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作者&投稿:盖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参加《教师博览》第五届读书论坛有感

俄罗斯作家赫尔岑曾经说过:人来到南方就会觉得自己变得年轻了,想哭,想笑,想跳跃,想唱歌。于是,在这个铄石流金的七月,我来了,来到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赴一场心灵的邀约。

天府蓉城享盛宴 名家荟萃展风采

论坛邀请了各路名家云集蓉城,一展风采。
聆听清华大学教授张夫也先生《艺术教育的新理念》讲座,我们明白了艺术教育要遵循“法度为高、多元审美、生态艺术、生灵为本”的理念;著名诗词研究专家、华东师大教授博导方笑一先生的讲座《古诗文教学的关键词》,围绕着“情、言、文、趣”四个方面对古诗词教学进行了经典解读;从著名教育专家、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老师的报告中,我们获取了阅读的力量,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向着明亮那方前进,不懈怠;著名教育学者、北师大吴国珍教授的《成长于用心与好书对话》的讲座,告诉我们心灵自我成长的智慧;著名作家李西闽老师的《坚持是一种信仰》,让我们获得了自我救赎的力量和光。
著名教育学者、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做了《观课议课的文化观念与工具》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认知;知名语文教研员徐飞老师《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打通了我们阅读的任督二脉;怀抱吉他,一脸大胡子的知名语文教师、中国诗词大会擂主夏昆,外表强悍,内心柔软,极具教育的情怀,他做了《一个语文老师的诗与远方》的报告,令在座的老师眼前一亮,让我们见识了语文届的一个传说更是一个传奇,他在自己的语文天地里诗意徜徉,酣畅淋漓。
论坛还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校长:冷冰、项梦、杨雪梅、陈文等,他们介绍了各自独特的教育教学、读书写作经验。他们的演讲精彩纷呈,他们的智慧分享催人奋进。
一场场讲座,震撼着在座的每一个人,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扉;给与会者一次又一次精神的洗礼。

阅读是一种力量

由新网师到龙城太原,再到蓉城成都,一路追随,一直被李老师的教育情怀深深地打动。特别欣赏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一定要有儿童视角。我最幸福的就是我的职业和我的爱好完全融为一体。要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每个故事都要充满人性,浪漫而富有情趣,这才是教育,这才是幸福的教师!
这次论坛李老师做了《阅读的力量》的报告,没有枯燥的理论,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一个又一个朴实真诚的故事,娓娓道来,沁人肺腑,感人至深。他首先讲到自己的老岳父万鲁君的故事:万先生年轻时学的是法律,后来改行当老师教了一辈子的语文。虽然不是师范院校中文系出身,但自小打下的私塾功底,旧学功底相当深厚,二十四史是读通了的,文史哲融会贯通,好书法,擅长写古典诗词。李老师称:万老先生一直是我身边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教参”。李老师还谦逊地说:和老一辈大师相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只算个读书人。从老人的故事中我们收获了阅读的力量:阅读让一个人精神健全,灵魂饱满,胸襟旷达,拥有一个幸福而从容的人生。
接着李老师又结合马小平老师的故事、夏昆老师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给我们阐述了阅读的力量:传递人文之光,延续精神之火,培养个性鲜明、举止文明、精神自由的现代公民;给学校以纯净的阳光,给孩子以精神的底色,给教师的职业以幸福的芬芳;让教育由单薄变得丰盈,让千千万万普通的教师找到卓越的自己;给我们自己和学生的未来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
两个小时的讲座,李老师以其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思考,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而又情贯始终,俘获了全场老师的心。

坚持是一种信仰

李西闽,著名作家,中国新概念恐怖小说的领军人物和倡导者,被称为"恐怖大王",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李老师做了《坚持是一种信仰——文学、灾难以及重生》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主要讲了汶川大地震时那次惨痛的经历以及得到重生的经历。当时他被活埋了足足76个小时, 身上多处重伤,内心极度痛苦、恐惧和绝望。
李西闽说:“人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胁,失去自由,没吃没喝的情况下,才会重新审视自己”。被困的70多个小时里,他被恐惧和痛苦折磨的同时,几乎把自己40多年的人生回忆了个遍。他想起了自己逝去的祖母,想象祖母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保护着他;想起自己的父母对苦难的包容和对生活的执著;他无比想念才刚满一岁的小女儿……疲惫至极,渴到极点的他,多么想能用手接了尿喝一口,但手却动不了,这样卑微的愿望也无法实现。
没有唏嘘,没有眼泪,台下一片寂静,有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有的是对人生意义的拷问和追寻。
获救后的李西闽患上了抑郁症,他又开始顽强地与病魔抗争,精神上的折磨让李西闽意识到自我解救的重要性,“人在精神上永远是孤独的旅者,没有同伴”。他开始尝试将这段经历记下,用笔端来治愈他的心理创伤。由此他创作了长篇纪实散文《幸存者》,为那场灾难呈现出了一份真正的幸存者的文本。正是这种持续的写作,治疗了他的伤痛。他在获奖感言中说,自己的生命是被爱照亮的,所有的悲伤、痛苦必须用爱来拯救。所以,过好自己的生活,过好每一天,是对自己最大的安慰,也是往下走的信心。
对文学的坚持,对生命的执著。让自己获得了重生;爱是一种力量,坚持是一种信仰。有信仰,有坚持,曙光就在前方。这是我听过的最宝贵的一堂课,也是最为刻骨铭心的一堂课。
步履匆匆的我们应该放慢脚步,重新审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当我上前让李老师签名时,他郑重地写下四个大字:爱是救赎。轻抚这四个大字,我感受了到爱的光芒和坚持的力量。

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

“你的眼里蓄满绿意,你的课堂才能春风十里。一节好课几乎就是一个人素养的全部呈现。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当你站到讲台上,你就不得不将自己全部交出,包括学识、眼界、情怀、思维、审美、节奏感等。改变生命品质,才能改变课堂品质,而这一定是从阅读开始。”开场自带气场,这就是知名学者,苏州工业园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徐飞老师的阅读观。台上的他儒雅睿智,浑身散发着灵性之光。
徐老师的第一学历并不高,只是中师。他从偏远的农村被调到南通的名牌高中任教,从一线教师到语文教研员,从苏州市首届十佳班主任到中国教育报2014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这一切都得益于读书。
当今很多人高谈“我没有时间读书”的时候,能不令我们人汗颜吗?而“越忙越要读书,越读书越悠闲”则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常态生活。
信息化时代,我们缺的不是阅读信息,而是阅读信仰。所以我们要建立自己的阅读信仰;要培养自己的“阅读中枢”,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做一个有主见、有个性的阅读者。我们可以进行主题阅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就这个主题找你最感兴趣的那个人。然后精读他谈这个主题的代表作,知道影响他的前人和他所影响的后人,沿着这个脉络继续读下去。那么,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为教师不能只读教育教学类书籍,应该越界阅读,坚硬阅读,虽然很难,但真的很快乐。反观自己,在没有加入新网师之前,总是读一些消遣类的书籍,那样是很轻松,很休闲,不费力气。但终归对自己的提升作用不大;而对一些纯理论的书籍报以敬而远之的态度,所以一直局限在自己的狭隘里,这样也就到达不了更广阔的天地。
正如徐老师所说“读书如蚕,贵在转化”,只有将读书与工作生活相结合,才是真正将读书的任督二脉打通。未经表达的阅读是肤浅的,学会从书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这也正契合了孙影老师输出式学习,以终为始的学习模式。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读书是一群人的事业。徐老师创办了“玖玖雅集”教师书友会。带领着一群人读书成长,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
徐老师的讲座如涓涓清泉,汩汩入心,更坚定了自己阅读、记录、写作的信念。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蓉城之行,不虚此行。让我们守住初心,回归阅读的原点。一个人,惟有经过书香的浸润,灵魂才不会枯竭,才可能强大自我,超越自我;让我们轻装上阵,向着明亮那方,且读且思且践行,一路书香一路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