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作者&投稿:淳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三点: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可知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①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

  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物质运动的规律

  ①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

  原理

  A规律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规律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

  A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A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B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7、实践

  ①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位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的特点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标准

  A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B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C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9、真理

  ①真理的客观性

  A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因为:

  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C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

  ②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③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④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使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B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10、认识过程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原因:

  A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

  B人是时代延续的

  C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知识点整理
答: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

高二历史老师教学计划范文例子
答:②、积极进行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历史教学探索,课堂教学积极借助多媒体手段,充分借助网络丰富知识与题库。 ③、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在如何学,如何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如何提高身体水平和解题技巧上多下功夫。 2、坚持集体备课 高二年级有三位老师同代历史学科,为保证进度和教学内容得一致性,我们商议决定每周进行一次集...

谁有 岳麓版的历史 时间线索 从必修一到必修三 的
答:“中国古代史”三大块的格局,改为三册必修和六册选修,三册必修的内容分别是“政治”、“经济”和“文化”,选修课本则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走的是专题史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