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中华儿女报效祖国 为国争光的资料 收集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 为国争光的资料

作者&投稿:保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钱学森教授的故事

钱学森是在1935年8月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他成了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在“二战”期间,他与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程,是美国屈指可数的杰出人才。他曾担任过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升起,新中国成立了。过了5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天,钱学森夫妇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在一起欢度佳节,他们边赏月边倾诉情怀,深为祖国的新生而欢欣,并对祖国的美好前景充满着憧憬。就在此时,钱学森心中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不久,美国在朝鲜发动战争,在国内也利用反动的麦卡锡法,掀起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反共逆流,这股逆流也波及到了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由于学院马列主义小组书记威因鲍姆被捕,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怀疑落到钱学森的身上。1950年7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理由是他与威因鲍姆有朋友关系,并指控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党员,非法入境。这些无端的指控均被钱学森一一驳回。但是,钱学森无法忍受这一切,决定以探亲为理由立即返回自己的祖国。他会见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时,向金布尔严正声明他要立即动身回国。他说:“我宁愿回中国老家去,也不愿在受人怀疑的情况下继续留居美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说:“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所以当钱学森一走出他的办公室,金布尔马上通知了移民局。

毫不知情的钱学森做好了回国的一切准备,办理好回国手续,买好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搬运公司装运。然而,就在他们举家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也就是 1950年8月23日午夜 ,他突然收到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全家离开美国。与此同时,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全部行李。这样,钱学森被迫回到了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此后,联邦调查局派人监视他的全家和他的所有行动。

1950年9月6日 ,钱学森突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他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受到种种折磨。钱学森曾回忆说:“在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减轻 30磅 。晚上特务每隔1小时就来喊醒我一次,完全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钱学森无端被拘留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师生和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以及一些美国友好人士,向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为他找辩护律师,还募集1.5万美元保释金把钱学森保释了出来。此后,钱学森继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不许他离开他所居住的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

然而,钱学森挚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炽热。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求。

此时,有国不能归的钱学森,在这5年间并没有停止他献身的科学事业。由于美国政府阻止他离开美国的理由之一,是因为他研究的火箭技术与国防有关。当钱学森知道这一点后,就另行选择“工程控制论”作为研究方向,以利于消除回国的障碍。实际上,工程控制论与生产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运用等国防建设课题都密切相关,只不过当时美国当局没有认识到这点罢了。

钱学森返回祖国的斗争,得到祖国的关怀和支持。钱学森在美国受到迫害和诬陷的消息使新中国震惊了,国内科学界的人士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也极为关注,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钱学森。

正当钱学森要求回国的意愿遭到美国的无理阻拦时,中国也扣留着一批美国人。其中有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中国政府拘禁的美国侨民,也有侵犯中国领空而被中国政府拘禁的美国军事人员。 1954年4月26日 印度支那国际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与美国代表团负责人亚·约翰逊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开始关于平民回国问题的接触。在接触中,王炳南特别指出,美国正在阻挠许多旅居美国的中国人返回中国,其中包括科学家钱学森。1954年4月,美、英、法、中、苏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指示说,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谈判中首先要联系中国留美科学家钱学森等被扣留的问题。为了掌握主动权,周恩来指示中国代表团发言人黄华发表谈话,要求美国政府归还扣留的中国侨民和留学生,并且暗示中国愿意就扣押美方人员问题与美国直接谈判。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只得同意与中国代表进行直接谈判。
经过周恩来的批准,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于 6月5日 开始与美国代表、副国务卿约翰逊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商谈。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国在华侨民和被中国拘禁的一些美国军事人员名单,要求中国给他们回国的机会。为了表示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 6月15日 举行的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然而,中方的这一正当要求被美方无理拒绝。 7月21日 ,日内瓦会议闭幕,为了不使沟通渠道中断,周恩来指示王炳南与美方商定:自 7月22日起 ,在日内瓦进行领事级会谈。中国政府为进一步表达与美方会谈的诚意,决定先释放四名被扣押的美国飞行员。中国作出高姿态,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人却耍赖了。美国代表约翰逊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求回国的真实理由为由,不肯答应释放钱学森回国。

正当周恩来总理为此焦急万分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信中的署名就是“钱学森”。原来钱学森为了摆脱特务的监视,把信写在了一张小香烟纸上,夹在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后辗转带给了陈叔通。信中钱学森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陈叔通将信亲手交给了周恩来。周恩来阅后大喜:“这真是太好了,据此完全可以驳倒美国政府的谎言!”他当即做出周密部署,令外交部火速把信转交给正在日内瓦谈判的王炳南,并指示:“这封信很有价值。这是一个铁证,美国当局至今仍在阻挠中国平民归国。你要在谈判中用这封信揭穿他们的谎言。”
王炳南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在 8月1日 中美大使级会谈一开始就率先发言。他对约翰逊说:“大使先生,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我奉命通知你下述消息:中国政府在 7月31日 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决定提前释放阿诺德等11名美国飞行员。他们已于 7月31日 离开北京,估计 8月4日 即可到达香港。我希望中国政府所采取的这个措施能对我们的会谈起到积极的影响。”可约翰逊还是老调重弹——“没有证据表明钱学森要回国,美国政府不能强迫命令”。王炳南于是亮出了钱学森给陈叔通的信件,理直气壮地给约翰逊正面驳斥:“既然美国政府早在1955年4月间就公开发表公告,允许留美学者来去自由,为什么中国科学 家钱学森 博士在6月间写信给中国政府请求帮助呢?显然,中国学者要求回国依然受到阻挠。”在事实面前,约翰逊哑口无言。美国政府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 1955年8月4日 ,钱学森接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 ,钱学森携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1995年10月8日 从美国回到广州时,钱学森对接待他的中国旅行社同志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按:为悼念钱学森的仙逝,特整理此文以作纪念。)

我深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
用苍劲的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
擦去满眼的泪花,
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四大发明的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老子孔子的圣明,
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

杨靖宇(1905-194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确山人。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凶手迄今仍苟活人世;特工队的领队叛徒、原抗联1军1师师长程斌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1950年代初被发现镇压。
编辑本段少年轶事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文天祥,南宋末期出现的大英雄

搜集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一、梁思礼
梁思礼是第一批回国效力的留美科学家之一。事实上,还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梁思礼就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到祖国。
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1924年8月24日,生于北京。1941年,17岁的梁思礼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到美国留学。1949年9月,梁思礼、陈利生、严仁英等人在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国途中,用自作的收音机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们兴奋不已,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船上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
回国后,梁思礼参与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诸多“首次”,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华罗庚
华罗庚是江苏常州金坛区人,生于1910年11月12日。小时候,他就特别喜爱动脑筋思考问题,常常一动不动,别人都笑他“罗呆子”。
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全靠自学成才,进入清华大学。1936年,华罗庚留学英国剑桥大学。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1950年,华罗庚携夫人、孩子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 邮轮,从美国出发回到中国。在香港停留期间,华罗庚发表了《告留美人员的公开信》,信中引用的“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在留美科学家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华罗庚回国后,致力数学研究,让中国的数学研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还带出来陈景润、王元等一批世界顶尖数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三、朱光亚
朱光亚是与华罗庚一道乘船回到祖国。
朱光亚是湖北宜昌人,生于1924年12月25日。1945年,蒋介石国民政府提出做原子弹的构想,派出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三位科学家赴美国考察。朱光亚以吴大猷助手的名义一同赴美。
1950年2月,朱光亚拒绝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旅费,与华罗庚等科学家一道经香港回到祖国。抗美援朝时,朱光亚在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秘书处任英文翻译。随后,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爆炸、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筹建。

四、邓稼先
邓稼先是安徽怀宁县人,生于1924年6月25日。他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书期间,与同学杨振宁成为好友。1948年,邓稼先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1950年10月,就在邓稼先毕业那年,美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美国有着优越的条件,无论生活条件还是工作环境都是“一穷二白“的祖国所无法比拟的。尽管如此他仍坚持回国,不畏任何艰险投身祖国建设。
回国后,邓稼先参与领导原子弹、氢弹研制。邓稼先在研制中奋不顾身,遭受了辐射,患上了直肠癌。一年,回国探亲的杨振宁问:“老同学,国家到底给了你什么好处让你把命都付出了,这般不要命?”
邓稼先笑着比了比两个手指,说:“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由于直肠癌在北京逝世。举国哀悼。

五、钱学森
钱学森回国,堪称一波三折。
钱学森祖籍浙江杭州市临安,1911年12月11日出生。1934年,23岁的钱学森考取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于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与夫人蒋英商量,回国报效祖国。但由于“麦卡锡主义”的迫害,钱学森在回国时被扣留下来,还一直处于美国移民局和FBI的监视中。
1954年,钱学森在报纸上看到父亲的好友陈叔通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决定给他写信求助。这封写作烟盒纸上的信辗转最终抵达中国。在周恩来等人的大力斡旋下,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举家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钱学森是当之无愧的“两弹一星”元勋。有人说,他的回国,让中国“两弹一星”研究进程,至少提前了20年。

六、钱三强
钱三强是浙江绍兴人,于1913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湖州。他的父亲相当有名,就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与鲁迅关系极好。钱三强被称为“原子弹之父”。
1937年9月,钱三强留学法国。新中国成立后,钱三强回到祖国怀抱。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定后,钱三强担任了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全身心投入到原子能事业的领导和统筹工作中。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巨响,震惊了世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建设,急需大批懂科学技术的人才。
中国政府全力动员在外留学的科学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当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张文裕、王希季、师昌绪等一大批科学家归心似箭,放弃在外国的优厚待遇,冲破各种阻力,毅然奔向祖国的怀抱。
他们把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共和国不会忘记那些冲破阻力回国效力的科学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梁思礼
百度百科-华罗庚
百度百科-朱光亚
百度百科-邓稼先
百度百科-钱学森
百度百科-钱三强

许海峰,我国著名的射击运动员。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 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同时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从教后,他带选手获得了两枚奥运会金牌。许海峰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运动员和金牌教练。[1]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从小喜欢用弹弓打鸟,并未受过射击方面的专业训练,但从小立志成为神枪手。他凭借自己卓越的努力,练就一手高超的射击技术。 1957.8.1 生于福建省漳州市。 1984年许海峰领取金牌
1964.9--1970.1 福建省龙海县东方红小学上学。 1970.1--1971.1 福建省龙海县第一中学上学。 1971.1--1972.7 福建省龙海县颜处公社古县中学上学。 1972.7--1975.1 安徽省和县新桥中学上学。 1975.4--1979.10 安徽省和县沈巷区螺百公社太基大队过一生产队下乡 1976.1 入团。 1976.12--1977.4 安徽省和县新桥区南义公社司王村搞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 1977.6--1979.10 安徽省和县沈巷区螺百公社太基大队医疗所当"赤脚医生"。 979.1--1979.4 安徽省和县西埠中学参加安徽省巢湖地区射击集训。4月14日在安徽省第4届全运会射击比赛中。男子小口径步枪3*20项目以504 环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并破省纪录,团体获得第3名,也破省纪录。4月18日男子气步抢40发立射项目以387环(大靶纸),获得个人第1名,并破省纪录,团体获得第2名,也破省纪录。本次比赛我共获个人1个第1名,1个第2名,团体1个第2名,1个第3名,个人破2项省纪录,团体破2项省纪录,共获得8 块奖牌。巢湖地区体委奖励230元。省政府奖励25元奖金。 1979.6--1982.8 安徽省和县新桥供销社就业。 1982.6--1982.8 安徽省巢湖地区体委参加射击集训,并兼射击队队长,教练,运动员。6月5日开始集训。8月25日参加安徽省第5届全运会.男子气手枪40发立射项目比赛中以370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并打破344 环的省纪录。 1982.12- 调省射击队集训。 1983.3- 参加华东协作区邀请赛(上海)。3月17日手抢慢射以554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3月19日气手枪以587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并超583环的全国纪录。 1983.4- 参加全国优秀射手赛(贵阳)。 4月19日手枪慢射以552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5名。4月21日气手枪以573环成绩获得个人第6名。 1983.5- 代表华东联队参加中.意友好邀请赛(杭州)。5月14日手枪慢射以552环成绩获得个人第3名。 1983.6- 参加全国第5届运动会预赛(石家庄)。6月5日手枪慢射以555环成绩获得第16名。6月8日气手枪以575环成绩获得个人第7名。并获本次比赛精神文明运动员奖。 1983.7- 参加第5届亚洲射击锦标赛(印度尼西亚.雅加达)7月24日气手枪个人以576环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团体获得第2名。7月25日手枪慢射个人以550环成绩获得个人第3名。团体第3名。 1983.9- 参加全国第5届运动会射击决赛(南京)。9月22日手枪慢射以561环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并达国家级健将。 9月23日气手枪以580环成绩 获得个人第2名。也达国家级健将。被评为本次比赛的精神文明运动员。 1983.10- 参加中.德友谊赛(南京))。10月15日气手枪以581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10月16日手枪慢射以558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 1983.11- 调国家队参加第23届奥运会集训。 1983.9 参加全国第5届运动会射击决赛(南京)。9月22日手枪慢射以561环获得第2名。并达国家级健将。 9月23日气手枪以580环获得第2名。也达国家级健将。被评为本次比赛的精神文明运动员。 1983.10- 参加中德友谊赛(南京)。10月15日气手枪以581环获得第1名。10月16日手枪慢射以558环获得第1名。 许海峰
1983.11- 调国家队参加第23届奥运会集训。 1984.4 参加墨西哥国际射击邀请赛(新墨西哥城)。4月2日手枪慢射以539环成绩获得第19名。4月3日气手枪以572环成绩获得第12名。 1984.4 参加第23届奥运会热身赛(美国洛杉矶)。4月11日手枪慢射以568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也是本人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 1984.6 参加全国1983年优秀射手赛(石家庄)。6月1日手枪慢射以561环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6月3日气手枪以573环成绩获得个人第5名。 1984.7 参加第23届奥运会决赛(美国.洛杉矶)。7月29日男子自选手枪慢射以566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该金牌是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也是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1984.8.19 国家体委颁发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我的第一块)(第23届奥运会冠军)。 1984.8.19 共青团中央颁发>荣誉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颁发一级军功章。 1984.8.29 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嘉奖令。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青年团授予:安徽省人民政府记特等功一 次。晋升4级工资。 1984.11 参加中.日.朝.匈.美等国国际友谊赛(南京)。11月5日手枪慢射以566环的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 11月6日气手枪以578环的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 1984.12 参加全国射击锦标赛(福州)。12月4日手枪慢射以568环的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也是本人第1次获得全国冠军.12月5日气手枪以578环的成绩获得个人第5名。并被评为本次比赛的精神文明运动员。
编辑本段荣誉奖项
1983年 在五运会射击比赛中,获手枪慢射和气手枪两枚银牌 1984年 夺得第23届奥运会男子气手枪金牌 1986年 在第10届亚运会上,以超世界纪录的660环的成绩获自选手枪冠军、气手枪个人金牌和自选手枪团体冠军 1986年 在全国射击分项赛上又以662环的成绩,超过小口径自选手枪慢射世界纪录 1990年 夺得北京亚运会四枚金牌 1991年 夺得世界气枪锦标赛冠军 1991年 夺得第7届亚洲锦标赛五枚金牌 1984年7月29日 在洛杉矶奥运会夺得的第一枚金牌,打破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纪录 1988年第二次参加奥运会获男子气手枪铜牌。 1984年 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和1986年两次当选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1999年12月18日, 在由中国奥委会、霍英东基金会和中国记者协会共同主办的“世纪之星”中国最佳运动员评选活动中他是8名获提名奖励的优秀运动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