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在对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哪些重要作用

作者&投稿:狄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草原是生态环境的天然绿色屏障

我国天然草原主要集中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大面积的天然草原覆盖了辽阔的中国北疆,是我国乃至许多亚洲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

防风固沙方面,草原植物贴地面生长,能很好的覆盖地面,增加下垫面的粗糙程度,降低近地表风速,从而可以减少风蚀作用的强度。当草原植被盖度为30%~50%时,近地面风速可削弱50%,地面输沙量仅相当于流沙地段的1%。在干旱、多风、土瘠等条件下,草本植物较易生长,随着流动沙丘上草本植被的生长,沙丘逐渐由流动向半固定、固定状态演替,最终形成固定沙丘、沙地,有效控制沙尘源地,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发展。

水土保持方面,完好的天然草原不仅具有截留降水的功能,而且比空旷裸地有较高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对涵养土地中的水分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草原比裸地的含水量高20%以上,在大雨状态下草原可减少地表径流量47%~60%,减少泥土冲刷量75%。我国重要江河源头都分布在草原地区,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辽河和黑龙江等,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东北河流一半以上的水量直接源自草原,这些地区的天然草原植被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长江黄河等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草原的生态保护与我国水系的质量变化密切相关。

(二)草原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

草原对大气候和局部气候都具有调节功能。草原通过对温度、降水的影响,缓冲极端气候对环境和人类的不利影响。

调节气候方面,草原植物通过叶面蒸腾,能提高环境的湿度、云量和降水,减缓地表温度的变幅,增加水循环的速度,从而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在水草丰美地区的周围,环境湿度较大,在植被茂密的草原上空,很易形成降雨,改善环境,调节气候。大面积的草地与裸地相比,草地上的湿度一般较裸地高20%左右,小面积的草地也比空旷地的湿度高4%~12%。

净化空气方面,草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并放出O2。研究表明:每25~50 m2的草原就可吸收掉一个人呼出的CO2。草原不仅可以改善大气质量,还具有减缓噪声、释放负氧离子、吸附粉尘、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的作用。草原还是一个良好的“大气过滤器”,草原能吸收、固定大气中的某些有害、有毒气体。据研究,很多草类植物能把氨、硫化氢合成为蛋白质;能把有毒的硝酸盐氧化成有用的盐类,如多年生黑麦草和狼尾草就具有抗SO2污染的能力。

(三)草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宝库

由于草地资源分布于多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复杂和多样性形成和维系了草地生态系统高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地区地势高亢、气候寒冷、降雨稀少,为耐寒耐旱的草本植被的发育和草食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塑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构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系统中特殊的结构部分。据初步统计,草原生态系统类型占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53%。

(四)草原生态功能影响全球气候

草原的碳汇功能非常强大,与森林、海洋并成为地球的三大碳库。地球上草原储存碳的能力为4120-8200亿吨,略低于森林(4879-9560亿吨),但高于农田(2630-4870亿吨)及其他生态系统(510-1700亿吨)。草原作为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我国占据着特殊的生态地理位置,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健康的草原生态系统可起到维持大气化学平衡与稳定,抑制温室效应的作用。人类对草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开垦、过度放牧等)会加速草原土壤中的碳向大气中的排放,对全球气温的升高产生促进作用,进而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

综上所述,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意义,尤其是在干旱、高寒和其他生境严酷地区起到关键性作用,对社会、经济、生态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经济:畜牧业、旅游业
环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抵抗沙尘暴和荒漠化。另,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业生产地,草原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方面:因为草原可以饲养许多优良品种的牛羊,也因此可以有经济的来源,可以让经济发达 环境保护方面:一个国家只有草原多了,环境才会好,也就不会引起沙尘暴了 是初一上册的把

草原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当然是从畜牧业说起,蒙古草原是国内市场的奶食,肉食主要供给地。还包括许多畜牧业的相关产业如纺织业,皮革制造业,草原上还有大量的中草药和珍惜野生动物在医药业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环境保护方面,蒙古高原常年风沙,土层十分稀薄,极容易遭到破坏导致土地的沙化,如果进一步沙化,从西伯利亚形成的高压冷空气夹带着蒙古高原的黄沙,可能以后华北地区就暗无天日了,总之草原对水土保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加强保护力度,引起足够重视。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存在矛盾
答:先明确概念咯。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

如何处理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
答: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途径。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对我们协调推进...

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相互关系?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答:,认清形势,明确意义 我国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尤为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关议论文
答: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 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 这一矛盾尤其尖锐。 但是从长期看,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 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和意义?
答:;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推动型的发展。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

环保政策有哪些
答:问题一:国家对环保产业有哪些政策 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核心是采取防范措施和加强环境管理,办求不产生或少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主要措施 1、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严格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生产主体工程...

云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

谁能提供一篇议论文有关《环境与经济发展的》?
答: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从相克到相生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克的、 矛盾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 受环境污染的代价,否则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空间,在经济增长成为各国重要宏观 经济目标的条件下,这种观点一度成为...

我国环境保护三大政策是
答: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近几年我国在保护环境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
答:解答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中央和地方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②对开发、建设等活动事先进行调查、预测、评价;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改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