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想有自杀的倾向,感觉什么都无所谓 为什么偶尔会有自杀倾向,感到很坚决?

作者&投稿:鄞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按照你描述的情况,考虑是有“忧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临床表现

抑郁症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以下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其中63%有精神障碍,40%患有抑郁症。[12]  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不乏名人,包括梵高、海明威、三毛、张国荣、[12]  徐行、李晓、罗宾·威廉姆斯、乔任梁等[3]  。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治疗

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③足量足疗程治疗;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⑤治疗前知情告知;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5.物理治疗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预防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多数学者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再一次检查我的文具盒,看看文具准备好了没.中性笔,好好地躺在文具盒中;铅笔,乖乖地趴在文具盒里内;橡皮,安静地坐在文具盒里;尺子,咦?尺子跑哪去了?我再一次检查,嘴里还喃喃自语“中性笔,铅笔,橡皮……”还是不见尺子.我看了看表,糟了,快上课了,怎么办?怎么办呢?我着急地看了看旁边的同学,心里想“要是有人可以帮帮我就好了”----可是没有,周围的同学都在认真地准备着东西,只有我,在焦急地东张西望,六神无主的我心里想有一只调皮的小兔子在嘭嘭直跳,我心想“昨天晚上还在呀,现在怎么没了呢?难道它长翅膀飞了?那我考试怎么办?这次百分之八十的题目都要用上尺子,我该怎么办?向

选择自杀的人,或是有自杀倾向的人,内心世界都是怎么样的呢?~

自杀从症状上来分析,是抑郁症核心的症状之一,就是情感的低落或者叫情绪低。严重的时候,它会有悲观、绝望的感觉,生活没有任何的希望,人生也没有任何的价值,这是导致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抑郁症的病人有一个突出的症状,就是自我评价很低、过低,甚至严重的时候自罪,甚至觉得自己对国家、对某个组织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没有办法弥补。还有抑郁症的自责,他可能会觉得现在的状况,因为我生病连累了家人、亲戚朋友、同事领导,因为他不能很好的胜任工作,给所有人添了麻烦,那还不如了结自己。所以这些症状都是跟抑郁症的自杀是密切相关的。

抑郁症还会伴发很多身体上的症状,会有大量的躯体不适。这种不适是客观的存在的,病人可以感受到。但是用各种医学检查可能发现不了。抑郁症病人说头疼有时候的,可能你查半天也查不出问题来。抑郁症病人可能会伴发焦虑,有大量的焦虑发作,胸闷、气短、心脏难受等等,到医院去查也查不出来。这些都是从症状学上去分析的。也有从遗传的角度去分析,认为自杀有遗传性。我们经常能看到抑郁症的家族当中有自杀的家族史。父亲、母亲或亲友有自杀的,在子女当中自杀的发生率也会比较高的。所以自杀有一定的遗传背景。自杀是抑郁症非常迫切,甚至即刻的风险。精神科的医生,在面对抑郁症的病人给他看病的时候,自杀的问题是一定要询问的。不管说中国人谈死亡是不是很忌讳,医生可以用一些含蓄的方式,但不可能不触及这个问题,自杀问题一定要了解,一定要问。有的时候病人可能会跟家属不讲,不暴露自己自杀的想法,但是他有可能会跟医生说。所以门诊看病的时候,有家属陪的,我们都会问病人家里人陪着可不可以?如果病人说家属回避那我们需要尊重他的意见,这时候他往往是想把最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跟医生讲,他们经常不会当着家属面说我自己想死。因为他怕家里人担心,但是他又觉得这种想死的想法不正常。再有,自杀观念处于早期的时候,他还是求生的。这个想法在脑子里出现的时候,他会害怕,会恐惧,求助,找医生帮助。等到有自杀的企图了,他脑子里有严密的计划,准备去实施了。这时候他往往就不说了。他就真想去死了。到了这个阶段他基本上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内心的体验。所以要及早的去了解他的一些自杀的想法,这很重要。有的病人流露一些死亡的念头,但是又说觉得不想死,这些想法左右不了他。他即便这样说,也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只要病人有这种想法,严格意义上讲,这都是住院治疗的适应症。门诊的风险就太高了。必须得积极的采取医疗措施,尽快的扭转、消除掉他的自杀观念。在医学上是有办法的,是有一些治疗手段是可以起到这个作用的。有的时候很快两三天之后这观念就能消失。

你这是青春期很正常的情绪反应,如果不是青春期的话,那你就要去看医生了,一般在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各种情绪反应,一般都提现为叛逆,严重的就会有自杀的倾向,你需要放松心态,找父母聊聊,和同学相互交流一下,释放内心的压力

有自杀倾向是不是心理疾病?该怎么办?
答: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有自杀倾向是不是心理疾病?该怎么办?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我总是想死了多好,这样是不是有自杀的倾向。这是什么心理疾病?并不是噢.你要知道每个人多少都有不快,难免会产生自杀的想法.这很正常呀.你可能因为被污蔑了,被指责了,被冷淡了,再者考试失败了,工作不顺心呀...

总有自杀的倾向
答:如果你坚持消极的想法,你不妨试试看,让自己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希求。对吃、睡、玩都不发生兴趣,对一切良辰美景也都无动于衷,让自己象死灰枯木,毫无生气。我相信,只要这样过一两天,你就会在大自然所赋予的生命力之下妥协。消极悲观的想法有时的确具有诗意的美,又因为它对人生有颇为冷酷的剖析...

我常有想自杀的念头,请问该怎么办?
答:本来不想回答的,太沉重了。我曾经自杀过,不用想也知道未遂了。无欲无求什么都不在乎了,才会想到轻生。怎么办?1、你列个表,两列就可以了。一列,你想死的原因;二列,你舍不得死的原因;写完之后,自己不要马上看!第二天,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再仔细的看看。2、假设法;假设自己已经成功自杀...

【心理问题】莫名其妙的自杀倾向。。
答:(2)认知改变:患者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各种娱乐或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自认为前途暗淡,毫无希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企图自杀 (3)意志与行为改变:患者意志活动减低,很难专心致志地工作,尽管...

有自杀倾向怎么办,怎样阻止自杀的念头?
答:我不反感自杀,也有过自杀的念头,不过机会只有一次,所以自杀不着急,什么时候都可以,死之前把想做的事都做了,不留遗憾,死不仅是终点,也是一种解脱 我现在还有很多愿望没完成,所以不会死,好好努力完成梦想。然后再死 PS我和楼主家境类似,所以我不像其他人觉得自杀是多么天大的事。我觉得人生的...

没受什么刺激却有自杀倾向,是不是心理疾病
答:聪明机敏,是科学家,博士人材 一般的特点 十问九不应 事事做旁观者,做分析 爱冷嘲热讽 事事只跟从自己想法,很少顾及别人感受 抗拒情感投入 感情抽离 不健康的特点 逃避,脱离人群 充满敌意,憎恨世界,甚至觉得整个人类都是邪恶麻烦的 与现实脱节,不知许多事情为何会发生 精神极度紧张 有自杀的危机 ...

...心烦,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想跟人说话,有自杀倾向?
答:我觉得这事应该是心理压力太大了 方法之一:运用积极目标的力量 这种方法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当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要自觉提高自己注意力和专心能力的目标时,你就会发现,你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这种能力有了迅速的发展和变化。同学们要在训练中完成这个进步。要有一个目标,就是从现在开始我比...

我有自杀倾向怎么办,走入了人生最痛苦的时期
答:为了目标,我要活着。即使明天存在着不可知和恐惧,灾难,我也要拥有明天。痛苦并快乐的活着!另外,你所谓的“真正的躯体”是什么,你了解吗?暂且活着,自己探索吧。假如你哪天想要自杀的话,告诉我。与其自杀,不如把你生命交给我吧,我会让你生命的价值得到展现的!如有得罪之处,妄请原谅!

为什么我脑子里是不是就会冒出自杀的念头?
答:你脑子里时不时的就冒出自发自杀的念头,主要是家庭的不幸,不敢面对现实,无法接受父母不在一起的现实,作为子女无权或无法改父母状况,只能从做好自己开始,以免自己的生活重蹈覆辙

有自杀倾向,怎么办?
答:我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你要需要帮助可以和我联系,我们可以聊聊。但在这,我要对你说其实人这一辈子,除非你去逃避,否则有许多磨难要经历。你的这个情况是有点不好,但也不算什么。从问题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才是关键。遇到困难,去想办法应对,逃避最终带来的还是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