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投稿:涂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p><strong>“子非鱼,安知鱼之乐?”</strong></p><p><strong>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strong></p><h2>【出处】:</h2><p>先秦·庄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p><h2>【原文】:</h2><p>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p><h2>【译文】:</h2><p>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p><h2>【注释】:</h2><p>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br />从容:悠闲自得。<br />鲦(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br />是:这。<br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br />全:完全,完备。<br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其,话题。本:最初。<br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br />云者:……的话。安,怎么;哪里。<br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p><h2>【文言现象】:</h2><p><strong>一、一词多义</strong><br />固 :<br />①固不知子(副词,固然)<br />②子固非鱼也 (副词,本来)</p><p>之:<br />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br />②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r />③我知之濠上也(代词,鱼之乐)</p><p>安:<br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副词,怎么)<br />子曰‘汝安知鱼乐’(代词,哪里)</p><p><strong>二、古今异义</strong><br />安知鱼之乐<br />古义:怎么。今义:安全。</p><p><strong>三、文言句式</strong><br />倒装句<br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p><p>省略句<br />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我知之于濠上也)</p><p>判断句<br />是鱼之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br />子固非鱼也。(判断句,“…也”表判断)</p><hr /><h2>《问题探究》:</h2><p>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p><p>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p><p>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p><p>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p><p>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p><p>3.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p><p>答: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p><p>4、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p><p>答: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p><hr /><p><img src="80158841292" /></p><h2>【鉴赏】:<br /></h2><p>《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p><p>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p><p>1.雄辩的机锋。文章写庄子与惠子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瞰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发联想,展开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论辩。除了开头内容用叙述语句略作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辩论技巧,顶真式地将这场论辩深化。且不说论辩双方谁是谁非,谁胜谁负,仅两人不在论辩中所反映出来的敏捷的思维、睿智的辩语、雄辩的机锋,就令人拍案叫绝,不禁惊叹两人的雄辩之才。</p><p>2.无穷的韵味。惠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鱼不可能有人的喜怒哀乐;庄子则从艺术角度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说,庄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然而,庄子子的诡辩却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子完全是以艺术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的。人乐鱼亦乐,这是典型的“移情”作用。所谓“移情”,就是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鱼当然不可能有喜怒哀乐,但庄子把自己在濠梁之上游玩的快乐,移到到嬉游的鱼儿身上,更加衬托出庄子的快乐。所以,本篇所写不但不会使人感到庄子是在狡辩、强词夺理,反倒使人觉得庄子说得好妙趣横生,读后感到韵味无穷。</p><hr /><h2>《问题批判》:</h2><p>近年来,也有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庄子所说,只是自己的一种体验,把体验当成知识,固然表现了其超然的态度,但对认识却大有不利,因为认识与体验是两回事。严格来说,庄子并没有从逻辑上反驳惠施,而是把逻辑引到了它够不到的地方,即各人当下的内心体验,而这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的。不过,庄子既然运用了逻辑推理,就应该把它运用到底。假如我是惠施,就会继续追问:你说你在濠上时知道了鱼的快乐,但那是刚才的你,而现在说话的当下你已经不再是刚才的你了,你怎么会知道刚才的你知道鱼之乐呢?比如我,我也不知道我刚才怎么知道你知道鱼的快乐。面对这样的诘难,我想庄子不会再说什么,他在语言上是输了,即被剥夺了说话的资格,但在内心却未必认为输了,他只要诉之于内心体验,就是永远的赢家(精神胜利法)。但恐怕不会有任何人愿意真正充当这样的赢家,因为一个每一个瞬间都不认同自己另一个瞬间的人将不再会是一个人了,甚至于将什么都不是。也许庄子的真正意图正是要说人什么也不是,但他决不可能说出这一点,因为一“说”他就“是”了(语言是存在之家)。实际上,就连纯粹内心的体验,甚至就连沉默,也是需要时间的(所谓“保持沉默”),而一进入时间,就“是”一点什么了(所以海德格尔把“存在”与“时间”看作不可分的),就有在先在后之分了,就可以用语言和逻辑来“说”了。所以只要提到“刚才”的你和“现在”的你的区别,就会彻底取消庄子的发言权。 </p><h2>【作者简介】:</h2><p>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p>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全诗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全诗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全诗出处』

先秦庄周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全诗注释』

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从容:悠闲自得。

鲦(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是:这。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全:完全,完备。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其,话题。本:最初。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的话。安,怎么;哪里。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全诗赏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1.雄辩的机锋。文章写庄子与惠子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瞰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发联想,展开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论辩。除了开头内容用叙述语句略作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辩论技巧,顶真式地将这场论辩深化。且不说论辩双方谁是谁非,谁胜谁负,仅两人不在论辩中所反映出来的敏捷的思维、睿智的辩语、雄辩的机锋,就令人拍案叫绝,不禁惊叹两人的雄辩之才。

2.无穷的韵味。惠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鱼不可能有人的喜怒哀乐;庄子则从艺术角度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说,庄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然而,庄子子的诡辩却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子完全是以艺术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的。人乐鱼亦乐,这是典型的“移情”作用。所谓“移情”,就是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鱼当然不可能有喜怒哀乐,但庄子把自己在濠梁之上游玩的快乐,移到到嬉游的鱼儿身上,更加衬托出庄子的快乐。所以,本篇所写不但不会使人感到庄子是在狡辩、强词夺理,反倒使人觉得庄子说得好妙趣横生,读后感到韵味无穷。


『作者介绍』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出自庄子《庄子·秋水》中的诗句,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下面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更深层的意思是说人是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的,事物是不可认识的,最终得出了不可知论的结论。既然事物是不可认识的,那么人们没有必要去自找苦吃,耗费精力去追求知识了。如果一定要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必然使自己陷入无穷的烦恼之中去。庄子有很多名句被人们所熟悉,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等等,都表达出庄子不同的心境。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不是快乐的呢?”,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话出自《庄子·秋水》,原文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是一段庄子与惠子的对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这句话用以表达人类无法真正理解其他生物的内心感受,类比到人类社会中,也提醒人们要尊重个体的差异,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别人妄加揣测。

这句话常用来表示理解他人的困难,强调换位思考和尊重个体差异。



子为人,知人之乐!则知鱼之乐。鱼人二代

~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什么意思?
答:“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什么?
答:这题我会!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这句话出自于哪里呢?——先秦·庄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完整的原文是这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

汝非鱼,安知鱼之乐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答:出自:庄子《秋水》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知鱼之乐,焉知鱼之痛?是什么意思?
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啥意思
答: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2、这句话出自《庄子秋水》中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节,全文内容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什么意思?
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出自庄子《庄子·秋水》中的诗句,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下面给大家详细说一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更深层的意思是说人是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的,事物是不可认识的,最终得出了不可知论的结论。既然事物是不可认识的,那么人们没...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什么意思
答:语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先秦·庄周,原文如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什么意思
答:1、出自: 《庄子.秋水》2、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的感受,用古文?
答: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
答: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下一句是“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该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秋水篇》。用以告诫人们,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态对别人妄加揣测,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既是朋友,又是论敌。《庄子》一书,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