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6岁以前,即使再忙也要坚持陪孩子做哪4件事?

作者&投稿:佘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今生活速度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每天下班后都恨不得直接躺在床上。越来越多的父母回家后也是“葛优瘫”,最多举起手玩玩手机。“什么,娃?不知道,全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管了!”年轻的爸妈如是说。

还有一些父母回家后忙于“赶场子”:赶紧把娃接回来,快点吃饭,吃完饭立刻把孩子塞到床上,心里想着“快点睡觉,这样我才能有片刻安宁。”

婷婷和老公也是这么做的,孩子由老人带着,下班回家不需要他们操一点心。不过最近孩子上小学了,夫妻俩慢慢察觉到了不对。

先是孩子特别抗拒上学,比刚上幼儿园时闹得还厉害;再是孩子总是和班级里同学起冲突,老师反映说,孩子总喜欢拿玩具来学校,不让同学碰,老师说了好几次不能带玩具来学校都不听。



最后是孩子开始撒谎,有时会谎称自己肚子疼,企图休假在家,有时说同学把自己文具弄坏要买新的,其实是拿了钱去买零食。

婷婷夫妻俩咨询了儿童教育专家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从孩子小时候就做错了,现在后悔莫及。

即使再忙,父母下班回家后也要做以下四件事,把握住孩子六岁以前人格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给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



1.陪孩子玩耍

想要高质量的陪孩子玩耍,其关键在于互动。不是根据家长的喜好或者想法,而是孩子的兴趣来决定玩什么。过程中,由孩子主导,比如孩子说我要用积木搭个大象,家长不能说:“搭个城堡吧!”

家长需要做的是将语言学习和人际交往规则,以及常识认知等融入到游戏中。比如说:“你搭了一‘头’大象,它‘粗壮’的腿像柱子一样!”类似于加引号的词语,如形容词、量词等都是丰富孩子语言的好素材。不过不需要刻意重读哦!

游戏过程中,家长还应示范轮流、等待、分享、合作等交往规则。比如说:“能给我玩一下奥特曼吗?”“你能帮我递一块积木吗?”

游戏也是拓展孩子常识认知的好机会。比如告诉他:“你看我用两块三角形拼成了正方形,你能做到吗?”不过不能拔苗助长,家长要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可以说:“哪块积木是三角形的?拿给我吧!”



2.回顾今天,准备明天

经过一起游戏后,孩子和父母渐入佳境,是时候谈谈心了。注意这里的谈心不是你一定要告诫孩子什么,更类似于朋友间的聊天。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说一说一天中都做了什么,最喜欢什么,有没有不开心、不明白的事,孩子的心情如何等等。

这个过程将对话重点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乐于沟通,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也通过表达情绪和想法,进一步探索自我,有利于人格养成。

而家长也在对话中更深入地了解了孩子,亲子关系更融洽了。

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为第二天做准备。



比如由孩子挑选想穿的衣服,或者一两件玩具,以及第二天需要带去幼儿园的东西。

3.培养好习惯

差不多一天要结束了,别忘了好习惯时间!事先提醒孩子,“我们还有十分钟就要刷牙睡觉了,做好准备哦!”时间到了,和孩子一起把玩具收纳起来,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尝试将玩具先分类再收纳。以此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树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观念。

同时这个习惯也会影响到入学后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是刷牙,这也是值得坚持的好习惯之一。

最后,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来说,鼓励他们在自己的房间睡觉,这样有利于孩子的独立。不过家长切忌逼迫孩子,如果他们实在害怕,应该先咨询儿童心理医生。



4.亲子阅读

不论是对那些自己睡的或是依旧和父母睡的孩子,睡前阅读都是个很好的入睡准备。首先这会让孩子情绪渐渐平静下来,进入睡眠状态。

其次,父母的陪伴会给孩子安全感。

第三,这样的固定习惯会给孩子一种暗号,告诉他们该睡觉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所有对孩子的影响中,没有什么比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更大的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通过和父母的接触进行学习。因此父母不能将陪伴、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丢给祖父母或者老师。

父母再忙再累,下班后对孩子的陪伴也不可少。坚持下去,父母这笔花在孩子身上投资,在未来,一定会看到回报的。



  1. 平时父母上班比较忙,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孩子,每天至少抽出半个小时陪伴孩子,孩子是需要呵护的。
  2.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好的习惯,一定好温柔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并且帮助孩子改正过来。
  3. 父母不要过于溺爱孩子,如果孩子4岁了,要让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不要什么都代劳。
  4. 父母要鼓励孩子结交朋友,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现在这个社会,沟通能力是特别重要的。


父母再忙也要在孩子学说话时,学走路时,自己能独立吃饭时,第一次去学前班时,这四个时候陪在身边,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陪孩子做游戏,提高智力发展速度。指导孩子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让孩子更加有自信。陪伴孩子睡觉,让他理解爱的呵护。

首先就是高质量的陪孩子玩耍。培养好孩子的好习惯。陪伴孩子阅读,进行亲子阅读。锻炼孩子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

孩子到了什么时期,家长再忙也要自己带?
答:那么本期的内容是:孩子到了这个时期,家长再忙也要自己带,老人带只会越教越差!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加。许多夫妇无法抽出时间照顾孩子,因此他们将照顾孩子的责任交给了老人,但这样做会在后期对孩子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小莉和她的丈夫肖留玉有一个女儿...

即便再忙再累,父母在睡前也要陪孩子做哪三件事?
答:最后一步是放音频故事直到入睡。上面说到,讲故事读绘本不会很久,原因在于一直读下去,孩子会不听的跟你说话,通过手机放故事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快速安静不讲话,有助于入睡。我女儿一般放完两个故事就能入睡。给明天做计划每天睡觉前,家长可以和孩子拿出纸笔,提前计划,在纸上列出各自明日需要做的事项...

孩子6岁前,妈妈们最好自己带孩子,为何有这种说法?
答:李玫瑾教授说,孩子6岁以前的家庭心理抚养,对于孩子的性格成长,是非观念的建立,行为方式的养成,都是非常关键的。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不管。等到孩子长大了,行为出现问题了,我们再去管教孩子,到那时候,已经晚了。有一个家庭,夫妻为了事业,把孩子交给保姆带。保姆真的是一个好的保姆,对孩子细心照顾...

父母不管再忙是否都应该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答:一、不管再忙父母都一定要抽出时间去和孩子沟通交流以前觉得和孩子沟通和孩子交流没有什么用,但是等到长大之后就会发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真的非常有必要,这个也是避免孩子叛逆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式。不管家长再忙都要抽出时间去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孩子每天都在成长,他也遇到过非常...

妈妈再忙,哪个年龄前的孩子也要自己带,好处不止一点?
答:妈妈再忙,哪个年龄前的孩子也要自己带,好处不止一点?亲密的关系亲子沟通 实际上孩子从出生之后就在不断地和父母分离出来,从孩子第一次行走,第一次喊妈妈,第一次出手用餐,大人在开心的前提下,还表示孩子在慢慢独立的,如果这些时长妈妈并没有陪伴孩子,那样直到孩子愈来愈单独之后,便不再必须...

6岁小孩不尊重父母怎么办 6岁小孩不尊重父母如何教育
答:2、陪伴孩子成长。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家长以忙为由,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托辅班,也许你得到了一时的轻松,往往会因此失去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所以,作为父母即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亲子关系更为融洽,而且对于孩子身心的发育、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孩子6岁前父母应该管什么,需要做好哪几点?
答:父母就得放手让孩子吃缺钱的苦,不能心软,不能让孩子一缺钱就打过去,这样孩子很容易伸手要习惯的,长此以往就变成“啃老”了。2. 失败的苦 在白岩松看来,只有能消化掉一些表扬,同时又经历一些挫折,吃过失败的苦,又有爬起来的勇气,才是能成大事的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挫折教育是很重要的,...

陪伴:父母再忙也要想法陪孩子
答:他说:“这5年里,孩子上了小学,我上了大学。”后来他跟孩子在一起无话不谈,而媒介就是书。      父母再忙也应该想办法陪孩子,哪怕时间很紧张,哪怕做做样子。回到家,很多父母打游戏,看电视,这很正常,但是要想让孩子走得更好一些,就必须克制自己的行为。  ...

6岁小孩不尊重父母如何教育 6岁小孩不尊重父母怎么办
答:2、陪伴孩子成长。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家长以忙为由,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托辅班,也许你得到了一时的轻松,往往会因此失去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所以,作为父母即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亲子关系更为融洽,而且对于孩子身心的发育、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大学教授李玫瑾:在孩子6岁前,父母教会哪几个“字”,比什么都重要?
答:李玫瑾专家教授以前对这种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要产生一些东西,除开爱以外的,还需要懂得“敬”跟“畏”,只会在犯错之后,获得了处罚,让孩子懂得怕,才能真正的的后悔莫及,之后不敢再,才是维护他。而孩子6岁之前,让孩子懂得这样的道理尤为重要。家长认为,不许孩子遭受指责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