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的简介是什么? 《儒林外史》简介

作者&投稿:茅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也称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全书共五十六回(按: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敬梓所作),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 吴敬梓像
  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赣榆10年,在南京21年)。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赴廷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两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敬梓生平最恶举业,费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六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又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诗七卷,《中国小说史略》并传于世。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但,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的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人们在他的家乡建立了“吴敬梓纪念馆”;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也建立了“吴敬梓故居”。   吴敬梓的家庭可说是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吴敬梓22岁时,父亲吴霖起去世,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吴敬梓是嗣子,便给了他们以可乘之隙,于是发生了吴敬梓《移家赋》中所说的“兄弟参商,宗族诟谇”的争产纠纷,乃至发生了亲族冲入家中攫夺财产的事件。这件事不仅刺激了吴敬梓,使他看清了封建社会家族伦理道德的丑恶本质,认识了那些衣冠楚楚的缙绅人物的虚伪面目,使他和那些倚仗祖业和门第做寄生虫的庸俗人物分道扬镳。作为缙绅阶级的叛逆,他首先挥霍遗产。

  作品概述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大约在1750年前后,作者50岁时成书,先后用尽了吴敬梓的20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儒林外史
  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可以证明在吴敬梓49岁的时候已经脱稿(《春帆集》收《怀人诗》十几首,中有一首注:“全椒吴敬梓字敏轩。”全诗最后四句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给他刊刻了出来。这个刻本,今已失传。现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后人伪作。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映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他那准确、生动、简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世界文学也有深远的影响。现在,《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第九回 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第十回 鲁翰林怜才择婿 蓬公孙富室招亲   第十一回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上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脰腹溯 侠客虚设人头会   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   第二十二回 认祖孙玉圃联宗 爱交游雪斋留客   第二十三回 发阴私诗人被打 叹老景寡妇寻夫   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   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   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   第二十九回 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纳姬   第三十回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第三十一回 天长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   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举 娄焕文临去遗言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第三十四回 议礼乐名流访友 备弓旌天子招贤   第三十五回 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征君辞爵还家   第三十六回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   第三十七回 祭先圣南京修礼 送孝子西蜀寻亲   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狭路逢仇   第三十九回 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第四十一回 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   第四十二回 公子妓院说科场 家人苗疆报信息   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第四十四回 汤总镇成功归故乡 余明经把酒问葬事   第四十五回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   第四十六回 三山门贤人饯别 五河县势利熏心   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阁 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妇殉夫 泰伯祠遗贤感旧   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谈龙虎榜 中书冒占凤凰池   第五十回 假官员当街出丑 真义气代友求名   第五十一回 少妇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   第五十二回 比武艺公子伤身 毁厅堂英雄讨债   第五十三回 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   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儒林外史》原本仅55回。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可以证明在吴敬梓50岁的时候已经脱稿(《春帆集》收《怀人诗》十几首,中有一首注:“全椒吴敬梓字敏轩。”全诗最后四句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给他刻了出来。这个刻本,今已失传。现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后人伪作。   《儒林外史》的版本历来有50回本、55回本、56回本等歧说。但50回本、55回本均未见。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的巾箱本,56回。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1、《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

2、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声大哭,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转。当他考中举人时,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都来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

3、又如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抱着一只老母鸡去集市上卖。当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竟然喜极而狂,变成了疯子,幸亏岳父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才使他恢复了清醒。这时候,当地的乡绅等有头脸的人物都对他刮目相看,有送房屋的,有送财产的,范进的生活立刻发生了变化。

《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儒林外史的资料,急啊!!!
答:况且书里的人物又都是儒林中人,谈什么举业、选政,都不是普通一般人能了解的。因此,第一流小说之中,《儒林外史》的流行最不广”。对鞭笞社会不公,提升人民自主思想,有一定意义。并且,对现代讽刺文学有深刻的启迪。《儒林外史》另一特色是结构松散,没有贯穿首尾的主干,“事与其来俱起,亦...

儒林外史讲的什么
答: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全书五十六回,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儒林外史》简介
答: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大约在1750年前后,作者50岁时成书,先后用尽了吴敬梓的20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儒林外史 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可以证明在吴敬梓49岁的时候已经脱稿(《春帆集》收《怀人诗》十几首,中有一首注:“全椒...

《儒林外史》简介
答:本文将简要介绍儒林外史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一、背景 儒林外史成书于明朝中期,作者吴敬梓通过对当时儒林人物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明朝时期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丑恶现象。吴敬梓生活在一个官宦世家,熟知官场内幕,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官场黑暗、知识分子痛恨至深,这为他创作儒林...

儒林外史内容简述
答:《儒林外史》的人物介绍 王冕在《儒林外史》中作为清流文人的代表,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周进在《儒林外史》中是一个热衷科举考试的教书先生,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讽刺小说。描绘的是清代的社会生活。书中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劣习,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

儒林外史的简介谁知道?
答:《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正是体现了鲁迅所说的“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的精神。小说中许多人物原型、许多人情世态,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作者加以典型的概括,从而显露出幽默的讽刺锋芒。正如鲁迅在《什么是“讽刺”》中所说的,“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

儒林外史作品简述
答: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出处 《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 二、作品简介 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

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

儒林外史的内容简介
答:《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