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赵云,有三国演义中的武艺超群吗? 三国历史上对赵云的评价

作者&投稿:迪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赵云,字子龙.非常酷的名字,他拥有这么多粉丝名字也算是一个因素.出生年月,不详,史料上没有记载,死于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二次北伐前夕.赵云的年龄一直是一个很大的谜.如果按照演义的说法他死时已经70岁了,那么他出场在公孙瓒手下为将时已经30岁出头了,而赵云的成名作血战长坂坡发生在208年,那时赵云也已经是50岁的老将了,按照演义的描写一位50岁的老将还能有如此神勇的表现吗?而这样的描写更是反驳了演义中赵云少年将军的形象,他的岁数比刘备还大!所以说,演义中对赵云的描写完全是没有根据的夸张,而且前后不相吻合,出入很大! 历史上的赵云我在此也不想多做评价了,因为根据他的事迹,战功,官职等等各方面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甚至是魏延等蜀国名将实在无法相提并论.而陈寿编著三国志把关张马黄赵编在一起也是由于赵云因为是刘备的老臣了.按照官职,刘备自居汉中王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就连魏延也被提升为汉中太守,封镇北将军,而当时的赵云只是一个杂牌将军,更本不值得一提.在人才最匮乏的蜀汉阵营,如果赵云确实是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知人善任的刘备为何不提拔重用他,而要去提拔重用一些后来的将领,如黄忠,魏延?可见历史中的赵云虽然也算刘备的老臣,但其能力实在不堪重任。而赵云终究其一生的官职和功绩也没有魏延高.但是魏延在诸葛死后有"谋反"的嫌疑,所以并未把其和关张马黄并为一传,我想如果没有此事,那三国志此传就可能是关张马黄魏了!如此说来,赵云应该是占了魏延的便宜而和关张马黄这四位大将并为一传,所以也就成就了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封了这五人为五虎大将,而且赵云在五虎里的排名在马黄之上,可以说是演义让赵云的身价涨了又涨!现在的云迷可以说是所有三国人物中最多的,我不知道究竟原因何在,但是我可以排列出以下几点云迷拥戴喜爱赵云的理由,但是我也会根据这些理由进行和其他将领的比较,从而反驳颠覆赵云是仅次于吕布的三国第二猛将,更要反驳赵云是凌驾于吕布之上的三国第一武将!神话赵云的是三国演义,而赵云拥有这么多粉丝也源于三国演义,那么我就用三国演义的原文意思来反驳,这样应该说很公平了吧! 首先说的最主要的是赵云的武力了,作为一个武将,武力是评判其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当然在此我要申明一点的是,中国人打仗,远比欧洲人聪明的多,欧洲人古代打仗真的是一边派一个骑士出来单挑!而中国古代打仗历来讲究的是战术的运用,智谋的体现!所以在现实中,一个将军优秀与否的最高标准应该是其统兵能力,而绝非是单挑能力!当然再说回来,演义是小说,当然是有小说的文化情节的,小说中的将领若没有单挑武力的描写怎么能够让大众接受呢?!所以说,三国演义在武力方面做了很大的描写,同时也成就了很多英雄人物,包括赵云!不得不承认,赵云在演义中武力是很高的,可以列在顶尖高手的行列中,但绝不至于压倒关张马等,更不可能凌驾于吕布之上,理由且看我的仔细分析:赵云在演义中一出场便50回合战平了河北名将文丑,当时公孙瓒被袁绍军队打得大败,自己也在被文丑追杀,此时已经没有人抵挡得住文丑了.这时候赵云以一个少年将军的形象突然从斜刺杀出,抵挡住了文丑,并且和其斗了50回合不分胜负,从而让公孙瓒有了逃脱喘息的机会.这一场赵云的处子秀因该是很出彩了.因为当时文丑已经是天下闻名的河北名将了.但是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关羽在延津仅三回合便让文丑心怯而逃,从而最后凭借赤兔马的速度优势赶上文丑斩之.且撇开斩文丑是马的优势不谈,那文丑为何在三回合之内就想要逃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三个回合文丑便觉得敌不过关羽!而先前和赵云的50回合战平做一下简单的比较,三岁小孩子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赵云武艺不如关羽!虽然说做比较不能这样简单,武将的临阵发挥,战场条件都有区别.比如张飞10回合就杀袁术的大将纪灵,而关羽只是30回合让纪灵不敢再出战,由此便得出张飞强于关羽的结论这样是不合理也不全面公平的。在此我详细分析下关羽杀颜良文丑二人之经过以证实关羽确为靠实力,而非其他因素。关羽,字长生,后改云长。为三国演义两个主角人物之一。封其为五虎大将之首毫不为过。从演义的中心思想来看,无论其武艺,统兵,忠义皆为三国武将之前列。他是罗贯中心目中战神的化身,千百年来为人民所爱戴,传诵。关羽是河东解良人,(今山西省)一生随刘备转战中原。后任刘备第二军团指挥官,长期驻守军事重地荆州。凭一州之兵力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威镇华夏。就是这样一位战功显赫,勇武过人,忠义绝后的英雄在现在许多号称三国迷或者熟读吃透三国的人眼里确成了本领一般,靠偷袭,靠装备阴杀敌将的小人。而尤以其斩颜良,诛文丑为例。实在令人寒心。在次我不得不重新表述一下关羽杀此二员在演义中的猛将以正其位,而引用之词也皆为演义原文。自徐州被曹操攻破,关羽暂时投降曹操后至关羽终归刘备为止的这段,集中体现了关羽的勇武及忠义。刘备逃至袁绍处后,说服袁绍出兵攻打曹操。袁绍率先派大将颜良率兵十万进攻白马。前文已经说到,汜水关之战华雄之时,袁绍提到过颜良,文丑之大名,那也正是为此做的伏笔和铺垫。曹操亦率军至白马,以抗颜良。原吕布手下猛将宋宪,魏续皆在三合之内被颜良斩于马下。就连名将徐晃也与颜良战二十回合后败回。此时曹操手下猛将皆震惊,无人再敢出战迎敌。曹操正陷于苦恼之际,谋士程昱进言道:“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此人为谁者?正是关羽关云长也!关羽得令后只带数人至白马来见曹操 ,曹操言颜良勇猛无敌,正要与关羽商量对策。关羽却言:“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文中这样写道: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滚,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栓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关羽于万军从中斩杀颜良,很多人说关羽靠的是马快,其实武艺还不如颜良,正面交手关羽会败于颜良。又有人说关羽这次是偷袭,乃小人所为。关羽在颜良10万大军众目睽睽之下只一人正面冲入敌阵斩其主将,又坦然而还,这被说成是偷袭的话,那可以说任何一场战斗都是偷袭了。何谓偷袭?是指在敌方不曾防备或者不知道的情况下突然发动的攻击。这叫偷袭。官渡之战曹操袭击乌巢,可谓是偷袭。夷岭之战陆迅乘夜火攻刘备营寨,也可谓偷袭。此两场三 国中著名的战役顶着偷袭的帽子都为战争史上的名作,不被人称卑鄙无耻,那为何惟独要说关羽此次光明正大的冲阵为偷袭而唾骂之?!这一段,完全是在展现关羽的盖世霸气及其超群的武艺,丝毫没有贬低关羽的意思。而先前赞颜良之强悍也全是在烘托关羽的勇猛。若关羽武艺确实不如颜良,谋士程昱为何要保举关羽去战颜良?想杀关羽,绝对不可能,要杀早就杀了,而且诸人皆知曹操爱惜关羽,一心想要招入其麾下,怎么可能找机会让关羽去送死。可见,关羽的武艺在曹操君臣心中已是有了明确定位的了。先前在与颜良之交锋时,虽然颜良可在20回合内打败徐晃这样的名将,但是大家对其实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知己知彼的情况下,程昱的这次举荐绝对是有根据和信心的。而关羽的表现也确实没让大家失望,甚至超乎大家原来的想象。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斩杀颜良后又可全身而出。这在三国之中确实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做到了。加之关羽冲阵必先冲破颜良前锋部队,而他的前锋部队竟然对关羽的冲阵毫无反应,如波浪般为其让开一条路,这说明什么?说明关羽这种盖世的霸气和决心竟然可以使兵士们望而生畏,不赶擅动。作为统兵作战的将领,战场之上在这么远的距离就知道对方开始冲阵,而无动于衷,颜良也是久经杀场的名将,这种错误他是绝对不会犯的。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在他的十万雄兵面前对方只一个人就敢于前来冲阵,他也为关羽的霸气所折服,所以关羽到他面前时他还想问其姓名,而宋宪,魏续甚至徐晃等他问都不问上来就打,说明他也是深深佩服关羽的勇气的。谁料刀枪不长眼,关羽此来就是取他首级的,一刀刺下马来,毫无还手之力。而此后关羽的举动更是有如神助。从容下马割下颜良的首级,再提刀出阵。即使这样也无颜良手下兵将敢于上来阻止拼斗,可见其神勇之威慑力在三国武将中无人能出其右!袁绍闻颜良被斩后大惊,此时又一与颜良齐名的名将文丑出场了。文丑言道:“颜良与吾亲如兄弟,今颜良被杀,吾岂能不为其报仇!”袁绍又拨十万兵与文丑,使其进军延津来为颜良报仇。曹操再次引军与敌。曹操用计策使得文丑军大乱,纷纷撤离,张辽,徐晃又乘势去追杀文丑。而文丑竟然毫不胆却,在自己军队产生混乱的时候依然力战这二位名将。文丑先一箭射到张辽的马,再来战徐晃,徐晃战不数合料敌不过拔马便逃。写到这里,可以看出文丑确实是与颜良齐名的河北名将。在逆境中依然沉着冷静,杀退曹操二员名将。然而可悲的是,纵然文丑再勇猛,也只是关羽的陪衬!在文丑追杀徐晃的时候,关羽出现了。文中这样写道: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翩,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拔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
将文丑斩下马来...... 这一段,又有很多人说关羽是丈着马快斩了文丑。不错,关羽的马确实比文丑的快,才能赶上文丑将其斩下马来。但是先前战不三合为什么文丑心怯要逃呢?这恐怕唯一的解释就是三合之内河北名将文丑就已经觉得敌不过关羽,确确实实是武艺上的差距让他拔马而逃。又有人说文丑也是被偷袭的,没有准备,而且关羽身边有兵而文丑没有。仔细看:文丑出兵时就是一 心要为颜良报仇的,当时虽然袁绍军中还没有确切证实杀颜良的就是关羽,但是只有袁绍这样的傻瓜才会相信刘备的解释。(当然这也和刘备的名声和威望有关)文丑心里却很清楚此人就是关羽,即使不是关羽,也知道是赤面长须的大将。赤面长须的大将在三国中有几人?恐怕有名的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吧。所以说文丑就是想去会会关羽为颜良报仇的。关羽出场时,旗号翩翩,一清二白地表露了他的身份,而且他也没有蒙面,文丑一看就知道这个就是杀颜良的凶手了。而此时文丑刚刚扭转不利的局势,手下兵将也回来了,正志高气昂,遇见仇人关羽,也定然是拿出看家本领和关羽拼斗的。先前文丑在自己军队已经混乱的情况下依然杀退张辽,徐晃二位名将,可见其心理素质也非同一般,称之为名将毫不过分,所以他绝对也不会因为关羽身边有这十几个从骑而心却撤退的。所有的一切只表明:文丑的武艺和关羽确有差距,以至于交手三个回合后便感觉不对劲,要撤退。而这又一次体现了关羽的神武,轻而易举地又斩杀了这位赫赫有名的猛将!再回来说到颜良,他是与文丑是齐名的猛将,文丑闻颜良被斩后决意为其报仇说明了文丑武艺起码不在颜良之下。否则他若自知还不如颜良,那么他有什么资格这样说,自己去送死吗?!所以说文丑与关羽之间三回合就体现出来的差距也从侧面证明了颜良即使正面面对关羽依然不敌。同时也证明了谋士程昱的举荐确不是信口开河。而作者在斩颜良的过程中这样描写无非是更提高了关羽,神话了他的武艺及胆略,而绝对不是在贬低关羽的真实能力!关羽与颜良,文丑间的战斗描写远没有像许褚与马超,马超与张飞间的战斗那样激烈。原因何在,并不是作者词穷墨乏,而是由此表现出关羽在面对如此强劲凶悍的对手面前依然那样从容与自信。其凌驾于对手之上的那种优势一览无疑!赵云50回合战平,关羽3个回合搞定,这样大的差距确实可以说明一些问题.那就是赵云虽然可以说武力和关羽相差不是很大,但绝对是不如关羽的,更不可能在关羽之上!赵云第二次和名将过招是投奔刘备以后的事情了.汝南之战,赵云30回合平许诸。此战没有过多的描写,那我们暂且认为赵云武力相当于许诸。此后刘备中曹操埋伏,被追杀。赵云从后突然杀出,先偷袭杀死了高览。又30余合杀退了张合,但是这仗是双方混乱中做的撕杀,刘备此时也有兵马在战,并非摆好阵势一对一正规单挑,更何况杀高览是纯粹的从背后偷袭,此演义中的原文也写明了,故此不能做为赵云武力强于张飞的依据。(张飞曾50合拿不下张合)如果硬要做,那么关羽曾经在下邳一人杀退许诸徐晃二人的夹击,紧接着又杀退夏侯墩的阻截,是不是比赵云厉害呢?!马超20回合便败张合,是不是也比赵云厉害呢?! 再往后就是最著名的长坂坡了:此一段是赵云在演义中闻名天下的成名作,也有很多人借赵云这一段来证明赵云为三国第一武将,理由就是貌似其他任何知名的武将都没有独身一人这样撕杀过而且还抱着一个孩子安全逃出。甚至说吕布当年背着自己的女儿想冲出曹操的包围圈但是也被杀回,由此得出赵云强于吕布!呵呵,完全是无稽之谈!下面看我一点点仔细分析!首先就拿吕布和赵云来比较.吕布当时已经被曹操大军围困在下邳城,手下将领皆突围不出,于是吕布决定自己将女儿捆绑在身上冲出重围去和袁术汇合并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袁术的儿子作为请袁术出兵救援的条件!吕布的女儿多大?没有18,20岁起码也有16岁,不然怎么嫁人?16岁的女孩子已经和成人的体形相差无几了,吕布纵然再骁勇,孤身一人还背着个大活人怎么发挥的出?!而且当时曹操已经得到消息吕布想要突围,故下命令手下将士死战,有放走吕布者立刻斩首!这样的命令下试问有谁敢不拼命阻截吕布?而且当时杀死吕布是第一大功,可以想象当时不仅前军拼命阻截,而且周围更是有无数弓箭手在做偷袭!如此情况下,吕布见情况实在紧急,左右实在冲突不出,只好回城,但也是毫发无伤!再来看赵云当时的情况:当时曹操的部队正在追杀百姓而更多的是抢夺财物,都各自作战,已经毫无战斗编制和统一指挥可言,如此状况,赵云才可以一个人杀进杀出,而把曹操的所谓的54员大将或一个或两个逐一杀死!可以这样说,吕布面对的是一个组织完整战斗意志坚定高昂的曹操军,更何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也在曹操军中.而赵云面对的是一群没有多少战斗意志,已经以抢夺财物为首要目标的,懒散的,毫无组织的,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军队!在此要提到的一点是,很多人说长坂坡这段,赵云再次杀退张合!仔细看:赵云先是在乱军中撞见张合,战10余回合,赵云不敢恋战,迅速逃离.赵云当时的选择是对的,他当时的目标是逃出去而不是杀更多的曹操将领,何况他还有需要保护的人-阿斗!后来,曹操发现了赵云,便下命令要活捉他不许放箭,这就给了赵云无限的生机!吕布当时有这样的优待吗?没有!再或者如果当时是关羽张飞而不是赵云,曹操还会做着这样的妄想吗?!接着,赵云被马坑所陷,此时可能他自己都已经绝望!而这时拯救赵云的是谁?他的马还有他怀中的孩子-阿斗!他的马一跃跳出马坑,而阿斗更是给赵云来了个红光护体,说穿了赵云那时候成了不死之身.那时候又是张合追上来,但是被阿斗的护体吓退.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有这样的想法:到底是赵云救了阿斗还是阿斗救了赵云呢?!而我们再从作者的角度去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无非就是作者自己都觉得实在无法自圆其说,只能拿这种神鬼之事来敷衍过去了.那么赵云这一段又怎么能和吕布当时的情况相提并论呢?又怎么能说他是又一次杀退张合的呢?!如果赵云当时背着一个16岁的大活人,如果曹操下命令杀死赵云,可以放箭,如果他的马不是神马可以跳出马坑,如果阿斗不是真命天子没有给赵云来个无敌护体,如果......这么多如果,这么多巧合集中在一起,才成就了赵云的这一次完美的表现,我们还能说赵云完美吗?如果没有这么巧合,那么赵云的性命将结束于208年,而不是20年以后了!长坂坡这一段,刘备三员大将先后出场的顺序依次是:赵云,张飞,关羽.赵云救出了阿斗,但是仍然被追杀,求助于张飞,张飞只吼了三下吓退了曹操几万人马,而当时许诸,张辽,徐晃,张合、曹仁,夏侯兄弟等名将皆在,依然不敢上前与张飞拼斗,赵云先前有遇到过这么多名将吗?只一个张合而已,而且不是他之能杀退的!张飞这一声吼救了刘备,百姓,刘备的将领,当然也包括赵云,阿斗!紧接着,曹操发现上当,又追杀上来,此时关羽出现了,还未动手,可以说是曹操一见了关羽马上就逃!关羽救了当时所有的人!那么很明显了,长坂一战,关羽张飞赵云这三个人的作用当属关羽最大,接着是张飞,最后才是赵云,而这三人的能力也由此可见了!也就是说如果是关羽、张飞在万军中救出阿斗也是可能的,但是赵云决不可能吓退曹操,或者一出现就让曹操掉头就跑!而我们再看当时各人的任务!赵云是保护刘备的家小,张飞是直接保护刘备,而关羽是负责去找援军接应刘备,可以说一个比一个任务重要!也就是说赵云担当的责任和任务最渺小,当然最渺小的任务是让能力最小的人去做了!(当然这仅限于关张赵这三人范围内)再来看赤壁之战后此三人截击曹操的出场顺序:依然是赵云,张飞,关羽!这顺序是巧合吗?不!在我看来这就是作者暗示此三人的轻重顺序!马超,西凉人,字孟启。有人说,赵云敏捷,耐力都属三国第一,理由就是长坂一战,毫发无伤,而且时间跨度极长。后截江救阿斗时又拨落东吴兵的箭失攻击,云云。那在此我也举一人,他才可谓三国敏捷第一!很多人可能忽视了马超因中曹操离间计而导致己方军队混乱同时又被曹操军从外攻击而他几乎也是一人杀出重围这一段描写。马超先是砍断韩遂手臂,后又和韩遂五将同时拼斗,杀死马玩,梁兴后其余三人逃走。马超出帐外时,已经一片混乱,西凉兵混杀在一起,而许诸,徐晃,夏侯渊,曹洪也各领军从四面冲杀进来,此危机程度绝不亚于云之长坂。马超此时和庞德,马岱失散,一人带百骑杀至渭桥据守。可以想象当时马超虽然还有大军,但已然不听指挥了,处于严重的失控状态,他的兵也处于无组织的战斗状态,纯粹是为了自己保命而战了。可以说马超当时也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战斗了。在渭桥上,马超看见李堪率军杀过,便挺枪追杀。李堪料不敌拔马而逃,此时于禁正好在马超背后,开弓射马超。马超听得背后玄响即闪,于禁的箭反射杀了李堪。这是一个绝对经典的场面。马超在如此乱军中依然保持冷静的头脑,敏锐地观察聆听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这在三国武将中有几人可做到?!何况于禁弓马娴熟,这在于禁刚投奔曹操时已经交代,故马超在于禁背后放箭,自己在追杀另一个人的时候依然能闪过实属敏捷第一!后曹兵大至,虎卫军当先乱箭夹射马超,仍然被马超一一拨落。虎卫军乃是曹操最精锐的警卫部队,其射箭的力度和精准度岂是赵云截江救阿斗是东吴船上的那些杂兵所能比的?!故马超之敏捷绝对凌驾于赵云之上!至于耐力,三国顶尖武将个个耐力非凡。耐力是一个优秀的武将所拥有的最基本的条件。而马超和张飞,马超和许诸这两场超过200回合的战斗是不是更说明他们的耐力强于赵云呢?!借此机会,我想就马超与许诸之战评定一下马超的武力.马超与许诸之战是三国演义中少有的持久的单挑恶战,再一场就是马超和张飞了.这两场战斗皆有马超我们也可以看出马超确实是武艺超群!当时马超为报杀父之仇起兵伐曹操,陷长安,破潼关,一时威镇天下!曹操亲率大军与之对抗.阵前马超8,9合败于禁,20合败张合,10合内杀死李通,而且这三人是车轮战而马超只一个人一一和其三人过招,可见其勇猛!曹操观后也感叹马超有吕布之勇.曹操是深知吕布之勇的。纵观三国,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和吕布相提并论,曹操知道关羽张飞的厉害,但是也没有拿他们和吕布比,而这时的曹操却拿马超来和吕布相比,可见马超之勇武绝伦.曹操回营后,先是激励许诸,让许诸充满斗志,许诸也当场给马超下了约战书!次日,二人先斗了100余合,许诸言你我二人马匹皆累,提出换马再战,马超答应了他的要求,换马后又斗100余合,许诸连衣服铠甲也脱了,索性赤膊上阵,可见许诸已经杀的兴起!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马超似乎比许诸更加游刃有余!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马路上两个人打架,先脱衣服的很明显的就是有点打不过的意思了。脱衣服首先表示自己不服输,再者给自己提提气,轻装再上.当时武将打仗都是穿铠甲的,铠甲的作用是什么?第一,铠甲给将领或者士兵一种心理暗示,表明了自己是有防御的,是武装起来的。第二,铠甲真正的作用是用来抵挡远距离弓箭的攻击的,但是铠甲毕竟是皮做的,单挑,近距离攻击的时候一样刀砍的进,枪刺的进。所以说铠甲对于单挑来说基本没有作用。相反只会使武将的敏捷度降低,碍手碍脚,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吧.许诸为什么脱铠甲?第一,为了给自己提士气,是一种自我暗示,表示一种死战的决心。第二,恐怕就是发现自己是力量型的,身手敏捷不及马超。所以脱掉笨重而没有用的铠甲来跟上马超的速度!由此可见,二人的战斗力其实还是有一点差距的!此后二人又斗了30余合,许诸全力奋起举刀砍马超,被马超闪过,反过来一枪刺向许,而许这时候已经失招,只好弃刀夹住马超的枪,二人又开始夺枪.看到这里,很明显了,许诸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大家都知道,高手过招一般是不会使用破绽很大的全力攻击的,许诸这样做很可能是因为自己当时体力已经跟不上了,想快点结束战斗,所以出了破绽很大的狠招,而这样反而让敏捷超高的马超抓住了破绽进行反击,而且这一反击直向要害,逼的许只好弃刀来做弥补了。再后来就描写到许诸力大,折断了马超的枪,二人各拿一段枪在马上乱打。有人说许这时候比马超优势,而且作者明写了许诸力大!其实不然,许诸力大确实是事实,但是要折断一条枪靠一个人力大有用吗?如果就许用力而马不用力,或者许用的力比马大,那么马超就会被许举起来,而不是枪被折断,什么情况下枪会折断?是在双方用力相等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情况.那么作者虽然是明写许力大,其实也是在暗示马超的力量不比许的小,所以枪才会折断!而我们再来看这二人的外貌体形描写.许诸是腰阔十围,威风凛凛。而马超则是背阔腰细,彪腹狼腰.拿现在的话说,许诸是个胖子,有的就是力量.而马超很健美,力量敏捷都具备。这样一比两人的差距就出来了.那么我们很明显得出结论了:许在力量方面和马超几乎相等,但是许的耐力和敏捷不及马超,所以要靠脱衣服来弥补,而且后来更是失招弃刀来保命。顺便再来看一下此恶战之后两人的表现.曹操见二人在马上各拿半截枪乱打,立刻命令大军掩杀过去,而马岱,庞德见状也挥军开始冲杀.从这里开始,再也没有许的描写,最后只带到一句:许在乱军中身中两箭回去养伤了。而反 观马超,依然有描写他带领军队冲杀。如此恶战后,马超仍然有力气,而许则力竭,无力再战斗,还中了箭。由此看出,马超的耐力也绝对一流。那么也得出了许的武力低于马超的结论。虽然差距不大,而这差距也要在二人对战200回合以上才能体现出来。有人又说先前马超想乘曹操一人说话的时候上前突袭曹操,但看见许在曹操身边乃不敢动,由此便说马害怕许,并也由此说马武力不如许.荒唐!我在次举一例反驳.当年吕布偷袭张飞把守的下邳城,张飞势竭落荒而逃,当时吕布正好撞见张飞,但演义这样写:布素知飞勇,不敢相逼......也就是说吕布看着张飞在他眼前逃走了。那是不是就可以说吕布害怕张飞或者说吕布武力不如张飞呢?!吕布当时的目的是夺城,他知道张飞是很难缠的家伙,所以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和他去拼,夺下城就行了,张飞他要逃就让他逃吧.这才是他不愿意这时候去和张飞打的原因和想法.同样的,马超当时的目的是突袭活捉曹操,但是看见许在,那么他这个计划就很难实现了,所以他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冒这个险了,便不敢动了。而他绝非是害怕许或者是根本打不过许!前面我曾经说到赵云和许诸30合不分胜负,而且没有一丝细节描写是无法判定赵和许是谁强谁弱的,哪怕是很细小的差距也无法判别,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当时的一等一的武将,在200合内是无法分出胜负的,所以区区30合的交战是完全不能当做评比的,姑且不好做赵的评判。 赵云再一次出彩的表现就是汉中战役了.那时黄忠去截粮被曹操大军围困,赵云孤身一人去救,说穿了也是在曹操大军围困黄忠的时候赵云又一次杀了个出其不意!张合徐晃二人见赵云杀 小兵的气势,吓的不敢上前拼斗.很多人就借此说张合徐晃二人都不敌赵云一个!可笑!那照这样说长坂张飞一个人面对几万曹操大军,而且当时曹操手下名将都在,那我们能不能说张飞一个就可以敌许诸,张辽,徐晃,张合,曹仁,夏侯兄弟等这么多名将呢?!他不比赵云厉害百倍吗?! 故赵云此战同样也不能作为赵云武力判定的依据。但是赵云武力在张合,徐晃之上还是应该肯定的。此后,赵云就再也没有和知名的武将交过手,南中擒孟获和其手下等将领我想也没有必要拿出来说了,拿出来似乎更是在贬低赵云。诸葛第一次北伐。赵云首先在凤鸣山斩韩德父子五人,而当时根据演义的描写赵云已是70岁的老将了,此战确实不易。但要指出的是韩德父子五人也乃无名小辈,赵云能斩他们也不是什么惊人之举。然后,赵云遇到了他最后一个最有力的对手:姜维!说到姜维,虽然我们都认为他文武双全,能统兵个人武艺又高,但是也绝对不会把姜维列在三国武力顶尖的武将之内,与吕关张马等相提并论。而赵云在面对姜维时,却表现出了少有的弱势,甚至最后是“败”回的。这里我所说的败不是武力上的明显败回。而是两人相斗后赵云心里上产生了怯战。加之当时姜维识破了诸葛之计,率兵包围了赵云的部队。在总体上姜维的部队有优势。而赵云向来不怕逆境,依然从容应战,却不想拿不下姜维,如此情况下,他“败回”我想也是明智的选择

赵云的本领很高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长板坡也确实救出了阿斗,但是七进七出就是文学夸张了,刘备也没有摔孩子。他和关张等人齐名也并非虚名。

在演义中,把赵云给夸张了,根本不和张飞,关羽齐名,演义是通俗读本,历史应该看<三国志>

我只能说,演义是小说,据你所知的是历史,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小说夸张了历史,所以不能同日而语

历史上的赵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就因为他武艺超群才做护卫官,曹操武艺最厉害的典魏就是护卫官...

其实关羽张飞也可以,但是赵云更冷静...

历史人物赵云有哪些历史故事?????~

赵云(?年~公元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赵云原属幽州军阀公孙瓒,并为刘备主骑兵。 赵云后来追随刘备,在其麾下历任牙门将军、偏将军、翊军将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成就一代霸业。蜀后主刘禅继位后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 又拜镇东将军。 227年,赵云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入汉中,次年出征曹魏,曾於箕谷设置疑兵,牵制魏军主力。北伐失利后,贬为镇军将军,不久去世。 261年后主追諡赵云为顺平侯。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承继爵位,次子赵广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据《三国志》记载,有关赵云的著名事迹有「长坂乱军之中救后主刘禅」,《云别传》中记载有「截江夺阿斗」、「汉水空营退曹军」等。 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立汉中王后,赵云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小说中的赵云武艺超群、胆大心细,而且德行高尚。 据《云别传》记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刘备也称誉他「一身是胆」。三国时陈寿,杨戏称其「强挚壮猛」,「猛将之烈」,「以忠勇称」。赵云的历史资料赵云事迹多出於《云别传》,在《三国志》中别传没有作为正文内容,而是以注解形式出现。《三国志》原书中并无注解,注解乃后世南朝宋人裴松之所添加。 但亦有史家认为《云别传》内容以史料而论并不严谨,所记载皆是与赵云相关的轶事,且与《三国志》本身有所矛盾,真实性有待商榷。此说由清朝义门先生何焯指出。他认为《云别传》或系根据赵家家传改编,语多溢美。何氏指出的疑点之一为刘备於221年准备东征吴国时,由赵云 (而非诸葛亮) 劝阻刘备不要东征是不合情理,应是子孙溢美。然而,此类观点并不多见考,并被一些史学者指过分疑古。赵云故址 河北正定赵云庙外的赵云像现代赵云祠墓地址: 四川大邑--子龙庙,顺平侯赵云墓河北正定--赵云庙台湾佳里--子龙庙清朝记载祠庙另有: 河南南阳南三十里屯东赵云祠墓四川黎州(今汉源)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坝左赵云祠湖广桂阳州(今湖南郴州桂阳)城外芙蓉山下赵云祠湖北当阳(长坂)有子龙阁,子龙路;湖北赤壁有子龙滩。湖南常德安乡有子龙庵;桂阳有蒙泉(又名万军泉,赵云八角井)。四川成都和平街原名为子龙塘街,和平街小学在相传是顺平侯洗马池故址;成都龙泉石经寺(历名灵音寺,天成寺)相传初为赵云祭祀家庙。重庆长寿有赵云寨;重庆市中大阳沟白龙池相传为赵云驻江州白龙马厩。陕西宁强有子龙驻军处,子龙山。 赵云,是罗贯中老先生在《三国演义》着力刻画的人物,可说是全书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更由于《演义》是根据史实来写的,人们对赵云的英雄事迹几乎信以为真。赵云是除关张外最早追随刘备的人物,以致于人们几乎把他加到了桃园兄弟之中,在不少京戏里干脆就让他成了“四将军”,特别是他追随刘备时正是刘备倒霉的时候,这就更加重了他在这个团伙中的份量。 长坂坡一战,无疑是赵云最辉煌的篇章。在最早的《三国志平话》中,赵云的长坂坡救阿斗只有几句话,“拍马冲阵而过”而已,到了《演义》里,就变成了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一大章回。“截江、夺斗”是赵云的另一大功绩。《三国志平话》中基本照抄《三国志》,写得含含糊糊,“云与张飞勒兵截江。。。”而已,而在《演义》里则完全成了赵云孤身犯难,一波三折,既胆气过人又有理有节,张飞倒成了后援的角色。五虎上将的排名,在罗贯中最早的版本里,大概是参照了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这五个人实际地位的史实,列为“关、张、马、黄、赵”。忘了是金圣叹的批本还是毛宗岗的批本,为迎合读者对赵云的喜爱,把这个排名改成了“关、张、赵、马、黄”。 但《演义》终归不能完全脱离史实,从而令赵云这个完美的英雄与他在蜀汉集团中的地位无法自圆其说。注意一下细节就清楚了,这些细节因史实的存在而让罗老先生和金、毛等都无法更动。 长坂坡之前的大撤退,开路与断后的重任都没交给赵云,而给他的任务是相对次要的“保护家小”。进军西川遇到马超,从别处把张飞调来,身边的赵云无用武之地。 抵御魏将张邰,派了老将黄忠,赵云就在手下,却没考虑派他。 决定汉中胜败的定军山之战,黄忠是主将,赵云是后援。 讨伐东吴,前线上是一群无名后进之辈,五虎上将硕果仅存的赵云在二线闲着,只是到了大军惨败之时起了点接应的作用。 七擒孟获,魏延、王平、马岱甚至廖化、张嶷的出场机会都比赵云多,而赵云好象都没有与孟获交过手。 一出祁山,《演义》中写赵云当先锋立了大功,但到了决定性的街亭之战,主将却是派了无能的马谡,赵云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尽管撤退时“不损一人一骑”,但对于全局却是无足轻重。 尽管《演义》每逢赵云出场必竭力突出他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刘备和孔明对他的态度不象文字中表现得那么热情。似乎刘备早期势孤力单、关张忙不过来时对赵云还予以某些重任,一旦人多了就让他一边儿凉快去,而孔明就更明显了。 以上是《演义》中关于赵云的一些内容,再看看史实吧。 赵云自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演义》写得那么玄,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进军西川,是赵云第一次没随刘备行动而留守荆州。可就是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夺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壮举。两次三番救了后主刘禅的小命,赵云对蜀汉的汗马功劳还小么?可刘备得了西川后,对赵云就再没重用了。 定军山之战,主谋是法正,而“亲冒矢石”强攻定军山的是刘备本人,赵云根本没上第一线。 一出祁山,赵云也没当先锋,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策应主力。街亭失守全线大败,而“云与邓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损。”《演义》中的“不损一人一骑”是罗老先生给英雄带的花环。而战后孔明上表检讨,自贬三级,有功无过的赵云却也糊里糊涂地跟着被贬了级。直至去世,赵云也未获封侯。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议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历来读史之人有“汉家待功臣薄”的感慨,汉高帝刘邦,杀死了韩信、彭越、黥布;汉武帝时有飞将军李广的悲剧。到了最后三分之一的后主时,赵云好歹还是寿终正寝的。 《演义》上写刘禅闻赵云死而大哭,又是罗老先生加的花环。 那时的刘禅,早把救过他两次的赵云忘得一干二净了,连点“悼念”的意思都没有。到得后来,不知道怎地又想起救命恩人来了,在给别人封侯时顺带也追封了赵云。可赵云要是知道追封的事,准得气得在坟墓里诈尸不可:那时距蜀汉亡国还剩下不到三年了!

五虎之三,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位文武双全的武将之一,是自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猛将,单骑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实写照!但其谋略也相当了得,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大将。从事小心谨慎,人称常胜将军! 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于关张位居第三。但史传中赵云不但终其一生位阶始终较关张低上许多,甚至尚不及马超、黄忠。实际上,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赵云了。 细数演义里赵云武勇的事迹,其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甚至数度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在汉水河畔勇救老黄忠时,「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吓得徐晃、张郃不敢抵挡,任其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当阳长坂坡(注1),赵云于百万曹军中怀抱阿斗,还能连杀曹营名将五十四人,砍倒象征军威的大旗两面,夺去镇军长槊三条后从容离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及!演义中击杀敌军将领之多,实无人出赵云之右。 但演义中赵云所杀敌将,几乎全部都是演义虚构出来的;其中当阳救主、汉水退敌(注2)虽然见载于史册,却也绝无演义渲染的那么夸张。赵云的武勇在刘备阵营是被肯定的。蜀书杨戏传中记载了杨戏对赵云的评价,其中就有「猛将之烈」四个字。然而出了蜀汉,知道赵云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演义描述敌方对刘备阵营的忌惮,动辄排出「诸葛孔明之智,关张赵云之勇」,然而我们看到赤壁战后周瑜写给孙权的信,其中却只有提到「枭雄」刘备和关张两头「熊虎」。 不妨比较一下成书较早的三国志平话中的描写。按平话中的赵云已经是五虎大将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实列于五人之末;而赵云在平话中用的枪虽有涯角枪的美誉──谓其天涯海角无对也,却败于张飞的丈八神枪在先、又被铁臂将军张益击败于后。由张飞听到赵云被张益击败的消息之后「大怒出战」张益的情节,更隐隐透露出了早期三国故事中赵云所扮演的角色。赵云虽然不像演义中所描写的那么光芒万丈,仍不失为一员良将。 他的优点有: 其一,深明大义。在那个动乱扰攘的年代里,一个人的文韬武略为谁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试金石。当其时也,为一己之富贵而趋炎附势,助纣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趋使者更比比皆是。赵云的选择如何呢?据《云别传》记载:当赵云初从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悬)之噩,鄙州论议,从仁政之所在,不为忽袁公而私明将军也。”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赵云的政治宣言。他的原则--“从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标--解民于倒悬。在封建社会中,这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投公孙瓒是为此,后归刘备也是为此,而不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正是这一点,使赵云大大高于一般的赳赳武夫。 其二,忠直敢谏。《云别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返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以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自此军民安堵。 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云的头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无怪乎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以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时,赵云又挺身而出,竭力劝阻,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先与吴战”。由于刘备拒绝了赵云,秦宓等人的诤言,一意孤行,终于遭到夷陵之败,使蜀汉元气大伤。这从反面证明了赵云意见的正确。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象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其三,公正无私。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敦。在战斗中,赵云俘获了其部下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是同乡,“少小相知”。在这种情况下--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此。不是私自买放,而是报告刘备;不是为自己增添帮手,而是为刘备推荐人才;公事公办,实堪赞赏!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所以刘备曾任他为留营司马,“掌内事”,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公理事。相比之下,好恶由己,褒贬任情的杨仪之流就差得太远了。 其四,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友好相处。这一点,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部伍不乱,“军资实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真挚的话语,其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均可洞然而见。那些浅薄自负,自吹自擂之徒,岂能望其项背!

正史上的赵云到底有多厉害?
答:赵云这才得以逃脱。那些喜欢《三国演义》的人,必定视赵云为一员猛将,他勇猛善战,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能在万军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都不是他的对手。然而,在正史记载中,赵云并未被列入“五虎上将”,他的一生只是一个杂号将军。那么,正史上的赵云,武艺究竟...

三国演义是怎么形容赵云
答:《三国演义》有赞赵云诗曰: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阪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应得显神威。八面威风杀气飘,擎王保驾显功劳。非干后主多洪福,正是将军武艺高。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

历史三国中关羽,张飞,赵云武艺谁最高?是问的是真实的历史中?
答:一个是《三国演义》成书之前主要由宋、元民间艺人塑造的张飞,这个张飞的性子暴烈,英雄壮举充满传奇色彩,其武艺之高强三国其他名将均无人能及,属于极事夸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奇式英雄;一个是《三国演义》塑造的张飞,这个张飞被罗贯中和毛宗岗父子作了一番改造,摒弃了民间传说中一些过于夸张的内容,又保留了传奇式...

诸葛亮为何看重赵云的忠勇和武艺,两次选了赵云?
答:赵云是三国最出色的猛将之一,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精彩描写,深受人们的喜爱,赵云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有勇有谋,只要赵云出现在哪里,敌人无不惊骇,甚至望风而逃。比如,赵云在汉水之战中,勇救黄忠,吓得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应战。在夷陵之战中,赵云救援刘备,杀得吴军纷纷落涧,滚滚投岩,...

史书中或者三国演义中对赵云样子的描写
答: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里,就有对赵云的武艺进行颇有诗意的描述:“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②]可见,赵云的枪法是可以和号称“万人敌”的关张所媲美的。正所谓“艺高人胆大”,赵云的“胆”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事例上。 三国演义中描写赵云的章节 从头开始吧 1 赵云出处山,战文丑救公孙瓒...

求..一篇关于赵云 赵子龙的介绍和对其见解~
答:杰出的历史小说大师罗贯中,在精心结撰《三国志通俗演义》时,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相结合,笔酣墨饱地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赵云形像。 首先,罗贯中超越史书记载,竭力树立起赵云勇冠三军的虎将形像。 前面说过,历史上的赵云的武艺和威名并不是最突出的。对于 杀疆场的武将来说,这毕竟是美中不足...

三国演义中关羽和赵云谁的武功厉害
答:赵云,武艺出众,浑身是胆,有勇有谋,从数个事件中可看出(一)关羽和赵云在敌人心目中的对比。 1,关羽有一次被敌人称做英雄,庞德。赵云有五次被敌人称做英雄,曹操、李典、夏侯懋、郭淮、万政。 2,《关云长单刀赴会》中,“吕蒙、甘宁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被所伤,遂不敢动。”,吕蒙、甘宁怕的是误伤鲁...

不谈《三国演义》,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答:事实上,史上真实的赵云连个上将的资格都没混着 。劳苦功高的他只是被刘备授予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顺平侯一类带些安慰性质的二流职衔。赵云在蜀军将领中的排位,不要说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比,就连很迟才投奔刘备的魏延军衔都比他高。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官阶很高,地位也很尊崇。论...

三国演义中,张飞与赵云相比谁的武艺高?两人单挑结局会如何?
答:但是赵云没有跟吕布交过手,赵云最好的单挑成绩是五六十回合战平了文丑,文丑的武艺其实在三国演义中并不弱,文丑一个人就能力战张辽、徐晃二将,也算得上一流高手,而颜良能20回合打败徐晃,这个武艺其实并不比吕布差多少,所以文丑的武艺也是比吕布稍弱。从这一战绩来看,张飞比赵云强,毕竟吕布天下...

三国历史上对赵云的评价
答: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于关张位居第三。但史传中赵云不但终其一生位阶始终较关张低上许多,甚至尚不及马超、黄忠。实际上,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赵云了。 细数演义里赵云武勇的事迹,其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