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立意技巧及方法是什么?

作者&投稿:彩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话题作文立意的原则


1、把握立意的大方向


应该说不加任何限制的,完全开放的“话题”是不多见的,所以审题就是要发现这些限制,把那些不符合要求的“立意”排斥在外。


但仅做到这点还不够,目前所流行的话题作文,即使排除了不符合要求的立意,立意的范围仍是相当宽泛的,而且同一个立意,其侧重点也有可能不同,在这些众多的立意当中,要选出合适的“立意”也并非易事。


元人陈绎曾在《文说》中引用戴师初的话,说:“凡作文立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所以,同样是正确的立意,其中还有“高下”之分,从众多“正确”的立意当中筛选出最佳,最适合自己的“立意”,这是我们审题所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


但无论如何,不能忽略了最基本的一点,即先要保证“立意”的大方向的正确,这是我们所有审题、立意的大前提。


2、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立意中,光有正确的方向还不行,还需要把立意上升到一个高度。


即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材料背后的本质,只有把“立意”上升到“本质”的高度,在组织材料行文时,才能作到“心中有数”,“有所用,有所不用”。


例如:有一则以“水”为话题的作文。在对水进行立意时,根据我们平时的经验,我们能想象到“水”的许多特性。


比方说“水只有在堤岸的约束下,才能造福于民”,“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水碰到坚硬的东西就避开”等。


这些现象,无疑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从立意上来说,从这些方面立意未尝不可,也就是说,从这些方面立意,大方向都是正确的。


但正确并不等于“优秀”,正确的立意并不等于“优秀”的立意,因为这些仅是停留在现象的层面。


要想立出不平凡的好的“立意”,使文章一鸣惊人,我们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往“深”的想,即要透过现象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


“水只有在堤岸的约束下,才能造福于民”这表明,“只有不放任自流的水,才能作出一定的贡献”,“水总是往低处流”这表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根据事物的本质而来”。


“水碰到坚硬的东西就会避开”,这又似乎在告诫我们,“成功,需要正确的策略”或者“知难而退非好汉”等等。


只有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才能真正立出高一个层次的好“意”。


3、兼顾思想性、时代性和现实性


这似乎是一个“虚”的要求。实际也不然,“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要与别人交流,或者让人看的”。


就从这一点看,提出上面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没有一定的思想性,那你的文章只能是语言辞藻的堆积,没有一定的现实性,则没有了存在的意义,而没有了时代性,就没有了愿意去看的“那双眼睛”。


所以,思想性、现实性、时代性同样是我们“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谈了“立意”应注意的几个原则问题,也可以认为这是从“审题”到“立意”的一个前奏,具体到立意中,立意常用的思路方法有:


二、话题作文立意的操作方法


1、化大为小或化小为大


化大为小或化小为大,这是立意时,应首先想到的思路。由于话题作文的宽泛性,实际意味着,信息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字数内,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就必须对原话题进行限制。


化大为小,这是面对话题作文时,我们最应首选的方法。只有化大为小,才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进行文题突破,达到写作的要求。


化小为大与化大为小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面对一些有“寓意”的话题,我们不仅可以化大为小,同样可以化小为大。


从大处着手,可显示出作者高瞻远瞩的气魄,如能驾驭得当,同样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一篇以“风”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学生不仅可想到自然界的各种风,像春风、西北风、清风、狂风等(化大为小),还可进一步联想到社会上的各种风。


像跟风、不正之风、请客送礼风、等(化小为大),无论是化小为大,还是化大为小,都必须严格限制在立意允许的范围内,超出了文题的限制,那就只能是偏题、离题了。


2、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


有一些话题的立意不存在“大”与“小”的问题,那我们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即“虚”与“实”的角度去化解问题。


例如谈到“情爱”,这个话题时,我们就必须化“虚”为“实”,不仅要把他实实在在的聚集在一个人的身上,还要实实在在的通过事例来证明,这样“情爱”这个问题的内涵,才能够得以凸现。


同样,有时候又需要我们有化“实”为“虚”的能力。例如:在以“桥”为话题的文题中,我们既可直写桥的历史、某种桥的结构、桥的价值、桥的类型等,甚至与桥有关的故事、寓言等(以上为实写),也可以转变角度,写人与人之间的“心桥”,这个“心桥”便是从“虚”字考虑的。


无论是化大为小、化小为大,还是化虚为实、化实为虚,都是为我们具体立意服务的,只要能够得到我们需要的最“优”的立意,便是最好的选择。



对立意的要求


(一)要正确、鲜明


正确是立意的基本要求。所谓正确,是指所确立的主体反映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所谓鲜明,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旗帜鲜明地表示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要集中、单纯


主题是统摄全篇文章的总纲,必须单纯明确。


(三)要深刻、新颖


所谓深刻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


而新颖是指所确立的主题是作者的新认识、新感受,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四)要积极向上


所谓积极向上使之不能有任何不健康的因素存在、符合文章主题,顺着文章中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立意



~

考试小秘籍—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有哪些呢
答:1、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 2、挖掘题蕴法 3、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 4、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 方法/步骤 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

议论文立意技巧及方法 议论文立意技巧及方法小总结
答:5、一字立骨 这种方法是指以一个和主题密切相关、成为勾连全文线索的关键字为立意之本,经纬全篇。使之成为文章的“眼目”。这种写法可使文章线索分明,主题集中。如2003年浙江省满分文《曲径通“乐”处》,通篇围绕一“乐”字做文章,论述了人生之路,一定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遇到挫折、遇到困难...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答: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 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明确提出质 疑。

议论文立意技巧及方法
答:语文议论文立意技巧 1、立意要明确、深刻、健康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果作者的写作目的不能通过文章表达出来,或者是读者看了作者的文章,不明白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到底要告诉读者什么?那么这篇文章的主题就不明确。如:以“幸福”为话题,题目有提示语,有的考生面面俱到,关于“提示...

高分作文必备的写作技巧: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9种方法
答: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9种方法 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高考作文立意的技巧
答:“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由于考场作文的特殊性,立意必须符合命题人的命意要求。这就要求考生能够把握作文题的实质、作文材料的核心,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主旨。 下面,结合实例谈一些立意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实用技巧1】把握关键 试题材料的关键词即揭示材料中心,蕴含命题人设定的立意范围...

升格作文立意的技巧升格作文立意有什么技巧
答:1、立意的原则: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而主题就是作者要说明的问题、发表的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的同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思想。2、选材贴切精当:(1)注重生活体验,写出真情实感。(记叙文以情动人;议论文以理服人)。我们可以提取家庭生活的浪花;辑录学校生活的点滴;关注...

记叙文立意应注意哪几点
答:(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

作文教学:文章的立意
答:(一)审题立意: 1、以问来引领想法。 抓标题中的关键的字词。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 例如:命题作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 关键字: 握 握谁的手:爸爸的手、妈妈的手、老师的手、朋友的手、陌生人的手…… ...

中考作文立意技巧及方法
答:中考作文立意技巧及方法 中考作文立意技巧及方法,不同的体裁也能写出文采和风格,每一个作文题都有写得出彩的可能,写作文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作文的写作技法并不是让人头疼的,以下是中考作文立意技巧及方法,欢迎阅读分享!中考作文立意技巧及方法1 一、留心生活,由小见大法 由小见大,是指作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