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保险业发展历史

作者&投稿:水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待我来慢慢告诉你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需要分开来问
东芝:我们需要河南人才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东芝公司在河南平顶山布下一枚棋子,这就是与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的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高东芝),双方各出资625万美元作为注册资本,共同组建成目前中国国内高压开关行业规模最大的合资生产经营企业。
陈义初也建议说,河南的一些大学生对东芝还缺乏一定的品牌了解,希望东芝人力部门抽出时间到河南高校就东芝的企业文化与大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到东芝企业中来。
日产:郑州日产不会被边缘化
在今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日产公司名列第41位,与集团公司的辉煌业绩相比,郑州日产的日子显得平淡得多。据媒体报道,郑州日产三年不改其志,仅靠一款非主流车型帕拉丁,累计销售了4万多辆。然而“不俗”业绩的背后,却是被媒体称为“一个游走在合资体系中新边缘人的无奈”。
松下:河南一定会让人震惊
当访问团来到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时,其公司门前的显示屏上显示出“欢迎访问团一行”的字样,松下对外关系社会事业部王喜峰部长非常热情地把访问团引到会议室后,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孝先生简略地介绍了松下公司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林义孝说,自从1978年邓小平访问松下电器公司开始,松下公司就一直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松下创业人松下幸之助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先后于1979年和1980年两次访问了中国。通过这种交流,加深了双方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这就是松下电器在中国事业的起点。迄今为止,松下公司已在中国成立了58家合资或独资企业,员工7.3万人
AES是全球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世界500强企业,它的中文名称是爱依斯,这个“因中国而改变”的企业甚至连中国公司的标志也彻底本土化——一个口吐闪电的龙头。爱依斯中国发电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代表齐鲁滨先生说,AES的企业文化精神就是融入社会,回报社会。
从1996年3月进入河南,与原焦作市铝厂(现焦作市万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经营中外合作电厂到现在,AES在河南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
ABNA:将布点郑州
虽然位列世界500强企业之中,但英国农产品联合营养集团(ABNA)的知名度更多的还是为业内人士所熟知。也许因为ABNA在驻马店遂平和新乡获嘉的投资,这个名字在河南却并不陌生。
百胜:把中原作为重要战略点
“去年,百胜在河南的采购量将近1亿元”当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总裁苏敬轼向访问团介绍百胜时,虽然知道肯德基的部分原料来自河南,但还是对这个庞大数字还是感到吃惊。
作为餐饮界的世界500强企业,截至2006年9月底,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已成功地在中国内地开出了超过1,700多家肯德基餐厅,超过230家必胜客餐厅,33家必胜宅急送餐厅,4家东方既白和2家塔可钟餐厅,员工人数超过16万名。2005年中国百胜的营业额为133亿人民币,成为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的第一名。
泰国正大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是最早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之一,该集团在河南已建成北方易初摩托等10多家企业,总投资达到2.5亿美元。
河南今年将重点组织筹备3项活动:一是世界华商高峰论坛;二是第六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三是河南——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确保突出重点,增强招商活动针对性。
富士康入驻河南
,富士康的入驻对河南而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其30万的用工规模搅动了河南庞大的劳务输出市场,为了富士康能招到足够的工人,河南已经举全省之力向18个地市层层分解招工任务。
河南招工再出奇招:不到富士康实习不准报考“专升本”
郑州市应该首先明确支撑产业的定位,比如是不是要把富士康所在的这个行业作为郑州的支撑产业?”...
怎么突然冒出个“中原经济区”?当“中原经济区”这个新概念在媒体刚刚披露的时候,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
的确,这是一个新概念。
新概念,是我们在探索中原崛起谋求更大发展面对许多选择时再一次解放思想的产物。
重视农业?对!因为河南的粮食在全国举足轻重;重视工业?河南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段,工业依然是主导力量;重视城镇化?河南的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城镇化对经济的拉动力是强大的……
台湾润泰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6月18日,台湾润泰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大润发大型综合超市举行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正式落户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经济发展
六十年来,河南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振兴河南,加快中原崛起的征程上,经历了不断追求、摸索甚至失误的磨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省为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抢抓发展机遇,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重大转变,创造了河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与辉煌。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8407.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了123.9倍,年均递增8.5%。人均生产总值在人口净增5744万人的情况下,仍由1949年的50元增加到2008年的19593元,增长了53倍,年均递增7.0%。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系列突破,河南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国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全省GDP总量仅为162.92亿元,1991年跨上千亿元台阶,2000年GDP突破5000亿元,2005年GDP突破1万亿元大关,未来两三年内有望进一步突破20000亿元大关。在全国各省市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9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5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30年来全省GDP以年均11.2%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8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2658.80亿元,比1949年增长15.7倍,年均递增4.8%,其中1979~2008年均递增6.0%。特别是“十五”以来,河南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不断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农业生产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2004~2008年全省粮食产量连续5年大丰收,连续3年超越5000万吨台阶,2008年达到5365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是1949年的7.52倍,1978年的2.56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全省油料产量505万吨,居全国第1位,是1949年的20.8倍;棉花产量66万吨,居全国第3位,是1949年的10.5倍;肉类总产量542.90万吨,居全国第3位,是1978年的11.9倍。
2、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9546.08亿元,比1949年增长2151.7倍,年均递增13.9%。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大投入、调整结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强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河南工业经济活力不断增强,逐步走上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轨道。改革开放以来,全部工业增加值以年均13.7%的速度递增,其中,2001~2008年均增长15.9%,比1979~2000年快了2.9个百分点。
3、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12.8%的速度递增,2008年达到5662.55亿元,是1949年的1236.4倍。特别是1978年以后,河南以培育和健全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为总目标,围绕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走贸易开路,金融活体,基础配套之路,以郑州为中心,以中原城市群为主要依托,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了一大批水平较高的零售商场、商品批发市场等商业基础设施,同时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工程,积极推动“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活动,有效带动了商品销售的增长。1978~2008年,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8%,明显高于1978年前10.0%的水平。城乡居民正在从百元、千元级消费向万元、十万元级消费提升,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向数量增长、结构调整、品质提高并行演变,由过去的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化。
4、服务业不断发展。2008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271.06亿元,是1949年的451倍,年均增长10.9%。其中,1978~2008年均增长13.7%。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省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84.11亿元,是1990年的6.8倍,年均增11.2%。旅游业加快发展。接待海外游客数量由1979年的仅1万多人次提升到2008年的104.36万人次,旅游创汇由26万美元增至3.7亿美元。2008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的总数达到2亿人次,居全国第7位;旅游总收入1592亿元,居全国占第6位,相当于全省GDP的8.6%,较1979年提高8个百分点,河南逐步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迈进。金融保险业功能日益完善,2008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45.36亿元,比1978年增长23.4倍,年均增长11.1%。
(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
1950~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8%、12.6%和10.9%,其中,1978~2008年,三次产业分别增长6.3%、13.9%和13.7%。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的阶段性特征更为明显。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关系,也由1952年的62.2:22.8:15.0演变为1978年的39.8:42.6:17.6,2008年又进一步演变为14.4:56.9:28.6。工业经济增长成为近年来全省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60年间,全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49年占绝对优势的94.5%下降为2008年的48.8%,第二产业由1.9%上升为26.8%,第三产业由3.6%上升为24.4%。河南经济结构诸方面的变动态势符合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反映了河南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由1949年89.1%下降到2008年57.0%。同时,粮经比调整为67.2:32.8,经济作物所占比重上升了16个百分点。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非农产业的崛起,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覆盖全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2008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00余家,对于扭转全省农业生产长期缓慢发展、农业内部结构过分偏重种植业的结构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活跃了整个农村经济。
工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全省轻重工业发展不均衡,比例失调。1949年,全省轻重工业之比为83.6:16.4。按照全国的产业布局,到1978年以前河南一直遵循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发展思路,轻重工业呈现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趋势。1949~1978年轻工业平均增长9.1%,而重工业年均增长为20.9%。1978
年,全省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为46.0:54.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以后,根据消费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优先发展以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的发展思路,轻重工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1980~1990年,全省轻重工业平均增速分别为12.6%和11.8%。1990年以来,河南轻重工业的发展思路由1980年代的轻工业优先转为重工业带动,并根据河南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的需要加快了基础产业的建设步伐,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有了根本性地改善,同时积极推进轻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54.4%上升到2008年的65.4%。
优势产业不断强化。2008年,全省重点培育的食品、有色金属、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产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到了50.2%。有色工业中,氧化铝、电解铝、钼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食品工业中,涌现了双汇、华英、白象、三全、思念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成为河南第一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超过广东,列山东之后居全国第二;装备制造业中,大型农机、大型水泥设备、煤矿机械、输变电设备等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中,宇通客车、中原内配、中轴、远东传动轴、淅川减震器、新航集团等企业的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化工工业中,煤炭加工转化能力已经达到1000万吨,甲醇生产能力和在建规模分别达到180万吨和125万吨,均居全国首位。此外,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步伐加快,钢铁板材、新型干法水泥、中高档纸等产品比重大幅提高。高技术产业中,超硬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能力,金刚石和超薄电子玻璃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产业初步形成。全省工业结构正在逐步从能源原材料工业为重心向以一般加工和技术密集加工工业的高加工度化转变。同时,能源、食品、有色、装备制造、建材、纺织、医药等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呈现出基础产业、一般加工工业全面推进,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逐步提升的格局。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改革开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1978~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6%提高到60.0%。通过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河南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得以调整和改进。2008年全省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49.1%提高到2008年的73.0%,已成为河南投资的主要推动力量。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

保险业的世界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答:2007年,我国保费收人世界排名第9位。中国经济、保险业长时期强劲增长,强烈地吸引着外资保险公司。然而,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2005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为7.52%,平均保险密度为518.5美元①,而2006年我国这两项指标分别为2.8%和431.3元圆。我国保险业发展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显著差距,预示着...

2007年保险业十大关键词
答:农村保险 2007年,保险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从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出台发展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使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农业保险的政策补贴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0亿元资金,在吉林、内蒙古、新疆、...

中国太平的发展历程
答:一家拥有八十年历史的寿险公司。在其80年的“中国太平”之路中,见证了中国民族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公司自2001年国内复业至今的八年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亮点频现。亮点1:稳定的股东结构,持续的资本注入,太平人寿发展力量更强大;亮点2: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跃居亚洲寿险公司第九位;亮点3:...

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答:与此同时,实施了《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监管指标》、《财产保险公司分险种监管报表》以及《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等一系列监管规章。加强了保险业监管的制度建设。二、中国保险业发展前景:1.保险市场体系化。从1995年《保险法》颁布实施特别是1998年11月中国保监会成立以来的情况来看,建设和完善中国...

中国太平保险公司历史是?
答:2009年,"中保"、"太平"和"民安"三大品牌统一更名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2012年,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被列入中央管理,提升为副部级金融央企。2013年,完成重组和整体上市,并正式更名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到2022年,中国太平总保费已达到2275亿元,总资产超过1.2万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超过...

中国成为保险的第三大国
答:中再集团宣称,股份公司成立後,将在现代企业框架下,继续改革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善内部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建立以再保险为核心的专业化、多元化的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服务和支持。经国务院批覆,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由国家注资整体...

中国太平保险公司历史
答:7、友邦保险: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友邦保险”或“AIA”)以香港为总部,是美国国际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于1931年成立,已服务亚洲地区的广大客户70多年之久。8、中国太平:中国太平人寿历史悠久,1929年始创于上海,1956年移师海外专营寿险业务,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市场份额最...

有谁知道相互保险的历史?
答:古罗马历史上也过丧葬互助会,还出现了一种缴付会费的士兵团体,在士兵调职或退役时发给旅费,在死亡时发给继承人抚恤金。到了19世纪,美国保险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滋生了大量的误导宣传和销售,而激烈的竞争也使得保险公司销售人员许诺投保人高额的佣金回扣,保险公司投资纪律松散,各种关联交易和利益...

保险行业有哪些创新发展模式?
答: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正迅速为各行各业催化出新的商业模式,并改变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者预期迫使保险行业创新保险服务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正在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主要策动力的全新发展模式和发展逻辑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

上海银行历史
答:3.1840年后 上海商业发展历史 浦西的天际线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第三产业在上海的经济占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产业包括了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以及运输业等。位于浦东新区的陆家嘴是上海的新兴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开市场操作。 全球500强企业中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