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哪些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哪些?

作者&投稿:标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

①以不安全的方式、速度操作,如车辆超速行驶等。

②使用不安全的工具操作,如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铁器敲击。

③在不安全的位置操作,如在起重机臂下或无防护在高处作业等。

④在不安全的状态下操作,如在机械转动时清扫、修理、检查等。

⑤进行不安全的配置、混合或接触,如将两种可能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品混存等。

⑥不使用或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穿工作服没做到“三紧”、操作钻床时带手套等。

⑦擅自拆除安全装置或设施。

⑧误操作,如开错开关或阀门等。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又可分为机具、材料和环境两个方面。其主要表现如下。

(1)机具、材料方面:

①机具本身存在缺陷,如强度不够、车辆刹车不灵、“带病”运转等。

②机械设备无必要的防护装置、设施,或者虽然有但不符合安全要求。

③工件、材料、物品放置不当及物流方面的缺陷,如车间内外原材料运输线路混乱等。

④作业方法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如垂直、交叉作业等。

⑤无必要的防护器具及个人防护用品,或者虽然有但不符合合要求。

⑥使用、生产具有燃爆性、毒性、放射性及腐蚀性的材料、物料,且无防护。

(2)环境方面:

①室外不良气候,如高温、低温、风、雨、雪等造成的不安全状态。

②作业场所存在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及时间、空间方面的不安全状态,如照明不良、温、湿度不当、作业空间狭窄杂乱等。

扩展资料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也是“三违”的部分内容。

不安全状态,指的是在某个事件里或地方里自身忽然会感到不安,感觉似乎有危险逼近,从而进入的状态。

心理表现:不安全状态其实是一种心理表现,大多数人比较倾向于第六感觉——直觉,从而就有了这种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

1、操作的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臂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物的不安全状态一般包括: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①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防护栏或防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局扇无消音系统,噪声大,危房内作业,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档车栏。

②防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防护装置不当,采伐、集材作业安全位置不够,挡车网有缺陷,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通道门遮挡视线,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挡车网有缺欠,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设施上有锋利倒棱。

(3)强度不够: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4)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

(5)维修、调正不良: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扩展资料:

不安全条件是指能够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工作环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到位的设备防护。②设备本身存在缺陷。③设备操作程序不当。④不安全的储存、挤压和超负荷。⑤通风、照明不当。 

防范事项

虽然事故在任何地方都有发生的可能性,但在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高危险”区,应当引起管理者重视。对工作事故的基本补救措施是消除或最低限度减少不安全环境因素。

对于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企业,要么整顿,要么强制关闭,一定要防止因为不安全条件而导致危险事件发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安全条件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的不安全状态如:

1、不佩戴防护用品

2、不按规章操作

3、在不安全的状态下操作,如在机械转动时清扫、修理、检查等

4、进行不安全的配置、混合或接触,如将两种可能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品混存等

5、不使用或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穿工作服没做到“三紧”、操作钻床时带手套等

6、作业工具有缺陷,如强度不够、车辆刹车不灵、“带病”运转等;

7、设备带故障运行

8、机械设备无必要的防护装置、设施,或者虽然有但不符合安全要求

9、工件、材料、物品放置不当及物流方面的缺陷,如车间内外原材料运输线路混乱等

10、作业方法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如垂直、交叉作业等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是人在生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非正常行为,是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也是“三违”的部分内容。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从能量与人的伤害间的联系进行定义: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如果从发生事故的角度,可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理解为: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

扩展资料:

1、不安全行为的成因。

非理智行为所表现出来的鲁莽、草率等性格,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原因。

2、人失误

人失误,人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标准,  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在生产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属于人为失误。 人的失误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3、消除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

消除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进行安全生产所必须的,又是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需要。现从能量与人的伤害间的联系来进行分析:

人们的生产活动其实就是在进行能量的利用,在利用中,人们给能量某种约束与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进行流动、转换与做功。一旦能量失去人的控制,便会立即超越约束与限制,自行开辟新的流动渠道,出现能量的突然释放,  于是,  事故亦就随着能量的突然释放而发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不安全行为

人民网-凝聚全社会安全发展共识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说的事故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 从事施工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在出现雷电、起重机超负荷时,如对它们失去控制,雷击、起重机倾翻事故可能随之发生。 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娄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 不同的个体人在一定动机驱动下,为了某些单纯目的,表现的处理行为很不一致。然而,不同的个体人都遵循同一程序,即行为起因 (动机) ,激励 (因素影响,目的目标)。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根据、内因。 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人在自身因素基础上,处理环境因素的刺激程度,是决定人的行为性质的关键。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过程,称为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可简单编成输入(知觉、选择、记忆处理 (识别比较、判断、决策, 输出 (行为指导)程序。 信息输入大脑,经处理后形成决策。通过神经向相应的器官传达决策指令,转化为行为。行为形成后,器官又通过神经把行为反馈给大脑,以对行为的正确程度进行监测。 人能够正确的执行决策所确定的行为,对创造良好的人机控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失误 已造成事故的行为,必定是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影响的行为。在生产作业中,往往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
  1.人失误具有与人能力的可比性 工作环境可诱发人失误,以及反映高岗位人员职责缺陷等特性。由于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生产中凭直觉、靠侥幸,是不能长期成功的维持安全生产的。当编制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时,侧重地考虑了生产和产品条件,忽视人的能力与水平,有促使发生人失误的可能。
  2.人失误的类型 在各种性质、类型的生产活动中,从事生产活动的各类操作人员,都可能发生人失误。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则能导致人失误而发生事故。可以认为事故也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发生于管理者的人失误,表现为决策或管理失误,这种人失误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人失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起因所引发的人失误、不属于同一类型。
  (1)随机失误。由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属于随机失误。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也不重复出现的。操作时用力的大小,时间差,遗忘等现象,属于随机失误范围的不同表现。
  (2)系统失误。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人失误属于系统失误。系统失误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出现或重复发生。在人形成习惯后,不能适应操作程序变化或偶然情况时,系统失误会明显出现。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职业训练可以克服系统失误。
  3.人失误的表现 一般是出现失误结果以后,是很难预测的。比如遗漏或遗忘现象,把事弄颠倒,没按要求或规定的时间操作,无意识动作,调整错误,进行规定外的动作等。
  4.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失误 可以认为,人失误现象是人对外界信息刺激反应的失误,与人自身的信息处理过程与质量有关,与人的心理紧张度有关。 人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必然要出现失误,是客观的倾向。信息处理失误的表现较复杂,一般表现为简单化,依赖性,选择性,经验主义,简单推断,粗枝大叶等。信息处理失误倾向,都可能导致人失误。在工艺、操作、设备等进行设计时,采取一些预防失误倾向的措施,对克服失误倾向是极为有利的。
  5.心理紧张与人失误的关联 人大脑意识水平降低,直接引起信息处理能力的降低,影响人对事物注意力的集中,降低警觉程度。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说的事故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从事施工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在出现雷电、起重机超负荷时,如对它们失去控制,雷击、起重机倾翻事故可能随之发生.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娄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不同的个体人在一定动机驱动下,为了某些单纯目的,表现的处理行为很不一致.然而,不同的个体人都遵循同一程序,即行为起因 (动机) ,激励 (因素影响,目的目标).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根据、内因.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一)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人在自身因素基础上,处理环境因素的刺激程度,是决定人的行为性质的关键.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过程,称为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可简单编成输入(知觉、选择、记忆处理 (识别比较、判断、决策,输出 (行为指导)程序.信息输入大脑,经处理后形成决策.通过神经向相应的器官传达决策指令,转化为行为.行为形成后,器官又通过神经把行为反馈给大脑,以对行为的正确程度进行监测.人能够正确的执行决策所确定的行为,对创造良好的人机控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二)人失误 已造成事故的行为,必定是不安全行为.人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影响的行为.在生产作业中,往往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1.人失误具有与人能力的可比性 工作环境可诱发人失误,以及反映高岗位人员职责缺陷等特性.由于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生产中凭直觉、靠侥幸,是不能长期成功的维持安全生产的.当编制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时,侧重地考虑了生产和产品条件,忽视人的能力与水平,有促使发生人失误的可能.2.人失误的类型 在各种性质、类型的生产活动中,从事生产活动的各类操作人员,都可能发生人失误.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则能导致人失误而发生事故.可以认为事故也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发生于管理者的人失误,表现为决策或管理失误,这种人失误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人失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起因所引发的人失误、不属于同一类型.(1)随机失误.由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属于随机失误.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也不重复出现的.操作时用力的大小,时间差,遗忘等现象,属于随机失误范围的不同表现.(2)系统失误.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人失误属于系统失误.系统失误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出现或重复发生.在人形成习惯后,不能适应操作程序变化或偶然情况时,系统失误会明显出现.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职业训练可以克服系统失误.3.人失误的表现 一般是出现失误结果以后,是很难预测的.比如遗漏或遗忘现象,把事弄颠倒,没按要求或规定的时间操作,无意识动作,调整错误,进行规定外的动作等.4.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失误 可以认为,人失误现象是人对外界信息刺激反应的失误,与人自身的信息处理过程与质量有关,与人的心理紧张度有关.人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必然要出现失误,是客观的倾向.信息处理失误的表现较复杂,一般表现为简单化,依赖性,选择性,经验主义,简单推断,粗枝大叶等.信息处理失误倾向,都可能导致人失误.在工艺、操作、设备等进行设计时,采取一些预防失误倾向的措施,对克服失误倾向是极为有利的.5.心理紧张与人失误的关联 人大脑意识水平降低,直接引起信息处理能力的降低,影响人对事物注意力的集中,降低警觉程度.意识水平的降低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哪些?~

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哪些?#星知计划#

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哪些?#星知计划#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哪些
答:1.人的不安全行为属于主观,物的不安全状态属于客观。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动态的,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静态的。3.人的不安全行为较难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可控的。安全规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就是有人不遵守,拿生命当儿戏,血的教训没能唤醒遵守安全生产法规的自觉性。截止目前误操作事故还在发生,...

描述三种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源
答:【答案】:物的不安全状态:螺栓松动、防护罩缺失、安全阀未定期校验;人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源: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答:物的不安全状态有:1、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风扇无消音系统、噪声大;危房内作业;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其他;2、防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各有哪些?
答:③工件、材料、物品放置不当及物流方面的缺陷,如车间内外原材料运输线路混乱等;④作业方法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如垂直、交叉作业等 ⑤无必要的防护器具及个人防护用品,或者虽然有但不符合合要求;⑥使用、生产具有燃爆性、毒性、放射性及腐蚀性的材料、物料,且无防护。(2)环境方面:①室外不良气候...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答:1. 操作失误,忽略安全警示,未经允许擅自启动、停止或移动机器。2. 在启动、停止机器时未发出信号。3. 未妥善锁紧开关,导致意外旋转、通电或泄漏等情况发生。4. 忘记关闭设备。5. 忽视安全标志或信号。6. 操作失误(如按钮、阀门、手柄等操作不当)。7. 作业时快速奔跑。8. 供料或送料速度超出...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哪些
答:常见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等。2、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常见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强度不够:如机械...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哪些?
答: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四大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操作失误;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缺失、使用不安全设备、手脚代替工具操作;物品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区域;禁坐...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有什么不同?
答:3.人的不安全行为较难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可控的。 第一、从心理上加以控制。人在从事生产劳动时,心理状况受不良情绪和不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千方百计保证精神愉快,并努力创造一个整洁,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能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投入工作;一旦发生了事故,能反应敏捷,不慌乱无...

什么是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答: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与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相关的概念。它们通常被用来描述工作场所和其他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因素。以下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一些常见示例:人的不安全行为:忽视安全规程:不遵守工作场所或环境中的安全规程,例如不佩戴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分心驾驶:在...

不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哪些(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有...
答:4、煤矿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哪些。1.机具本身存在缺陷,如强度不够、带病运转等。2.机械设备无必要的防护装置、设施,或有不符合安全的要求。3.工件、材料、物品放置不当及物流方面的缺陷。4.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5.作业方法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如垂直、交叉作业等。6.使用、生产具有燃爆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