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意思 你怎么看<<文心雕龙>>这本书?其书名是什么意思?拜托各位了...

作者&投稿:鱼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书名的意思,“文心”谓“为文之用心”,“雕龙”取战国时驺奭长于口辩、被称为“雕龙奭”典故,指精细如雕龙纹一般进行研讨。合起来,“文心雕龙”等于是“文章写作精义”。

单就这句刘勰对书名的解释: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 都会有相反的理解和看法。

仅举一个不同说法,我认为也言之成理:有的研究者认为刘勰在“援古以证今”的做法上是有保留的。他举“驺奭”为例,只是用作反面教员,实际上是要摆脱与他的联系。例如郭晋稀《文心雕龙注释》中将上文译作:
从古以来的文章,都是雕章琢句文采纷披,因此书名又叫“雕龙”,难道只是由于驺奭的绰号叫做“雕龙”,所以采用了它吗?……刘勰的态度似乎很微妙,一方面以为文章贵修饰,一方面又坚决与驺奭划清界限,以为没有受其影响。
(我赞同李庆甲的这个说法) 如果串讲,“文心雕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用雕镂龙文那样精细的功夫去分析文章写作的用心。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文心雕龙》的书名翻译为现代汉语则是:《文术精说》。
(出处:《文心雕龙》书名辨――中国文学网 )PS李庆甲《〈文习雕龙〉书名发微》,这篇文章也值得参考。
最后,如果题主真的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建议:第一,精读《文心雕龙》一书,只有熟悉这本书的内容以及各个章节的关系,才能更好理解该书名;第二,上知网,输入《文心雕龙》书名几个关键字,浏览各家说法,或者择善从之,或者从中得到启发,形成自己的看法。由于本人对也只是泛读过这本书,只能列举一些说法供你参考。

作者:鱼丸陈小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31406/answer/263805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ps:混知乎的果然都不是一班的

文:指文学或文章,但有时也用来指广义的文化、学术;有时指作品的修词、藻饰;有时则指一切事物的花纹、彩色。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夫,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邹奭之群言雕龙也。



《文心雕龙》书名的由来是怎样的?~

《文心雕龙》书名中的“文心”,指的是写文章的用心,“雕龙”指的是要把文章写得如雕绘龙纹一样精美。“文心雕龙”意思是写文章必须用心,就像雕刻龙纹那样细,最终才能创作出美好的文学作品。刘勰正是用这样的一份精美和用心写成了这本书。

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刘勰撰。成书於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在其历史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既为《文心雕龙》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也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反映。 内容《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於道﹐稽诸於圣﹐宗之於经。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等篇较重要﹔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後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主导思想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文心雕龙》中虽然也有某些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但构成它的文学思想纲领及核心的﹐则是儒家的思想。它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的真实性﹐却认为在客观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先天地而生的“道”或“神”。这个“道”或“神”是决定客观世界一切变化的无形的﹑最终的依据。刘勰认为“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原道》)﹐正是圣人著述经典的根本原则。“神道设教”语出《易观彖》:“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把超自然的﹑人格化的“神”及其在现实中的代理人帝王﹐视作理所当然的最高权威。根据这一见解﹐《文心雕龙》不仅进一步发展了荀子﹑特别是扬雄以来的“原道”﹑“宗经”﹑“徵圣”的观点﹐并且将它贯穿到《文心雕龙》一书的一切重要方面﹐成为他立论的根本依据﹐给他的理论染上了一层经学色彩而且带来了许多局限性。例如﹐他认为一切种类的文章都是经典的“枝条”。对当时的各种应用文都设有专目论述﹐却对正在形成的小说不屑一提。 但是﹐《文心雕龙》在论述具体的文学创作活动时﹐却抛弃了经学家的抽象说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文学观﹔而且﹐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富於独创性。因此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心》,教育大师打造的匠心之作
答:《文心》这本书的书名,取《文心雕龙》中的两字,是讲授国文知识、文学知识的书籍。 此书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新旧文化交替的时期,也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度的阶段。本书因其主要面对中学生,以教导年轻人如何写作为主旨而广受欢迎,又因其出自两大著名文人--夏丐尊、叶圣陶之手而又倍受关注,尽管过去近一...

文心雕龙为什么说应用文虽艺文之末流+而政事之先务也
答:以有效的行动为目的的。文心雕龙说应用文虽艺文之末流+而政事之先务也因为以有效的行动为目的的。刘勰明确指出事务文书“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文书作者不仅在其能表现作者的文采风姿,而且也关系到邦国是否祥瑞。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
答: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著作,自成书以来就受到广泛研究,近现代更是出现了“龙学”的专学研究热潮。在国际世界上,《文心雕龙》也具有重要影响,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有专题研究,西方学者也就其中的重要命题进行了讨论。书名释义 在《文心雕龙·序志》中,刘勰将书名...

文心雕龙的作者
答:三、《文心雕龙》全书概况:《文心雕龙》是一部用骈体文写成的广义文章学理论著作,其论述范围涉及刘勰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种文体,即所谓“论文叙笔,囿别区分”。但其论述的重点,又明显偏重于“以雕缛成体”的美文学。《文心雕龙》一书的书名,按照刘勰本人在《序志》篇中的解释:“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原文注解与鉴赏
答:《序志》是全书的总序。古人著书,序皆置于书后,因而《序志》列于《文心雕龙》的末篇。陈懋仁《文章缘起注》云:“序者,所以序作者之意,谓其言次第有序,故曰序也。”刘勰以“序志”名篇,是把为书作“序”和叙述自己的“志向”联系在一起,是作者通过它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的。本篇主要说明撰著《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的主要论述方式是什么?
答:《文心雕龙》写成于齐代。就其本来意义说,这是一本写作指南,而不是文学概论。书名的意思,“文心”谓“为文之用心”,“雕龙”取战国时驺奭长于口辩、被称为“雕龙奭”典故,指精细如雕龙纹一般进行研讨。合起来,“文心雕龙”等于是“文章写作精义”。讨论的对象,是广义的文章,但偏重于文学。书的本意虽是...

文心雕龙讲疏内容简介
答:然而,到了一九九二年,作者对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析,将书名改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文心雕龙讲疏》。这次改名寓意着书籍不仅包含了作者对《文心雕龙》的解读,还有对其创作理念的深度剖析和记录。作者的这一转变可以追溯到一九四六年,当时他在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担任讲师,主讲《文心雕龙》。正...

文心雕龙
答:“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出自《文心雕龙·神思》篇(第278页),可以翻译为:酝酿文思,贵在内心虚静,摆脱杂念。疏通心中的阻碍,洗涤净化精神。书名:《文心雕龙》全译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出版年月:1992年4月 ...

文心雕龙序志原文及翻译
答:此外,本篇对《文心雕龙》书名的解释,对安排全书内容的说明,为我们理解和研究《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这部书所以称为“文心”,因为是说明在写作文章时的用心的。从前涓子曾写过一部《琴心》,王孙子也曾写过一部《巧心》,可见“心”这个词好得很,所以用做这部书的书名。自古以来的文章都...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是什么意思?
答:“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的意思是这部书之所以称为“文心”,是用来说明在写作文章时的用心的。这句话的出处:出自南·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原文: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