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功名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仇由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韩非子功名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推进而名成。

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穷之令,故曰明主。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则临千仞之谷,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

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故臣主同欲而异使。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故曰,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车,事若马。故人有余力易于应,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者不足于力,亲近者不足于信,成名者不足于势。近者不亲,而远者不结,则名不称实者也。

2、翻译

英明的君主之所以立功成名的条件有四项:一是天时,二是人心,三是技能,四是势位。不顺应天时,即使十个尧也不能使冬天里结出一个穗子;违背人心,即使是孟贲、夏育这样的勇士也不能逼迫人使出全部的力气。

所以掌握了天时不努力庄稼也会自行生长,获得了人心就算不督促民众也会自我勉励;依靠技能就算你不着急也会很快成功;有了威势和地位即使你不追求也会建立功名。事情就像水自然向下流,就像船浮在水面上。

遵守自然的规律,推行畅通无阻的法令,所以叫做英明的君主。只有才能没有势位,即使是贤德的人也不能制服无德无才的人。所以将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上,那么它就可以俯视千仞深的山涧,不是木材长高了,是它处的地位很高。

夏桀做了天子,能控制天下,不是他的德才好,是他的权势重。所以短的东西因为地位高而俯视千仞,无德无才的人因为权势可以控制贤德的人。君主,全天下的人合力来拥戴他,所以地位巩固;大众同心且共同拥立他,所以他尊贵。

因此人有多余的力量就容易响应君主的号召,而有了超人的技能就容易办成事。想为君主立功的人力量不够,和君主亲近的人诚信不够,要拥戴君主成名的人没有权势,贴身的人不贴心,而关系远的人不来结交,那么君主的名声和实际就不相符了。

韩非子人物简介和主要影响及其历史成就:

1、韩非子人物简介

韩非,后世人尊称其为“韩非子”或“韩子”,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人。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韩非师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但观念与其不同,没有承袭儒家思想。

“喜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把法家的思想提高到了宇宙论的高度,从而构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系统。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

2、主要影响

(1)思想理论: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著作。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社会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2)法治思想

韩非的法治思想是以进化的历史观作为推行法治的理论基础,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作为奋斗理想和目标,以“以法治国”作为他思想学说的核心。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他观察事物和斗争的武器,它们有机联系,浑然一体,构成了韩非的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3、文学成就

韩非有轻微口吃,但却是文笔流畅的优秀作家。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韩非的《孤愤》《五蠹》《说难》《说林》《内储》五书,十万余言,字里行间,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韩非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答: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庄子二则》1、原文⑴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仲尼弟子列传原文及翻译
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子华使於齐,冉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巫马施字子旗。少孔子三十岁。陈司败问孔子曰:“鲁昭公知礼乎?”孔子曰...

孙叔敖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答:关于孙叔敖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1、原文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

《仲尼弟子列传》古诗原文及翻译
答:2010-07-20 求《仲尼弟子列传》全文翻译 2 2016-06-01 仲尼弟子列传的原文 6 2013-10-06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翻译 在线等 15 2013-04-19 翻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仲由,字子路==一直到是时子贡... 68 2017-03-18 谁帮我找《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仲由篇的翻译一下!急急急 2009-09-12 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及原文
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篇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先秦...

文言文阅读孔颖达翻译
答:1. 《孔颖达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

君子谓祁奚文言文翻译
答:4. 急需《祁奚举贤》的翻译~~ 原文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③?”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④。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⑤也可。”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

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的意思
答:你的的弟弟聪明亮察,做事果断,身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这句话出自《晋书·宣帝纪》。原文:尚书清河崔琰与帝兄朗善,亦谓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译文:时任尚书的清河人士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关系好,曾对司马朗说:“你的的弟弟聪明亮察,做事果断,身姿...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
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篇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答: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和注释如下:庄子一则《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