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人,《探索发现》观后感,非原创,也可以,速度!!谢谢 《探索发现》观后感500字,要讲清内容。急需!!!!!!!!...

作者&投稿:倚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篇:探索发现观后感

在电视里看了CCTV-10的《探索·发现》节目,讲的是湖南里耶出土秦简的经历和后续研究,我记得几年前的暑假在家的时候,中午的新闻30分经常播放一些考古方面的新闻,其中就有里耶发掘出两万多枚秦简的轰动性消息,当时就对这个消息非常感兴趣,因为在里耶秦简出土之前,全国各地出土的秦简总计也才几百枚,这两万多枚秦简记录的信息足以重写一个朝代的历史,所以这一期节目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可惜央视的节目是分几天播出的,后面播出的时段我正好要上班,错过了,郁闷之下,在水木上向著名的DVDRW买了包括央视《探索·发现》在内的100张DVD数千部科学探索纪录片,昨天邮包终于到了,看着上面清华大学邮局的邮戳,感觉挺亲切的。

但在这些DVD里面却没找到关于里耶秦简的那一期节目,估计是播出时间太近,DVDRW还没来得及收藏,不过其他节目也一样引起了的兴趣,今天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中国史话》的第一期节目《寻找失落的年表》,非常的震撼,想写观后感了。
中学时历史学得不错,至今仍记得书上说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相信很多人也都还记得与之相连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典故,而更早的历史,确切年代就已经模糊了,而《寻找失落的年表》里介绍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化学家和天文学家的通力配合,找到了西周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份,公元前1046年,并以这个为标尺,得到了夏和商的大致建立年份(公元前2070和公元前1600),我立即上网查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本,果然,上面清清楚楚写着:
约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 约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前13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发)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而记得十几年前我使用的历史课本里,武王伐纣只能用约公元前11世纪中叶这样模糊的语言来记录,看来夏商周断代工程-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至少将中国历史的确切坐标向前推进了两百年,并大大缩小了之前一千年中历史事件的年代误差。

红茶来宿舍找我,看见我正在看这种历史记录片,大为不解,他说这有什么意思啊,现在过得好不就行了,几千年前的事,知道得这么精确有什么意思?
我一时找不出话来回答或者反驳他,是啊,确定了武王伐纣的年份于我们的生活真的没有什么影响,它既不会增长GDP,也不会在现代人里面掀起什么风波,现在手捧着新的历史教材上课的孩子,可能根本不会知道,十年前的课本上,中国历史还只能精确到公元前841年...但是,我仍然为这个变化而激动着,在我心里,如果几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人只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约公元二十世纪中叶,那么我们这几代人的存在和留下的痕迹无疑会模糊很多。

在记录片里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考古学、历史学教授们,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情,他们的成绩或许仍然存在很多争议,也许下一次出土的某些文物又将推翻他们的结论,但他们的努力一定是有价值的,哪怕仅仅是为了公元前1046这一个数字
退出光盘,回味刚才节目的内容,历史学,天文学,化学,这些都曾经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学科,还记得五岁那年,还没有上学之前,外公问我的志向,我回答的是清华历史系,年幼的我并不知道那时清华已经没有历史系,后来自己也选择了理科慢慢远离了历史,但今天看完这个纪录片之后,竟隐约感觉和20年前那种对历史、对知识的向往相似,如果那时我能看到这些丰富而生动科学纪录片,那是多好的科学启蒙,也许我的人生将是完全不同的轨迹,也许我现在做的将是更有意义和价值,也更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现实中是没有也许的,天亮以后还要上班,还要重复我那体力劳动的意义大于脑力劳动的工作。
希望我能遇见一个热爱科学与探索的孩子,能把这些dvd送给他,让我儿时的梦想可以延续...

篇二:探索发现观后感

我观看了《探索与发现》节目,节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建筑奇迹。最让我感到震撼和惊奇的是恒山上的悬空寺。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庙宇。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其进行过修缮。悬空寺距地面约50米,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
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悬空寺是在悬崖上凿洞,插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就架在这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它的基础。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住寺的底层。游人会想:这些颤颤悠悠的木柱能顶得住这样一座寺庙吗?当人们仔细观察,发现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还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梁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唐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悬空寺经历千年依然几近完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向我们以及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和智慧。我想我们在感慨之余,多少也应该有所思考。思考为什么在1400多年前建筑的庙宇在风吹雨打、烈日骄阳,甚至山崩地裂中依旧能够屹立不倒,而今天的很多建筑却脆弱到经不起一丝考验?不是今天的技术比不上魏朝,我想,或许是因为面对今天的喧嚣,我们太多地关注背后的东西,却独独忽略了眼前的责任。或许我们在研究古人的建筑方法,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和伟大的文化骄傲之余,也应该继承他们朴素、纯净、认真、踏实的心态。

悬空寺集自然美和人工美为一体,又将美学、力学和宗教融合为一处,不愧于东方瑰宝的美称。诚若明代诗人王湛初游悬空寺发出的感慨万分的诗句:谁凿高山石?凌虚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设云中。

篇三:《探索发现》观后感

武当山——这是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山,它在地球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与玛雅古建筑、埃及金字塔等许多业已消失或仅存遗迹的文明奇观共生共荣。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的圣地,一个中国版的梵蒂冈、麦加和耶路撒冷。

古往今来,八百里武当吸引了多少游客的目光,又有多少人被武当山的奇伟所折服,他们眷恋着这座大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朝拜了千年。在这幅敬献给南岩玄帝殿的《道通天地》匾额里有众生内心的虔诚,真武信仰漂洋过海,在台湾生根发芽。每年的九月九、三月三,台湾的进香团都会来武当朝拜。这是一座绵延纵横而又大气磅礴的大山,它接纳着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芸芸众生。大岳武当,共祈太和。

看完了《问道武当》,让我对原本并不了解的武当山更加了解了,武当山古建筑群还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武当山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例如,紫霄宫的雪景,太子坡等等。

篇四:探索发现观后感

每当晚上9:30的时候,我就会调到中央十套探索发现栏目。今天播放的正好是我最喜欢的关于别的星球上有生命吗?虽然科学家现在还没发现别的星球上有生命,但是已经发现有可能有生命的星球了。

天文学家对土卫六最感兴趣。13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年会上公布,美国卡西尼号探测器发现,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泰坦上存在可能由液态甲烷或液态乙烷构成的海洋,还有大气层。天文学家也对木卫二感兴趣,因为由伽利略号拍摄的照片发现木卫二的表面照片与地球海洋上的冰的照片相似。这可能是因为木卫二表面的冰以下有一层液态的水,或许有50千米深,有引潮力带来的热量保持液态。

怎么样?感兴趣吗?那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五:探索发现观后感

今天,我饶有兴趣的打开电视看起了《探索发现》,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个不错的节目。它今天播出的是《问道武当》。
小时候,只对武当山有一点点的了解,所以,对这个词不是很陌生。 这期节目主要介绍了武当山的历史积淀、道教文化和文化遗产……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拳的发源地。
看到武当山上那美丽的风景,我恨不得马上去那个地方瞧瞧,那里风景宜人,简直就是人间仙境。经过电视节目的介绍,让我对武当山充满了兴趣,我一定要去那里看一看。

篇六:探索发现观后感

《探索·发现》的观后感在电视里看了CCTV-10的《探索·发现》节目,讲的是湖南里耶出土秦简的经历和后续研究,我记得几年前的暑假在家的时候,中午的新闻30分经常播放一些考古方面的新闻,其中就有里耶发掘出两万多枚秦简的轰动性消息,当时就对这个消息非常感兴趣,因为在里耶秦简出土之前,全国各地出土的秦简总计也才几百枚,这两万多枚秦简记录的信息足以重写一个朝代的历史,所以这一期节目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可惜央视的节目是分几天的,后面的时段我正好要上班,错过了,郁闷之下,在水木上向著名的DVDRW买了包括央视《探索·发现》在内的100张DVD数千部科学探索纪录片,昨天邮包终于到了,看着大学邮局的邮戳,感觉挺亲切的。但在这些DVD里面却没找到关于里耶秦简的那一期节目,估计是时间太近,DVDRW还没来得及收藏,不过其他节目也一样引起了的兴趣,今天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中国史话》的第一期节目《寻找失落的年表》,非常的震撼,想写观后感了。中学时历史学得不错,至今仍记得书上说公元前841年的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相信很多人也都还记得与之相连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典故,而更早的历史,确切年代就已经模糊了,而《寻找失落的年表》里介绍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化学家和天文学家的通力配合,找到了西周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份,公元前104

6年,并以这个为标尺,得到了夏和商的大致建立年份(公元前2070和公元前1600),我立即上网查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本,果然,清清楚楚写着:约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约前1600年汤灭夏,商朝建立商王汤约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王盘庚前1046年牧野之战,西周建立周武王(姬发)前771年西周周幽王而记得十几年前我使用的历史课本里,武王伐纣只能用约公元前11世纪中叶这样模糊的语言来记录,看来夏商周断代工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至少将中国历史的确切坐标向前推进了两百年,并大大缩小了之前一千年中历史事件的年代误差。红茶来天下打观或探索发现观后感宿舍找我,看见我正在看这种历史,大为不解,他说这有什么意思啊,现在过得好不就行了,几千年前的事,知道得这么精确有什么意思?我一时找不出话来回答或者反驳他,是啊,确定了武王伐纣的年份于我们的生活真的没有什么影响,它既不会增长P,也不会在现代人里面掀起什么风波,现在手捧着新的历史教材上课的孩子,可能根本不会知道,十年前的课本上,中国历史还只能精确到公元前841年……但是,我仍然为这个变化而激动着,在我心里,如果几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人只知道中华人民国的成立是在约公元二十世纪中叶,那么我们这几代人的存在和留下的痕迹无疑会模糊很多。在里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考古学、历史学教授们,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情,他们的成绩或许仍然存在很多争议,也许下一次出土的某些文物又将他们的结论,但他们的努力一定是有价值的,哪怕仅仅是为了公元前1046这一个数字退出光盘,回味刚才节目的内容,历史学,天文学,化学,这些都曾经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学科,还记得五岁那年,还没有上学之前,外公问我的志向,我回答的是历史系,年幼的我并不知道天下大观乾陵地宫之迷那时已经没有历史系,后来自己也选择了理科慢慢远离了历史,但今天看完这个纪录片之后,竟隐约感觉和20年前那种对历史、对知识的向往相似,如果那时我能看到这些丰富而生动科学纪录片,那是多好的科学启蒙,也许我的人生将是完全不同的轨迹,也许我现在做的将是更有意义和价值,也更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现实中是没有也许的,天亮以后还要上班,还要重复我那体力劳动的意义大于脑力劳动的工作。希望我能遇见一个热爱科学与探索的孩子,能把这些dvd送给他,让我儿时的梦想可以延续……2-2《探索与发现》观后感我怀着敬佩之情,看完了《探索与发现之秦始皇陵》。这一集大概讲的是:秦始皇赢政为了显得自

已功高天下,前后一共用了130万人民和工匠来兴建自己的陵墓。介绍了秦始皇陵的地宫经及兵马俑的事。秦始皇陵的地宫有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为30米,就像是一座宏伟的地下宫城。地宫里以水银灌为大江大海,以鱼油为蜡烛求明。地宫里还收藏着许多奇珍异宝,而且有机关,为防盗墓。|||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国际历史学家都说:埃及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中国的秦始皇陵的地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举世闻名的兵马俑是地宫的。整个地宫一共有3个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是一个长方形,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是三个兵马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俑坑。一号兵马俑坑多为武士俑。武士俑高1.7米左右,体格健壮,手持兵器。二号兵马俑坑是一个尺形,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中的兵马俑是一支特殊部队,有战车,骑兵、步兵、驽兵。每个兵马俑都是身材魁梧,目光炯炯。三号兵马俑坑是凹字形,总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有武士俑68个,就像是一个统领三军的指挥部,可惜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看完后,我感受到了秦始皇陵它的宏伟,它的奢华,它的。它是130万人民劳动的结晶,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的象征!3.探索发现之王羲之观后感看过关于王羲之的片子,他的一生是那样的坎坷而有意义,他追求的一种人生洒脱的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洒脱、他的高傲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有这个资本,而以他的书法造诣,被称为书圣也是理所当然的。灰暗的画面配上精彩的解说,这使得原本没有颜色的银屏瞬间变得亮丽、光彩四色。对于观众来说,这常具有吸引力的,这是一种内在的魅力。就如一个者,也许她长得并不出众,但是当她站在舞台的时候,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她在发光呢?那也许是她内在的自信和从容在散发着的魅力吧。而王羲之在当官后又弃官回归大自然,不为名利、所累及,这也是他对生活、对人生的责任,他宁愿放弃官名,因为在上他看不到他存在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他的从容。《兰亭序》的创作是他一生最显著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思考和学习的方向,也是历史的一个伟大遗留,从这篇他用真情和生命写下的对大自然的依恋和敬佩可以看出他向往大自然的熊熊生命的成长,没有间争斗的气息,没有人际间交往的空气,闻着大自然洁净的空气是那么的令人舒畅,而它的心胸却是那样的宽广。唐太会特别喜爱《兰亭序》不仅仅是看到了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也许更喜爱的是他的书法灵魂,他的人生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的向往。

探索·发现真的是个好的栏目,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解答,也是历史的问题,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看这些纪录片的的,总是把时间消耗在那些肥皂剧上,感觉很惭愧。

篇七:探索发现观后感

观(探索发现——清宫秘档)有感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契机是一场局域的国际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讲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当时的国人没有弄清楚伟大的现代货币理论,在清朝的时候,中国以银子为本位制,但是中国不出产银子,是要靠进口的。中国在几百年前,出口丝和茶叶,引进了许多银币,这些银币是从墨西哥经过西班牙进入中国的,而当时英国立法是不允许银子出口的,他们也以银子作本位的。以银子为本位的话,只要银子不够的话,就会发生很大的问题,本来是中国进口了很多银子,到了18世纪末期左右,西班牙不够银子供应。英国商人要来中国买丝绸茶叶,他们没有足够的银子给中国商人,他们把鸦片卖给中国。把鸦片卖给中国后,鸦片很好卖,自此之后中国的银子开始流失,进口的银子就少了。林则徐后来分析,中国人抽鸦片导致中国贫穷,林爷爷的理论差强人意的说。比较合理的理论是银子出口,货币流通量减少,引起收缩。当时中国如果懂得改变货币制度的话,或许历史会改变。

求《探索发现》观后感!!急!!~

这是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山,它在地球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与玛雅古建筑、埃及金字塔等许多业已消失或仅存遗迹的文明奇观共生共荣。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的圣地,一个中国版的梵蒂冈、麦加和耶路撒冷。-----------武当山

2500年前,正是一个叫尹喜的道人开启了武当的修道之门。故事也就这样慢慢敞开:五龙祠是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座皇家建筑.在历经了宋、元两朝后,它由祠升为观,后成为五龙宫。八百里武当第一次成为了皇帝"告天祝寿"的道场。 因为他和武当道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南岩石殿、古铜殿、古神道和清微宫。武当山因此成为了与正一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在第四集中还讲述了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张三丰。公元1552年,嘉靖31年,武当山北麓耸立起一座石牌坊"治世玄岳"。这座由嘉靖题匾的牌坊,无疑使这个皇家道场的地位超越了龙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跃居于久享盛名的五岳之上,被视作"天下第一名山"。这一年,嘉靖皇帝下令重修武当。武当山因为历代明皇室的尊崇而抵达巅峰时期。

古往今来,八百里武当吸引了众生的目光。他们眷恋着这座大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朝拜了千年,他们把内心的虔诚都浓缩在了这幅敬献给南岩玄帝殿的《道通天地》匾额里。 真武信仰漂洋过海,在台湾生根发芽。每年的九月九、三月三,台湾的进香团都会来武当朝拜。这是一座绵延纵横而又大气磅礴的大山,它接纳着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芸芸众生。大岳武当,共祈太和。

看完了《问道武当》,让我对原本并不了解的武当山更加了解了,武当山古建筑群还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三集里的紫霄宫雪景非常的美,还有太子坡,道士们还可以在里面锻炼,太子坡弯弯曲曲的,走在里面什么烦劳好象都没了似的...........

1、探索·发现:宇宙探秘 内容介绍
浩瀚的宇宙充满了无限的神秘,让我们从距离最近的月球开始,探索太阳系再到银河系,以至人类所能认知的宇宙“边缘”,穿梭时空前往宇宙深处,原创来源搜视,进行一场终极太空之旅。10集纪录片《宇宙探秘》将于2014年1月8日至17日22:00在CCTV10《探索?发现》栏目中连续播出。敬请收看!
2、观后感:
一片璀璨的星星的海洋,点缀在茫茫苍穹,让漆黑的天幕更加显得宁静、深炯,这便是在高倍的天文望远镜下的瑰丽的天空,望着这无限、永恒的星空,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在永恒面前,任何事物都变得渺校
然而我们不禁会问,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是神吗?古往今来,无数的圣贤思考着这个问题,而在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似乎答案越来越清晰了。
宇宙的大体框架至少有了一个看上去比较正确的解决理论,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宇宙中的物质是从何而来的呢?它们因何而生,如何演化,是否消亡?反物质是什么形态,在自然界中能否观测到?是否有暗物质的存在,如果存在,那它们究竟是什么?一个又一个问题提出,假设、推测、观察、实验,科学家们艰辛地寻找着科学的真理之路,他们不知疲倦,为了一个实验数据,可以连续几十个小时不停地观测;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可以提出各种新颖的实验想法来试图解决。他们不眠不休,他们殚精竭虑,为的就是探索科学的奥妙。
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具有怀疑精神,不盲目崇拜权威。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真正的权威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这些都是成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必要条件百分网。

探索发现-世界文化遗产之苏州园林 的观后感
答: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3 天 6 小时 探索发现-世界文化遗产之苏州园林 的观后感 急啊,谢谢 提问者: 小风子啊 - 初入江湖 二级 我来回答: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回答 共 1 条 夫人看见我二哥放入大便 回答者: 魅力翡翠 - 助理 二级 10-19 17:24 分类上升达人排行榜 用户名 动...

谁知道最近《百家讲坛》和《探索发现》的内容
答:43的吧我也是 是的话就给点分 观(探索发现-清宫秘档)有感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衰败的契机是一场局域的国际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讲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当时的国人没有弄清楚伟大的现代货币理论,在清朝的时候,中国以银子为本位制,但是中国不出产银子,是要靠进口的。中国...

抢鹅蛋观后感100写(10篇)一篇100多字
答:也许我的人生将是完全不同的轨迹,也许我现在做的将是更有意义和价值,也更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现实中是没有也许的,天亮以后还要上班,还要重复我那体力劳动的意义大于脑力劳动的工作.希望我能遇见一个热爱科学与探索的孩子,能把这些dvd送给他,让我儿时的梦想可以延续……2-2《探索与发现》观后感 ...

看辽宁卫视说天下写观后感
答:2.《探索·发现》的观后感 在电视里看了CCTV-10的《探索·发现》节目,讲的是湖南里耶出土秦简的经历和后续研究,我记得几年前的暑假在家的时候,中午的新闻30分经常播放一些考古方面的新闻,其中就有里耶发掘出两万多枚秦简的轰动性消息,当时就对这个消息非常感兴趣,因为在里耶秦简出土之前,全国各地出土的秦简总计也才...

求一篇百家讲坛些2000字的观后感
答:我每天看电视最爱看什么呢?最喜欢什么呢?说出来可能大家也是喜欢的,音乐、小品、相声、电视剧...可是,近一年多时间以来,我却非常喜欢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的电视了,如“百家讲坛”、“探索发现”、“走近科学”、“人物”...最让我期盼的还是“百家讲坛”了,差不多天天关注。易中天的品三国、王立群...

百家讲坛观后感 急急急急急急 加分加分
答:我每天看电视最爱看什么呢?最喜欢什么呢?说出来可能大家也是喜欢的,音乐、小品、相声、电视剧...可是,近一年多时间以来,我却非常喜欢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的电视了,如“百家讲坛”、“探索发现”、“走近科学”、“人物”...最让我期盼的还是“百家讲坛”了,差不多天天关注。< 易中天的品三国、王立...

地理中国观后感600字
答:《地理·中国》观后感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

求一篇discovery中《荒野求生秘技》的观后感
答:Discoverry《荒野求生》观后感(2009-05-04 11:13:52)转载标签:杂谈 那天看探索发现的discoverry播放荒野求生,才发现外国人是多么敬业,对待工作能认真到这个份上,真是太让人吃惊和感动了,钦佩和欣赏的感觉也产生了,和国内那些拍摄的人所谓干事业的人比起来太专业太敬业了。荒野求生讲的是人们在外...

求好心人发一下史上100个伟大发现3:化学观后感
答:整部化学史,以及我们学化学的历史,用两条不同的时间线共同证明了理性思考、探索发现的魅力,我们不容否认,这其中也产生了如生化武器、毒品之类的邪恶之花,但我们更加珍视化学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有数据指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超过70%为非化学专业,这更说明了化学“润物细无声”的无形...

观看探索发现 发现曹操墓 写一篇观后感(750字左右)
答:很简单啊,题目你有了吧,然后百度百科里面有相关历史和资料,你复制就行了。别人写的不一定对胃口呢。自己去查然后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