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到底有多苦?

作者&投稿:蓍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濠州,地处淮河中游,为历代通衢要地,是安徽四大历史名镇之一,如今为郭子兴、孙德崖、张天佑等所率领的一支红巾军所占领。当朱元璋雄赳赳气昂昂赶来要入伙之时,濠州城已被元朝的政府军围困多时。

钱钟书说婚姻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可他的理论放在眼前这座濠州城却不成立,因为元军虽然围住了城池,却没有拼命要攻进去的迹象,而城里的守军也没有要往外突围的意思。双方就这那耗着,可必要的防范工作还是要做的,因此,当郭子兴听到报告说巡逻队抓到一名探子的时候,急于想摸清对方情况的他让士兵把人押上来,他要亲自审问。

郭子兴的元帅府是原先的知府衙门,虽然挂了元帅府的牌子,却保持着原来的格局。朱元璋走得急,什么都没带,其实也没什么可带的,赤手空拳,顶着一个葫芦头,除了一身和尚服,再也找不出第二件能称为东西的物件了。被押到府衙过堂受审的位置后,看见知府问案的桌子后头坐着一个穿军装没戴铠甲,个头中等,白白净净,圆圆的脸庞,扁平鼻子,模样像个书生的人,心里盘算这大概就是郭子兴了吧。

此人正是郭子兴,他一看押上来的是个和尚,不禁大失所望,直觉告诉他,眼前这个和尚绝对不是探子,这点相人的本事还是从他爹那里学来的。郭子兴的父亲是一个专门给人看相算命的江湖术士,人称郭半仙,给人看相十有八九被他蒙中,郭子兴多少也有遗传了一点基因。再看朱元璋的长相,哎哟!真是百年一遇啊,太奇特了,是个谁看过一眼都会终身难忘的类型,谁会派这样的人间谍啊?

郭子兴当即让人给朱元璋松绑,问他:“请问大师的尊号?来此有何贵干?”

朱元璋落落大方、镇定自若的说道:“我现在不干和尚了,俗名叫朱重八,我是投军参加你们的队伍的。”接着把他跟千户长汤和的关系以及收到他的来信等内容说了一遍。

郭子兴大为感动,要是在平常之时来投军,那没什么稀奇的,而在大军围城,眼看就要血流河,尸横遍野的时候还有勇气来投军,这样的人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这样的人绝对是革命的中坚力量。

郭子兴当即就将朱元璋留在身边,而不让他到汤和的前线部队去。朱元璋很清楚,既然选定了参加义军,就表示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自己没有任何背景,唯有拼命地创造机会表现自己,才能像外公那样跟随将军驰骋疆场。母亲讲过的故事还尤响耳边,此时此刻,他很自然的想到了外公,并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朱元璋在训练上表现得异常出色,不仅出色地完成各项训练任务,还能够创造性的加以发挥,充分显示了积极的进取心。郭子兴一直默默地注视着朱元璋,对他的良好表现,郭子兴是看在眼里,出兵打仗的时候,总是有意识地把朱元璋带在身边,以此来考验朱元璋在战场上的能力。

在战场上,朱元璋的表现依然出色。《明史·郭子兴传》里对朱元璋的描述为“数从战有功”。比起其他的士兵,朱元璋除了作战勇敢之外,还很讲究策略,处事冷静,又很讲风格,总是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再加上他在皇觉寺曾经自学、领悟过很多的道理,因此他又是一个有文化、有觉悟的军人。这一切都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没过多久,郭子兴就把朱元璋调到了元帅府当亲兵,并提拔他为九夫长,相当于警卫班长。作为元帅的贴身警卫,朱元璋是非常称职的,他记性好反应快,加上以前在皇觉寺的打杂经历,让他遇事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处置,执行命令能够举一反三,既很好领悟和贯彻了郭子兴的意图,又不拘泥于小节。令郭子兴对他刮目相看,军中的一些事情也逐渐征求起他的意见来。朱元璋之前所承受的磨难,所吃过的苦头以及刻苦学习的经历终于有了回报,他那些独特的见解往往能切中要害,不知不觉竟成了郭子兴的智囊,进而引为心腹。

郭子兴的许多底细,由此就慢慢地展现在朱元璋面前。郭子兴是定远县人,他爹叫郭公,人称郭半仙,这个前面说过。郭半仙原先也不是定远人,只是听说定远城里有一户有钱人家,家中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儿,暂时还没有出嫁。于是就动起了心思,支付了一大笔中介费委托一个媒婆帮忙说合,那盲女的父母正愁女儿嫁不出去,当即欣然应允。这让郭半仙整整少奋斗了50年,立马加入了富人的行列。之后郭半仙就有了三个儿子:郭子旺、郭子兴、郭子隆。

郭子兴曾经讨过一个老婆,她为郭子兴生下两个儿子郭天叙和郭天爵,之后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后来,一个姓张的铁哥们,硬是把自己的妹妹塞给郭子兴做填房。郭子兴盛情难却,只好半推半就的将张氏揽入了怀里。张氏不但人长得漂亮,还温柔体贴,很得郭子兴的喜欢。第二年就为郭子兴生了一个女儿,起名叫郭惠。

张氏生郭惠的时候,由于保健工作没做好,感染了风寒,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病根,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郭子兴愈加怜爱张氏,因此有人说郭子兴的耳朵根子软,对张氏的话言听计从。

郭子兴元的帅府里除了郭子兴本人和张氏,再加两儿一女郭天叙、郭天爵和郭惠外,还有他的一个养女马氏。马氏原是郭子兴的一个好友马公的女儿,母亲郑媪在生下马氏不久就死了。马公没有儿子,视秀她为掌上明珠。后来马公因为行凶杀人,成了被通缉的杀人犯,畏罪潜逃,临行时将爱女托付给了生死之交的郭子兴。之后听说马公在逃亡中客死他乡。郭子兴越发可怜这个孤苦零丁的养女,将她视为已出,张氏平白多了个女儿也是喜欢得不得了,喜欢得甚至让亲生女儿郭惠都有些嫉妒。

年近二十的马氏模样算不上漂亮,但却聪明无比,凡事一经指导,马上知晓,态度温婉,无论什么急事,她总能从容应对,所以郭子兴夫妇更是钟爱有加,一直想给她找一个好夫婿,使她终身有托,不辜负马公的信任。

马氏比朱元璋小五岁,他们之间的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是在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上午,当时朱元璋来元帅府领受任务,马氏就站在郭子兴的身边,朱元璋知道她就是元帅府里的大小姐,就很有礼貌地叫了一声“大小姐”,然后就等待郭子兴的指令,并没有多看马氏一眼。

事有凑巧,郭子兴因为临时有事,就急匆匆地出去了。临走时什么话也没说,朱元璋不敢擅自走开,只好在原地站着待命。一开始,朱元璋很不自在,甚至可以说是局促不安。他不敢看大小姐,可这里除了她又没有别人。朱元璋的目光终究还是有意无意地瞟向了马氏这边,只是目光始终是躲躲闪闪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氏落落大方,尽显大家风范,大胆地看着朱元璋,让他既自悲又害羞。不光如此,大小姐还发话了,声音很轻盈,轻盈得如同她双温柔的小手;她的话语却又很实在,实在得像她那双比别的女人粗大的脚板。

马大小姐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就是朱重八!”

朱元璋先一愣,继而是心情激动,随之是有些慌乱,没想到大小姐还知道这世界有个朱重八,人家可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啊,就算郭元帅不造反他也是个富翁啊!好在朱元璋在外转悠过几年,还算见过点世面,回答起问题来一点也不慌乱:“是的,大小姐,本人就是朱重八!”

马氏笑了,朱元璋不知道她为什么要笑,但他知道对他发笑总比对他生气好,因此他也咧嘴笑了起来。他觉得马氏笑起来的样子很美,这让他心情愉悦,脸上也随之露出了真情的笑容。他们俩就那么笑着、互相望着。

对于大明王朝最高领导人与第一夫人的这次历史性会面,我认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因为它决定了明朝今后的历史走向,朱元璋的很多决策都离不开马皇后的影响,咱留在以后再说。

驻扎在濠州城中的这支红巾军是挂靠刘福通旗下的,当初,郭子兴与孙德崖等四人共襄义举,齐心协力攻取了濠州城。刘福通为搞平衡,一口气授予了四位元帅。一山尚难容二虎,如今竟然出了五位元帅,那日子能安宁得了吗?

一开始倒也相安无事,遇事大家还商量着来,可由于学历、出身不同,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角度就不同。孙德崖等四位元帅都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不通文墨,粗鲁爽直,办事缺少章法,只知道使横蛮干,缺少智谋,整天只会打家劫舍。道不同不相为谋,郭子兴嫌他们粗里粗气,他们也看不惯郭子兴的小资产阶级作风,以孙德崖为首的其他四人便联合起来对付子兴。

在此情形之下,郭子兴就必须壮大自己的实力,既要对付共同的敌人元军,又要防备来自内部的政敌。他既已认定朱元璋是个可用之材,就要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为我所用,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因此很自然就想到朱元璋眼前最需要的是什么,从朱元璋的履历来看,这些年他孑然一身,最需要的是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庭生活。

为此,郭子兴便与夫人商议要把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张氏表示赞同,因为她也听到过朱元璋的一些事情,知道丈夫正是要用人之际。

郭子兴主意一定就选了个日子将朱元璋叫到家里,开门见山就说:“小朱啊,我打算让我们家大小姐跟你成亲,你可愿意?”

上天掉下个林妹妹,巨大的幸福砸得朱元璋有点蒙,好在他脑子转得快,双腿一弯就跪在了郭子兴的面前:“我朱重八父母死得早,剩下个二哥又生死未卜,承父帅抬爱,如今能与大小姐结为夫妻,乃是祖坟冒青烟了,全凭元帅和夫人作主,从今往后二位就是我朱重八的父母!请岳父大人受小婿一拜!”

郭子兴见他脑子转得快,越发的很高兴,乐哈哈地对他说:“你既然是我的女婿,先把名字改一改,别老是重八、重八的一点档次也没有,上不了台面。我昨晚想了半晓,又征求了你岳母的意见,给你起了个官名元璋,字国瑞,你看可好?”

朱元璋又激动得连磕了几个响头:“谢谢岳父大人,岳父给小婿赐名字哪有不好的道理?一切听父帅的!”

朱元璋,这个振聋发聩、永载史册的名字就此横空出世,之后的许多年里,这三个字让很多人闻之色变。



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出生非常低下。他出生在一户农户之家,小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有时还差点要被饿死冻死,不过最终他成了一位帝王。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朱元璋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皇帝。

他的出身特别的苦,就是一个平民老板姓,而且家乡遭遇干旱,和瘟疫他的父母早早就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非常苦,他的父母都是因为粮食短缺饿死,他还有几个兄弟姐妹也饿死。

朱元璋的家庭破散,去寺里当和尚,后因为战乱跑去当乞丐乞讨,后加入军队。

~

明太祖朱元璋是怎样解决明朝官员的腐败问题的
答: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从小吃过很多的苦,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剥削。而且他的父母和长兄也都是死于残暴的剥削和瘟疫,所以他从小就立下誓言,长大后一定要杀尽天下的贪官污吏。而且当了皇上的朱元璋并没有失信于自己,在洪武二年,果然在全国上上下下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反贪污”运动,...

看平民皇帝朱元璋如何解决贪腐问题?
答:众所周知,明太祖的朱元璋,出身贫寒。他从小受了很多苦,在元朝被贪官剥削。而且他的父母和大哥都死于残酷的剥削和瘟疫,所以他从小就立下誓言,长大后要杀光天下的贪官污吏。而且当了皇帝的朱元璋也没有违背对自己的承诺。洪武二年,果然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矛头直指从中央到地方的...

你们谁能告诉我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有没有做过和尚?
答:但不久,灾情越来越严重,寺中也没有了余粮,寺庙中的和尚也不得不外出讨吃就食。朱元璋入寺庙不到几个月,就被打发出去了,做了游方和尚。 云游的几年间居无定所,风餐露宿,靠化缘来度日,其实也和讨饭差不多。经过几年的云游磨砺,朱元璋的视野大为开阔,人生阅历大为丰富,但同时也养成了他...

朱元璋两个发小来求官,为什么关系好的被杀关系差的当官?
答:而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贫苦出身,所以小时候尝遍了人间冷暖。当他做了皇帝后,便有两个发小前来投靠朱元璋,希望朱元璋能够赏他们官做。结果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当年与朱元璋关系很好的发小被斩了头。当年曾欺负过朱元璋的发小却如愿以偿的当了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听小编给大家慢慢道来。朱元...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为什么会支持百姓告官?
答:这是因为朱元璋自身出身贫苦,深知贪官污吏对百姓的剥削之重以及对朝廷的危害之大,所以他才会支持百姓告官,借此来限制贪官现象。出生于元朝末年的朱元璋,其家境本就十分贫苦,再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从而致使他的早年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因为生活艰难,朱元璋甚至无法为去世家人置办棺材,后来还是在同乡的...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如何解决明朝官员腐败问题的?
答: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自幼受苦受难,并受到元朝贪官的剥削。而且他的父母和大哥也是死于残酷的剥削和瘟疫,所以他从小就发誓长大后要杀光天下所有贪官污吏。当朱元璋没有食言的时候,洪武二年,他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腐”运动,目标直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他的方法很特别,...

朱元璋简介
答:朱元璋心想,伽蓝神连自己面前的东西都管不住,还怎么管殿宇?更害得自己受骂。于是,朱元璋就在伽蓝神的背后写了“发配三千里”几个字。这些都反映了朱元璋不甘于受压迫的性格。六甲圣灯主题线索:(太祖)本姓朱,祝融后裔。朱是赤色,正是火的颜色。火神祝融,炎帝之子,有大勋于天下。圣灯(圣火)指引朱元璋来到光明之顶:...

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公主墓内为什么会发现活人的踪迹?
答:在政治和军事上,朱元璋同样大力改革,利用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一职。由于朱元璋本身出身贫苦,深知贪官污吏对于百姓的危害。在他登基后,严格查处从上到下的贪污腐败,他要求从上到下的查处贪腐,不管涉及到谁一律严办。历史上有名的“剥皮草”这种酷刑就是朱元璋用来对付贪官污吏的。▲胡惟庸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