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解释井段与储层划分 测井解释评价的主要储层参数有哪些

作者&投稿:植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声速测井与电阻率测井组合,进行储层评价的基本公式是: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t=(1-Ф)△tma+Ф△tf

式中:F——地层因素;I—地层电阻率指数;Ro——100%饱和地层水的岩石电阻率,Ω·m;Rw——岩石中所含地层水的电阻率,Ω·m;φ——岩石有效孔隙度,小数;a,b——与岩石性质有关的常数;m——胶结指数;n——饱和度指数;Sw——岩石含水饱和度,小数;Rmf——钻井液滤液电阻率,Ω·m;Rxo——冲洗带电阻率,Ω·m;Rt——地层电阻率,Ω·m;Sxo——冲洗带含水饱和度,小数;△t——地层声波时差,μs/m;△tma——岩石骨架声波时差,μs/m (砂岩182μs/m,灰岩155μs/m,白云岩141μs/m);△tf——地层流体声波时差,μs/m (淡水620μs/m)。

式中a,b,m,n,△tma与岩性有关,地层水电阻率Rw与地层水含盐量有关,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流体时差△tf与泥浆性质有关。其中岩性和Rw与地质条件有关,是储层评价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将井剖面划分成若干个岩性和地层水电阻率相对稳定的解释井段是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的首要工作,以便对每个解释井段选择相应的测井解释参数,并对同一解释井段内储层的孔隙性、渗透性、含油性及可动油气等进行相互比较,综合判断油、气、水层。

(一) 划分测井解释井段

1. 确定评价井段的地质层位

裸眼井或套管井中,凡是测量了综合测井曲线图的井段,都认为是储层评价井段。它一般包括3类测井方法:岩性孔隙度测井,深、浅、微电阻率测井,辅助测井。这种测量井段可能很长,可能包括不同地质层位和不同含油层系或油气藏,而含油层系或油气藏的划分与地质层位有关。而一个解释井段通常对应于一个油气藏,因为它有同一水动力系统,Rw基本相同。因此,为了划分解释井段,首先要根据标准层和地区经验,将本井评价井段的标准图或组合图与邻井的标准图或组合图进行对比,确定评价井段所属的地质层位,划分井剖面的主要油气层单元,掌握其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特点。

2. 定性判断岩性

确定岩性是测井解释的首要任务,只有岩性清楚了,才能正确地选择测井解释模型和有关的解释参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多种确定岩性的交绘图和快速直观的重叠法,有时还把确定岩性和孔隙度结合起来。

定性划分岩性是人们利用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和读数的相对大小,根据长期生产实践积累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经验) 来划分地层岩性的方法。

为了定性划分岩性,解释人员必须事先掌握如下基本知识:工作地区的地质特点,井剖面的岩性特征,基本岩性是什么,特殊岩性是什么,油气层各级单元与岩性组合的关系如何等。另外,还需要通过一口或几口井较完整的钻井取心或岩屑录井得到的岩心资料与测井资料详细分析对比,总结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规律。在测井方法中,声波、密度及中子是划分岩性的主要方法,微电极和自然电位对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很有用,自然伽马和中子伽马对碳酸盐岩剖面或盐水泥浆砂泥岩剖面很有用,电阻率和井径一般只作参考。具体划分时,应先易后难,抓住主要特征区别对待。

例如:对于淡水泥浆,砂岩、生物灰岩、致密灰岩、泥岩组成的剖面,若测井资料有自然电位、微电极、声波时差及电阻率曲线,则可按以下步骤划分这一岩性剖面:

第一步,根据自然电位曲线和微电极曲线将渗透性和非渗透性岩石分开:砂岩、生物灰岩的自然电位有明显负异常,微电极明显正幅度差;而致密灰岩和泥岩的自然电位基本无异常,微电极无幅度差或有正、负不定的幅度差。

第二步,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和微电极曲线区分砂岩和生物灰岩:砂岩的声波时差高于生物灰岩,而微电极幅度值低于生物灰岩。

第三步,利用电阻率区分泥岩和致密灰岩:致密灰岩为高电阻率,而泥岩为低电阻率。

3. 初步判断油、气、水层

储层评价并不是要评价测量井段内所有的储层,而是要评价可能含油气的地层以及油气层附近的水层,不需要评价连续分布的水层。因此,一个解释井段通常是起于油气层,止于水层,其中可能有一套或多套油、气、水层。这就需要在划分解释井段时,初步判断油、气、水层。

比较法是判断油、气、水层的基本方法。其依据是阿尔奇公式,前提是假设解释井段内储层岩性和孔隙度相近,Rw相同,因而可认为储层的Ro相近,纯水层的Rt最低,而油气层的Rt明显高于水层。油、气、水层一般特征如下 (图5-2):

◎纯水层:深探测电阻率最低,并与浅探测电阻率曲线重叠。自然伽马值低 (自然电位异常幅度最大),井径有缩径现象。录井无油气显示,邻井试油证实为水层。当淡水泥浆时,为明显高侵。泥浆滤液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电阻率,造成浅探测电阻率高于深探测电阻率。

◎油气层:深探测电阻率明显高于纯水层,大约是纯水层电阻率的3~5倍以上,泥浆滤液电阻率与地层水电阻率相近时会出现深探测电阻率大于浅探测电阻率,即两条曲线出现幅度差。自然伽马值低 (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小于邻近的水层),井径有缩径现象。录井油气显示好,邻井试油资料证实为油气层。如果是纯气层中子孔隙度读数明显降低,地层密度读数也明显减小,两条曲线在水层处重叠后在气层处出现幅度。孔隙度较的高的气层会出现声波时差明显增大或出现 “周波跳跃”。

◎油水同层:其特征介于油气层和水层之间,一般出现在油水界面附近。深探测电阻率高于水层,低于油气层。其他测井响应与纯油层的相近。录井油气显示级别低,含油性差。

4. 估计地层水电阻率Rw的变化

Rw变化是划分解释井段的重要依据之一。估计Rw变化的最好方法是看自然电位曲线(图5-3);其次是观察深探测电阻率曲线。通常可比较厚度相近的纯水层的自然电位和深探测电阻率曲线。当不同井段的自然电位幅度和深探测电阻率有明显变化时,则表明它们的地层水电阻率差别较大。

(二) 划分储层

划分储层是用水平的分层线标志出储层的界面和厚度。人工解释是逐层计算参数,逐层评价,而数字处理是逐点计算参数,最后逐层综合评价。

1. 划分储层的要求

划分储层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和评价可能含油气的一切地层,因而划分储层的基本要求是,凡一切可能含油气的地层都要划分出来,而且要适当划分明显的水层。具体要求如下:

(1) 估计为油层、气层、油水同层及含油水层的储层,都必须分层解释。

(2) 电性可疑层 (测井资料怀疑有油气的地层) 或录井显示在油迹级别以上的储层,必须分层。

图5-2 油、气、水层的电测曲线上的响应

(3) 选择出用于确定地层水电阻率的标准水层 (厚度较大、岩性纯、不含油),必须分层。

(4) 当有连续多个水层时,应选靠近油层者分层。

(5) 地质录井和气测有大段油气显示而电性显示不好的一些储层,应在这组储层的顶部选层解释。

2. 划分储层的方法

从上述要求看,所谓划分储层,其实主要是划分那些可能有油气的储层,并且适当划分邻近的水层。因此,分层时不但要注意地层的孔隙性、渗透性,而且要注意地层的含油性。为了按上述要求划分储层 (图5-4),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将本井的第一性资料 (如录井油气显示、试油状况等) 标注在组合测井图上。

(2) 与邻井对比,找出本井的目的层位。把测井资料分为若干解释井段,每段的地层水电阻率或矿化度基本相同。

图5-3 自然电位曲线指示地层水矿化度与电阻率变化

(3) 在解释井段内,以SP(自然电位) 或GR (自然伽马) 为主,找出储层位置;以电阻率资料为主,并结合录井显示和邻井对比,找出最明显的水层和最可能的油气层,然后把其他储层与之逐一比较,按分层要求找出其他可能含油气地层。

(4) 按照划分储层的要求,用水平的分层线逐一标出所要划分的储层界面。这时应注意以下4点:(1)画分层线时,要兼顾所有曲线的合理性。(2)油层、气层及油水同层中有0.5m以上厚度的非渗透夹层时,应把夹层上下分为两个层解释。(3)岩性渐变层的顶界 (顶部渐变层) 或底界 (底部渐变层),应分至岩性渐变结束,纯泥岩或非储层开始为止。(4)在一个厚度较大的储层中,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结论,应按解释结论分层解释。

图5-4 某油田划分碳酸盐岩储层实例



测井解释中I、II、III类储层是以什么为划分标准的?注:塔里木地区~

电阻率曲线
0-100水层,100-400一类,400-1000二类,1000-2000三类,3000--致密层

测井解释评价的主要储层参数有:
  储集层(空隙岩性储集层,裂缝岩性储集层等)、岩性评价(岩石类别,泥质含量,矿物含量等)、储集层物性的评价(孔隙度评价等)、储集层含油性评价(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束缚水等)、产能评价。

测井:
  测井,也叫地球物理测井或矿场地球物理,简称测井,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震、核)之一。石油钻井时,在钻到设计井深深度后都必须进行测井,又称完井电测,以获得各种石油地质及工程技术资料,作为完井和开发油田的原始资料。这种测井习惯上称为裸眼测井。而在油井下完套管后所进行的二系列测井,习惯上称为生产测井或开发测井。其发展大体经历了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成像测井四个阶段。

储层及其分类
答:由于孔隙和裂隙对地层物理性质的影响不同,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所以地层评价中常把储集层按孔隙类型划分,如孔隙性储集层和裂缝性储集层,以及孔隙-裂隙性储集层等。对于孔隙性储集层,按照岩性是否稳定和含泥质情况不同,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储集层测井解释模型,例如,岩性稳定的不含泥质...

不同井区储层分布特征
答:该井区储层主要为古近系储层,总体上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非均质性强,纵向上储层物性变化较大,以苏维依组第一、三岩性段储集性能相对较好,苏维依组第二岩性段仅在迪那202井物性较好,库姆格列木群第一、二、三、四段物性均很差(图6-25)。各岩性段物性特征简述如下。 苏维...

应用测井资料划分油气水层的方法
答: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有利于进行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易于发现资料质量上的一些问题,也便于进行手工解释;其缺点是不能作全井段(或解释井段)的分析,有可能遗漏一些含油气层。图6.7是一口井使用双孔隙度法的处理结果,储层有三个砂层,下部两个砂层的ϕ和ϕw曲线基本重合,表明属于水层;而...

储层类型识别
答:2.4.1 储层试井特征 对于具裂缝性的溶蚀孔、洞层段,试井解释结果其渗透参数、产能系数是最好地反映裂缝存在与否及裂缝发育程度的指数参数。试井解释参数渗透率值一般反映某一井段岩石的平均渗透率大小,若该井段发育有裂缝,则试井解释的渗透率往往比致密的基质渗透率高出一个数量级或几个数量级;...

测井解释评价的地质依据
答:在石灰岩和白云岩中,常见的储集空间有晶间孔隙、粒间孔隙、鲕状孔隙、生物腔体孔隙、裂缝和溶洞等(图6-3)。 从储集层评价及测井解释的观点出发,习惯于将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归纳为两类:原生孔隙(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和次生孔隙(如裂缝、溶洞等)。前者一般较小且分布均匀,渗透率较低(孔隙性碳酸盐岩...

测井解释中I、II、III类储层是以什么为划分标准的?注:塔里木地区_百度知...
答:电阻率曲线 0-100水层,100-400一类,400-1000二类,1000-2000三类,3000--致密层

测井资料定性和快速直观解释
答:孔隙度测井曲线对于划分渗透层也有参考价值,用它可判断储集层孔隙性的好坏,这将有助于识别孔隙性、渗透性较好的储集层。 通常,以自然电位(或自然伽马)、微电极和井径曲线确定渗透层位置后,由微电极曲线确定地层界面。 8.2.2 岩性和孔隙度的快速直观解释 8.2.2.1 用孔隙度测井曲线重叠法识别岩性 在测井解释中,...

储集体常规测井响应特征
答:T4 x井在5360~5418m、5430~5434m、5448~5468m、5548~5596m井段的裂缝综合概率为60%~80%,CAST成像显示该段洞缝很发育,解释为I类储层;在5514~5535m井段的裂缝综合概率为15%,解释为Ⅲ类储层。该井对5358~5413m井段系统测试获日产油350.8m3,天然气2600m3。 TK40 x井在5415~5416.5m、5426~5436m井...

复杂岩性储层的测井解释
答:1.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是水化学沉积岩,通常沉积的厚度较大,岩性较纯,致密坚硬,原生孔隙度小,测井上的响应是以其孔隙度的大小与物理参数对应。例如,小于2%孔隙度的碳酸盐岩,各条测井曲线接近方解石的骨架值;密度达2.7 g/cm3;中子孔隙度接近零;Δt接近180μs/m;电阻率上千欧·米以上;井径接近钻头直径;...

储层成岩演化与成岩阶段划分
答:迪那井区控制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是碳酸盐矿物的沉淀与溶解;东秋5井影响储层的是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的溶解与沉淀。吐孜2井流体矿化度比较低,正处于高溶解阶段;台2井原始的沉积环境控制储层。表5-13 流体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测试 续表 图5-28 库车坳陷古近系成岩阶段分区 (三)成岩阶段划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