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带给你有哪些启示? 老子的《道德经》对我们现在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和启示?

作者&投稿:聂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述的哲学思想集锦,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

原文分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它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其开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读懂了道德经,首先要明白到底什么是“道”。自古至今,众多解说,莫衷一是。其实,老子时期,还没有一个词能够完美地表述“道”,因此只能借用“道”这个字,但又并非一般意义的“道”的含义。

因此,依我来看,“道”应为“程序”之意。为什么用程序来解释道呢?天地宇宙诞生之初,处于混沌之态,绝非由宇宙大爆炸之说,而是造物主制造或者按照某种规律设定了程序,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组成了整个宇宙,并沿着这种规律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下运行,道法自然。所以才有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说,是说天下所有事物都是平等的。人们用《易经》来预测人事祸福,《易经》即是一种窥探事物发展规律的工具书或者破译程序的密码,因此易学高手可以根据人的生辰八字、面相、手相、摇卦等途径准确预测。并由此有了“命由天定”之说,人的命运都是设定好了的。

既然说命运已定,是否可以改造命运呢?从《了凡四训》中作者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出,确实可以改运。怎么改呢?就是《道德经》的第二部分“德”。这个“德”非常关键,其含义是:善的、孝的、正能量的、美的等符合自然规律的一切范畴。俗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者,必有灾殃。这与佛家所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福报是相通的。只有福报积累多了,恶报自然就少了,这也符合爱因斯坦的“万能守恒定律”。人的命运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其阴和阳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所以,只有正确解读了《道德经》,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再坚信命由天定,而是要遵循自然规律,不断给自己浇灌正能量,创造我们自己的命运。



《道德经》的启示不同的人启示不一样,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如合抱之术,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通篇不是非常长,但是给我的启示就是天地从起始到万物的变化,其实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而且这种规律你只要遵循了,可能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其实无论是做人、交友还是处事,如果能多一些如水般温和纯净、海纳百川的气度,多一些如水般适应百态、顺势而为的豁达,多一些如水般涤荡尘污、川流不息的能量。

只有正确解读了《道德经》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再坚信命由天定,而是要遵循自然规律,不断给自己浇灌正能量,创造我们自己的命运。

《道德经》这部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巜道德经》给我人生的启示主要有如下四句话:
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众所周知,“道”是老子极致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意思是:人世间能口述的道理不是永恒的真理”。就是说:不要拘泥于对一事一物一时的看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譬如生活中,一个家庭的道是什么,就是家和万事兴。一个公职人员的道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句话:“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意思是:能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聪明的。就是说:做一个明智的人,既要察人,更要察己。知人更要知己方可收获智慧人生。
第三句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里,宠辱若惊的“宠辱”,大家都知道,荣耀和耻辱。就是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荣辱得失观,要时刻自查自省,慎独慎微,尽力做到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第四句话:“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里的甚爱,就是过分喜爱,“大费”就是巨大的耗费。“多藏”,就是大量地聚敛财物。“厚亡”,就是沉重的损失。意思就是你的追求过甚,损毁或消耗的就比较多;你的财物过多,就会遭受大的损失。所以,对老子的名利观,我的感悟是:知足方可常乐,才能获得完美人生。

总的来说,这四句话告诉我们,努力做一个豁达的、明智的、自省的、知足的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离毛主席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更靠近了一步。在先人的指引下,自己能够不被世间的纷扰是非所羁绊,看淡人生,笑对人生,畅享人生,不枉活着一生!


1.首先体现在认知观方面。
认知是指通过心理活动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道德经》提供了大量的朴素的辩证认知方式与内容,例如《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义称“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意义上可以说任何东西不能阻碍认知的宽阔性。如“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等。《道德经》可以以究其意义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些思考。至于《道德经》中以辩证方式说明处世认知也很多,例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贵富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等。《道德经》所提供的认知方式不仅在形式上有益,而且内容都关联于人生社会,的确应值得大学生们思考与借鉴。
2.其次体现在价值观方面。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经》上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今天社会对个人利益的强调与关注,固有其合理之处,但自私心会不会因此而助长,实在难以预料。大学生应该根据其意义调节自己。“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也寓意了人至高的善就是利大众而不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就是告诫世人要保持本色;不谋私利,就可以万事无忧“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适可而止,就能避免灾难。道德经在涉及人生价值提出了无私、简朴、知足等等多种观念应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
3.再次体现在人际观方面。
人际是人一生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又称为为人处世。而这个能力的获得恰恰不取决于你不喜欢的、不舒服的,喜欢和舒服的。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全面地考验你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能力才是人际关系能力的根本。若不重视这些事情,不爱惜这方面的知识,即使你知道得再多,知识再渊博,从“道”的角度上看,也是极大的迷惑。所以重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是人生极其重要的。《道德经》上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要做一个成功人,首要的要学会爱别人,学会关注别人身上的优点,而少看别人的缺点。你学会了爱人,你也就能得到了更多的人的爱,这样你的人生之路就会变得无限宽阔。“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所谓圣人,以无为来处理一切事情,以身体上好的德行来教人。“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意思是,自认为不错,这是不明智的。自以为是的实际是糊涂,过分关注自我的人是愚蠢的。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让自己的注意力离开别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就是《道德经》教导我们的处世关键之所在.

道德经的启示是什么
答:道德经的启示如下:1、道与德:《道德经》强调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一切的本原,是无形而无物的。它提倡在生活中追求与道的和谐,强调遵循自然的道德原则,以实现真正的德行。2、谦逊和谨慎:《道德经》鼓励个人在处理事务和与他人互动时保持谦逊和谨慎。它认为谦逊的人更能与道相合...

《道德经》这部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答:就是说:不要拘泥于对一事一物一时的看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譬如生活中,一个家庭的道是什么,就是家和万事兴。一个公职人员的道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句话:“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意思是:能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

求一篇小论文,论道德经给我们的启示
答:《道德经》说:“清静以为天下正。”清静能使人心身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清静可以使人心胸明朗、智慧增长,清静还可以助人正确地立身处世,实践宏愿。保持清静的生命状态,要在无为而任自然,亦即寡欲而不妄为,身处尘世而不染不著,心以应物而不滞不留,处于万物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顺物而自然,...

《道德经》读后感
答:道德经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衡量、发展、成就形成的。道德经说明了那时候我们是以人来衡量对错的。维持自我的存在是需要代价。维持一个人的存在,就是说你要维持自己一个人的标准。圣人的存在就是维持圣人的标准。 其实道德经是什么这个我不是很感兴趣,为什么会有道德经呢?上面已经给出答案了。这里觉得一个事情...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800字7篇
答:所以,《道德经》带给我们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消极不作为,而是向世人揭示一种客关规律,对人的作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关于道德问题前人有很多思考,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道德问题的一点感悟。 道德与本性 关于道德与本性,先秦时代就有三种不同的论断:孟子的性善...

《道德经》读后感
答:《道德经》读后感1 我和爸爸在游览化女泉的时候,看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道德经》,我想这本书应该对我很有帮助,所以我就央求爸爸给我买了下来,我翻开一读才知道,《道德经》是老子的一部不朽著作,是一部博大精深、词意锤炼的哲理诗。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对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

老子的《道德经》对我们现在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和启示?
答:《道德经》上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要做一个成功人,首要的要学会爱别人,学会关注别人身上的优点,而少看别人的缺点。你学会了爱人,你也就能得到了更多的人的爱,这样你的人生之路就会变得无限宽阔。“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所谓圣人,以无为来处理...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5篇
答:我对《道德经》的理解是无为而治和尊重自然规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样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时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够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经》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人在得意的...

道德经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答:1、自然无为 在《道德经》中,“道”被描述为一种自然无为的实体,它不依赖于任何外力而存在,也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这种无为而治的理念启示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不要过度干预和强制,让事物按照它们自己的方式发展。2、返璞归真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倡返璞归真,即回归自然、简单和朴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