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关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知识点麻烦收集一下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全面的知识点?

作者&投稿:独孤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CO2+H2O→C6H12O6+O2+H2O (2)注意事项 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 (3)光反应和暗反应(高中生物课本中称之为暗反应,也有些地方称之为碳反应)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 (4)光反应 条件:光,色素,光反应酶 场所:囊状结构薄膜上 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吸收峰 叶绿素a,b的吸收峰过程: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光合作用系统一比光合作用系统二要原始,但电子传递先在光合系统二开始)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光子,作为能量,将从水分子光解光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能传递电子得仅有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 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而水光解所得的氢离子则因为顺浓度差通过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从类囊体内向外移动到基质,势能降低,其间的势能用于合成ATP,以供暗反应所用。而此时势能已降低的氢离子则被氢载体NADP带走。一分子NADP可携带两个氢离子。这个NADPH+H离子则在暗反应里面充当还原剂的作用。 意义:1:光解水(又称水的光解),产生氧气。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还原氢)。 (5)暗反应(碳反应) 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条件:无光也可,暗反应酶(但因为只有发生了光反应才能持续发生,所以不再称为暗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 C3反应类型:植物通过气孔将CO2由外界吸入细胞内,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C5。起到将CO2固定成为C3的作用。C3再与【H】及ATP提供的能量反应,生成糖类(CH2O)并还原出C5。被还原出的C5继续参与暗反应。 (6 )光暗反映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H20→2H+ 1/2O2(水的光解) NADP+ + 2e- + H+ → NADPH(递氢) ADP+Pi→ATP (递能) CO2+C5化合物→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C3化合物→(CH2O)+ C5化合物(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 ATP→ADP+PI(耗能) 能量转化过程:光能→不稳定的化学能(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稳定的化学能(糖类即淀粉的合成) 注意 光反应只有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而在满足暗反应条件的情况下暗反应,都可以反映。也就是说暗反应不一定黑暗下进行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 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因此,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一般说来,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最常利用的物质。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也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以上三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在生物体内,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那么,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的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够进行另一类型的呼吸作用——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高等植物、高等动物和人来说,称为无氧呼吸。如果用于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则习惯上称为发酵。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苹果储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条件。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骨骼肌对氧的需要,这时骨骼肌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此外,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以上两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在无氧呼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比有氧呼吸释放出的要少得多。例如,1mol的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共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 在远古时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那时的微生物适应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所以这些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体内缺乏氧化酶类,至今仍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随着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气,于是也出现了体内具有有氧呼吸酶系统的好氧微生物。可见,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尽管现今生物体的呼吸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但仍保留有无氧呼吸的能力。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明显的不同。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虽然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并不是完全不同。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个阶段完全相同,只是从丙酮酸开始,它们才分别沿着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全过程释放较多的能量;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则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全过程释放较少的能量。 硝化细菌是兼性呼吸 呼吸作用的意义: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第二,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者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利用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利用DNA重组技术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素等。 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氧(通过线粒体) →二氧化碳+水+能量

名词:
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
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 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高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点和窍门是什么啊~

一. 理解双基,掌握化学用语 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它们一般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如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为“能改变”、“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守恒定律重点理解“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相等”,抓住“三个守恒”(元素、原子、质量)。对双基不仅要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应用。所谓“化学用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二. 立足结构,了解物质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又制约了物质的存在方式、制法和用途。因此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时,应抓住其结构来了解物质性质。如学习氧气时,须思考:氧气是由许多氧分子组成的,而一个氧分子又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电子,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许多物质在常温、点燃或加热时均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且放出大量的热。在学习了许多物质后,要善于将相关物质构建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以便于牢固掌握。 三. 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时,一般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从简单的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训练到复杂实验的设计都要认真操作、大胆试验。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即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现象明显。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和要领,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要积极参与认真去做。 四. 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 初三化学是启蒙化学,基础知识点多而杂,随着知识的积累,有些学生会因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化学成绩下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学好化学必须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常见的有效学法有: (1)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2)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碳链知识网络系统记忆。 (3)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和CO的性质,H2和CO2的制备装置等。 (4)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 (5)交叉知识切点记。如物化知识切入点为密度、压强、浮力、重力、杠杆原理、电学等;生化知识切入点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赤潮现象等。 五. 及时反馈,精练习题 学完每一章节要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适当选做一些经典习题,但必须克服盲目做题而陷入题海。在做题时不要只就题论题,要尽量拓展思维。如在做计算题时,注意精选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好题。在解法上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寻求一解多题规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六. 拓展知识,阅读课外读物 为了拓展知识视野、归纳知识内容、提高解题技巧和掌握解题方法,订一份质量高、导向性准、实用性强的同步辅导材料很有必要。如《中学生理化报》设有学法指导、知识归纳、概念辨析、解题技巧、章节训练、竞赛辅导、趣味化学、生活化学及科技动态等栏目,是教与学的良师益友,值得一读。回答者:fengtly - 状元 十五级 3-6 21:21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3Q3Q咯~~~~~~~~~!!呵呵,,,有在简单易懂的吗???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相关内容 ? 高考到了怎么才能学好化学啊?有什么好办法吗? ? 我现在已经是初三下学期了,中考迫在眉睫!怎样才能... ? 怎么才能学好化学啊啊`` ? 我是高二的学生,我学不好化学,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学... ? 怎么才能学好化学啊,晕!!!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化学 其他回答 共 1 条主要取决于你几年级 高中以下——勤奋。。要背的就好好背 保证考好 高中以上我就不知道了 向你这样的情况,上课听不懂,就尤其需要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了。有不懂的地方也要主动问老师啊。学习都是没有窍门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任何方法都不可能让你一蹴而就,但如果你能持之以恒,总会取得进步的。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钱国明 李克森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掌握和应用化学科学,对于工农业生产、科技、能源、社会、环境及人类的生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 一. 理解双基,掌握化学用语 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它们一般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如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为“能改变”、“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守恒定律重点理解“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相等”,抓住“三个守恒”(元素、原子、质量)。对双基不仅要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应用。所谓“化学用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二. 立足结构,了解物质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又制约了物质的存在方式、制法和用途。因此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时,应抓住其结构来了解物质性质。如学习氧气时,须思考:氧气是由许多氧分子组成的,而一个氧分子又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电子,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许多物质在常温、点燃或加热时均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且放出大量的热。在学习了许多物质后,要善于将相关物质构建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以便于牢固掌握。 三. 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时,一般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从简单的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训练到复杂实验的设计都要认真操作、大胆试验。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即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现象明显。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和要领,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要积极参与认真去做。 四. 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 初三化学是启蒙化学,基础知识点多而杂,随着知识的积累,有些学生会因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化学成绩下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学好化学必须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常见的有效学法有: (1)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2)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碳链知识网络系统记忆。 (3)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和CO的性质,H2和CO2的制备装置等。 (4)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 (5)交叉知识切点记。如物化知识切入点为密度、压强、浮力、重力、杠杆原理、电学等;生化知识切入点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赤潮现象等。 五. 及时反馈,精练习题 学完每一章节要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适当选做一些经典习题,但必须克服盲目做题而陷入题海。在做题时不要只就题论题,要尽量拓展思维。如在做计算题时,注意精选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好题。在解法上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寻求一解多题规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六. 拓展知识,阅读课外读物 为了拓展知识视野、归纳知识内容、提高解题技巧和掌握解题方法,订一份质量高、导向性准、实用性强的同步辅导材料很有必要。如《中学生理化报》设有学法指导、知识归纳、概念辨析、解题技巧、章节训练、竞赛辅导、趣味化学、生活化学及科技动态等栏目,是教与学的良师益友,值得一读。 那可得多花功夫了。关键在自己得多多钻研,课前认真预习,找出难点,上课时才能跟着老师主动地听课,做到心中有数。课后认真复习,概念、方程式等先搞懂了,要反复记忆。

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谢
Ⅰ 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

2.1酶的分类















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酶促反应序列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如



意义 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


2.3生物体内ATP的来源
ATP来源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ADP+Pi+能量——→ATP

化能合成作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其它高能化合物转化
(如磷酸肌酸转化)C~P(磷酸肌酸)+ADP——→C(肌酸)+ATP

2.4生物体内ATP的去向











2.5光合作用的色素













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
反应场所叶绿体基粒叶绿体基质
能量变化光能——→电能
电能——→活跃化学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物质变化H2O——→[H]+O2
NADP+ + H+ + 2e ——→NADPH
ATP+Pi——→ATPCO2+NADPH+ATP———→
(CH2O)+ADP+Pi+NADP++H2O
反应物H2O、ADP、Pi、NADP+CO2、ATP、NADPH
反应产物O2、ATP、NADPH(CH2O)、ADP、Pi、NADP+ 、H2O
反应条件需光不需光
反应性质光化学反应(快)酶促反应(慢)
反应时间有光时(自然状态下,无光反应产物暗反应也不能进行)

2.7 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
C3植物C4植物
光反应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
暗反应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CO2固定仅有C3途径C4途径—→C3途径

2.8 C4植物与C3植物的鉴别方法
方法原 理条件和过程现象和指标结 论
生理学方法在强光照、干旱、高温、低CO2时,C4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C3植物不能。


密闭、强光照、干旱、高温生长状况:
正常生长

枯萎死亡正常生长:C4植物
枯萎死亡:C3植物
形态学方法维管束鞘的结构差异过叶脉横切,装片
①是否有两圈花细胞围成环状结构
②鞘细胞是否含叶绿体是:C4植物
否:C3植物
化学方法①合成淀粉的场所不同
②酒精溶解叶绿素
③淀粉遇面碘变蓝
叶片脱绿→加碘→过叶脉横切→制片→观察出现蓝色:
①蓝色出现在维管束鞘细胞
②蓝色出现在叶肉细胞出现①现象时:
C4植物
出现②现象时:
C3植物

2.9 C4植物中C4途径与C3途径的关系












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英文缩写为PEP。



2.10 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C3植物C4植物
结构原因:
维管束鞘细胞的结构以育不良,无花环型结构,无叶绿体。
光合作用在叶肉细胞进行,淀粉积累,影响光合效率。 发育良好,花环型,叶绿体大。
暗反应在此进行。有利于产物运输,光合效率高。
生理原因:
PEP羧化酶
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只有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与CO2亲和力弱,不能利用低CO2。两种酶均有。
PEP羧化酶与CO2亲和力大,利用低CO2能力强。

2.11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














2.1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2.13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两个过程。光合作用使植物能够利用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而呼吸作用则是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的过程。一、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根据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它是植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是否一样
答: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比较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能主要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光反应阶段主要进行2个反应:一是叶绿素吸收光能后受激发而失去电子后,从水中夺取电子,使水分解,经一系列过程后,生成还原态的氢、NADPH和O2,这个过程称为水的光解,方程式可简写为:2H2O 4[H] +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答:光合作用跟呼吸作用它们的区别是:1、所发生的部位是不一样的,光合作用其实是需要有叶绿体的细胞才可以进行,而呼吸作用则是所有部位的活细胞都是能够进行的,因为活的细胞是需要有生命活动的,这就需要能量才能够支持,而呼吸就是能够提供这样的能量。2、产物也是不一样的,光合作用的产物其实就是有机...

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 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CO2和H2O O2和有机物 产物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最初生成成份是葡萄糖,其后转化成淀粉、脂肪、蛋白质等)CO2和H2O 物质变化 将无机物(CO2和H2O等)合成有机物(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并放出O2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是什么?
答: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 呼吸作用是消耗氧,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同时释放二氧化碳 总之,光合作用是为了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为了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 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在叶绿体上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在线粒体上进行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有哪些?
答: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的基础。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或藻类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此呼吸作用是在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互相促进。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协助呼吸作用中的氧化代谢,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释放能量。而呼吸作用产生的...

请问:1.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 2...
答:1.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叶绿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时,为胚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依次是(子叶)和(胚乳)。解析:1.真核细胞内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也照样能进行光合作用,比如蓝藻;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是...

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异同
答:比如晚上就不应把植物放到室内,以避免因植物呼吸而引起室内氧气浓度降低。【设计】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淀粉等),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本实验应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1)绿叶能制造淀粉;(2)绿叶必须在光的作用下才能制造出淀粉。【器材】 天竺葵一盆、烧杯、锥形瓶、酒精灯、三...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点
答:不同点:光合作用在叶绿体进行,呼吸作用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进行,所用的原料不同,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呼吸作用原料是氧气和糖,光合作用在有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且是只有在存在叶绿体或色素的细胞中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则是在所在的活细胞中进行的.而且生成的ATP的用途不一样 相同点,二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