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各国(除中国外)为何货币贬值? 金融危机时为什么要货币贬值?

作者&投稿:古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要解答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来的。
当时东南亚各国大多都是采用“固定汇率制”,即一国不论国际收支如何变动,汇率都保持固定不变。而西方国家一般都是“浮动汇率制”,净出口变动、外商直接投资变动、国际热钱进出等国际收支变动都会相应使一国汇率发生上下浮动。
两种汇率制度各有利弊,但一般来说浮动汇率制是比较好的,因为汇率的浮动能反映出各国货币的供求,乃至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我们可以想象,如果A国的商品物美价廉,并且人们需求旺盛,而B国的商品价高质次,没有人买,那么A国向B国的出口就会大幅增加,现在问题出来了,如果A国采用固定汇率制,那么B国进口一定量的A国商品就永远是一个价钱,这就使国际贸易的经济效率降低,因为供不应求时理应价格上涨,这是价格规律,是市场机制,而现在A国商品大量出口,对B国却始终不涨价,这样就违背了市场原则。而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因为索罗斯看到亚洲多是采用固定汇率制,才决定对其金融体系进行冲击。
一国要维持固定汇率,需要政府的市场操作。当本币升值时,货币当局一般会采取两个方法使本币相应贬值以稳定汇率:一.买进外汇。(央行在市场上买进外币,卖出本币,会平衡货币供求,平抑升值趋势)二.降低利率。(原因有二——1.由于利差交易,本国降低利率会使世界市场上以本币投资的利息变低,这样就加速了本币流出,使本币出现贬值;2.降低利率会使境外持有本币的收益减少,促使外资流出,使本币贬值)而当本币贬值时政府就会采取相反的操作。
索罗斯第一个下手的是泰国,而他是怎么打破固定汇率制的呢?
首先,索罗斯将手中大量的美元逐步兑换成泰铢,这时泰铢就产生了升值压力,泰国政府将市场上的外汇吃进,以平抑外汇波动。然后,他开始大规模疯狂地抛售手中的泰铢,使泰铢短时间内面临大幅贬值的压力,这时泰国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大量抛售其外汇储备,承接索罗斯抛售的泰铢,但由于其外汇储备不够多,很快就没有外汇抛售了,于是泰铢就出现了贬值,索罗斯抛售泰铢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美元。接着索罗斯又以更多的美元逐步买入泰铢,再像刚才一样疯狂抛售泰铢,又换得更多美元,循环往复。就这样,泰铢在国际金融大鳄的攻击下大幅贬值,国内产生了恶性的恐慌情绪,所有的民众都争先恐后地将手中的泰铢兑换成外币,更加速了泰铢的贬值。最终泰国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
如法炮制,索罗斯还攻击了亚洲多个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纷纷得逞,使亚洲出现了普遍的货币贬值。
而索罗斯在香港碰了钉子。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即汇率在人为操纵下“相对固定”。当索罗斯按照上面的方法攻击港币时,中国政府出手了,由于中国政府拥有非常多的外汇储备,当索罗斯抛售港币时,中国政府大幅抛售手中的外汇,承接港币,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相当大,有足够的外汇用于抛售,因此最终没有让港币贬值,成功地维护了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而中国本身由于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账户还没有充分放开,外资流入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监管,因此也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金融危机的时候为什么各国都自愿让自国的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有助于刺激消费,对外则使得商品具有竞争力,刺激本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保护本国经济,但负面影响就是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东南亚,南亚及“亚洲四小龙”,日本的经济全面崩盘,并影响到了欧美发达地区,在这危急关头,全球瞩目于亚洲唯一还具有能力的中国。如果中国货币贬值,或许可以让中国避免经济危机的影响,免受经济损失,但代价就是亚洲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衰退。 然而,中国坚持货币不贬值,是以自身损失为代价的

货币贬值有助于刺激消费,而外国使商品具有竞争力,并刺激本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保护国内经济,但负面影响是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东南亚,南亚及“亚洲四小龙”,日本的经济全面崩盘,并影响到了欧美发达地区,在这危急关头,全球瞩目于亚洲唯一还具有能力的中国。
如果中国货币贬值,或许可以让中国避免经济危机的影响,免受经济损失,但代价就是亚洲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衰退。 然而,中国坚持货币不贬值,是以自身损失为代价的。



扩展资料: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区别。
理论上而言,“金融”与“经济”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别。“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的系列活动总称,与它相对应的主要概念有“消费”和“生产”,后两者则主要是围绕商品和服务展开。
所谓金融危机,就是指与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票据兑现中出现的信用危机、买卖脱节造成的货币危机等。
就美国次贷危机而言,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货币信用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被无限放大,在较长的时期内带来了货币信用供给与支付能力间的巨大缺口,最后严重偏离了现实产品市场对信用的有限需求。
当这种偏离普遍地存在于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时,次贷危机,也就是局部金融矛盾,向金融危机的演化就不可避免了。
“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创造价值、获得福利。
就此而言,“经济”是带有价值取向的一个结果,“金融”则是实现这个结果的某个过程。因此,经济危机,是指在一段时间里价值和福利的增加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供需脱节带来的大量生产过剩(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萧条),比如,信用扩张带来的过度需求(最近发生的经济危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金融危机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97年亚洲金融风暴详情
答:可见亚洲金融风暴的杀伤力。相信现时亚洲大多数采用公积金制度的国家,其基金的损失会是惨重的,将严重削弱回馈能力。 2.失业人数增加,供款缴费雇员减少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失业率急剧趋升,大部分国家的失业率达10%。这表示有1/10的雇员不能供款缴费,而其雇主供费缴费部分,亦相应损失。那么供款缴费总金额肯定损失...

全球金融危机都是怎么引起的?
答:1、美国金融危机: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主要源于美国住房泡沫破裂、金融机构投资失控以及政府干预和监管不力等原因。这场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却几乎无法找到一个突破口,美国就是最明显的受害者。2、欧洲债务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很快波及欧洲各国,欧洲债务危机也再次出现。随着全球金...

面对金融危机主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答:1、股权重组,增资扩股。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2、坏账打包,切割剥离。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3、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

1929金融危机为什么会波及全球
答:概括点,主要是因为当时国际金融体制的问题。金本位制造成各国货币都向黄金价格看齐,固定于一个兑换率。当危机到来,大家都想让自己的出口商品更便宜而使自己的货币肆意贬值,造成金融上的混乱。英国贬值了,别的国家不变,就意味着很大可能出现严重贸易逆差,在金本位制时期,因国际结算是用黄金表示,...

全球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
答: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

历届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及背景,还有产生的影响
答:泰铢对美元的汇率随即大幅下跌,而由泰铢贬值为序幕的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东南亚各国,并触发了韩国的金融危机。日本、香港等金融市场和全球股市激烈动荡,中国经济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从表面上看,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国际金融投机商的兴风作浪。实际上,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则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性失调;...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如下:1、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2、贸易收支巨额逆差;3、外资的过度流入;4、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5、过早的金融开放。注:国际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

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影响与原因
答:在整个过程中,国际游资有预谋进入和撤退,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国际游资娴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荣时期赚取高额利润,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机赚取高额利润或者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是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直接投资( FDI) 为什么会低价收购危机国的优质资产,形成新...

请问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最坏后果是什么?_百度...
答: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次贷危机的产生2.1.产生原理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

1990至今一共有哪几次金融危机?每次的金融危机的起因有什么区别?(要详 ...
答:1994-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且迅速波及全球。起源于墨西哥盲目的金融市场自由化(依照“华盛顿共识”的指示办事),大量热钱流入墨西哥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造成投机资产价格泡沫。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债务危机。起源于亚洲各国盲目金融市场自由化、放松资本帐户管理、弱势美元诱发投机热钱大量流入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