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写出Na2S溶液与醋酸铅溶液混合生成沉淀时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我写的是:S2- 化学离子方程式大全

作者&投稿:狄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写的很对,硫化铅和醋酸铅都是不容物,这里硫化铅更不溶,所以反应会发生。

写的没错呀!

高一化学~

四. 平衡常数
1. 标准平衡常数
我们在上面曾经指出过范特霍夫等温方程的重要关系式:
△rGm(T)=△rGmΘ(T)+RT㏑J
其中△rGm(T)是T温度下的非标态反应自由能,△rGmΘ(T)是T温度下的标准态自由能,J的定义,对于气相反应系统,为J=∏(pi/pΘ)vi 。若系统中既有气体又有溶液,J的定义为J=∏(pi/pΘ)vi•∏(ci/cΘ)vi ,若系统中只有溶液,则定义为J=∏(ci/cΘ)vi 。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是“热力学推动力”——反应的自由能△rGm等于零的状态,因此,在一定温度下,上述范特霍夫等温方程可改写为:
△rGmΘ(T)+RT㏑J平衡=0
将上式的第二项移到等号右边,并定义平衡态下的J=平衡=KΘ,就得到下式:
△rGmΘ(T)=-RT㏑KΘ
显然,在一定温度(T)下,上式中的△rGmΘ(T)、R和T都是定值,即K是一个常数。这一常数被称为标准平衡常数。
KΘ的表达当然是与J一样的,但不要忘记它是平衡态下的,初学时,最好在表达式中标注“平衡”二字(或“eq” ):
KΘ=∏[(pi/pΘ)vi]平衡
KΘ=∏[(pi/pΘ)vi•∏(ci/cΘ)vi]平衡
KΘ=∏[∏(ci/cΘ)vi]平衡
以上三个方程分别适用于气相平衡、气体与溶液同时存在的平衡以及溶液中的平衡。由这些方程,我们可以理解到,标准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如下:在一定温度下,当气相系统达到化学平衡时,参与反应的各气体的分压与热力学标压之比以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为幂的连乘积是一个常数。(第一个式子)当溶液系统达到化学平衡时,参与反应的各溶质的浓度与热力学标准浓度之比以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为幂的连乘积是一个常数。(第三个式子)对于第二个式子,你可以自己试着说明。
以上表述中包含着如下要素:(1)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2)以上面第一个式子为例,对于一个特定气象系统,在一定温度下,无论化学平衡是如何达成的,达到平衡时每一气体的分压具体数值可大可小,但是总体来看,所有气体分压之间的关系,必须遵从平衡常数的制约。(3)同一反应,在同一温度下,平衡常数的具体数值是与方程的写法相关的,方程式写法不同,表达式中的指数不同,平衡常数不同。(4)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没有固体、容剂等浓度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2. 实验平衡常数
上一小节指出,利用热力学数据可以获得平衡常数,但归根结底,热力学数据也是实验获得的,可见,利用热力学数据获得平衡常数只是间接通过实验获得平衡常数而已。事实上,通过实验直接测定平衡常数也是经常要做的工作,而且,测定平衡常数也是获得热力学数据(如标准自由能)的重要方法。在此仅作初步介绍。
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等现代物理方法已经不难测得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或浓度。下面是一组实验数据:
在500℃下使用催化剂在一个密闭系统内使用不同的初始浓度进行合成氨的实验,测定达到平衡态时氢气、氮气和氨气的浓度,结果可发现,氨的平衡浓度的2次方除以氢的平衡浓度的三次方和氮的平衡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几乎一样的常数:
[H2]/mol•dm-3 [N2]/mol•dm-3 [NH3]/mol•dm-3 K= [NH3]2
[H2]3×[N2]
1.15 0.75 0.261 5.98×10-2
0.51 1.00 0.087 6.05×10-2
1.35 1.15 0.412 6.00×10-2
2.43 1.85 1.27 6.08×10-2
1.47 0.75 0.376 5.93×10-2
平均值:6.010-2
实验得到的平衡常数叫做实验平衡常数或经验平衡常数。气体系统的实实验平衡常数有两种,一种是如上的实验平衡常数,常用Kc表示,还有一种分压平衡常数,常用Kp表示。这两种平衡常数可以互相换算,写成通式可表示如下:
Kc=∏civi
Kp=∏pivi
Kp={=∏(ciRT)vi=(RT)∑v•∏civi}= Kc(RT)∑v
实验平衡常数不同于标准平衡常数,量纲不一定等于1,或者说可能有单位。
不过,尽管取不同单位的R值得到的实验平衡常数的具体数据不同,但无 疑求得的标准平衡常数是完全相同的。这正是标准平衡常数的好处。还需提醒 的是,气体的浓度平衡常数必须换算成分压平衡和常数后,才能求得标准平衡常数,这是气相系统的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决定的。
3. 偶联反应的平衡衡常数
偶联反应,是指两个化学平衡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反应。在化学实践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在常温下:
(1) H2O(l)+1/2O2(g)==H2O2(aq) △rGmΘ(1)=119kJ/mol
(2) Zn(s)+1/2O2(g)==ZnO(s) △rGmΘ(2)=-319kJ/mol
反应(1)的自由能△rGmΘ(1) 〉0,表明热力学标态下反应在常温下没有自发向右进行的趋势。若在一个系统里使两个反应同时发生,偶联成一个新的反应,而且达到平衡,就有:
(3)H2O(l)+Zn(s)+O2(g)==ZnO(s)+H2O2(aq)
(1)+(2)=(3)
△rGmΘ(1)+△rGmΘ(2)=△rGmΘ(3)
K1Θ•K2Θ= K3Θ
如果反应(3)在动力学上没有障碍,即具有可观的反应速率,我们就使原先不可能发生的用水合成过氧化氢的反应成为可能,而且,如上所示,其平衡常数可根据两个单独反应的平衡常数求出。
但需注意的是,单独反应加和时若改写了化学方程式,不应忘记加和时应取与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的△rGmΘ和平衡常数。
五.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可用勒沙特列原理定性地说明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利用化学平衡的概念,对比K和J大小,可以判断系统中的反应混合物是否达到平衡,以及平衡将向哪个方向移动。即:J 〉K,平衡向左移动;J〈 K,平衡向右移动;J = K,达到平衡状态。这一关系式被称为化学平衡的质量判据,是与上面的能量判据相对应的。为便于记忆,可缩写为:
J K
自然,我们作此判断时假设反应不存在动力学的障碍。若系统的动力学性 质不明,以上判断仅为反应方向的预测。
六.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压力有分压和总压两个含义。故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应分为组分气体分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系统总压对平衡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讨论。上面我们讨论的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完全适用于分压对平衡的影响,因为由理想气体方程可导出p=cRT的变式,说明分压与浓度是成正比的,而总压对平衡是否有影响,须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的总数是否变化。为加深理解这一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分压pi与总压p的关系式——xip=pi——将分压平衡常数表达式作适当变形如下:
Kp= ∏pivi= ∏(xip)vi=p∑v•∏xivi
定义∏xivi≡Jx ,上式可改为:
Kp= Jx•p∑v
这表明:在一定温度时,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vi=0,则Jx•p0=Jx=Kp ,Jx是一个常数,表明平衡不会随系统总压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有变化,∑vi≠0,Jx的变化就与p∑v的变化有关:若∑vi 〉0,即反应后气体分子总数增加,总压p增大时,p∑v的值将变大,由于Jx•p∑v是一个常数,Jx就应变小;以及∑vi 〈 0,p增大以及p减小平衡移动的方向。
例如,对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vi 〈 0,增大总压,平衡向右移动。下表是按方程式计量系数配比的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的体积分数受系统总压影响的热力学计算结果:
总压对反应N2(g)+3H2(g)〈==〉2NH3(g)的影响(200℃,[N2]:[H2]=1:3)
总压p/pΘ 10 50 100 300 600 1000
NH3的体积分数φ(NH3)/% 50.7 74.4 81.5 90.0 95.4 98.3

七.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勒沙特列原理定性地概括了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下面我们给出定量计算的方程。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平衡常数,因为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变化引起气体体积的变化的效应应当归如上一小节进行讨论)。
由 △rGmΘ=-RT㏑KΘ;△rGmΘ=△rHmΘ-T△rSmΘ
得 -RT㏑KΘ=△rHmΘ-T△rSmΘ
△rHmΘ
RT
△rSmΘ
R

㏑KΘ= -

设T1下平衡常数为K1,T2下平衡常数为K2,且T1 〉T2,记住我们假设焓变和熵变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我们可得到:


△rSmΘ(298K)
R
△rHmΘ(298K)
RT1

㏑K1Θ≈ -

△rSmΘ(298K)
R
△rHmΘ(298K)
RT2

㏑K2Θ≈ -

用后式减前式即得:

K2Θ
K1Θ
-△rHmΘ(298K)
R
T1–T2
T1T2

㏑≈



K2Θ
K1Θ
△rHmΘ(298K)
R
T2–T1
T1T2

㏑≈

此式表明,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与反应的焓变的正负号是有关的,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焓为正值,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焓为负值,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下面是两个具体反应的例子:
从热力学数据表中可查获,氮气和氧气化合为NO的反应N2(g)+O2(g)〈==〉2NO(g)的焓变为180kJ/mol(298K),是一个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
反应温度/℃ 1538 2404
平衡常数 0.86×10-4 64×10-4

相反,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N2(g)+3H2(g)〈==〉2NH3(g)的焓变为-92.22 kJ/mol(298K),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T/K 473 573 673 773 873 973
KΘ 4.4×10-2 4.9×10-3 1.9×10-4 1.6×10-5 2.8×10-6 4.8×10-7

在讨论温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时,常常会引起初学者的如下疑惑:由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的一般式△GΘ=△HΘ-T△SΘ可见,对于放热熵增大反应,△HΘ是负值,-T△SΘ也是负值,随温度升高,T△SΘ增大,将导致反应的-△GΘ增大,这不是意味着反应向右进行的趋势增大吗?而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下降,这不是意味着反应向右进行的趋势减小吗?两者岂不是矛盾了吗?
需知:△GΘ和KΘ各自的意义是不同的。一个反应的-△GΘ越大,表明当反应系统中各物质都处于热力学标准状态下时,平衡点是否更靠近产物一方,或者说反应是否更彻底,而后者却是KΘ的物理意义。由-△GΘ=RT㏑KΘ,当温度升高,-△GΘ、T、KΘ同时在变化,-△GΘ和KΘ的变化不一定成正相关性,由此可以看 出:
放热熵增大反应,温度升高,-△GΘ变大,KΘ变小
放热熵减小反应,温度升高,-△GΘ变小,KΘ变小
吸热熵增大反应,温度升高,-△GΘ变大,KΘ变大
吸热熵减小反应,温度升高,-△GΘ变小,KΘ变大
△GΘ只能判断系统中各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时反应的方向,用它来判断一个在标态下的反应能否发生。而要判断反应物变成产物在理论上最高转化率多大,反应才会停止(达到平衡),只能用KΘ来判断。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OH+CO2====Na2CO3+H2O
2、在标准状况下2.24LCO2通入1mol/L100mLNaOH溶液中:CO2+NaOH
NaHCO3
3、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NaOH+SO2==NaHSO3
4、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OH)2+2CO2══Ca(HCO3)2
5、氨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NH3·H2O+CO2==(NH4)2CO3+H2O
6、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Na2CO3+SO2
Na2SO3+CO2↑
7、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Na2CO3+CO2+H2O══2NaHCO3
8、在醋酸铅[Pb(Ac)2]溶液中通入H2S气体:Pb(Ac)2+H2S=PbS↓+2HAc
9、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H2O+C6H5ONa→C6H5OH+NaHCO3
10、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碘化氢气体:2FeCl3+2HI
2FeCl2+I2+2HCl
11、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Fe2(SO4)3+H2S==2FeSO4+S↓+H2SO4
12、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2NaClO+2SO2+2H2O══Na2SO4+2HCl+H2SO4
13、氯气通入水中:Cl2+H2O
HCl+HClO
14、氟气通入水中:2F2+2H2O
4HF+O2↑

如何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的综合作用,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应用,是化学学科内综合应用的重要知识点,常与化学基本概念(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基本理论(电解质容液)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化学性质、反应原理)等密切相关;离子反应是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考查的一种形式,而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则是考查离子反应的内容载体,它们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其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是每年高考的必出的试题。从命题内容看,存在着三个特点:(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合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而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也感到比较困难,容易出现错误,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针对这一情况,特对离子反应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归纳、分析、以帮助理解、掌握。一、离子反应常见类型: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例:Ag++Cl-=AgCl↓2H++CO32- =CO2↑+H2O 2、置换反应型:例:Zn+2H+=Zn2++H2 ↑ Cl2+2I-=2Cl-+I2 3、盐类水解型:例:NH4++H2O==NH3·H2O+H+ CH3COO-+H2O ==CH3COOH+0H- 4、复杂的氧化还原型:例:MnO4-+5Fe2++8H+=5Fe3++Mn2++4H2O 另外还有生成物中有络合物时的离子反应等。二、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1、只能将强电解质(指溶于水中的强电解质)写出离子形式,其它(包括难溶强电解质)一律写成分子形式。如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 因此熟记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强电解质能溶于水是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基础和关键。 2、不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如铜与浓H2SO4的反应,浓H2SO4与相应固体物质取HCI、HF、HNO3的反应,以及Ca(OH)2与NH4Cl制取NH3的反应。 3、碱性氧化物虽然是强电解质,但它只能用化学方程式写在离子方程式中。如CuO与盐酸的反应:CuO+2H+=Cu2++H2O 4、有酸式盐参加的离子反应,对于弱酸酸式根离子不能拆成H+和酸根阴离子(HSO4-除外)。如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不能写成:H++OH-=H2O 5、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首先写好参加反应的离子,然后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再用观察配平并补齐其它物质即可;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先写好发生水解的离子,然后确定产物,再配平并补足水分子即可。 6、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即离子方程式不仅要配平原子个数,还要配平离子电荷数和得失电子数。如在FeCl2溶液中通入Cl2,其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 Fe2++Cl2=Fe3++2Cl-,因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应写成:2Fe2++Cl2=Fe3++2Cl-。 7、不能因约简离子方程式中局部系数而破坏整体的关系量。如稀H2SO4和Ba(OH)2溶液的反应,若写出为:Ba2++OH-+H++SO42-=BaSO4+H2O就是错误的,正确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8、必须考虑反应间的用量问题。因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尽相同,其离子方程式也就不同。例1:将少量Cl2通入H2S水溶液中:Cl2+H2S=S↓+2H++2Cl-,将过量Cl2通入H2S水溶液中:4Cl2+H2S+4H2O=10H++SO42-+8Cl- 例2:Ca(HCO3)2溶液与适量或过量NaOH溶液作用:①Ca2++2HCO3-+2OH-=CaCO3↓+CO3-+2H2O 若与少量NaOH溶液作用,则应写为:②Ca2++HCO3-+OH-=CaCO3↓+H2O 例3:澄清石灰水跟过量NaHCO3溶液作用:同例2①式与少量NaHCO3溶液作用,则同例2②式例4:向Ca(H2PO4)2溶液中滴加过量的Ca(OH)2溶液: 3Ca2++2H2PO4-+4OH-=Ca3(PO4)2↓+4H2O 向Ca(H2PO4)2溶液中滴加少量Ca(OH)2溶液: Ca2++ H2PO4-+OH-=CaHPO4↓+H2O 例5: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沉淀恰好完全 H++SO42-+Ba2++OH-=BaSO4↓+H2O 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沉淀恰好中和: 2H++SO42-+Ba2++2OH-=BaSO4↓+2H2O 规律:当某电解质的正、负离子完全参加了反应,则在配平的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中该正、负离子的个数比,应与其电解质的组成比相同;当某电解质的正、负离子都参观加了反应,却未完全反应,则在配平的离子方程式中,该正、负离子的个别数比与其电解质组成不相同。 9、操作顺序不同,其离子方程式有时也不相同。例1:将少量盐酸滴入Na2CO3溶液中:H++CO32-=HCO3-将少量Na2CO3溶液滴入盐酸中:CO32-+2H+=CO2↑+H2O ;例2:在AlCl3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Al3++OH-=Al(OH)3↓在NaOH溶液中滴入少量AlCl3溶液:Al3++4OH-=AlO2-+2H2O 10、有微溶物参加或生成的离子反应,若微溶物是反应物而且浓度较稀,则写离子形式;如果浓度较大或是混浊液时,要写成分子式;微溶物是生成物时,通常用分子式表示,还要标上沉淀符号。例:将适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a2++2OH++ CO2= CaCO3↑+ H2O 石灰乳或(Ca(OH)2混浊液)和Na2CO3溶液反应:Ca(OH)2+ CO32-=CaCO3↓+2OH- AgNO3溶液和Na2SO4溶液混合:2Ag++ SO42-=Ag2SO4↓ 三、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方法:1、五查:(1)查化学符号书写是否正确。如:在离子方程式中,将CH3COOH拆分为CH3COO-、H+;将CaCO3拆分为Ca2+、CO32-,将HCO3-拆分为H+、CO32-等均是错误的。(2)查等号,可逆符号,箭头符号是否正确。如FeCl3溶液滴入沸水浴中的反应,正确:Fe3++3H2O = Fe(OH)3(胶体)+3H+ 错误:Fe3++3H2O==Fe(OH)3↓+3H+ 再如Na2S溶液的水解:正确:S2-+ H2O==HS-+OH-(可逆)错误:S2-+ 2H2O=H2S↑+2OH-(3)查两个守恒,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例:在FeCl3溶液中放入Cu片:正确:2Fe3++Cu=2Fe2++Cu2+错误:Fe3++Cu=Fe2++Cu2+ (4)查电子得失总数是否相等:例:将H2O2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正确:2MnO4-+5H202=2Mn2++5O2↑+8H2O 错误:2MnO4-+6H++ H202=2Mn2++O2↑+4H2O 原因:产生的O2完全由H202被氧化而产生,MnO4-中的氧原子完全能变为H2O 中的氧。(5)查阴、阳离子的比例与它们形成化合物时的比例是否相符。例:将Cl2通入到FeBr2溶液中:正确:3Cl2+2Fe2++4Br-=6Cl-+2Fe3++2Br2 错误:2Cl2+2Fe2++2Br-=4Cl-+2Fe3++Br2 原因:FeBr2中Fe2+:Br-=1:2 2、三看:(1)看反应环境,不在溶液(或熔化状态)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例见二、1。(2)二看物质的溶解性。例1:Mg(OH)2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正确:Mg2++2HCO3-+2Ca2++4OH-=2CaCO3↓+Mg(OH)2↓+2H2O 错误:Mg2++2HCO3-+Ca2++2OH-=CaCO3↓+MgCO3↓+2H2O 原因:Mg(OH)2溶解度小于MgCO3 例2: CuSO4溶液与Na2S溶液反应;正确:Cu2++S2-=CuS ↓ 错误:Cu2++S2-+2H2O=Cu(OH)2↓+HS- 原因:CuS溶液度小于Cu(OH)2 (3)三看反应可能性,若有多种离子参加的反应,谨访漏写。例1:将Cl2通入到FeBr2到溶液中:正确:3Cl2+2Fe2++4Br-=6Cl-+2Fe3++2Br2 错误:2Br2+ Cl2=Br2+ 2Cl-原因:Fe2+还原性强于Br-,首先被氧化为Fe3+。例2:NH4HCO3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正确:NH4++HCO3-+OH- == NH3↑+2H2O+CO32-(加热)错误:NH4++ OH- Δ NH3↑+H2O或HCO3-+ OH-=H2O +CO32- 例3: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正确:2H++SO42-+Ba2++2OH-=BaSO4↓+2H2O 错误:H++ OH-= H2O或Ba2++ SO42-=BaSO4↓ 通过以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类型,书写规则,正误判断的归纳、总结,可以清楚地发现,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的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一、离子反应的类型1、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该类反应发生的条件为:1)生成难溶物质;2)生成难电离物质;3)生成挥发性物质。2、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遵从强氧化性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质与弱还原性物质。高温、电解条件另当别论。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原则1、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的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拆写为离子,若是悬浊液写为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为化学式,并标“↓”符号。3、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浓H2SO4、浓H3PO4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4、离子方程式要做到两守恒:原子数目守恒,电荷数目守恒。5、多元弱酸酸式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6、一些特殊反应(如酸式盐与碱的反应、部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要考虑并满足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三、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一看反应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铁和稀盐酸的反应:2Fe+6H+=2Fe3++3H2↑ 2、是离子反应,但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NH4Cl(s)+Ca(OH)2(s)→ Cu+H2SO4(浓) → 二看连接符号和状态符号是否准确。1、一般离子反应用“=”连接,可逆反应、盐类水解反应用“≈”连接。2、大多离子反应要用“↑”“↓”注明产物的状态,而盐类水解反应由于水解程度极弱,不能使用状态符号。三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准确。1、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要拆写为离子,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挥发性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要书写为化学式。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拆写为离子,若是悬浊液写为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为化学式,并标“↓”符号。3、多元弱酸酸式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四看是否漏写离子反应。如强硫酸与氢氧化钡的离子反应写为:Ba2++SO42-=BaSO4↓。五看质量、电荷是否守恒,即离子方程式是否配平。离子方程式要做到两守恒:原子数目守恒,电荷数目守恒。如:Fe3++Cu=Fe2++Cu2+。六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及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足量”等。例如:(’92~’97)能准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碳酸氢钙溶液中加盐酸:HCO3-+H+=CO2↑+H2O (2)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3)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4)硫化钠水解:S2-+2H2O=H2S+2OH-(5)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6)磷酸二氢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PO4-+2OH-=PO43-+2H2O (7)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8)碘化钾与适量溴水反应:2I-+Br2=I2+2Br-(9)铜片与稀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H2O (10)将金属钠加入水中:Na+2H2O=Na++2OH-+H2↑ (11)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 (12)小苏打溶液跟烧碱溶液反应:HCO3-+OH-=CO32-+H2O

醋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
答:醋酸和碳酸氢钠可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know-pic.cdn.bcebos.com/faf2b2119313b07ecec031b202d7912397dd8c0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faf2b2119313b07ecec031b202d7912397dd8c0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

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NaOH=CH3COONa+H2O。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可加入盐酸检验是否变质...

na2s hcl ch3cooh 各一摩尔混在一起,溶液是碱性还是酸性,详解.?_百度...
答:根据醋酸和氢硫酸的解离常数,可以知道此事的溶液应为弱酸性,但是具体的pH需视溶液的浓度而定.,2,碱性,混在一起,正好生成NaCl,CH3COONa CH3COONa是弱酸强碱盐,水解显碱性,2,S2- +H2O=HS- + OH- ,HS- +H2O=OH- +H2S↑ 所以一摩尔硫化钠生成两摩尔氢氧根离子 而氯化氢和醋酸水解后各分解出一...

醋酸与醋酸钠溶液反应吗?
答:1、溶液中存在醋酸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 ;醋酸钠水解平衡:CH3COO- + H2O ⇋ CH3COOH + OH-。2、醋酸和醋酸钠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时,由物料守恒知:c(CH3COOH)+c(CH3COO-)=2c(Na+) ;由电荷守恒知:c(OH-)+c(CH3COO-)=c(Na+)+c(H+) ;根据前两式子相加,...

同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硫酸分别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
答: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需要醋酸,盐酸,硫酸的大小关系这种题有两种提法 (1)pH值相同的醋酸,盐酸,硫酸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所需三种酸体积关系,与锌反应,反应速率的关系,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盐的物质的量大小关系。本质:pH值相同说明溶液中H 的浓度相同,硫酸...

Na2S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现象
答:有带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生成 Na2S+2HCl=H2S+2NaCl

NaSi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醋酸、通入二氧化碳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
答: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胶体)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H2SO4 =NaSO4 + H2SiO3(胶体)硅酸钠与醋酸反应:Na2SiO3 + 2CH3COOH =2CH3COONa+ H2SiO3(胶体)

醋酸与醋酸钠一比一的混合溶液三大守恒怎么写?
答:醋酸钠和醋酸一比一等浓度混合,就说1mol醋酸和1mol的醋酸钠固体混合。那你可以直接说混合物中有,1molNa,2mol的CH₃COO-(或者说含2mol的C)nC=2nNa+ 然后溶于水,不论怎么电离水解,总之溶液中就是Na+,CH₃COOH,CH₃COO-,H+。OH- 即使发生了化学反应,依旧是nC=2...

碳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怎么书写
答:② 当n﹙Na2CO3﹚∶n﹙HAc﹚≤ 1∶2 时:Na2CO3 + 2 CH3COOH === 2 CH3COONa + H2O + CO2 ↑ 或 Na2CO3 + 2 HAc === 2 NaAc + H2O + CO2 ↑ 介于上面比值之间时,两种反应皆可发生 相关知识点:① 醋酸的化学式可以简写成HAc ② 由于碳酸为二元酸,所以在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

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乙酸,也叫醋酸、冰醋酸,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主要成分。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点为16.6℃(62下),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其水溶液中弱酸性且腐蚀性强,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