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成果_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作者&投稿:藤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给传统历史课教学模式带来巨大冲击。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尝试,笔者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笔者就信息技术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1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历史学科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利用信息技术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这些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激发兴趣,这对于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方面尤其明显。
  例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课是非常抽象的一课,如按照常规上课,学生将没有任何兴趣。在讲授这一课时,课前笔者先在教室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烘托课前的气氛,然后提出问题:“‘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老人’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事件?‘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又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对这位‘老人’有如此高的评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然后再来回答这些问题。这样,抽象生涩的知识变得形象活泼,学生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在一起。
  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由于其综合了以前其他媒体的功能,如投影、录音、录像等,使教学信息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显得丰富多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学资料(包括资料数据、声音、录像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空内,使学生增加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分析问题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
  2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尽管信息技术课件是教学中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一种十分重要、有效的手段,但它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信息技术的使用要适度,并非越多越好。一节课也没有必要从头至尾,不管什么内容都用,更不应该将所有有关素材简单地堆在一起,要根据简化辅助素材的选择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密度适合。否则,信息技术课件的使用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它的制作和使用都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使用。它不应该是教育的主要方面,更不应该取代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静动结合、图文并茂等诸多优点,可把抽象变为具体,把隐形化为显形,拓宽教学时空难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师语言难以讲清、讲透的重点和难点。
  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一课时,用Flash动画制作一幅秦、韩、赵、魏、楚、燕、齐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这就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学史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大大优化。
  3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历史教学更生动形象,而
   且可加强情感教学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组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讲到“南京***”时,单单说“屠杀我同胞30万”,很难在学生心灵上产生强烈震撼,再加上学生对这段时期的历史认识含混不清,就会使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蹂躏没有深刻的印象,而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如果在讲课中利用信息技术课件效果则会好得多。授课时,放一组日本士兵屠杀中国同胞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参观南京***纪念馆的纪录片,再配以低沉的音乐和悲愤的解说,就会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那狞笑的嘴脸、挥刀砍向我同胞的动作,还有我死难同胞的颗颗头颅和万人坑等,短短几分钟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强烈的震撼。
  4 信息技术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普遍内容较多,按传统教学方式来讲,难以完成。开放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而且代以媒体应用于教学,既使知识信息传递快,又可以有效调控教学。实验证明,单靠听觉可获知识的60%,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10%,而视听并用可达到86.3%以上;就保持3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单用听觉是15%,单用视觉是40%,视听觉并用是75%。可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大大节省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 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注意的问题
  5.1 明确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传统教学的主导功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学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中要坚持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原则,要与常规的、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根据教材的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5.2 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避免盲目追求课堂的大容量、制作课件的华而不实
  信息技术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传输速度快,因而在课堂上可以腾出一些时间来补充信息和资料,使得课堂容量大为扩张。但那种将所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一网打尽,不加筛选和编辑就展示给学生看的做法显然不可取。否则,一是课讲不完,二是学生只顾看课件来不及记笔记,三是学生理不清重难点。同时,使用信息技术课件时,尽量不使用过多的声音、动漫等特效手段,以免喧宾夺主。在使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必须先对所教的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好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重、难点选择材料。
  5.3 运用信息技术应融入日常的历史教学
  许多历史教师为了一节观摩课,要花费几天的时间才能制作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对课件敬而远之。这种做法不能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将信息技术和日常的历史教学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意义。
  综上所述,要发挥传统教法和信息技术教法的优势互补,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扬长避短,从教育学和心理学出发,在充分掌握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做好 教学设计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样才可以把知识传播得更快、更全面、更到位。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在各教学环节中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加深记忆,还能对学生起到必要的思想教育,使历史课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以最终达到历史课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四中学)

~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答:进入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和现代化生产的飞速发展,知识急剧增长,技能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比占有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更有价值,因此,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转轨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信息技术的...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体育常态教学的效率,效益...
答: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教学创新的支点,是提出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增效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课题,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案例,分析体育实践课与理论课整合教学的有效途径,理性思考与辩证认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

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各科教学融合进行中
答: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的进度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答:四、研修课题更具体 本次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评测一体,融入过程”, 研修成果的呈现,无论是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作业,还是校本实践环节提交研修成果(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源、教学反思等),都是立足学校、课程、学生,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协同、个体反思实践中完成。五、实践运用更...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优势有哪些
答:学生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勇于创新,学生自己找到的方法,无比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数学教学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延伸到课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比如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公布研究的数学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或者演示文稿在网上发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

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
答:近几年来,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整合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从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出发,结合学校的教学实践,从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阶段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以促进研究性学习的进行。一、选择课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一个好的课题非常重要,它决定着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急用 各位大 ...
答: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我国近几年还开展了诸如“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等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是数学教育的一大进步,信息技术...

怎样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答: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的进度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信息技术科的工作总结
答:本学期我们科组还参与“高效课堂小课题研究”:探讨云端教学设计与实务应用的基础,注重云技术与公开教学相结合、注重集体研讨与个人实践反思相结合,注重课题研究的务实性。该课题也取得了初步的教学研究成果:初步构建将云技术运用到教学环节中的,用新媒体技术丰富和活跃课堂教学;云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优秀的...

初中信息技术组工作总结
答:继续深入探索新课改、网络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利用每周一次的组内集体备课,进一步巩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本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成果。围绕课题的研究,在极推进初一年级信息技术导学案教学的全面开展,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组内老师深入学习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