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设计下列实验来制取、检验HCl气体溶水性及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1)装置III的实验目的是___ 某学习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盐酸、苯酚、碳酸的酸性强弱,设计了如图...

作者&投稿:调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装置III中能发生的反应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和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能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所以实验目的是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故答案为: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2)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又流回烧杯中,从而防止了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下端插入水中,用手捂住烧瓶,看是否有气泡冒出或在水面下的导管内是否形成一段稳定的空气柱,如果有就证明气密性好,否则不好.
“喷泉”实验的操作方法是: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中气体压强骤减,外界大气压不变,导致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是作用下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故答案为:将导管下端插入水中,用手捂住烧瓶,看是否有气泡冒出或在水面下的导管内是否形成一段稳定的空气柱,如果有就证明气密性好,否则不好.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4)氯化氢和二氧化碳都和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因为氯化氢的存在干扰了二氧化碳和苯酚的反应,所以在二氧化碳和苯酚反应之前要除尽氯化氢气体,改进方案为:从E装置中导出的气体先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再将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出来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
故答案为:从E装置中导出的气体先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再将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出来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
(5)二氧化碳、水和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反应方程式为
+CO2+H2O→+NaHCO3;溶液中阴离子有HCO3-、CO32-、OH-,阳离子有Na+、H+,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得,C(HCO3-)+2C(CO32- )+C(OH-)+C(C6H5O-)=C(Na+)+C(H+).
故答案为:+CO2+H2O→+NaHCO3;C(HCO3-)+2C(CO32- )+C(OH-)+C(C6H5O-)=C(Na+)+C(H+).

某学习小组根据化学知识和右上表的数据,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以验证酸性:盐酸>碳酸>苯酚>碳酸氢根离~

A、往碳酸钙固体中滴加盐酸,有气体产生,证明了酸性碳酸大于苯酚,故A错误;B、向苯酚钠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可得到酸性碳酸>苯酚,故B错误;C、配制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苯酚钠溶液,比较溶液的pH,比较出来只能是苯酚和碳酸氢根的酸性,因为碳酸是二元酸,若要通过此种方法比较苯酚和碳酸的酸性,应当配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苯酚钠溶液,再比较其pH值.,故C正确;D、在苯酚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溶液变澄清,苯酚和碳酸钠生成了苯酚钠和碳酸氢钠,不能证明碳酸酸性大于苯酚,应该看是否有气体产生,故D正确;故选CD.

(1)用盐酸和碳酸盐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锥形瓶装有适量易溶于水的正盐固体,所以反应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2H+=CO2↑+H2O,故答案为:CO32-+2H+=CO2↑+H2O;(2)二氧化碳和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的苯酚,所以C选用苯酚钠溶液,反应现象是溶液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故答案为:溶液变浑浊;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3)碳酸盐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且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也和苯酚钠反应而影响碳酸酸性的检验,所以二氧化碳和苯酚钠反应前要把氯化氢除去,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氯化氢和饱和的碳酸氢钠反应且二氧化碳不和饱和的碳酸氢钠反应,所以B选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故答案为: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吸收CO2中的HCl.

某学生设计下列实验来制取、检验HCl气体溶水性及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
答: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能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所以实验目的是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故答案为:酸性:盐酸>碳酸>苯酚.(2)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

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 ...
答:(1)应该改为:①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液面之下.②导管应伸到B试管接近底部处.③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2)制取氢气通常用锌和稀盐酸(或锌和稀硫酸).故填:锌和稀盐酸(或锌和稀硫酸).(3)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 +CuO △ . Cu+H 2 O.(4)实验操作为:...

如图为小红同学在实验室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答:(1)题中所标注的仪器的名称为:a、长颈漏斗;b、试管;(2)为了防止气体在长颈漏斗中逸出,应该将长颈漏斗的末端插到液面以下;对于A装置适合于常温下固液制取气体,所以A装置还可以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的装置;(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所以...

下列为小红同学在实验室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答:(1)长颈漏斗;试管(2)长颈漏斗的末端插到液面以下(或锥形瓶内的导管不能太长等);氧气;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或填氢气的有关知识也可)(填化学式也行)(3)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石灰水反应(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已满(5)胀大;二氧化碳与...

(14分)某学生设计氨催化氧化实验,并将制得的NO进一步氧化为NO 2 ,用...
答:(2)要快速制备氨气,则应该是将生石灰加入到浓氨水中,所以选择的装置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 3 ·H 2 O(浓)+CaO=NH 3 ↑+Ca(OH) 2 。(3)由于生成的氨气和氧气中都含有水蒸气,且反应后剩余的氨气要被浓硫酸吸收,同时还要干燥NO,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
答: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故答案为:Ca(OH) 2 +CO 2 ═CaCO 3 ↓+H 2 O(4)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某学生进行蔗糖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该生拟定如...
答:(1)蔗糖水解的实验的步骤为:取Cu(OH)2沉淀备用选A;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蔗糖溶液选I;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所以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ml~5ml 稀硫酸选B;水解需加热煮沸几分钟选G;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须在碱性条件下,所以加入NaOH溶液中和其中的硫酸选D;把氢氧化铜沉淀...

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
答:(1)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2)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答案为...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
答:(1)c(1分)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1分)(2)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1分)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1分)(3)Ca(OH) 2 +CO 2 ===CaCO 3 ↓+H 2 O(1分)(4)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1分) 密度比空气大(1分)不能燃烧(1分) 不支持燃烧(...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应选择___装置(写序...
答:(1)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应该选择B装置制取,因为氢气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该选择B装置制取,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