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不懂的化学问题 请教高手

作者&投稿:崇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不会的,因为氯水中含有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它的漂白性是因为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会合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物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会分解,就又变回了原色。这也就是氯水可以使紫色石蕊是也变色但二氧化硫不能的原因
2硫酸钙是微溶,初中时讲过的
亚硫酸钙可溶,因为亚硫酸根离子可生成二氧化硫,但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因 而容不了
3这个应该不能吧,一氧化氮不是极难溶于水么。参考这个吧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086775.html?si=1
4先说图一把。密度小与空气的从左近,会聚集在上方,若从右近不就有从左边出去了么;反之密度大与空气的从右边进,原理一样。
图二我觉得都从左边进,因为气体密度都小于水,比较轻,从左边进入相当于排水集气,从右边进入的话气体上浮,又从左边出去了
我的答案你还满意么?呵呵o(∩_∩)o...

1 不会,因为Cl2把品红氧化了,品红变性了(像蛋白质)
2 硫酸钙微溶。亚硫酸钙会溶:由于电离出SO3 2-,与H+结合,使得产生SO2,挥发。
3 不能,因为NO不是酸酐

加分吧楼主

1、氯水加入品红溶液中,使品红溶液褪色,再给该溶液加热,溶液会不会恢复原来的红色呢:猜想是不会的,因为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结构发生改变而褪色加热后被氧化的无色结构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有色结构,这个原理跟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不一样:二氧化硫可与品红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即褪色),经较长时间或受热时又可分解,出现红色,你也可以做做实验进行验证看我以上说的是否有错
2、硫酸钙和亚硫酸钙能溶于酸吗:都可以溶于酸
3、一氧化氮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吗:不能,但它可以二氧化氮一起反应详见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107961.html

1 不会 和二氧化硫的不一样,是结合 这是直接氧化

2.微溶 溶

3.不

可以同时吸收不同价态的,利用他们的氧化还原反应

关于几个化学的不懂问题~

1.+6。有一个过氧键,就是有2个氧是-1价的。

2.不可以,复分解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没有化合价变化,没有单质参加反应或生成。

3.显酸性、还原性。只要酸参加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就显酸性。如果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就显还原性。

4.强电解质溶于水完全电离,形成水合离子。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碳酸钠与碳酸钙都是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溶于水后部分电离,形成水合离子和水合分子。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减、少数盐。冰醋酸、一水合氨属于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溶于水不电离,形成水合分子。酒精、蔗糖属于非电解质。

5.应该是复分解反应吧。这种叫法不太专业吧。

6.没有偏铝酸这种物质,只有氢氧化铝。偏铝酸钠性质,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此性质与铝类似的元素有铍。锌也比较类似。

7.铜盐、硝酸银。主要是配位络合,氨水的络合能力很强。

8.不是,是纯净物,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与盐酸加热生成氯化铁和氯化亚铁。

9.亚硫酸根就是弱酸酸根的性质啊。能和强酸反应生成亚硫酸。极易被氧化成硫酸根。能和钡离子产生沉淀,沉淀溶于非氧化性强酸。

10.含氧酸是由中心原子、羟基和非羟基氧组成。一定有羟基,不一定有非羟基氧。整体趋势,非羟基氧越多,酸性越强。无氧酸一般就是非金属和氢的共价化合物。

11.不太清楚你们这种术语。我只知道整体法就是一种化合物中不同元素均有变价的,把变价加合起来当做整体处理。

12.偏铝酸根和铝离子发生完全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

13.钝化是指铁、铝等金属在浓硫酸或浓硝酸中,表面被氧化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酸进一步与金属反应。锌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也算是钝化。

14.电解硫酸铜溶液后,生成硫酸、氧气和铜。氧气和硫酸中的氢来自水中。加入氧化铜后,生成硫酸铜和水。

15.不会,镍属于活泼金属。活泼金属离子在溶液中有铜离子时是不会析出的。

16.铁放电。因为铁离子不足以把氯离子氧化成氯气。

17.电池的电阻称为内阻,内阻是电池的固有性质,一般不会改变的,但是电压会随着使用而逐渐降低。

18.不为什么,客观事实。这个不是用我们现在的知识能够理解的。

19.烧碱、火碱、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
纯碱、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

20.关于黏土你去百度百科看吧。http://baike.baidu.com/view/84660.htm

21.氧化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的数量无关。

强烈要求加分!!!!!50分!!!!!!!!抓狂啦!!!!我帮你拓展这么多!!!!!!!

1对过热液体继续加热,会骤然而剧烈地发生沸腾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暴沸”。或叫作“崩沸”。过热是亚稳状态。由于过热液体内部的涨落现象,某些地方具有足够高的能量的分子,可以彼此推开而形成极小的气泡。当过热的液体温度远高于沸点时,小气泡内的饱和蒸气压就比外界的压强高,于是气泡迅速增长而膨胀,以至由于破裂引起工业容器的爆炸。液体之所以发生过热的原因是液体里缺乏形成气泡的核心。为避免容器的暴沸,可在容器中放含有空气的无釉陶块等。 为了清除在蒸馏过程中的过热现象和保证沸腾的平稳状态,常加沸石,或一端封口的毛细管,因为它们都能防止加热时的暴沸现象,,把它们称做止暴剂又叫助沸剂,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在液体沸腾时,加入止暴剂,不能用已使用过的止暴剂。
2外焰高蜡烛的火焰,由内至外可分为三层:1.第一层 焰心(淡蓝色,温度最低,也最暗)在靠近烛芯的部分,是烛焰的最内层。由未燃烧的「蜡蒸气」所组成。蜡烛的化学组成是石蜡,基本上是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中的碳原子、氢原子形成自由基跑出来。因为这些蒸汽尚未被燃烧,也无热量放出,因此温度最低,光度最暗。 2.第二层 内焰(金黄色,最亮)在焰心的外围,焰心的「蜡蒸气」扩散到内焰,在这里开始燃烧。燃烧需要碳粒和氧气,但是因为内焰无法直接接触氧气(被外焰挡住了)所以燃烧不完全,虽然温度比内焰高,但不是温度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