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中有哪些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现象?

作者&投稿:东方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属”通“嘱”,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 

注:高中课本上没有标明“属”通“嘱”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 盘绕,环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人教版中为“樽”

6、扣舷而歌之 (扣通“叩”,敲打)

二、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①扣舷而歌(唱)

②歌曰(歌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往)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①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⑤托遗响于悲风(给)

7、之:

①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②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③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④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三、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欺侮。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辽阔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 相斗的牛。 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四、词类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3、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

4、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5、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6、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7、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8、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9、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10、东: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向东进军)

11、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12、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3、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14、白:不知东方之既白(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

五、特殊句式

1、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句)

2、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4、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5、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6、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谓语省略,省略句)

7、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9、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定语后置(被动句)

11、知不可乎骤得——倒装

12、固一世之雄也 “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13、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14、(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省略句

15、(其声)舞幽壑之潜蛟 省略句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文言文《前赤壁赋》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_百度...
答:1、通假字:①举酒属客 属——嘱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凭 ③山川相缪 缪——缭 ④举匏樽以相属 属——嘱 2、活用词: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使……舞,使……哭泣(使动用法)②顺流而东也 东:东去(名作动)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

文言文赤壁赋中古今异义
答:本文由景而情、由情而理,换句话说就是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融于一体。 2. 文言文《前赤壁赋》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 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 (“属”通“嘱”,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注:高中课本上没有标明“属”通“嘱”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3、...

赤壁赋中的通假字
答:敲打)。赤壁赋原文节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求解,后赤壁赋,全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全部都要!不完整...
答:通假字 以待子不时之须 须同需,需要。反而登舟 反同返,返回。予亦惊悟 悟同寤,醒来。词类活用 步自雪堂 名词活用为动词,步行。顾而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予乃摄衣而上 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履巉岩 名词活用为动词,登上。横江东来 名词活用为状语,从东边,掠予舟而西也 ...

《赤壁赋》中有哪些词的古今异义?
答: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属”通“嘱...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通假字
答:通假字出现的原因 1、没有规范。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范,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後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2、避讳。古人最忌讳直呼自己父母的...

苏轼《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有哪两个通假字?再问几个文言文知识...
答:1.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互相劝酒。这句就一个通假字吧。不过“樽”在古文中,也通假“尊”,酒器。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原句应该是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假“凭”,乘(坐)的意思。这句解释是: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乘风飞来飞去。3.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前赤壁赋中的一词多义
答:《前赤壁赋》中的一词多义 1、望: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赤壁赋》一词多义是什么?
答: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

赤壁赋一词多义与文言虚词
答:《愚公移山》然,有是言也:然后,才 (3)而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 出自:苏轼的《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表示转折,但是 出自:苏轼的《赤壁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表示假设,如果 《论语》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