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是??? 话剧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浦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要看话剧,我以为最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弄明白话剧到底是什么东西,他到底代表了什么,话剧起源于西方,如果真说起来源以及意义之类的未免过于冗长,大家看着也累,于是我就因陋就简,从话剧在中国说起。

  众所周知的,话剧是随着186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八国联军轰开了满清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露出萌芽,此时话剧也随着洋人的到来而来到了中国,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件事物,到了中国必然会成为“中国特色”--但这种中国特色并不能一味的去否定,至于到话剧上来说,我以为,中国的话剧其实是届于京剧和电影之间的一种产物!一方面他采用电影相近的表现手法(当然很多特技如爆炸什么的就免了),而在另外一方面,他在演出上面,很多表演手法借荐了中国传统的京剧,如按照京剧传统,角上台之后需要首先来一个亮相,撞一个碰头彩!而在话剧之中这种例子也缕见不鲜!比如说1992年的《茶馆》蓝天野先生所扮演的秦仲义所上台时的一个亮相!刹那间震住全场!!而其二话剧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挂腔”,既所谓的“拿腔做调”,这个在后面我们会谈到。

  而事实上,话剧最早出现在中国时,中国人的确也是拿他当看京戏、黄梅戏一样看的,在民国时人们传统的管话剧叫做“文明戏”,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也正因此,我说他是届乎于电影和京剧之间,都是叙述一个故事!反应一个思想。

  话剧要看什么?怎么看?

  所谓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其实这话适用于球场,在话剧舞台上未必适用,因为可能很多的人看着看着觉的话剧过于于冗长自己就睡着了!或者坐不住了,同时也有一些小孩子,因为年龄尚浅,不解其中真意,因此实在是看不下去,或者退场,或者睡着了,你比如说我,当年五岁时候第一次看话剧看的是什么已经忘了。但是记的很清楚是青年艺术剧院的戏,地点是东单的青艺剧场,看着看着就睡了,醒来以后一点印象没有,后来慢慢大了明白事了,才看出门道,而后现在成人了,对于社会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再翻过头来看小时候不懂的戏,忽然间也悟出了其中的一些意义,因此话剧从某种程度上和京剧、大鼓一样,他要求听的人、看的人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理解这个剧的真义,他和相声不同,相声的门槛比较低,演员在台上说,可能任何人都会在台下哈哈大笑,他比较通俗易懂!而话剧则不然,他对于观看者文化层次的要求比相声稍高,但是同时比京剧也低,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初中生来看《茶馆》这部戏也许他只能背下剧情,并且按照说明书来机械的说出“反映了XX人吃人的制度!”但是一个大学生,一个成人再反过头来看《茶馆》,那所看出的意义显然是不同的!

  那么,刚才说了这么半天话剧对于文化层次的要求,话剧究竟要看什么?怎样才算是一个好话剧?其实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不敢说自己是内行,只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给大家一个推荐,一部好的话剧,要看的有三、一、这个戏他的演员挂腔如何?二、这部戏演员的出场是否惊为天人?三、这部戏是不是有能够被人记住的台词或者值得回味的片段?其中一、二属于是演员的演技和剧本的范畴,因为每个演员的出场都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个演员出场都是惊为天人,这不现实,而第三个则是一个话剧好坏的基础,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时候,基本上每个话剧都会有一、两句让人记住的台词。你比如说《雷雨》里周萍的那句“就算你不承认自己是父亲的妻子,可我总要承认是他的儿子!”还有《天下第一楼》里那句著名的台词:“您看见一堆人在那抢球,那准是美国人,一堆人一块洗澡,那准是日本人,您要是啾见一堆人扎堆在那抢着付帐给钱,您甭问,那准是咱中国人!”会有一两句值得回味的台词,这是剧本的范畴。

  那么刚才所说是第三条,为什么要把这三条先拿出来说,其实是因为我刚才的解释只解释了半句,既“是否有让人记住的台词?”而对于后半句“是否有让人值得回味的片段!”还没有解释,这是因为我始终以为他是和第一条、第二条紧密挂勾的!任何一个戏,他都必然有高潮,有结尾!那个这个高潮如果碰上一个演技高深的演员是非常值得回味的!那么下面就来谈一谈演员的演技,兼解释一下这第一条和第二条。

  演员的演技

  话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和电影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同于电影,因为现在很多电影可能是以特技取胜而并非是以思想取胜,而对于话剧来讲,尽管也会采用一些特技,如《大将军蔻流兰》中几名演员被钢丝吊着模拟攻城等等,但是这毕竟是很少的一部分,其原因就在于“话剧以话为主”。

  话剧以话为主,这是话剧的灵魂,同时也是话剧的中心思想,他以话为中心,同时兼覆盖眼耳鼻舌,你要配合当时的意境去配合你的言语和眼神,这是很难的事情,对于一些演员来讲,没有二三十年的功底这是下不来的,比如说我们所熟悉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第三集〈亲家母到俺家〉中老演员韩影的出场!当时韩影出场亮相,抖扇子,收扇,然后环视全屋继而发现文兴宇,脸色突变并将手中的茶壶送给身后的宋丹丹,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不过五秒!但是就这五秒就有着30年的功力,年轻演员就足矣手忙脚乱!《我爱我家》为什么空前绝后,其很大程度上的原因除了本子好之外,是他是一批话剧演员在演,导演英达是人艺出来的,而后文兴宇是实验的、宋丹丹、杨立新、张永强、英若成、张曈都是人艺的、老演员郑振瑶也是实验的!话题扯远了,现在的年轻人过于浮躁,都急着拍电视剧出名去了!因此新的话剧演员成长不上来是正常的!事实上话剧对于一个演员的演技有极高的要求。

  亮相,这是一个演员第一次出场在舞台上与观众见面,一个好的亮相,会让观众为之一震,并且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说前面咱们说过的蓝天野先生,他在1992年《茶馆》是最后一次在话剧舞台上谢幕,但就是那次演出他把秦仲义这角色演到了登峰造及!后来者无人能过,而那时的他已经是接近65岁的高龄了!而后北京人艺的《茶馆》秦仲义一角一直由杨立新牢牢把持!这也是我现在最喜欢的话剧演员,但是平心而论,杨版秦仲义远没有蓝版令人印象深刻!

  而说完了亮相,在谈一谈挂腔,刚才说到“话剧以话为主”,其实以话为主,其中就包含了挂腔,很多人都说话剧演员装腔做势!但其实这是一种形式,因为话剧是一种即演即看的演出形式,因此他要求演员在演出过程中高度的望我!!台上的炙光灯烤着,踏上了舞台,在那一刻你就不在是你!而是剧中的角色,因此他要求一口气沉于丹田,把持于胸口,进入角色的状态。这方面1996年徐帆在演《阮玲玉》时做的极好!很入戏!特别是刚开始那一段独白,对于一个演员来讲,考验他好坏的方法其实就是给他大段的台词,如果是一个好演员,他会非常乐意,而如果是一个奶油小生,那么他会避之不及!!徐帆、傅彪这都是见了大段台词就欣喜的主!你可以看一个国产电视剧《居家男人》,看看傅彪扮演的中年教授高宝生在镜头前是如何处理大段的独白的!

  而挂腔,其实他也是一门学问,挂腔过了和挂腔太浅都不行,演员在演出之前要调整状态,这个状态其实就包括润嗓子,也包括入戏,你要与你的角色紧密相连!根据角色决定你挂腔挂成什么样,比如说拿《莲花》这个戏来讲,扮演掌柜的,你就得挂油腔!得把掌柜的那种尖酸,刻薄,老于事故表现出来,这方面可以看看严燕生先生!而挂腔挂过了也不行,人家就说你做作了!那会让观众看的极不舒服,浑身起鸡皮疙瘩。99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茶馆》,冯远征演的松二爷就是一例!原著中松二爷是一个息事宁人的老实旗人,老版中由黄宗洛先生扮演,而冯远征在挂腔的过程模仿性质太浓,挂腔挂的太过,结果声音尖的仿佛让人以为他演的是庞太监!(当然到了05版就好多了)而挂腔生了也不行!那你没挂住,观众一看就知道,你是个生瓜蛋子!菜鸟,直接的感觉就是你不入戏!而你自己都不入戏,又怎么能够带动观众入戏呢???挂腔就得如同一碗卤煮火烧一样,那火烧你得把味道给他泡进去,但是同时还得保持他火烧皮和火烧瓤不分离,同时火烧的口感还得是牛筋牛筋的!不能一咬起来全烂了,也不能是糟了,东西虽小,但是工夫却在里面,这方面前门取灯胡同的陈记卤煮小肠就见工夫了!那么不谈吃喝的说,一个好的挂腔,他能够使得观众迅速的入戏!并且真的沉迷于其中,而一个差劲的挂腔,我的理解就好比是养鸟人所谓的“脏口”,串了调,养鸟的人最怕见脏口的鸟,因为鸟这东西调音调好了不容易,而且他学好了难学坏特容易,一只脏了口的鸟能带坏一大群好鸟,所以养鸟的人见着脏口鸟的主人有时候那是要上拳头的!过去北京早起溜鸟的人溜完后都要上茶馆喝杯茶,一则休息,二则交流一下养鸟心得,但是不同的鸟!您上的茶馆也不同!为什么?就怕变了调!话题又扯远了,挂腔虽然不是养鸟,但是一个坏的挂腔在台上的效果却是和鸟的脏口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他完全可以使观众刚刚入戏的头脑忽然间清醒过来!

  综合上述两点,演员的演技其实取决于话和演,一是本身的挂腔,二则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这些可能坐的远的观众看不见,但是不代表他不重要!话剧演员也有状态之说!有的时候迟迟入不了戏那这个戏今天会让观众看的不过瘾,而状态好了,则会惊为天人!92版《茶馆》秦仲义和庞太监(蓝天野和童弟)的对手戏颇为精彩,就是这个道理,大家可以找碟去看。

  我应该从什么样的戏开始看话剧?

  这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因为每个人所喜爱的话剧风格都不同,而具体到话剧团体来说,不同的话剧团体,他也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他的戏,别家来演就不是那个味道,你比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茶馆》、《天下第一楼》别人演就不是味道,而河北省实验话剧团的《青松岭》北京人艺也演不来,同样的,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也只能让前线自己来演(语出杨立新),一个成熟的话剧团体,他有一个稳定的,持续发展的,多年不变的风格和戏路,也许他会在其中加以创新!但是大体风格不会变,具体到我来说,我打小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戏,这么多年也就喜欢看他们的戏。看别家的戏总感觉有些怪怪的。这可能就是感情上的事了吧?

  但是对于话剧的初级者来说,你所要看的话剧你先不用管风格,他一定应该是你所喜爱的,或者说,一定相对来说你最想看的戏!早年间北京有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三大话剧团体,现在青艺和实验和成了国家话剧院!这个我是有点不赞同的,两家风格不同,你说今后走哪条路呢?但对于刚看的人来说你不用管这些,你就去找你想看的戏,他可以是你看这个剧本喜欢上的,也可以是你因为一个明星而去看的!比如说你喜欢张爱玲的小说可以去看国家话剧院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或者在八一剧场上演的《色戒》话剧版,而同样的,如果你喜欢濮存昕的话也可以去看《大将军蔻流兰》、《茶馆》、《李白》这样的戏,其实说白了,就是给自己一个接触话剧的诱因!当这个诱因出来后,你会因为这个诱因而去接触话剧!继而接触他,而在观看的过程中慢慢的对于话剧产生兴趣,并且逐渐了解不同话剧团体的风格并从中找出自己最喜爱的一种选择观看。

  所谓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其实在话剧中就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明星,但是从明星接触话剧,这并不丢人!因为我刚才说过,话剧他在民国时期被人们称之为“文明戏”,其实本质上中国人就是拿戏曲的眼光来看他的,既然是戏曲,那么就同样有一个“捧角”的关系,因此在话剧之中,“捧角”并不丢人!你去人艺看《李白》时盯着濮存昕犯花痴!这也不丢人!重要的是你通过他对于话剧是否能够产生兴趣。事实上很多人都是通过一位明星对于话剧产生兴趣的,拿我来讲我是因为蓝天野和杨立新两位演员对话剧产生的浓厚兴趣。

随便从影视公司抓来一个明星,能不能演话剧?

  理论上来讲,是可以的,一切皆有可能,从表演形式上来看这毫无问题,但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有句话,叫做“拉开大幕才是真的!”这意思是说你之前吹的说的都不做数,只有拉开大幕,你站在那块舞台上,一切才见工夫!因此如我前文所讲,一个话剧团体,特别是成熟的话剧团体,他有一个稳定的、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戏路,多年不变,这么多年,我就是按照这个戏路来走,外人进来,你先得在我这熏!只能是我改变你,而不能是你改变我!一切你得服从我,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话剧演员演了几十年才演出门道来的原因,米铁增先生82年演《茶馆》的马五爷,台词不过五句,最著名的就是那一声吼“二德子,你威风呀!”。到了2007年在演《茶馆》,他演的还是马五爷,台词还是这五句!最著名的还是那一声吼,但就这一声吼就是工夫!类似于此的还有人艺的老演员黄宗洛先生,老人家演了一辈子戏,全是小角色,跑龙套的干活,但是龙套却总能被他跑活!这也是工夫!

  北京人艺规定要想入人艺这个槽,导演得15年,演员得5年,这个时间不是让你熬日子的,而是让你慢慢在身上熏属于人艺的烙印的!何冰在人艺呆了19年,至今还没独自挑过大梁,梁冠华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张大民演的活灵活现,但是也没独自挑过大梁,更别提王斑、吴刚这帮小字辈了。现在的演员大都耐不住寂寞,全都出去演电视剧了,因此想看到蓝天野、于是之、朱琳、英若诚等这样的老先生精湛演技的人可能比较少了。

  那话题回到影视公司抓来一个明星能不能演话剧上面来,刚才说过话剧有一个持续的风格,但他终归不是电影,他看了以后得让人回味,而不是看了就忘,演话剧不比演肥皂剧,哈哈一笑看过就忘!因此从影视公司抓来一个明星,他更多的可能是按照表演电影的方式去演话剧,新观众看明星可能感觉不错,但是事实上这样的话剧难称是话剧,因为他的功底终究不硬!比如说最近的《红与黑》,主角于连找了李宗翰来扮演,当然,这里不是说李宗翰不好,毕竟后者也是中戏毕业的,多少也有基础,但是这可能会让观众看的有些别扭!

  哪些演员是话剧演员

  很多演员都是中戏毕业,同时也是不同剧院的签约演员。这里仅列举一二。当然了,主要是我熟的。

  国家大剧院(原青艺+实验):雷恪生、文兴宇(卒)、秦海璐、高虎、刘金山、孙红雷、陶虹、孙彦军、朱媛媛、张丰毅、刘佩琦、袁泉、伍宇娟、郑振瑶等等。此外还有章子怡挂靠。其实这里面有不少人是挂靠。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濮存昕、杨立新、徐帆、宋丹丹、何冰、梁冠华、亓亮(可可西里的主演,就最后被流沙淹死那个,这小子老不回戏院呆着)、王斑、张志忠(突出重围里那范英明)、陈小艺、于震(吕梁英雄传的主演)、谷智鑫(恰同学少年里的毛泽东)、张曈(编辑部故事里的刘书友)、冯远征、张永强(我爱我家里的孟朝阳)、王德立、蓝天野、闫怀礼(西游记里的沙僧)、郭达、李婉芬、黄宗洛、英若成、韩影等等。像于是之、朱琳、刁光谭、狄新、朱旭、郑榕等这样的老艺术家就不说了。

  此外历史上还有过郭冬临、臧天朔、英达、葛优、谢园、巍子(笑傲江湖里那岳不群)、江珊等人,其中后两个当年老不回剧院演戏,结果被时任院长于是之开除了。

  从哪些戏开始看?

  刚才说过,找你喜欢看的话剧,你感觉好的。大幕拉开才是真的。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么可以去市面上买一些话剧碟来看,具体来讲,有青艺、人艺和实验的不同版本,当然还有林兆华艺术工作室、国家话剧院等等不同话剧团体的作品。在其中找你熟悉的题材和想看的。

  初学者可以从人艺话剧开始看,如《茶馆》、《雷雨》、《阮玲玉》、《天下第一楼》这样原经典剧目开始,而后再不断发展,看其他的如《蔡文姬》、《王昭君》、《秦皇父子》这些剧。

  哪里可以买到话剧碟

  有几个地方。

  1、第三极书局和中关村图书大厦,不过这两个地方的碟太少。

  2、西单图书大厦和王府井图书大厦,碟相对多一点,但是不打折。

  3、北京人艺的戏剧书店,就在首都剧场边上,下午才开放,同样不打折。碟相对较全一点。

  4、中戏的“拾贝书屋”,碟比较全

  5、淘宝....碟最全,基本上很多碟,甚至是一些绝版的都可以找到,我这月在淘宝上买话剧碟已经花了三、四百了。

  买哪些碟更合算?

  1、大桓光盘中心出版的,人艺话剧经典,一共是22张VCD,8部大戏,《茶馆》(92版)、《雷雨》(97版)、《阮玲玉》(96版)、《天下第一楼》、《咸亨酒店》、《蔡文姬》(朱琳版)、《北京大爷》、《骆驼祥子》。当当和卓越均有售,大概是70块钱左右。除了《天下第一楼》以外,其他七部剧声音质量都很不错!

  2、同样以上八部戏,被压缩在两张DVD9里,售价10块,在西院门口的卖盗版碟的小贩那有售。

  3、《中国话剧大典人艺篇》,一共25张DVD、共33部人艺大戏,其中包括一些比较老的剧。外面实体店卖180、190,淘宝上有售,北京地区有一家标价137,但是实际上125拿下,加上5块运费是130.质量非常好,很有收藏价值,但是有一些大桓那套的他反倒没收录。黄色包装。

  4、《中国话剧大典2》26张DVD,售价和人艺篇差不多,他就是包括了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的经典剧目,说白了就是国话篇。这套我没买,因为我一般只看人艺的戏!这套是粉红色包装。

  5、《茶馆》纪念版。

  以一个纪念册形式发售的,里面包括92、99、05三个版本的《茶馆》,售价80,当时在人艺戏剧书店看的很眼红,真后悔没拿下来!!!!!郁闷呀!

  6、林兆华戏剧作品3

  包括了六个大戏,《白鹿原》、《建筑大师》、《哈姆雷特》、《推销员之死》等等六部林兆华的戏,演员都是人艺的演员在演,但是形式是以林兆华艺术工作室的形态出现,地方也在人艺演的,多少张DVD忘了,实体店售价是150,海图第三极有,网上卖更便宜些!大概120拿下吧?

  7、林兆华戏剧作品1

  包括九个戏,除以上六个外还加了三个,淘宝上有,快绝版了,好像是1张D9???卖90!

  8、其他的如《刺客》、《吴王金戈越王剑》、《79版雷雨》、《99版茶馆》大家有的可以在市面上轻松见到,像海图第三极就有,买的时候注意包装上标明的年份即可,还有的只能在淘宝上找了,因为确实绝版了...

  不同的剧院是不是对于观看者的状态也有影响?

  理论上来讲是没有的,但是实际上这取决于多个方面,包括剧院的大小,观众本人对于剧院的亲和力,对于演出话剧的亲和程度,演出当天演员的演技,以及剧院本身的舒服承度都有关系。举个例子来说,你这辈子第一次看话剧也许是在解放军歌剧院,偏巧那天的戏演员状态不大好!你看着看着睡着了,结果把脖子睡的生疼,那么我想你从此就会对该剧院留下不大好的印象,其实这不是剧院不好,而是你的一个心理影响。

  另外就是你对于剧院的熟悉程度,一个好的剧院,他应该能够给观众一种回家的感觉。拿我来讲我看话剧还是喜欢去北京人艺看,还是觉的那里看戏最有氛围,别的地方都没那感觉!

  当然了,要梅兰芳剧院那样的也太离谱了点...三层的高度不大成比例,一层仰着看,二层正着看,三层趴着看,那就是设计结构上的问题了...好在这样的剧院并不多见!

  演出时可不可以拍照

  不可以,一方面是出于知识版权的考虑,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观众本身权益的考虑。如我前文所说,话剧是一门端着的艺术,他要求演员有高度的忘我性,要极端的入戏,因此一口气必须沉于丹田,而观众,特别是前排的观众,拿起相起胡拍一通闪光灯乱响,则对于演员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就好比是两个武林高手比武,正在僵持阶段!你却偏偏上去给人挠痒痒一样!那气一下泄了,演员在找回来就不容易了!这方面不仅是相机,同样还有手机,在演出时最好也关闭,否则对于演员都是极大的影响!像北京人艺、保利剧院几个剧院在话剧演出时都是严格禁止使用相机的!

  如果实在想留下话剧舞台上的一刻,那就在演出完毕后演员出场谢幕时照吧!这时演出已经结束,演员出场谢幕,观众这时应鼓掌,这时拍照对于演员的影响不大,同时工作人员一般也能理解观众的心情,不会过多的阻拦,但是还是尽量关闭闪光灯,当然,能不用相机最好还是别用相机。

  哪些剧院有话剧演出,票价多少?

  很多地方都有,比如知名的有几个。

  保利剧院,票价最低180起,没去过,不知道有没学生票,时不常的接一些有明星压阵的戏。地铁东四十条上来就是。

  解放军歌剧院,会接一些话剧。

  八一剧场,偶尔接一些。就在万寿寺,学校边上。

  以上两个票价最低似乎是60,应该有学生票,同时八一剧场有套票,即180块钱可以买两张100元价位的票,520元可以购买两张280元的VIP票!

  国家大剧院,票价最低180起,学生票50一张。常年上演国家话剧院的话剧,同时偶尔会接一些散单位的戏,同时会有一些国外的高水平演出,在长安街上的“世纪之蛋”就是。分为戏剧场、歌舞场等等。

  东方先锋剧院,300人的小场子,也是国家话剧院的下属场地。

  实验剧场,在中戏里面,

  天桥剧场,也会有一些话剧。

  海淀影院,不定期上演一些话剧。学生票好像就便宜五块吧?

  北大,百年讲堂还是哪不固定,反正肯定有戏看。

  首都剧场,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场子,票价最低80起,120、180、280、380一般最高就到580,偶尔好的戏到880,学生票分为40、60两档。人艺自己的戏一般都会有2-3个学生公益场,只对学生开放!要求凭学生证入场,这时的票价最低10块,封顶40.只不过票不大好买!

  千人礼堂????红楼五层????逸夫楼三阶?这是纯搞笑了。

  看话剧要记的干啥?

  记的在大厅拿本说明书。一般剧院都有提供,在大堂里,应该是免费的。上面附有剧情介绍和演员名单。

  看话剧可不可以喊好?

  这个问题看来是十分的荒唐!怎么可能呢?但是实际情况是,话剧其实和京剧、相声一样,都是可以喊好的!

  刚才说过,话剧进驻中国以来,是以“文明戏”的形态出现的,那么角一出现,同样也可以激起一个碰头彩,喊声好,按照京剧的原则,一般都是一个段落,或者是一个碰头出现,一个唱腔提起时开始喊好,但是现在了解喊好规矩的人不多,再加上大家不重视,因此现在喊好的人几乎是没有了。事实上演员的话在一个段落结束或者出场时,是可以叫个好的!

  92年人艺演《茶馆》最后一场时就是一例,当时大傻杨(王德立饰)上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敲牛榜骨的声音,极为清脆悦耳,合辙压韵,于是得了个碰头彩!与此同时的,其实蓝天野先生在剧中的亮相,按照规矩,是可以喊声好的!

  当然了,您在看国外的话剧,像《哈姆雷特》、《罗密欧与茱丽叶》这样的戏时就甭喊好了!您在吓着人家...《李尔王》兴许可以凑合喊一个!毕竟这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悲的一部!!这二者其实没什么联系!

  基本上上就这些了吧?现在时间过了十二点了,我也睡了,本文只是写一些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还希望大家指出来,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话剧。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国话剧[1]是因社会变革需求应运而生。话剧原本是西方舶来品,英语名为Drama,最初中文译名曾用过新剧、文明戏等名称。
1920年,以上海新舞台上演萧伯纳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和民众戏剧社的成立为标记,话剧正式走上中国舞台。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戏剧”这个称谓基本等同于后来的“话剧”。
1928年,导演洪深提议将其定名为话剧,以统一有关这个新的艺术形式的多种不同称谓,并使其区别于中国传统戏曲,以独立的艺术品格和崭新姿态屹立于中国艺坛。[2]
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欧洲各国通称戏剧。中国早期话剧产生于1907年,当时称“新剧”或“文明戏”,但新剧于辛亥革命之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白话剧”或“真新剧”,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话剧”。著名话剧有《威尼斯商人》等。

你想说什么= =

话剧是什么啊???~

话剧就是一种主要以语言为表达方式的剧种,并且要极大的生活化。这就区别于歌、舞剧。
话剧是当众表演的艺术。有别于影视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直面观众,直接与观众产生交流。
话剧源于古希腊祭祀。
其实,话剧学到最后你也不太能解释清楚他到底是个什么,因为他种类太广泛,历史太悠长,体系太复杂。
很多大艺术家学到老才说自己略懂一二,那我只是略知皮毛。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中国传统戏剧和电视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话剧是一种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形式,中国话剧由于社会变革需求应运而生。话剧原本是西方舶来品,英语名为Drama,最初中文译名曾用过新剧、文明戏等名称。

扩展资料
话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外国传入中国的。1907年由中国留学日本东京的曾孝谷据美国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现代著名话剧家有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汉、老舍等。
中国话剧的风貌:
中国话剧经过上百年的融合、改造、创新,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国现代的民族话剧。
中国话剧来自西方戏剧,今天依然从西方戏剧中摄取营养;但它经过中国人上百年的融合、改造、创新,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国现代的民族话剧。
中国话剧近百年的历程,形成了有中国历史特点的传统即:战斗的传统;借鉴、消化和融会古代中外一切有益戏剧文化的传统;以现实主义美学为主体,多种美学原则、创作方法多元并存的传统;以及不断民族化的传统。我们在这些传统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当然也有教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话剧

如何评价电视剧《若是如此》?
答:因为在这种脑洞大开的设定里,世界上没有数字,警察只能以唱歌做为进攻的口号。观众在走调的《野子》中笑的前仰后合,这一段做为开场戏也是十分惊艳的。而说起《若是如此》的讽刺意义,其实剧中有不少的桥段,但最大胆辛辣的还属孙越买葱那一段。如果有一天,买三根葱也要走复杂繁琐的流程,那将...

什么叫神剧?是好剧的意思还糟糕的剧的意思?
答:所谓神剧,就是不一般的电视剧呗,为什么不一般?之前闹的沸沸扬扬的“手撕鬼子”不就是神剧?这里指的当然是不好的意思,夸大、过分渲染的意思。如果遇到一部非常好看的电视剧,恐难有被超越,或者实现了某项历史性突破,那么也可以称为神剧。这个定义没有固定不变的,要看用的对象和用的场景。

韩剧女儿三次回头才确认是父亲来救她的电视剧叫什么?
答:电影《嫌疑者》。韩国闹市街头,生活着一名沉默寡言、逆来顺受的男人池东哲。他从事代驾工作,见惯了他人的白眼和凌辱。真正的他是从朝鲜逃过来的前特殊部队成员,为了追查害死妻儿的凶手而甘愿抛弃一切。在朝鲜他得到了德高望重的朴会长的器重,谁知会长在某个夜晚被人杀害,老人临死前将自己的眼镜交给...

《知否》被群嘲:原来是一部跨越三代的教育片!这部剧的结局为何让人不...
答:如果《知否》的剧情再快一些,恐怕很多人都看不懂了,这里面的每个人物,包括配角都照顾得面面俱到,光是理清人物关系都要费一番脑子。这不是一个男主女主恋爱的玛丽苏剧,而是一部反映古代家族的伦理剧,剧情严谨,经得起推敲,若说觉得拖沓,那必定是因为芒果台剪辑得太过细碎,一集分成三集来播的...

《我的体育老师》是一部怎样的电视剧?
答:整体来说,《我的体育老师》是一部收视与口碑俱佳的作品,值得一看!听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小鲜肉的青春校园剧,差点因为题目放弃了这部剧。不过幸好当时剧荒,那一眼看到了我叔张嘉译的颜,就入坑了,不得不说我叔魅力就是无法阻挡啊。《我的体育老师》里我叔被老婆离婚之后,和王小米相识相知最终结成...

中国有部电视剧竟然拍摄了三千多集,播了竟然二十年,到底是什么电视剧...
答:现在国家宣布电视剧不能超过四十集,但是,中国有部电视剧竟然拍摄了三千多集,播了竟然二十年,到底是什么电视剧?这部剧就是《外来媳妇本地郎》。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拍摄的以粤语为主要语言的一部情景喜剧,描述了广州老城区一个有着四个儿子的大家庭,娶了天南海北的四个外地媳妇,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

《你是我的荣耀》电视剧好看么?
答:追上剧后觉得内容虽然过于简单一些,但是有各位超级有实力的男女演员加盟,使该剧很有看点,喜欢杨洋和迪丽热巴这对CP。《你是我的荣耀》这部电视剧还是很好看的,如果你此时正处在剧荒的时候,可以追这部剧。《你是我的荣耀》的剧照吸引了我,喜欢杨洋和迪丽热巴的星河列车 这部电视剧是由一个航天工程...

《战天狼》是一部怎样的电视剧?
答:《战天狼》不仅表达对抗日前辈的悲怀之情,更是向观众传递了革命精神,剧情如其他战争片一般,情节跌宕起伏,震撼人心,在亲情友情爱情之间满怀大义,是一部很好的爱国题材剧作。此剧播出之后,成功点燃国人爱国情怀,得到不少观众、媒体关注,并给予了演员和剧情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高品质、有男儿血性、...

《八零九零》大结局了,这部剧到底讲的是啥?
答:都有着某种不愿跟人说的念想。所以最终女主也渐渐明白老人们的心态,接受他们有时的无理取闹。《八零九零》这部电视剧是一种有欢乐,也有孤独的故事,虽然女主最后与男主收获幸福,可养老院的老人们多少还是有些内心的孤独。所以这是一部很有意义的电视剧,关爱老人,不只是口头话,更需要行动。

什么是戏曲?
答: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按情节的时空结构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人物 背景 台词 冲突 高潮 主题 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麽,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