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区的建置沿革

作者&投稿:弘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云岩区境,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置顺元路军民宣慰司,属湖广行省。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为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元末降为顺元路军民安抚司,今区境均属其管辖。
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贵州宣慰司,隶四川行省。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改隶贵州行省。今区境均在其辖下。明隆庆二年(1568年)移程番府入省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今区域是府城附郭。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置新贵县,今区境为其附郭。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贵阳府升贵阳军民府,辖地含今区境。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贵州前卫,设置贵筑县,贵筑县辖9里。其中的红边里、西上里、南隅里等均在今云岩区境域。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贵阳府亲领8保,其中内城东北保、西北保及外城西南、东南、东北、西北等保所辖地范围大部分在今云岩区境域。清乾隆四十六年八月(1781年9月)以贵筑县北门外(今喷水池以北地区)新城日繁,商贾云集,令将贵筑县丞移驻新城,就近稽查(新城在今区域)。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初四日,贵州光复,成立贵州军政府,后改贵州省公署;治所地址一直在今省府路贵山苑小区内。
民国三年(1914年)1月改贵阳府为贵阳县,同年8月将贵州分为黔中、贵西、镇远三道,贵阳县属黔中道管辖,今区境均在贵阳县辖境内。民国九年(1920年),废黔中道,贵阳县直属于省。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1日贵阳市正式成立,贵阳设市之初,仍然沿袭旧制,城市治安由警察局管理,警察局之下设5个分局,警察分局有行政职权,分局之下设联保,联保之下设保、甲。当时,警察一分局驻中华北路,警察二分局驻中华中路,警察三分局驻公园北路。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经贵州省政府核准,将原来5个警察分局下辖的22个联保改为20个镇,各镇建立镇公所。这20个镇当中的毓秀镇等13个镇在今区境。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将贵阳市的20个镇裁撤,成立9个区,区级政权之下未设乡、镇,区公所直接领管保,这一建置直到1949年11月贵阳解放都未再变动。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1月22日,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代表接管贵阳市的一、二、三及七、九区公所隶属今云岩区境。
1950年5月,将原来的9个区划为7个区。
1952年8月,贵阳市郊的五至七区管辖范围又改划为5个乡,36个行政村。
1953年6月,又将郊区的5个乡改为7个乡、8个办事处。
1954年,将贵筑县划拨给贵阳市管辖,原来由贵筑县乌当区下辖的偏坡、雅关、渔安划为乡。将大宅吉、小宅吉、建水、市北村、大洼、桥下等村划归大洼乡;黔灵、香狮、头桥、中寨、黄泥田等村划归头桥乡;东山一带划归东山乡。
1954年,贵阳市将郊区的8个街道划归两城区。
1955年8月,贵阳市第一区更名为云岩区,第二区就更名为富水区。
1982年8月,云岩区下辖14个街道及黔灵公社。
1984年6月,撤销黔灵人民公社,建立黔灵乡。
1989年1月,在贵乌路、北京路街道、黔灵乡的大宅吉、小宅吉为主的一部分地区(东至贵乌路的半边街,南至盐务街,西至雅关、南垭路,北到麻冲地区)划出建立宅吉街道。
2000年4月,撤销黔灵乡,建立黔灵镇。云岩区下辖1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
2001年,全区辖15个街道、1个镇,112个社区、13个村。
2009年,全区共18个街道,1个镇,134个社区,19个村。
2012年,全区共1个镇、26个社区。



建置沿革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发展烙印,通过对某地区建置沿革的研究,可以了解其历史发展演变历程。福建建置~

B 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福建设置节度使,是在唐朝;宣慰使司是元朝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朝朱元璋在地方设置三司:布政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监察。因此应该选择B。选错的同学是因为对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把握不到位,主要是布政使司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

乾 县 建 置 沿 革

乾县古属雍州之域,西周时为周朝王畿,东周时属秦地,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本境始置好寺县,治城在今县城东好寺村,秦统一后,好寺县归内史管辖。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好寺县属右扶风。汉光武帝六年(公元30年)撤销好寺县,并人池阳县。晋惠帝元康年间(公元291年),分池阳县西部再置好寺县。北魏方武帝始光元年(424年),池阳县更名宁县夷,领本境东部地区,属咸阳郡,而后将好寺县改为右扶风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分好寺西部置漠西县。隋文帝开皇17年(597年)改漠西县为上宜县。唐太宗贞观八年(643年)废上宜县。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分好寺、礼泉、始平、武功、永寿五县置奉天县,治城即今乾县县城。唐昭宗乾宁2年(895年)在奉天县置乾州。中华民国年(1912年)改乾州为乾县,隶属关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乾县直属陕西省。1949年5月, 乾县成立人民政府,受陕甘宁边区政府彬县分区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乾县隶属陕西省宝鸡专区,1956年改为省辖. 1 9 5 8年礼泉、永寿两县并入乾县,仍由省辖. 1961年1月改属咸阳市,1961年8月三县分治,归属咸阳专区。1984年咸阳地区改为咸阳市,乾县为咸阳市属县。

雁石镇的建置沿革
答:后即建立龙岩县第八区(岩山区)、第九区(雁厦区)。成立区人民民主政府,区设在芹园、雁石。1950年2月,调整为第十区。1950年10月1日,区人民政府又改为岩山、雁厦区公所。1951年冬,撤消岩山区,岩山片并入雁厦区,白岩片并入附城区。1955年12月,雁厦区改称雁石区。1957年上半年,撤区...

方前镇的建置沿革
答:方前古名双岩,因其岩形状似蝉,又叫放蝉,明洪武四年(1371)始,以谐音书为方前。宋时为天台县积石乡三十七都同仙里。明清沿袭旧称为三十七都一图。民国28年(1939),磐安设县正式划入,称飞山乡。1958年9月,为盘山公社飞山管理区(大队)。1961年,改称飞山公社。1966年,更名为方前公社。197...

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
答:辛亥革命后,阿尔泰改设办事长官,直隶中央。1919年改设置阿山道,阿尔泰正式归并新疆。1949年12月改称阿山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改称为阿勒泰专区,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979年称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至今。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部,阿尔泰山南麓。位于东经85...

灵岩山寺的历史沿革
答:灵岩山寺在春秋时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馆娃宫故址。东晋时,司空陆玩曾居于灵岩山,因得闻佛法,故舍宅为寺,成为灵岩道场之开端。 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年),智积来此讲经弘法,将之扩充为秀峰寺,佛寺建置更趋完善。据传为大哀经(竺法护译)中所述之智积菩萨应化之道场。唐玄宗天宝年间...

清塘镇的建置沿革
答:因镇政府驻地位于“清塘村”而得名。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营乐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濂溪乡。1950年9月为第六区清塘乡。 1955年5月为洪家宅区清塘乡。1956年6月撤区并乡,为清塘乡。1958年10月为五一人民公社一部分。 1959年4月属月岩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第六区(驻月岩),设...

江口的详细镇情
答:【建置沿革】 封开县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也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岭南设交洲,下辖两广及交趾(今越南)一带地区,刺史治设在封开,使封开成为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封开在汉初取名广信,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至宋代将...

三元区的建置沿革
答:下辖城关、列东、列西3个分社;1963年,与明溪县分开建置,改称三明市,隶属三明专员公署;1970年地辖三明市下属城区办事处与陈大、岩前、莘口、中村4个公社管委会和荆西镇政府。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三明地区行政公署,原地辖三明市改为省辖市,设置市辖县级三元行政区。

温州都有哪些县区
答:截止2018年末温州市辖4区、2市、5县。4区为:鹿城、龙湾、瓯海、洞头 。2市为:瑞安、乐清。5县为: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 。温州全市有66个街道、93个镇、26个乡,5385个建制村,146个居委会、260个城市社区。温州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区。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建置沿革
答:东晋至南朝宋、齐为武陵郡舞阳县地,梁至陈为南阳郡龙檦县地。隋为沅陵郡龙檦县地。唐为叙州朗溪县南僚地,唐代中期由侗族大姓杨氏曾自称诚州、徽州(其域甚小,诚州仅渠水滩头一带,徽州仅今绥宁东山一带)。元和中,会溪“蛮”举事,被平定后,诚、徽州消失。 五代,马殷遣吕师周破飞山后,...

石场乡历史沿革
答:石场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它的早期名称,原名石革闹。在民国中期,这个地名被改为"石革闹场",随后简称为我们熟知的"石场"。随着金沙县的成立,为了与之呼应,当地的建置被命名为激扬镇,尽管其发音与石场相似。直到1943年,正式确定名为"石场",从此成为行政区域的名称。到了1991年底,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