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生产工具? 我国古代有哪些农耕用具?

作者&投稿:茌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风车。吹去稻谷麦类粮食的草屑瘪粒等杂质的工具。上方朝一边的出口的出杂质,下方的朝下的出口的出粮食。
2.石磨。石制的磨干粉、水糊的工具。下盘固定,上盘旋转,上盘的圆洞添原料,下盘的周围出干粉、水糊。
3.木犁。耕地的农具。用畜力、人力或机器等牵引。因主部件为木材,故称木犁或土犁,以别于后来铁制的双铧犁等。
4.耙。有钉齿耙和圆盘耙等。用于碎土、平地和消灭杂草的整地农具。
5.蓑衣和连枷。蓑衣用竹叶或草、棕编成的雨披。连枷是农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
6.纺车。手摇或脚踏的有轮子的纺纱或纺线工具。此图是手摇的。
7.草鞋器。用稻秆或草茎等编制的鞋用的工具。
8.轧籽机。轧出棉花籽的工具。
9.碓。舂米的工具。用脚连续踏动木杠后端,前端石头一起一落,舂砸下面石臼中的米粮(使谷成米或使米成粉)。此图是简单的碓。只是一个石臼,外加一根杵或木槌。
10.水车。利用带刮板的链带(条)或系汲筒的水轮,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一种提水工具。通常由人力、畜力、水力、风力或电力带动旋转。有龙骨水车、风力水车、管链水车等。此图是龙骨水车的车槽、刮板部分。龙骨水车一种由车槽、刮板、木链、木齿轮等组成的水车。公元168-189年逐渐应用,流传至今。用人力、畜力或风力带动,能连续提水,提水高度一般为1~2米。
11.箪和笼。箪是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白居易《观刈麦》诗“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笼是用竹片编成的盛物的器具。
12.油篓和木桶。油篓是盛东西的器具,用竹或荆条等编成。木桶是盛东西的器具,多为圆形,大多有提梁。
13.石臼和舂米杵。石臼用石凿成的舂米谷等物的器具。舂米杵都在一米左右长,两头粗中间把手处较细,每个重约三公斤。把东西放在石臼或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压米粉的动作叫舂。是黎族人特有的一种劳动方式。
14.打谷板。打谷子用的农具。
15.畚箕。用柳条、蒲草或竹篾编织的盛物器具。也可作簸箕用。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的器具。

我国古代生产工具有哪些~

原始社会用打制石器,木棍,石块,后来有磨制石器,骨制的耒耜,石刀,骨针等都是磨制的,后来原始社会末期有青铜具出现,到了夏朝,青铜具得到推广,商朝有青铜具的生产工具,到了西周,青铜具一般都是用于祭祀,东周·春秋末期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推广,这也是封建社会形成的铺垫

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远古);

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

春秋战国:铁农具日益普遍,牛耕开始;

汉代:安装犁壁,牛耕普遍,出现耧车和代田法;

唐代:曲辕犁的发明;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等。

古代农业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

多元交汇的农业起源;从耒耜到曲辕犁的生产工具的进步

水利设施的逐完善;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的演变

4.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和狭隘性:脆弱性:

(二)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农耕经济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日益完善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小型化,中华大地上出现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关系相应地随之发生变化,土地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战国时期逐步确立起封建土地私有制以不同形式的土地抽有制为基础,农村劳动力的身份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总体趋势是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本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究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村劳动力身份的变化。

古代生产工具发明的三个阶段及发明时间是什么
答:我国古代的生产工具,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生产工具的石器时代,或者说是生产工具的非金属时代。第二个大的发展阶段,进入了青铜器时代。第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铁器时代,或者说叫古典机具时代。旧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一般认为这段时期在距今约250万年-约1万年前。中石器时代...

随着生产力发展,农用工具有哪些进步?
答: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我们从最原始的石器时代到农业时代,再到现在的工业时代,显而易见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农业机械不断更新换代,耕作更轻松,更省力。我们的农用工具有了极大的进步。与以前相比,现在农民的生活更加简单快捷。下面分别以拖拉机、抽水机以及收割机为例进行说明。拖拉机 新型农用...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是什么?
答:工具:河姆渡人:石锛、骨耜,类似后世的铲,是翻土农具。以木器骨器为主。半坡人:石铲、石锄、石镰、石磨。以石器为主。简介:一、河姆渡人:1、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过定居生活,住 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和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

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生产工具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答:山顶洞人 1、生产工具:打制石器,会磨光,钻孔。2、劳动方式:采集,渔猎。3、社会组织:氏族公社。4、人际关系:群居。北京人 1、生产工具:打制石器。2、劳动方式:采集,狩猎。3、社会组织:原始人群。4、人际关系:群居。

锯子是古代人民的劳动工具,算是一项伟大发明,那它是如何流传民间的?
答:他想,若做成一锯齿状的砍伐工具,是否同样锋利?于是他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试锯小树,成果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有者折断,有者变钝,需要更换...

过去的劳动工具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
答:不同(如下图所示,左边为电锯,是现代劳动工具;右边为石凿,是过去的劳动工具):1、先进程度和效率不同。过去的劳动工具从石器到斧头镐子,而现在使用电锯一类,效率更快,更先进。2、劳动工具创造成果不同。过去以实物创造实物,比如用镰刀割麦子,现在用电脑得到的劳动成果是虚拟的,但也是有价值...

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答:4、再生能力强。小农经济生产能力低下,遇有天灾人祸很容易破产。但其规模小、生产工具简单易备、工艺技术传统易掌握、生产是自给自足和简单再生产, 这样的生产条件很容易具备。小农只要有一小块土地, 就能依靠自家劳动力开始恢复生产。5、经济管理是家庭管理与生产经营合二为一。小农经济是以农家家庭...

现代经济学的生产要素是什么?要详细具体的。
答:但是,当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的情况,它们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要素。它们要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就必须结合起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人类生产的一般条件,没有它们的结合,就没有社会生产劳动。但由于生产条件及其结合方式的差异,使社会区分成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会有新的生产要素...

工业材料有哪些?
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在整个原材料中所占比重将超过由农业生产的原材料,并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大力发展工功生产的原材料是解决原材料问题的主要方向,但在目前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它主要用于生产生产资料、日用品和穿着用品等,还不能取代食品、纺织、造纸等工业所需的由农业生产的原材料。故农业生产...

生产资料分哪两种?以什么为主体
答:在不同的社会经济中,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的不一样,导致生产资料性质也不同。具体来说有四种 [2] : 第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没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无产阶级,只有在资本家的支配下,才能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生产资料就这样成为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