的句子中,上句和下句在同一字序位置上不能同字。同字必同声,同声就必然失对。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若改成“无边落木萧萧下,无尽长江滚滚来。”便成了同字相对。上下句的同一位置上都是“无”对“无”便是同字相对,此为大忌。



唐诗三百首电视-京东大家电,助力美好家居生活!~

帮忙详细讲解下律诗绝句中的平仄。
答:“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文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 平仄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

有懂古诗词的吗?可以解释一下诗词中平仄怎么对吗?比如:平仄平平仄...
答:辑论及拙诗“坐看寒山一片湿”中的湿字,认为属入声,归仄声类,确 实直到现在仍有许多地方语言中保留有入声,象古音一样,但是现在推 广的普通话已经删除入声,将其原入声字分别划归阴阳上去四声。那么 究竟在现代的古诗创作中,是以普通话为标准呢,还是以古音为标准呢 ,或者以地方语音为标准?

如何区分古诗的平仄?
答:如何区分平仄?简单的说,一、二声字是平声,三、四声字是仄声。入声字是仄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其实就是声调。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宋末)汉字字音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就是针对这古“四声”而归类的,即,将四类声调归并为“平声”和“仄声...

平仄怎么分 平仄怎么区分
答: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诗(词)中的“平仄”到底是什么含义?写诗词时要怎么注意平仄?
答:我们试想想看:诗人能把第二句的“白帝”换成别的字眼来损害这个诗意吗? 在这一点上,毛主席的诗词也是我们的典范。按《沁园春》的词谱,前阕第九句和后阕第八句都应该是平平仄仄,毛主席《长沙》前阕的“鱼翔浅底”,后阕的“激扬文字”,以及《雪》前阕的“原驰腊象”,都是按这个平仄来填的;但是《雪》...

怎么区分五言诗的平仄?
答:五言绝句有五种平仄类型,如下:一: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二: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三: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词的平仄怎么区分,为什么一定要平仄
答:我们手上拿了它,想知什么字是平,什么字是仄,翻开一看,凡入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龙、侵、覃、盐、咸等三十个平声韵的字都是平声,其余七十六韵都是仄声。我个人认为,古诗词的平仄有它内在的音乐...

怎样区分诗词中的平仄?
答: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诗中平仄怎么区分?
答:所谓平仄,是按照普通话的读音,以一、二声即阴平、阳平为平声,三、四声即上声去声为为仄声。

如何才能看出诗词的平仄入韵?
答: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