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询的功绩可与汉武帝比肩,甚至略胜一筹,为何名声不如汉武帝大? 汉宣帝用一生将大汉带到辉煌时期,为何名声却没有汉武帝大?

作者&投稿:叱干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在他的统治下,汉朝被推向了繁荣的巅峰,成为了综合国力在当时最为强盛的国家,刘询也因此成为当时正式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

汉武帝刘彻从为政举策等方面来讲也是一代明君,但是明显没有汉宣帝的高,而且,对历史上的影响也有着些许争议,但是汉武帝在历史上却有着比汉宣帝更加深远的影响和更高的声望,这是为什么呢?

武帝虽不及宣帝成就高,但开辟了先河奠定了基础

有一句话“华夏帝制,起于始皇,立于汉武 。”其中的立于汉武就是说的汉武帝,可见汉武帝对中国的历史有多大的影响了。

首先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一建议虽然让其他法治思想被压制,不能得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好局面,但是这一举策让,儒学在中国古代站稳了脚跟,也为汉朝对天下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推广儒学的同时,并没有减少对法治的重视,汉武帝通过利用法制使得诸侯王不得不分封诸子为候,实行推恩令,大大的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这种以儒为主、以法为辅的治理方式,不仅让百姓可以放心朝廷对百姓是关心的,而且加强了对官员的要求,减少了官员剥削平民的现象。

在军事方面,汉武帝征战四方,任用贤才,使中国的疆土得以开阔,并且成为了历史上的几个“第一”。汉武帝从继位到去世,一直都在和匈奴以及非汉朝的势力作战,一生都在致力于开拓汉朝的疆土,在北边,任用卫青、霍去病等人一直在对抗匈奴,西边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西域市场,并且开辟了丝绸之路,使得汉朝对外贸易更加便利,南边开拓了闽越,除此之外,征服朝鲜,开拓西南,为汉朝的疆土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什么宣帝不及武帝有名,但却把汉朝推向了发展的高潮?

刘询出生时遇上了巫蛊之祸,年仅五个月的他受牵连入狱,直到五年后快要去世的武帝仿佛醒悟过来,大赦天下才得以出狱,童年实惨。

后来昭帝驾崩,刘询被霍光推上皇位,其实就是个傀儡皇帝,但刘询用自己的智慧韬光养晦、熬死了霍光,之后将霍家势力连根拔起,刘询的亲政之路足可见其智慧与能力。

宣帝时期高于武帝的一个原因是,武帝重视武治,而宣帝既重文治又重武治,文武全面开花。由于刘询早年身世坎坷,常年在民间流浪,就算后来被接到宫中,也经常偷跑出来玩,所以深知民间疾苦,更加体恤百姓,对于百姓也是宽厚有加,对于百姓之中的恶性采取的是宽大处理的手段而不是强治,得以俘获民心。

在经济上整顿了武帝昭帝时在工商管理政策方面的诸多弊端,严格治理贪污腐败等。由于宣帝时期政治清明,才能让手持《史记》的杨恽放心的传播《史记》,得以让《史记》来到世人面前。

在军事方面,宣帝继续向西征服匈奴。由于有了武帝时期四处征战的战果,让四周各国对汉朝有了敬畏之心,乖乖臣服于汉朝,所以宣帝才能在进击匈奴时不动用自己国家的兵力,而是巧妙地利用臣服于自己国家的外来军队。加上匈奴内乱,使汉朝击败匈奴更加轻松,匈奴呼韩邪单于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于是于公元前51年,亲自前往长安,正式向汉朝屈服称臣,汉朝和匈奴开始了一段比较和平的时光。

由于文治武治相结合,加上宣帝深明大义,宽厚待人,为政清明,加上武帝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汉朝推向了鼎盛时期,政治一片清明,宣帝也被尊为一代明君。

但是如果没有武帝时期四处征战,攻打匈奴奠定的基础,没有武帝将儒家思想推到崇高的境界所奠定的思想文化基础,宣帝把汉朝推向顶峰恐怕也不会这么轻松。再加上在宣帝之前,前有刘邦,后有武帝刘彻两大名人,在汉朝皇帝里面,他的锋芒也被遮盖了些,所以知名度才不如武帝。



因为汉武帝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是拥有丰功伟绩的君王之一。而汉宣帝是汉武帝的曾孙,在汉朝中期,是在前期其祖先的基础之下形成的功绩。

因为汉武帝遵从儒学为汉朝对天下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法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汉朝的疆土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说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的一些事情都非常的厉害,但是他是一个不得百姓所信任的人。

和汉武帝比,汉宣帝功绩更大,为何名声远不如汉武帝流传的广呢?~

因为汉武帝腿型仁政,但是他对外的态度却十分强硬,汉宣帝在历史的功绩虽然很大,但是他只是后继者而非开创者,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这就好比汉武帝吭哧吭哧挖了个井,但是他还没喝到水就去世了,后来汉宣帝来到这里,看到有口井,决定打水,这个水井果然没有让他失望。所以汉宣帝是继承了汉武帝的功劳。

01、汉朝推行儒家思想,所以百姓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受
汉武帝统治时期,他就选择了和秦朝完全不一样的方式,推行儒家思想。这时候的儒家思想已经进行了改变,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种思想通过对百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就会有一种集体荣誉感,觉得自己也是这里的一份子,就应该为汉朝出一份力。这就让百姓们空前团结,也更加尊敬统治者。然而到了汉宣帝,只是接着使用前朝的方式,没有进行创新,所以大家更偏爱汉武帝。

02、汉武帝强硬的对外扩张方式,让匈奴不敢前进半步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他选择了一种非常强有力的方式来对抗匈奴,卫青、霍去病都是当时的名将,他们把匈奴打得四分五裂,这样长期和其他民族的对抗终于有了一个不错的结果,这就让大家觉得君王的政策是非常对的。加上之前匈奴屡犯边境,两相对比,自然就更加凸显功绩了。汉宣帝的成果,也是因为汉武帝打好了基础,他自己并没有更好的缓解的方式。

03、汉武帝的故事被人们写在诗文里或者拍成电视剧
汉武帝这个人能流传至今,主要还是人们在古诗或者文章里面,对他都十分称颂。比方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就是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前几年关于汉朝的电视剧也有很多,比方说《大汉天子》,歌颂得就是汉武帝。所以我们对汉武帝更加熟悉。而关于汉宣帝的影视和诗文少之又少,不是专业的学者很少了解,所以他名声一般般。

汉宣帝在位期间在政策主张方面缺乏独立性,西汉时期沿用的政策制度,大多数都是汉武帝时期留下的,而这是都不是汉宣帝自己创造的。汉宣帝提出的大部分政策,本质上是对前朝政策的一种完善。虽然汉武帝提出了一些政策主张很有创造性,但是这些政策有时也会带来一些弊端。而汉宣帝就对这些政策进行修正,不过因为缺乏独立创造性,所以不给后世所注意。

其次就是在汉宣帝时期没有发生过惊天动地的事情。众所周知,汉宣帝登基以后,更加注意农业生产,加强休养生息政策,军事外交方面也更加理智,没有过多穷兵窦武。所以在汉宣帝时期既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事,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恶事。所以这样一来,反而也没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就是汉武帝以只做一件事让人记忆深刻。比如汉武帝一生都跟匈奴死磕,为了做好这件事,他几乎不怎么管其他事情。而汉宣帝上台以后,所面临的是一个被汉武帝搞得千疮万孔的国家,他要兼顾的事是在太多了。如果只做一件事情,可能西汉在他手里就完了,所以什么事都管的汉武帝,就没能给后世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合以上原因可以看出,尽管汉宣帝在文治方面甚至比汉武帝还高,而且西汉也在他的治理下达到最辉煌的时期,但是显然汉武帝的名气要比汉宣帝大的多,就是和以上三个原因有关。

为什么说汉宣帝刘病已(刘询)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呢?
答:图为航拍汉宣帝刘询的杜陵。西汉末期文学家刘向曾评价刘病已,称他的智慧和眼光超过先祖汉文帝。即位2年后,刘病已就为曾祖汉武帝上尊号和庙号,他向世人展示自己就是汉武帝的嫡系遗脉,来争取最大的政治资本,然后与已把权多年的霍光展开争斗,培养一批忠信大臣,只待时机成熟。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

为什么说汉宣帝刘病已(刘询)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呢?
答:汉宣帝是继刘邦、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之后的西汉的第七代帝王,他生于公元前91年,卒于公元前49年,本名刘病已。为了让百姓更容易避讳,汉宣帝自己后来更名为询,由此能体现出他的民生情怀。汉宣帝刘询作为卫太子刘据的孙子,他出生才几个月,就因"巫蛊之祸"而身陷囹圄,后来又流落民间...

为什么说汉宣帝刘病已(刘询)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呢?
答:一系列惠农措施,使得农业连年丰收,尤其是三辅、河东等郡。为防止“谷贱伤农”,宣帝还在边疆地区设立了常平仓,即粮食价格低的时候,加价收购;价格高的时候,降价售出,稳定粮价。以至于在宣帝时期,出现了西汉历史上最低的粮食价格,谷石五钱。汉武帝时期,连年征战,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一石谷一...

汉宣帝刘询为什么贡献很大却名气很小
答:首先,第一个方面就是因为与珠玉在前,汉武帝作为汉朝贡献最大的皇帝,创造了很多第一。在汉朝的名气可是最高的,至于汉宣帝时期囊括西域也是在汉武帝时期开拓的基础上才实现的。所以在名气方面,汉宣帝刘询怎么能和汉武帝相比呢?其次就是汉宣帝选择继承人不当!西汉的衰败就是因为汉宣帝选人不当,...

为何说汉宣帝刘病已的成就,不低于汉武帝?
答:在民间还发展农业,对外也能使得那些匈奴臣服于他,巩固了当时西汉与其他各部落的关系。可以说他是一位非常开明的君王,他是西汉的第7个皇帝,原名是刘病已,但因为这个名字过于平常,为了避讳,后来他才改了名字叫刘询,从这一点上其实也能看得出来他体恤老百姓。他是汉武帝的曾孙,但他的出身其实...

汉宣帝刘询在文治武功上都高于汉武帝 声望为何远远不如汉武帝
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汉武帝和汉宣帝两人取得的政绩。因为对于汉宣帝的文治武功高于汉武帝这件事情,很多人是非常质疑的。我们先来说说汉武帝。汉武帝的庙号之所以是“武”,是因为汉武帝时期,汉朝的武力值的确是非常强盛的。汉武帝时期,是汉朝发动战争最多的时期,因此说汉武帝穷兵黩武...

与汉武帝相比,汉宣帝在边疆问题上有哪些贡献
答:然而下图汉代疆域的奠定,也离不开另外一位传奇帝王,宣帝刘询。刘询(前91年—前49年),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西汉著名的孝宣之治的开创者。也对于汉代疆域的开拓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图中的西域都护府是初中课本上便...

汉宣帝的名气,为何会比汉武帝相差那么远?
答:将刘彻以及刘询看作是两本不同的书,那么汉武帝无疑要吸引我们,刘询就像一本言辞优美,融会贯通的好书,但也显得太过无味。一是因为刘彻名气太过响亮,能比他还厉害的帝王,在古代应该没多少。第二就是因为刘询自身太过平淡,确实是位好帝王,但没有更多的细节可供挖掘。第三就是这两人的影视作品...

汉宣帝刘询让西汉王朝达到了强盛的巅峰,为什么知名度不高?
答:三、汉武帝以只做一件事而让人记忆深刻。汉武帝几乎一生都在和匈奴死磕。为了做好这件事,他几乎不怎么管其他事情。汉武帝实际上是幸运的,因为“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给他带来了很大红利,他可以慢慢地消耗这些红利,把打匈奴这件事做好,做彻底,做得在历史上名声大噪。汉宣帝不行。汉宣帝上台...

汉宣帝和汉武帝相比谁更厉害
答:只不过名声不太响亮。而宣帝除了文治武功之外,还让百姓安居乐业,感内恩朝廷的厚德。这一点上宣帝远远超过了武帝。所以综合来讲,宣帝是被严重低估和忽视的明君。他无论是能力还是政绩,都是不亚于武帝的。只不过当我们熟悉汉代历史之后,就会明白汉武帝和汉宣帝两个人都容是汉朝不可替代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