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投稿:守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万个为什么》已使无数中国青少年迈进知识大门,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十万个为什么”这个现在已经被国内广为采用的书名,最初是由伊林取自英国作家卢.吉卜林的一句话:“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当时的《十万个为什么》仅5万字,那是一本“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书”。他会把简单的问题想得津津有味,讲得津津有味。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伊林作品的具体内容:
它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是谁发明细瓷器的?有没有硬的液体?穿三件衬衣暖,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为什么水不会燃烧?伊林用浅显易懂却又富有启发性的道理,娓娓动听地向读者进行解释。
这么多互不相干的内容,初看上去好像万花筒,但实际上,这些问题及其解释都是多种多样的材料,全部服从一个经过严密思考的计划。让我们来看看《碗柜》那一章的结构吧。这里排列着厨房里面的瓦罐的亲属们——茶杯、茶碟、茶壶和细瓷的有柄大杯子,那里还有别的东西——玻璃器。关于瓷器和玻璃器的故事里包含许多内容:制造瓷器的秘密,制造“坚硬”的液体——玻璃和玻璃器的方法,以及玻璃的特性。这是一篇首尾相连的故事,它的主人公是瓷器和玻璃;说得确切一些,是每只碗、碟子、玻璃杯和花瓶里所包含的人类劳动的故事。其中讲到瓷器和玻璃两大生产部门的历史,讲到复杂的工艺学,也讲到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内容和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它有的是短篇小说,有的是生产部门参观记,有的是科学成就的通俗讲解。读者就这样兴趣盎然地跟着作者的笔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站在他家的水龙头前,他开始想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伊林的一位熟人说,因为水又湿又冷。伊林说,煤油也又湿又冷,你试试用煤油来灭火吧。同样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用水来洗涤?难道仅仅因为水是液体吗,你把衣服放在水里,看它能不能自己变干净?
我们为什么要喝水?成人的身体里有四分之三是水,这水是从哪里来的?人就像一块雨中的海绵,所有的孔洞都渗透了水,只要挤一挤就能出得来。但是,如果挤掉了所有的水分,人肯定就是动物里最难看的一个,因为他死了,而且成了木乃伊。
然后跟着伊林走到他家的炉子旁,开始想火。炉子烧着以后,劈柴到哪里去了?如果说烧掉了,那应该算你看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出来的。炉子里火旺的时候,为什么呼呼直响?“火旺呗。”这是一个思想懒汉的声音,伊林告诉我们那是“跑动的空气”。其实人就是一个“炉子”。伊林给我们出了个谜语:“炉子烧着了,却没有火焰;空气从哪里进去,烟就从哪里出来。”这是什么?谜底就是“人”。在我们这个炉子里燃烧的劈柴就是食物,因为不停地吃东西,所以我们的身体才一直是热的。如果一个人手凉了,脚凉了,后背凉了,心也凉了,什么东西都凉了,那他肯定是个死人。
伊林家的东西真不简单。他家的餐桌,让他想了许多。他家的厨房,又让他想了许多。他家的碗柜和衣柜,也让他想了许多。把简单的事情想得如此有趣。 伊林在他们家里走了20多步,就写了一本小书,然后告诉我们,这是一本导游书,是写给那些愿意在家里作一次旅行的人的。
伊林搞科普,不给你讲生活常识,而是以散文的笔调讲很哲学的道理,讲很哲学的人。 由于伊林的作品是在20年代写的,难免受历史的局限。但是伊林创作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他那高超的写作技巧、阐述的科学基本原理,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由于科学和历史的发展,我们今天来看伊林的具体作品,也可以找到一些受历史局限的不足之处或问题。这一点我们不能苛求于已经逝世近40多年的伊林,而是需要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吸取宝贵的经验,领会其深刻的科学内涵,看到更多像伊林作品那样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作品。



米 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下)读后感~

我读过很多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上册)》与它们有不同。

首先它是一个故事,它的第一章就是这样的,让你在房间中漫游,当你看到水龙头时,就提出了与水有关的问题,当你看到炉子时就提出了有关的火的问题,当你看到衣橱时,就提出镜子和衣服有关的问题。

当你来到厨房时,看到吃的喝的就提出了有关食物的问题,看到锅碗就提出了它们是什么做的?怎样做的?我特别感到自豪的是外国人把中国的茶叶称为圣草,中国几千年前已经使用的陶瓷,在外国要用一个团的军队才能换到48件的瓷器,一直到1707年外国人才制作成功了白瓷。

其次它是一部史书,它记载了书的的历史,从活的书,到帮助记忆的绳扣,到图画,到字母的旅行,到石头的书,到带书,到莎草纸书,到蜡书,到羊皮纸书,到纸书。书中的一段让我为中华民族感到骄傲:“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惊叹的民族!从纸灯笼到书籍以及瓷器,中国人处处显示出惊人的耐心与创造力。这个民族比欧洲人更早发明瓷器,印刷术、火药和纸。”

其三它是一部科学书,它解释了怎样用日晷碑,日晷杖计时的原理,他说明了水钟计时的缺点,他还画出了2000多年前埃及水钟的构造图,他也解开了机械钟摆的谜,他描述了机械钟摆原理在机器人和机械保养中的应用。

每当打开《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时,看见这上面有许多深奥的问题,便产生了好奇心。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种科普知识系列丛书,内容数不胜数。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琐事,每一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的小道理。它不仅能帮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提高学习的兴趣,真是我的好帮手。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九大行星和银河。《十万个为什么》向我们介绍了天体的形成过程。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里面的九大行星。而银河则是许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云构成的。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当中的一颗“小星星”。 《十万个为什么》当中经常给我们介绍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说一年中的“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海底下是什么颜色?海水为什么发蓝?等等。从中我发现了许多科学的道理,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些谜团。 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一篇文章是“打蛇为什么要打三寸和七寸?书上说的是打蛇打三寸是因为三寸是蛇的脊椎骨最容易打断的地方,所以,一但被打断,后面的器官也被破坏。打七寸是因为七寸是蛇的心脏所在部位,心脏被打碎,蛇当然没命了。假期里,我经常随爸爸妈妈去山里旅游,听说山里有很多蛇,万一碰上了,就知道怎么对付它了。 《十万个为什么》里面还解答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苹果既能通便又可以止泻?原因是苹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特别多的果蔬胶;为什么晚上要刷牙?因为口腔里的细菌会使食物碎屑腐败发酵。 总之,《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好书,它让我认识到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知识是那么益智有趣;它让我知道了科学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当你翻开书卷,趣味盎然的知识故事让你扑朔迷离;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集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于一体,深深地吸引住我。 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多少条通往大自然知识高峰的小路,我将沿着这条小路,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做个有用的人。

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答: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不仅是中国科普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科普读物的瑰宝,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故事,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让我们跟随这位伟大的科普作家的脚步,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无尽的“十万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
答:米·伊林,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是谁
答:《十万个为什么》作者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此书由米·伊林始创作于1927年,两年后正式出版。不到五年,在科学尚不发达的中国几乎同一时间就出现三个不同的译本,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文化呈现出奇特的繁荣景象,“五四”以来知识精英们所提倡的“科学”也开始...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是谁
答:全名:伊利亚·雅科夫列维奇·马尔沙克(Илья́ Я́ковлевич Марша́к),1896年1月10日-1953年11月15日)诞生于乌克兰阿尔乔莫夫斯克,为前苏联科普作家。为俄文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的原作者。米·伊林的作品作为许多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华语世界科普创...

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简介
答:作者伊林(1895—1953),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他运用文艺的形式、散文的笔法、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具体的描写,来引人入胜地讲解科学。《十万个为什么》《黑白》《几点钟》《不夜天》等科普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得到了世界性的承认,几乎被译成欧洲所有的文字。伊林对现代儿童科普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是谁?
答:《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是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是已故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于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书,非常简短,约5万字。书名:《十万个为什么》。作者:易洲。类别:自然,科学,科普。原作品:СТОТыСЯЧПОЕЧМУ。译者:董纯才。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1938年。页...

十万个为什么是什么书籍?
答:《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介绍了一些生活中常见、但不知道它发生或形成原因的现象或事物。它是中国第一本普及版的百科全书,分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农业、生理卫生5卷,初版即发行五百多万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61年1月出版。它并不单指一本书, 而是以“套”出版的作品。其内容非常广泛,采取一问一...

《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是谁?
答:《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是米·伊林。米·伊林,著名苏联作家,诞生于乌克兰,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简介
答:《十万个为什么》,是已故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于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书,非常简短,约5万字,并非真的有十万个问题,在俄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多。这个奇怪的书名不太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并不是译者所加,但也非伊林原创,它最初出现在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句诗中:“五千个在哪里...

10万个为什么的作者
答:10万个为什么的作者是:苏联科普作家米·伊林。1、《十万个为什么》是中国科普作家、教育家、诗人李振中先生编写的一本儿童科普读物。该书于1981年首次出版,包含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是中国流行的儿童科普读物之一。这本书以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例如“为什么蜗牛有壳?”“为什么地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