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办完之后,为何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

作者&投稿:羿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杜月笙上门并不是为了感谢章太炎,感谢这两个字欠妥,应是“拜访”二字较妥。

章太炎是何许人也?

章太炎是国学大师,近代文言文之第一人,看看章太炎的徒弟们:黄侃、刘文典、鲁迅、陶焕卿、钱家治、朱宗莱、余云岫等等,你就知道老师有多牛了。

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法租界,因为一套房产与别人发生纠纷,侄子求助助于章太炎,然章太炎是文人,不善于处理纠纷,章太炎便求助各路朋友,都无法解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章太炎写信给了杜月笙,杜月笙看后,立刻帮章太炎的侄子解决了问题。

随后回信给章太炎:改日登门拜访先生,只为一睹先生风采。

杜月笙为何对章太炎青睐有加?

杜月笙成为上海滩三大亨后,可以说有钱又有势,杜月笙并不满足现状,杜月笙本是小混混出身,并且也没什么文化,骨子里都是瘪子气,杜月笙想要改变自身的瘪子气,要有读书人的气质和风度。

在当今社会也是有所雷同,有的人可能很有钱,但在他的身上,只能看到暴发户的形象,一个人的气质很难改变,杜月笙很向往读书人的风度和气质。

善于交人的杜月笙,想结交一些名士,革新自己的朋友圈,俗语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章太炎便是杜月笙一直想结交的大师,在当时,最出名的国学大师非章太炎莫属。

但章太炎这个人特别高傲,曾写诗大骂慈禧败家,更看不上这些混混起家的黑帮大佬,经过此事,让杜月笙寻得一丝机会,赶紧写信登门拜访,拜访时,章太炎也投桃报李,替杜月生的名字换了个字。

大名杜镛,号月笙,《周礼》云: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

杜月笙连忙起身感谢,杜月笙为人低调谦逊的性格深得章太炎喜欢,杜月笙临走前,得知章太炎生活拮据,便将一张2000大洋银票,折成正方形,压于茶杯下。

总而言之,杜月笙交章太炎,一是在江湖上,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二是成为了章太炎的座上客,通过章太炎,结交一大批文人雅士,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花费区区一点钱财,不值一提。



章太炎当时是民国的知名人物。在文化界享有盛誉。杜月笙帮助章太炎后,章太炎给杜月笙题字。所以杜月笙十分感激。

因为正是这个帮助,让杜月笙收获了更多的资源,所以说要上门感谢。

因为杜月笙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混混,而章太炎是非常有名的人,能够求自己帮忙是因为对方看得起自己,所以要登门感谢。

~

章太炎是国学大师,为何却敬重没什么文化的杜月笙?
答:因为杜月笙自己没有文化,所以他很欣赏那些文学大家,也愿意和这些人交往,他这样谦虚的行为,也得到了章太炎的认可,所以后来杜月笙的很多事情,章太炎都愿意站出来帮忙

章太炎是什么时候生的?什么时候死的?哪的人?
答: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馀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