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文明两千多年前是如何被一场瘟疫彻底摧毁的?

作者&投稿:尤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类发展文明进程中,遭遇过无数源于自然与人类本身所制造而成的巨大灾难,这些巨大灾难,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避无可避的客观存在。

只是对于生活在如今高科技时代的人们而言,由于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渐行渐远。然而,由于近些日子这一场全新疫病“新冠状病毒肺炎”的突然降临,让整个社会流言四起,人人自危,风声鹤唳。因为这场瘟疫,暂时不会离人类远去。

雅典瘟疫,带领读者认识这种世界性灾难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思考当代社会防疫、抗疫的重点所在。

雅典瘟疫的爆发

修昔底德是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巨匠,在他的历史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中,有大量的篇幅详细描述了于公元前430年,在雅典骤然爆发的大瘟疫,这场瘟疫被称之为雅典瘟疫。据书中记载,此次瘟疫起源于非洲大陆的埃塞俄比亚,当时在人口稀少的非洲大陆,这场瘟疫并没有引起极大的恐慌和大量的人类死亡。只是随着到达非洲的商旅团队一次经过埃及、波斯帝国、希腊之后,这场瘟疫最终在雅典爆发,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甚至让雅典辉煌走到了尽头。

修昔底德正是这场瘟疫的幸存者与见证者,据他书中记载:

那些身体健康的人,突然出现发烧、呼吸不畅、咳嗽、胸痛、肚子痛等诸多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入干呕和强烈抽筋的阶段;最后身体外表上出现各种小脓包和烂疮,由于发高烧和身体疼痛的缘故,他们甚至都不能穿衣服。

人们就像羊群一样突然死亡,即便是能够活下来的幸存者,身上也留下了瘟疫的痕迹,他们肢体崎岖、眼睛变瞎,有的甚至丧失了之前的记忆,不认识身边的人是谁。这场瘟疫带给幸存者的唯一好处,就是让他们获得了免疫性,彻底断绝了第二次因病致死的可能。

由于这场雅典瘟疫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医疗方法,并在雅典持续了两年之久。据《剑桥医疗史》记载,此次瘟疫导致雅典超过1/2的居民死亡,和将近1/4的城邦军队死亡,即便是在这场瘟疫中活下来的人们,其精神世界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就连缔造了雅典黄金时代的领袖伯里克里,也在这场瘟疫中染病而死,这让雅典人引以为傲的民主政治开始暴露出极大的弊端。再加上居民的死亡惨状,直接削弱了雅典人的战斗力量,导致在接下来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只能出现一蹶不振的局面,此后雅典彻底失去了他们的黄金时代。

雅典瘟疫的惨剧

2000多年前发生的这一场雅典瘟疫,给雅典人所造成最直接、最明显的惨剧,就是对于人类生命的摧残。这是因为人们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没有清楚明白地认识到造成瘟疫灾难的罪魁祸首是细菌与病毒。这种细小的微生物,不能被肉眼所见,它们通过空气、水、直接接触,进入健康的人体大量繁殖,带给人类痛苦,并造成极高的致死率。由于瘟疫又具备突发性、反复性、易感性等特点,所以又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死亡。尤其是在医疗手段落后、社会卫生环境恶劣、救灾体系并不完善的古代欧洲,一场瘟疫的爆发所造成的死亡结果是触目惊心的。

在摧毁人类身心健康的同时,瘟疫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政治,乃至整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在千年以前的古代欧洲社会,医学与科学技术的落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所以执政者通过简单的政治手段,根本无力控制瘟疫的蔓延和传播。他们最多只能通过一些政治手段,比如掩埋瘟疫尸体,打开粮仓救济百姓等方法,保证国家政治生活的平稳运行。可是这种长时间的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只会对执政者的管理制度造成严重冲击。

人口的快速死亡、食品物资的短缺,让整个社会陷入一片昏云惨雾之中,患病的人们生不如死,没有患病的人们惶惶自危。

所以紧随瘟疫其后的便是这种社会矛盾的爆发,由于缺少食物所发生的饥民暴动;由于少数统治精英分子的死亡,而出现的权力真空状态;会摧毁人们内心的最后一道防线,使整个国家社会陷入一种乱民状态。遭遇雅典瘟疫以后的雅典城就是如此。伯利克里的死亡,让雅典民主政治迅速走向衰亡,国家内部党政状态持续近百年,所以雅典此后在输掉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的一蹶不振,与雅典瘟疫有着密切关系。

雅典瘟疫的平息

其实无论瘟疫如何肆虐,人类与瘟疫的战争从未停止。任何时代的医生,都在执行着他们的任务,与至死不休的疾病作斗争,他们永远站在防疫第一线。比如在雅典瘟疫中,根据修昔底德的记载,在瘟疫爆发之初,由于当时的医生并不能治愈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他们又是首批接触瘟疫患者的人,因此当时瘟疫爆发之初,死亡最多的人其实是医生,因为平常人对于这场瘟疫都是避之不及。

那么雅典瘟疫又是如何结束的呢?据《希伯克拉底文集》与《论瘟疫》记载,这场瘟疫的拯救者就是最伟大的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这位医生不顾生命安危,从马其顿千里迢迢来到雅典,他迅速观察全城疫情,发现整座城市中只有每天与火打交道的铁匠没有染上瘟疫,他得出了火可以防瘟疫的结论。在他的建议下,雅典城内各处燃起了火堆,民众们在街头燃烧各种带有植物香油的成分,这些举措都很好地消灭了空气中的细菌,瘟疫的蔓延也得到了控制。

为了纪念希伯克拉里的功德,民众为他铸造了一座铁塑像,以此来感激他不顾生命危险拯救雅典的事迹。

在回顾今时今日的新冠状病毒肺炎,

白发苍苍的钟南山与李兰娟院士,他们又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抗疫前线,带领着医务人员,与这一次的疫情作斗争。这场全新的、毁灭性的疾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火药是谁发明的
答:孙思邈。孙思邈作为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为国家医学、军事方面做出了很重大的贡献。唐朝建立后,他受朝廷邀请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为百姓们带来了许多帮助。在唐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年纪过大,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在永淳元年,因病去世,享年141岁。

4大文明古国是如何被断代的,为什么会被断?
答:从公元前500多年开始,巴比伦文明逐渐走向毁灭并被埋藏在沙漠下将近2 000年,变成了历史遗迹。古巴比伦文明的败落曾经是一个秘密,而地理学和生态学专家对此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破解:古巴比伦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由于古巴比伦人对森林的破坏,加之地中海的气候因素,致使河道和灌溉沟渠严重淤塞。为此,人们不得...

中国史书有无关于大规模瘟疫、传染病流行导致大规模死亡的记录?死亡数...
答:霍乱,被描写为“曾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的瘟疫之一”,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 病,发病急,传播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从1817以来百余年间,霍乱共发生8次世界性大 流行,其中1961年的那次报告患者高达350多万。现在每年有10万人死于该病。 在英国首次流行,1831年,没有人想到,一场将持续几十年的霍乱大潮即将...

三百多年前,中原大地发生一场奇灾,为何连李自成都说要亡?
答:在300多年前,李自成率领百万大军攻克了明朝的都城,但却因为京城中鼠疫横行,使得百万大军失去了抵抗之力。面对清朝的十几万骑兵被杀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因此李志成感叹说“天要亡我”。明朝中后期,我国进入了一个空前干旱的年代,在这段时期经常爆发全国性的大干旱,大旱年的比率也在持续的增加当中...

有关桂花的故事
答:可想而知,当时把月亮认作有嫦娥、桂树、玉兔存在的月宫这一传说已相当普及,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把桂树用于园林栽培了。现陕西汉中市城东南圣水内还有汉桂一株,相传为汉高祖刘邦臣下萧何手植,其主干直径达232厘米,树冠覆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枝叶繁茂,苍劲雄伟。3、月中桂花 月中有桂树,高...

3300年前的一场战役是如何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轨迹的?
答:有考古学家研究甲骨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段未曾被记载的历史,在大约3300年前雅利安人可能和当时中国的商朝打了一战,最终商朝人打赢了这场战争,保住了自己的国家。如果那一场战争古中国打输了,那么将完全改变中国的历史。或许之后两千多年还是封建历史,但种姓制度会成为压迫底层人民的新枷锁。人们总说...

帮我搜集一些万圣节和重阳节的资料
答:万圣节一过,人们就开始期盼感恩节、圣诞节乃至新年了。 --- 西方的鬼节——万圣节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是如何享受音乐的?
答:其中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在《风》的一些诗歌中,是一种带有浓重的伦理道德色彩的音乐,而《雅》、《颂》主要是指一些表现宴会的宫廷乐歌,在创作与传唱祝颂歌、农事歌、恋歌之时,也流露出了人们对自然生活最真切的感受。所以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由于等级制度的森严,所以在享受音乐方面也是有所区别...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
答: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早已在500多年以前走完了超过1000年的封建社会历程。(注:这里的“封建社会”,不是我们通常与“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相提并论的“封建社会”,而是指分封制...

春节放鞭炮的习俗
答: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所以过年大家都要放鞭炮。 春节放鞭炮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放爆竹是一个汉族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