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汝霖有哪些事迹?

作者&投稿:阳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人皆知,当五四运动中的学生喊出“打倒汉奸卖国贼曹汝霖”的口号之时,这个近代中国外交的一流人物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后来又写进了教科书内。

近人多秉承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态,对二十一条这段签约历史进行“翻案”,拿出的论据也无非是曹汝霖晚年的回忆等等,我今天无语给大家做个评价,只是稍做举例。

而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期间他曾出任伪职,却没有以汉奸罪论处,最终却还能受到戴笠的登门道歉。

这争议的一生,真是让人难以捉摸。

曹汝霖因为文采卓绝,18岁时就中了秀才,但是他却不稀罕这个功名,便跟随大趋势到日本去留学。年轻气盛的少年走出国门便看到了缤纷多彩的世界,谁不想让自己的国土也拥有如此盛景?

相比较国土大清的腐朽和衰败,他被眼下明治维新的社会所震撼!他曾回忆道:“日本人爱国心重,宁买日本粗品,不用舶来精品,无论何物,只要能自制,都是用国货。我以为日本富强之源,即由于人人有爱国心也。”曹汝霖后来称自己之所以亲日,是因为在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令他震撼。

留学回归的他,先是担任律师,结识袁世凯以后,担任清政府外务部副大臣。后来袁大头当了民国大总统,曹汝霖机缘巧合成了外交部次长。在这个任期内,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大转折点:签署二十一条。

众所周知,二十一条是一个日本企图将中国作为他们独占的殖民地计划。当时袁世凯拿到条约,就立马觉得非常严重,甚至大骂日本人这是将中国视为了下一个韩国。在他和陆、章、曹等人斡旋拖延之下,实际上最后签下来的《中日民四条约》只有不满10条,但同样侵犯了中国许多主权,引起了各方强烈的不满。

孙中山就说:“袁世凯蓄意媚日卖国,非除去之决不能保卫国权。”汉口还爆发了暴动反日,北洋政府最终还做了道歉,如此卑躬屈膝, 一来为了抵制国民党,二来可能是袁世凯为了准备复辟帝制。

袁世凯自己也颇感耻辱,他授意丁佛言写了一本《中日交涉失败史》,秘密的存在了山东模范监狱中,还说:“这一次我们吃了一个大亏,将来有一天我们翻了身,这部书就可以公开发行了。”

后来又密谕给各省的文武长官,写了洋洋数千言的电文,要求大家记住5月9日这个国耻日,并且称:“苟利于国,生死以之。”

曹汝霖在晚年写了一本《我与廿一条》的回忆录,做了点“翻案”。主要是意在体现谈判的艰难,还谈“弱国外交,言之可叹”。

但这毕竟是份卖国条约,毕竟也是他签了,白纸黑字在哪儿,也毋庸抵赖。老好人陆征祥都背了黑锅,最后心灰意冷到欧洲当修道院院长去了,何况你曹汝霖呢?

五四运动

至于后来的巴黎和会,其实当时中方在列强的口头上也得到许多答应,甚至答应中国加入国联成为创始会员国,甚至还有一些借款的减免。但是林长民(林徽因他爹)在国内报纸上一捅,立刻就引发了国内的强烈抗议,后来顾维钧不得不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

这个事儿是有史可查的,近年来专家也多觉得此事属于派系斗争。比如著名历史学者唐启华认为这是梁启超、林长民等人的国内政坛的派系之争,扭曲事实、煽动民意,制造舆论风波。

此前,过年期间林长民曾向曹汝霖借钱,到了年后曹汝霖才把钱送去,因此触犯了林长民忌讳。当时,成为总统的徐世昌和段祺瑞之间存在派系之争,交通系以及新交通系都被认定为是亲段势力,曹汝霖正担任新交通系的首领。而梁启超又和徐世昌关系非比一般。于是,梁启超和林长民就借巴黎和会的势头对亲段势力发起了舆论攻击。

国内爆发五四运动,大概纯属意外。以梅思平为首的爱国青年一把火将其住宅烧毁,1919年6月10日,徐世昌最终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罢免官职。曹汝霖也心灰意冷,称自己后半生不再涉及政治,只愿做在野之民。

签订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上意欲卖国,曹汝霖的“卖国贼”名号,应该说是坐实了。

五四运动时,曹汝霖也才只有42岁,当时的他正值壮年却遭到世人唾弃,面对如此困境,他开始做起了慈善事业。先是在每年冬季,向车夫施舍棉衣、给街上的流浪汉送食物,并向弱者施舍棺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为了挽回颜面公开表示不在为日伪政权任职,不为日本人做事,还称“晚节挽回前誉之失”。

素有“亲日派”头衔的曹汝霖本来是日军筹措华北伪政权的理想候选人,但是曹汝霖却不为所动。虽然后来给了他很多“咨询委员”、“最高顾问”的虚有头衔,他也不曾到任述职,也未曾参与卖国求荣的活动。

之后,曹汝霖还带头出资建立了具有慈善性质的中央医院,不收穷人的医药费。医院建成所剩的几万元他又把倒闭的新亨银行改为了汇业银行。曹汝霖虽然担任中央医院的院长以及名誉院长,但是从没有拿过医院的薪水,反而医院的各种融资和日常经费开销全部都由他想办法筹措。

曹汝霖主持医院的工作约有十余年,每年最多的报酬也就是他到医院当值,医院给他灌满了汽车油。他不曾想过要从医院里获取多少利益,而是把保护医院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日军侵占华北后,曾经想要强占中央医院,但是他据理力争,由此医院才保留了下来。抗战胜利,日本人也被赶出中国,曹汝霖辞去院长职位,并交给了有经验的专家钟惠澜继任。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中央医院并更名为人民医院。

而那个当年焚烧他住宅的青年学生梅思平,最终却实打实的当了汉奸,做了汪伪集团的各种部长,最终以叛国罪枪毙。历史的吊诡也莫若于此。

晚年的曹汝霖,虽然出任了伪职,但是同时他也利用自己的职务帮助抗战人士,营救了许多国民党抗日军官。另外在辅仁大学的学生被捕时,他还向日军人格担保称他们不是抗日分子,经过半年的周转,学生们获救了。

抗战胜利后,曹汝霖被捕,但是却有许多国军联名上书请求释放曹汝霖,调查清楚后,原来曹汝霖也并未做出卖国求荣的举动,因此特务头子戴笠便亲自登门向他道歉,并对曹汝霖在抗战过程中做出的贡献进行了表彰。

作为五四运动时期卖国贼之首的人、二十一条的签字之人、侵华战争期间出任日伪职之人,如果单凭这三条,就足以将他钉死数十回。然而他每一次都是无奈着、妥协着做出这些事情,了解后总让后人有些同情,却又有根深蒂固的恨。

晚年曹汝霖写了本《一生之回忆》,其中这样说:“……日本提之二十一条……我与陆总长已尽最大努力矣……世人对此交涉不究内容,以讹传讹,尽失真相”。

关于五四运动,他说:“此事距今40余年……虽然于不明不白之中牺牲了我们三人,却唤起了无数人的爱国心,总算得到代价。”

后来顾维钧也说,曹汝霖是爱国的,是位出色的外交家。

可能真跟他说的一样,是他自我定义的那种“牺牲”吧,毕竟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如果不是曹某人出来签这些糟巴玩意儿,也不知道是姓张的还是姓李的签的。

如此争议,我也无意洗白。只是说有些是非早已经盖棺定论。至于抗战期间出任伪职,却身在曹营心在汉,设法挽救国人,则又要另当别论了。

1966年,曹汝霖在美国底特律去世,享年89岁。



他虽然犯错签订了屈辱的条约,但他也做了很多好事,他会用自己的钱接济没有棉衣穿的车夫,还和其他人一起做善事,建立医院,救助穷人,不收穷人一分钱,做这些是想挽回自己的颜面,弥补自己的过错。

他参与了同日本公使谈判的“二十一条”,而且多次向日本借款,反对民主共和,是典型的亲日派。

曹汝霖曾在袁世凯的授意下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还代表着段祺瑞政府签订了“西洋条款”,损害我国的主权

他是袁世凯的手下,在袁世凯的要求下去签署了“二十一条”。在中国抗日历史上,像日本人靠拢亲近。被世人唾弃。

~

张岱为什么能名垂青史?
答:张岱祖父张汝霖是晚明江南士林颇有影响的人物,与陈继儒、陶爽龄、黄汝亨、王思任等名流过从甚密。他思想活跃,个性恢谐,喜爱文艺,带有鲜明的晚明时代特征。在家族之中,张岱受祖父的影响最大,他的治学方法、价值取向、文艺思想及生活方式都有张汝霖的痕迹。张岱《家传·张汝霖传》记叙了张汝霖的生平...

张氏的起源?
答:汝霖,字仲泽,少年时就聪慧好学,深得父亲喜欢。张浩称赞他是张家的千里驹。贞元二年(1154年)赐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待制、刑部侍郎、中都路都运使、御史大夫、太子少师,拜参知政事、尚书右丞,进拜平章政事,封芮国公。世宗临终前,与太尉徒单克宁等同受命为顾命大臣,迎立章宗完颜憬璟登位。明昌六年十二月(1191年1月...

有关张岱的事迹和故事
答:回答: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

龙璋的生平事迹
答:龙璋,父亲龙汝霖,举人,曾任山西高平、江西铅山等知县,直隶知州。他是湖湘派诗人的代表,与王闿运齐名的“湘中五子”之一,叔父龙湛霖为清代翰林,刑部侍郎。龙璋是光绪年间的举人,为陶澍孙女婿(左宗棠外孙女婿),谭嗣同亲家,郭嵩焘、陆润庠的门生。他在清代历任江苏沭阳,如皋、上元、泰兴、江宁...

黄璞的家族世系
答:黄汝霖——昌宗长子;(759年农历7月16日-836年农历11月10日);配王;子二(黄琇、黄福)黄观——昌宗次子;唐朝给事中,世居候官县东山,从候官县迁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配阮;子三(黄舜元、黄舜臣、黄舜俞)黄准——敬公之子;(810年农历正月17日-880年农历11月21日);配王;子一(黄秃)黄岣——昌龄长子;...

三国演义与正史中的关羽都有那些是虚构的
答:《演义》是完全引用了关羽轻视黄忠的事迹。但罗贯中对关羽黄忠一战的安排,却改变了这段记载的本质,从而影响了读者对关羽的印象。 黄忠是上将之才,但是关羽并不知道。因为史实中并没有罗贯中 安排的关羽黄忠一战,那么关羽对黄忠的了解也仅仅只是黄忠的过去。黄忠的过去并没有什么光芒,只是跟随刘磐时骚扰东吴几个县而已...

李海青的人物事迹
答:25岁,李海青不满地主剥削,在吉林聚集了数百人,拉起杆子“杀富济贫”,名震数百里。1925年,时任黑龙江省督军的吴俊生很喜欢李海青的“侠义”之行,将他招为部下,委以营长。事有不测,1928年6月,吴俊生在皇姑屯同张作霖一起被日本人炸死。得此噩耗,李海青怒不可遏,大骂日本人是狼,鸣枪...

家谱是用文言文还是白话文
答:1816年腊月吉日(年家眷弟——客套话)朱宠、沈汝霖。 全顿首拜。‍ 4. 家谱序言,族谱序言,原文在网上能找到家谱或族谱的序言的原文吗 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 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

有关张岱的事迹和故事
答: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 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