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白居易的<<白云寺>> 跪求一段白居易的个人简介,谢了!

作者&投稿:慈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河南洛阳白云寺
洛阳市栾川县秋扒乡之古刹白云寺,背倚千仞白崖,高耸入云。古刹始建于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70年),与洛阳白马寺(始建于公元68年)是同时代建造的姐妹寺,距今约2000年,现存四块碑碣为证。
昔时,晨钟暮鼓、僧众诵经礼佛声闻十里开外,香火鼎盛乃豫西一大名寺。土改期间一度遭到破坏,后毁于文革时期,有居士尚记古寺对联:红尘滚滚苦海无边,白云悠悠回头是岸。
今日,古寺在遗址旁边重建,原遗址依然保存。
[编辑本段]2、安徽庐江白云寺
位于安徽庐江汤池镇二鼓峰.又名白云禅寺.明洪武3年(1370年)憎妙宁建.寺内有藏经阁,撞钟楼,千年海棠,八卦井等.
[编辑本段]3、河南商丘白云寺
商丘白云寺卧佛白云寺,位于商丘市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白云寺村,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白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白衣庵。相传每逢夏秋季节便白云缭绕笼罩寺院,景色奇异,故名为白云寺。整体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康熙二下白云寺寻父的传说在商丘一带广为流传。康熙为了寻找隐名出家的父亲顺治南游白云寺,为白云寺1200名僧人打斋供众,遇到一位自称“八乂”的烧锅僧人。康熙回京后与母后说起,聪明过人的母后将“八乂”二字合成一个“父”字。康熙恍然大悟,火速二下白云寺,但老僧已不知去向。康熙只得御书“当、堂、常、赏”四个大字,意含将田、土、巾(布)、贝(钱)赏赐僧众,而后扫兴而归。 寺内原有一施粥舍饭用的大铁锅,后弃置不用,却从中长出一棵槐树,得名“铁锅槐”,成为白云寺一大奇观。白云寺内还有大雄宝殿、多宝塔、佛公灵塔等景观。 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叫白衣庵。传说每当夏秋季节,这里白云缭绕,景色奇异,因此,更名为白云寺。该寺历史上多次毁于兵火战乱,又多次重修、扩建。
近几年又进行了一次大的整修。 该寺现占地百余亩,坐北朝南。寺门雄伟,上书“白云禅寺”四个大字。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右侧为养心殿,后左侧有禅堂,禅堂左右有厢房。均系清代建筑。 白云寺内安放有6尊玉石佛像。这是傅作义将军的姑母傅凤英长老从缅甸进献的,价值30多万美元。 大殿东侧有一棵三人合抱的大槐树,长在一口大铁锅内,锅体理于土中,称为“铁锅槐”。这是白云寺的一大奇观。 大雄宝殿后,有一经栋,又名多宝塔。高4米,九级六棱,青石雕刻。塔身上刻有众僧拜佛图、六僧鼓乐诵经图、《提婆呵》经文、一佛图及日、月、鹤、莲花等。刻工精细,古朴大方。 寺东北五十米处有佛公灵塔,高4米,楼阁式,三级六棱,下部为六棱形须弥座。塔正面阴刻“佛公灵塔”、“佛洞宗三十一世佛公大和尚”十六字,塔身还刻有门、窗、花、鸟、虫、草、兽等。此塔玲珑小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编辑本段]4、河南辉县白云寺
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35公里的白麓山下,境内林木茂密,翠竹葱笼,汩汩清泉,景色宜人,虽酷署盛夏亦无炎日蒸灼之苦。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和“油松种子园”。主要景点有:白云寺、唐银杏树、普照大禅师石塔、风水塔、五百罗汉碑、金沙、银沙泉、元极寺、龙浴寺、袁氏山庄、龙口风门等。 景区内的主体景点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称梦觉寺。寺内有单檐悬山大5间。其它中殿、山门、东西陪殿及出厦阁楼等50余间。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东有宋代五百罗汉碑,纪事翔实。寺西有金沙、银沙二泉,泉旁有地藏殿,建筑奇特。西临石崖,有窟名黑龙洞,深邃莫测。寺前古树参天,盛夏不见日色,为避暑胜地。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照大禅师石塔坐落于白云寺,后为一石雕喇嘛塔,五层,高4.9米,是开山住侍佛光普照大师的迁化灵塔。整个石塔刻工精细,造型优美,为元代石雕艺术稀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杏树位于白云寺门前,俗称白果树,又名公孙树,并列五株,寺院中佛殿后一株,共六株。千百年来,虽几经战火劫难仍巍然屹立。为白云寺一大景观。它是研究太行山植被的活化石,同寺院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白云寺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编辑本段]5、山西太原白云寺
古迹列为十方院第一的太原白云寺 白太原白云寺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我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 白云寺,初名净业庵,建于明初。明崇祯十三年(1640)向东扩展,称清凉寺。清初又新建、修缮而成禅宗南岳派临济宗的道场。因寺前常有白云飘飞,故易名“白云寺”。又因寺在太原南向,俗名南十方院,是太原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寺依山筑砌,坐北向南,分上下两院。上院以中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构成三重院的“十”字形建筑规制。依次有楼道、山门、钟鼓楼、献殿、大雄宝殿及二层三面围楼24间。各院两侧各有配殿,供枷蓝、关羽、达摩及观音、地藏菩萨。在横轴线上,左有方丈院,右有客堂院。西侧另辟观音堂,自成格局。院中林荫蔽天,清凉爽人。院内辟曲尺围廊、蹬道、月门等,可南北穿行,东西贯通。大殿五楹,悬山式九檩结构,内有释迦牟尼和韦驮的明代脱纱坐像,四周有经柜,珍藏数千册佛经。另有石碑、铁钟、供器等珍贵的宗教文物。
寺的东南悬崖下,另有下院,是多套四合院硬山式瓦房组成的僧人住宅,环境清幽隽秀,现改为南城区肿瘤医院。另在寺的东南山坡建有墓区,有墓塔数十座,遗迹犹存。 白云寺冬无严寒夏无炎热,达官贵人、文人学士登临游览者络绎不绝。明末傅山先生常在此游乐住宿,有《续建净业禅院碑记》、《天泽润公碑》、《茶毗羊记》碣及许多词赋传世。
白云寺四周古木环抱,浓荫四蔽,景色幽邃。该寺利用红土沟高低地势凿修磴道,拾级而上是山门殿,殿额高悬“白云寺”三个贴金大字,左右门的门楣上书“真境”和“光寐”。寺前置石狮一对,给人一种幽深肃穆之感。殿内四角塑四大天王,大肚弥勒佛端坐殿中央,弥勒佛背后是韦驮。韦驮身穿铠甲,手执金刚杵。韦驮的塑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宝杵於两腕上;另一种是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韦驮手执金刚杵的姿势很有讲究,据佛门规定,凡是双手合十,横宝杵於两腕上的寺院,是接待寺。反之韦驮杵拄地、右手叉腰的寺院,即为不是接待寺,游方僧尼一望便知。此寺的韦驮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显然是接待寺,所谓接待寺,是招待十方游方僧,故此寺又名“十方寺院”,简称“十方院”。由於此寺位於城南,又称“南十方院”。与城北有“北十方院、”之称的千寿寺相对应。
山门殿两翼是钟鼓楼,山门殿迎面是前殿,和东、西厢构成一个前院。前殿布局是十八罗汉朝观音。西厢旁有尊泥塑“常八十”。所谓“常八十”,就是有人问他多大年纪,他总是说八十岁,再过十年问他,还是八十岁,因此“常八十”叫开了,反把他的真名忘了。相传“常八十”活了120岁,曾是李自成理发师。当初李自成劝他进京,他坚不相从,后来在此落发为僧。由於他济施贫困,免费行医,威望很高,因此圆寂后,人们为他朔了这尊像,以示怀念。
后院正中是大雄宝殿,东厢为大士殿,西厢为地藏殿。院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其中的白皮松,高约30米,是珍稀树种。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双目微睁,面相慈祥,踟趺坐在莲花上,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山西通志》又载:“雍正九年(1731年)僧了然重修建毗卢阁。”此阁在大雄宝殿的后面,分为两层,由於上层供毗卢佛而得名。《山西通志》载:“康熙丙寅二十五年(1686年),都司(官名)陆君兴建藏经阁五楹,四十六年(康熙)僧平山重修。”此阁也是两层,于1959年1月毁於火。
此寺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寺内木雕泥塑,包括地藏菩萨、骑狮文殊、骑象普贤、骑朝天吼观音,以及关公和八尊伽蓝护法神,全部被砸毁,唯坐像聿驮幸免。在我国佛教中韦驮是护法神,所以他的塑像都是站像。唯白云寺有一尊韦驮坐像。相传有一年闹灾荒,白云寺只剩几位老僧守寺,其馀僧人皆云游方。几位老僧数日未食,奄奄一息,在生死攸关时,有人从南方送来三车粮食。送粮者言:“前些时白云寺一名年轻和尚前去化缘,请求员外施舍几车粮食赈灾。恰逢我家小姐半身风瘫,长期卧床,百医无效。吃了这位和尚两副药,病已痊愈。感谢你们医病之恩,我家员外特意送来五车粮食。”众僧听后甚为震惊,问送粮者:“长相如何?”送粮者在山门殿看见了韦驮,对众僧说:“化缘的和尚就是他!”众僧立即在韦驮面前合十,感谢韦驮救命之恩。这批粮食不仅救活众僧,也使附近七百居民免於饿死。因此,乡亲们集资雕韦驮像。集资者认为韦驮每年三百六十天都站着太累了,故把韦驮塑雕成坐像。
天泽和尚墓原在寺西沟口,清朝大书法家傅山撰文行书《天泽碑》,艺术价值很高,现存市内纯阳宫,天泽和尚墓塔在文革中被毁。该寺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天王殿、普光明殿、大雄宝殿、毗卢阁、观音殿、地藏殿、祖堂(内塑达摩、慧能、百丈、常八十和常九十像)、伽蓝殿等,大部为唐狄仁杰和清天泽和尚所建,最后一次整修是1993-1998年。该寺原传承法系为禅宗南狱派临济宗,后改为浮士宗。寺内有清朝碑记八块,现代碑记二块;珍藏《龙藏》一部。
如今的白云寺已修葺一新,四周古木环抱,浓荫四蔽,景色幽邃。游人到此,时而木鱼声声,时而梵音悦耳,仿佛置身于佛国世界。它和北向的双塔永祚寺,南向的狄仁杰故里、唐槐园,构成太原市区东南的一条旅游线路,是太原市民踏青、避暑、秋游、赏雪的理想去处 .
传说一,狄仁杰为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狄仁杰为官,始终保持了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流传有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更是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即后世四大公案之《狄公案》。传说,有一年夏天,在外地做官的狄仁杰回家探亲,路经古寺休息。在乘凉的银杏树下有一石桌,上面已罢好一盘棋。狄仁杰欲向寺院借伞遮阳,老僧指棋盘对狄亡杰说:“家有家法,寺有寺规,想借寺院的东西必须在棋盘上战胜出家人。”一向爱好下棋的狄仁杰便和老僧对弈起来,经过三十回合较量,老僧招架不住狄芒杰的“马后炮”,推棋认输。当狄仁杰一行准备离寺上路时,老僧并未拿伞,而说:“施主路上有人替你撑伞。”原来在他们头上有块白云一直跟着也们飘浮,恰似一把“天”字号的大伞替他们遮太阳。这时狄仁杰才意识到老僧临别时所说的“路上有人替你撑伞”这句话并不是戏语,因而他断言:古寺的老僧道行非浅。当狄仁杰一行将要走进狄村时,头顶上的白云不跟他们飘浮了,而是孤零零地停在红土沟上空,令人不得其解。原来狄仁杰之母前几天得重病时曾在观音菩萨前许了愿,病愈康复即重建观音堂再塑金身。现在狄母病已痊愈,正准备选地建观音堂。狄仁杰听后,当机立断将观音堂建在白云之下的红土沟。现今白云寺就是由这座观音堂上屡加扩建而成的。原观音堂三间(今仍存),坐北朝南,堂内原有塑像三尊,正中是观音菩萨,身旁两侧是手执宝瓶的金童和手拿杨柳枝的龙女。
清朝时有位和尚将观音堂扩建为寺院,取名“白云寺”,命名乃取飘浮在狄仁杰头上的白云停在红土沟上空的传说。
传说二,坐像聿驮。在“文革”中寺内木雕泥塑全部遭到严重破坏,唯聿驮幸免。韦驮身穿铠甲,手执金刚杵。韦驮的塑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宝杵於两腕上;另一种是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韦驮手执金刚杵的姿势很有讲究,据佛门规定,凡是双手合十,横宝杵於两腕上的寺院,是接待寺。反之韦驮杵拄地、右手叉腰的寺院,即为不是接待寺,游方僧尼一望便知。此寺的韦驮双手合十,横宝杵於两腕上,显然是接待寺,所谓接待寺,是招待十方游方僧,故此寺又名“十方寺院”,简称“十方院”。由於此寺位於城南,又称“南十方院”。与城北有“北十方院、”之称的千寿寺相对应。在我国佛教中韦驮是护法神,所以他的塑像都是站像。唯白云寺有一尊韦驮坐像。相传有一年闹灾荒,白云寺只剩几位老僧守寺,其馀僧人皆云游方。几位老僧数日未食,奄奄一息,在生死攸关时,有人从南方送来三车粮食。送粮者言:“前些时白云寺一名年轻和尚前去化缘,请求员外施舍几车粮食赈灾。恰逢我家小姐半身风瘫,长期卧床,百医无效。吃了这位和尚两副药,病已痊愈。感谢你们医病之恩,我家员外特意送来五车粮食。”众僧听后甚为震惊,问送粮者:“长相如何?”送粮者在山门殿看见了韦驮,对众僧说:“化缘的和尚就是他!”众僧立即在韦驮面前合十,感谢韦驮救命之恩。这批粮食不仅救活众僧,也使附近七百居民免於饿死。因此,乡亲们集资雕韦驮像。集资者认为韦驮每年三百六十天都站着太累了,故把韦驮塑雕成坐像。
传说三,“常八十”。山门殿两翼是钟鼓楼,山门殿迎面是前殿,和东、西厢构成一个前院。前殿布局是十八罗汉朝观音。西厢旁有尊泥塑“常八十”。所谓“常八十”,就是有人问他多大年纪,他总是说八十岁,再过十年问他,还是八十岁,因此“常八十”叫开了,反把他的真名忘了。相传“常八十”活了120岁,曾是李自成理发师。当初李自成劝他进京,他坚不相从,后来在此落发为僧。由於他济施贫困,免费行医,威望很高,因此圆寂后,人们为他朔了这尊像,以示怀念。
寺内还有一特色-白皮松。后院正中是大雄宝殿,东厢为大士殿,西厢为地藏殿。院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其中的白皮松,高约30米,是珍稀树种。不知何时被人们当做神树供奉,你细看我拍摄的图片,就会发现,树旁悬挂着“有求必应”的旌旗。就我而言,所旅游的地方,还从未见有这种树木。
寺内新恢复了文革中被损毁的关公塑像。关羽,字云长,我们山西运城人。尊称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唐朝时,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宋、元、明、清统治者,不断将其升级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又把关羽庙长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在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 “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
如今的白云寺已修葺一新,并成为太原市佛教会所在地。该寺每年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举行大型祈祷法会,将当日布施收入捐助社会公益事业。
[编辑本段]6、山西五台山白云寺
坐落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圣地,以文殊师利菩萨为驻持道场的山西省五台山县五台山中,它位于台怀镇南十里处,东北沿临石凉公路,西南遥望圣地佛母洞;该寺周围群山环抱,涓水潺流,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是从东中进入五台山风景区处的必经之地。 白云寺,据史册记载:她布局严谨,建筑古朴,巍峨挺拔,宏伟壮观,是五台山四大名寺古刹之一;享有“南有九华金鼎寺,北有五台山有五台白云寺”的美誉,其古老的文化历史悠久远长。在当时,该寺大殿内主要供奉的是想享誉全国的高17米的千手千眼佛像;就连所供奉的罗汉尊者塑像,其高度也是全山寺公有独一无二的。同时,她也是全国高僧师和贤达信众们前来五台山纭聚参修朝拜礼佛的首当寺院之一。其宏魄的规模,浩大的声势,精严的教威,真是享誉空前。 白云寺始建于唐朝,由于当时太原的一位道台人士所建,道台是太原一位七品官。提起道台建寺,还有一段生动真实的公案:当年,道台的线亲身患重病而久治无效,并求取秘法良方。机缘成熟,化做过路和尚的文殊菩萨向道台说之:“令贤老母的病,快是不行了吧”,闻听此言一愣的道台心想:既然这位和尚知道母亲身着病难,就一定能够治疗此病,随即乞请和尚家中面医。化做和尚的文殊菩萨来到病人床前,举臂抬手轻轻地在病人身上的上空来回一划,病母立刻痊愈。感激不尽的道台母子,问询和尚的来由身历,和尚说了句“我是五台山白云寺的和尚”,说完话便转身即自离去。不久,心怀感恩之情的道台前往五台山去寻找白云寺。可是,整个五台山山上山下角落里外找了一个遍,仍是寻之不见。当走到现在白云村的这个地方时,疲惫不堪,心有伤感委屈的道台仰无长叹,双眼泪下地唉惜道:“阿弥陀佛呀,这白云寺到底在何方啊!”就在这时,万里无云突然在道台的头上,出现莲花白云。雪棉浓厚并且凝聚不动,道台抬头一看,文殊菩萨骑着狮子稳坐白莲花云,文殊菩萨向道台微微一笑。这下,道台才全部的恍然大悟,“啊,原来白云寺就在于此啊!我知道该干什么了!”于是,欣喜不禁的道台便发心和修建了当时在五台山上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名刹古迹—白云寺! 在当时,修建白云寺所波及覆盖的领地范围之大,无一寺院能够比及。村民间经常流传一句“先造南山白云寺,后起西址碧山寺”的佳谣。因为谣中人们可以想象的到,就当时的修建工程是多么宏魄与盛大啊! 在白云寺声势显赫,闻名遐迩,是历代皇帝巡游五台山时所朝拜礼佛的改临就驾之地。康熙曾就亲驾住宿二月间,乾隆皇帝在第三巡游五台山时,亦曾作文写诗,状景抒怀。诗曰“一《白云寺》:春云出各如流,十年一度来游,底识峰台殊胜,今朝名实兼收。二《跋马》:跋马台山路,绥绥雨雪蒙:冻凝虽未宁,旭隐不为烘;虑恐寒过甚,如去景最工;轻与宁弗逸,欲与人同。至于古往今来的文人,墨这和雅士贤达们所遗留下来的绝句佳言,更是数之不尽,千古传芳! 历经数代,白云寺院香火繁盛,信众,络绎,高僧倍出。宋代朝代,有一位方丈统领白云寺、碧山寺、金灯寺和连金寺的总持管理,他就是一代著名高僧,当时白云寺的主持方丈——北风大师。在北风大师时代,四大寺院道风纯正,治学严谨,修行精苦,是五台山众多寺院中,参修佛法成就的最显著最殊胜最有威望的寺院之一,也是白云寺不断扩充修建和日趋完美的鼎盛时期。 令人痛惜的是:白乾隆十三年间,白云寺被一场大火烧至半月有余而严重损坏。随着历史的变迁,该寺又屡自然灾害的不断侵毁;加之抗日战争和“文革”期间和两次大破坏,致使现在的白云寺院公存三间龙王殿、五间五观堂和两块残缺的石碑。其零落的瓦和颓废的荒墟,惨的真是使人目不忍触,伤感致极!
[编辑本段]7、湖南宁乡白云寺
位于湖南宁乡县西南麦田乡回龙山山顶的天然盆地上,始建于唐初。白云寺规模宏大,共有大小寺屋300多间。香火旺盛时,有僧人300余人。寺中共有大型佛像30多尊,其中以二十四诸天菩萨最为威风,形象生动。旧时寺前井中有数十只刻有明、清年号被寺中和尚放生的乌龟,一听到公鸡报晓或僧敲木鱼开餐时,便结队而出,探头探脑食取施舍的饲饵。
白云寺山门由花岗石垒成,正中顶上石额镌刻清代名臣左宗棠题写的“南楚灵山”四大字。山门两旁刻有民国时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题写的对联:
地净嚣尘,在绿树丛中,白云窝里;
缘多香火,是西天活佛,南国名山。
大殿门上方“回龙古寺”四字,龙飞凤舞,系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的笔迹。寺壁题联甚多,其中有宁乡光绪进士张萼林《题回龙山寺壁》的长联,联云:
山林常谴责,穷措大何事归来,东走东,西走西,
想当年景况犹佳,贪得了两袖清风,一囊明月;
菩萨独慈悲,老书憨尚能勇退,治非治,乱非乱,
把近日情形打算,倒不如上参禅伯,下课沙弥。
大雄宝殿之外,还建有关公殿。邑人谭其羽《题白云寺关公殿戏台》联云:
白云生处,白日放歌,听白雪阳春,白叟也来消白昼;
青史留芳,青山依旧,揠青龙偃月,青眼犹复仰青天。
这些文物古迹在“文化大革命”中毁灭殆尽。上世纪80年代宁乡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宁乡县回龙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并决定恢复具有千年历史的白云古寺。1989年白云寺公布为宁乡县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回龙山又满目苍翠,郁郁葱葱,白云寺也恢复如初,于2001年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拟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8、山西平遥白云寺
白云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平遥县卜宜乡梁家滩村
古称西域寺,相传创建于唐,重修于明嘉靖十六年 (1537年)。后经过九次增补维修。寺坐北朝南,依山筑基,就岩起屋,南北高差30米,四进院落,层次有致,六十间殿宇尽藏于山坳丛林之中。总面积7792.6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弥陀殿、观音阁、大雄宝殿、七佛殿、观音殿、地藏殿等。
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内均有彩塑。
[编辑本段]9、广东肇庆白云寺
位于云溪上游的云顶峰山麓,又称鼎湖古寺。唐高宗仪凤三年(678),禅宗六祖慧能高徒智常禅师创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在白云寺旧址兴建鼎湖古寺,至万历三十九年竣工。清咸丰九年(1859)、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古寺由山门、花园、庭院构成,主体建筑分前后横排两列,中间以庭院相隔,内有大雄宝殿、五佛堂、檀越堂、祖堂、韦陀殿,寺前和寺侧有花园。寺内庭园古树苍郁,环境清幽。有明万历年间重修白云寺碑记等碑刻5件及石匾1件、石楹联1副。
9、山东章丘白云寺
地址:章丘市曹范镇寨山后村南300米处
白云寺位于章丘市曹范镇寨山后村的南面,独自坐落于山坡的一角,娴静而典雅,一派超凡脱俗的淡然。南、北两侧分别是鼓楼和钟楼。正殿坐西朝东,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南北配殿里分别供奉着观音和地藏王菩萨。整个寺院红砖青瓦,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唯一的古物是寺里的几通石碑,是历朝历代重修白云寺时所立。其中一通立于光绪年间的石碑上这样记载:是庙也,创建有年。古传,宝区递闻圣境,凤寨护右,苍茫白云之中。仙岭环左,幽雅翠柏以内。高耸愈于危山,烟云敢比鹊华。古柏丛生,异鸟成群,虽无泰岱灵岩之佳景,而云山松柏亦章邑之奇观也。况一方求福有求必应,万民祈祷无祷不灵。

哥哥.是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跪求<<花无雪>>乐谱~

安装kugoo查查好多:附

中国十大经典古曲(转)】
一、《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解题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称: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广陵散》的题材源于古代的《聂政刺韩王曲》。该作品讲的是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他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谋刺失败后,他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成绝技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了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自己也为此而壮烈牺牲。“广陵”的意思是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平沙落雁》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四、《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同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梅花三弄》现存谱最初刊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版)。
五、《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六、《夕阳萧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七、《渔樵问答》

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八、《胡笳十八拍》

本曲为根据同名古诗谱写的乐曲,歌词最早刊于南宋朱熹的《楚词后语》。有《大胡笳》和《小胡笳》两种传谱。

“胡笳”原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它音量宏大,用于军乐以壮声威。《胡笳十八拍》所反映的主题是著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汉末战乱中,蔡琰(即蔡文姬)在匈奴流落达十二年之久。她虽身嫁左贤王为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诗人李欣曾作诗如下:“蔡女者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向边草,汉使断肠叹归客。”诗人戎昱在《听杜山人弹胡笳》中,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最尖锐的场面:“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本曲成功地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无疑是非常感人的。

九、《汉宫秋月》

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一为二胡曲,由刘天华先生所传。本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二胡曲则速度缓慢,用弓细腻多变,旋律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音乐时断时续,加之各种复杂技法的运用,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十、《阳春白雪》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阳春白雪”的故事,《宋玉答楚王问》上写道:当歌手唱《下里巴人》时,国中和者数万人。后又改唱《阳春白雪》,因为曲高和寡,只有几个人跟着唱和。现存琴谱中的《阳春白雪》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现在,音乐舞台上流传的琵琶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一首有标题的多段体乐曲。它经过历代名人的删改,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更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的优秀传统乐曲
。。。。。。。。。。。。。。。。。嘿嘿~。。。蜂蜜解答~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度过了童年时光。白居易和并称“符离五子”的符离人刘翕习、张仲远、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等国也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
白居易(11张)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 白居易全身像
[1]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较为有名。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影响最大,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的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放言》等。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简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 白居易画像
[2],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 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年)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杭州人为了纪念他还把靠西湖边的一面,命名为白堤。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白居易是弥勒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为了往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分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希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
为官
白居易题跋像
[3]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编辑本段之后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嗜酒蓄妓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和父亲白季庚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 白居易石刻像
[4]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素口蛮腰,蓄妓(这里的妓,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妾或家庭歌舞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和小蛮等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当然最后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编辑本段酿酒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编辑本段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 白居易半身像
[5]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白居易坐姿画像
[6]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编辑本段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喻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代表作有《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因此流传极广,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长恨歌》歌咏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白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巅峰人物。   后代剧作家也多有据白诗故事进行再创作,如白朴、洪升根据《长恨歌》分别作《梧桐雨》《长生殿》;马致远、蒋士铨据《琵琶行》分别作《青衫泪》《四弦秋》。白诗词句,也多为宋、元、明话本所采用。白居易不属韩柳文学团体,但也是新体古文的倡导者和创作者。其《策林》七十五篇,识见卓著,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治安策》的政论文;《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文,均文笔简洁,旨趣隽永。为唐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等,白居易被称为"诗魔"。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
答:导语: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有“诗魔”的称号。他的很多诗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白居易的诗词全集,欢迎大家参考! 1作者简介...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求大神帮助
答:长恨歌 大林寺桃花 琵琶行 忆江南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登西山望硖石湖 木芙蓉 懒出 云门寺 江郎山 赞碎金 三月三日 春兴 同梦得醉后戏赠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行香子 新艳 赞崔氏夫人 题天柱峰 十二时行孝文 南岳横龙寺 杨柳枝 游紫霄宫七言八句,戏酬皇甫十再劝酒...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答: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 希望被采纳 :) 已赞过 已踩过...

求一首白居易的诗
答:2009-11-30 白居易著名的诗(十首) 1568 2014-01-15 求白居易的诗一首 6 2008-06-14 求白居易的一首诗 1 2016-09-10 求一首诗。 4 2009-06-17 找一首白居易的诗。 65 2006-09-03 问一首白居易的诗 1 2014-07-01 写一首白居易的诗 1 2009-01-06 求白居易的一首诗! 24 更多类似...

关于白居易的诗
答: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诗词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

求白居易生平简介,谢谢!
答: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邺(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

求白居易的诗句
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的代表诗作有哪些?
答: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804)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

白居易的古诗有哪些
答: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答: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2012-05-10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2771 2012-03-14 白居易的古诗有哪些? 4503 2018-06-07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