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为什么要和磬配套大小 寺庙里的木鱼有什么讲究 摆在哪里 和磬什么关系 为什么寺庙里面都要挂个鱼呢

作者&投稿:宰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是因为磬和木鱼在诵经及做法事当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乐器而已,大小一致也就是美观上的考虑,一般一左一右摆放在香案前的供桌左右。
严格的说,你提到的“磬”叫“大磬”,是以铜铸造的盂形法物,置于佛桌右侧,法会、课诵时,由僧人用木制之棒击鸣,以引导一切唱诵的起落、快慢、转合。
而木鱼则是诵经时敲打的法器之一。古称鱼鼓、鱼板。为鱼形木制的法器,中凿空洞,扣之作声。佛教既是讲慈悲的,为什么用木头做成鱼形,在诵经时敲打呢?原因是一切鱼类,它的眼睛都是终日睁着不闭,所以出家人取此义以示精进,不敢稍有懈怠而已。

寺庙里的木鱼为什么要叫木鱼~

木鱼:
关于“木鱼”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高僧怀海禅师所撰《敕修清规》之中:“木鱼,相传云, 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
据此,木鱼当为佛门僧侣所创制,有警示僧众昼夜不忘修行之意。
此前,相传木鱼的前身乃是一种称为“木扑”的简单木块,后才刻为鱼像,称作木鱼。
《敕修清规》是百丈怀海(720~814)禅师在唐玄宗到宪宗的时候制定的。
“木鱼,相传云, 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
意思就是说佛教僧人通过叩击木鱼来惊醒众人不可倦怠懒惰,昏昏沉沉。

扩展资料木鱼外形:
木鱼呈团鱼形,腹部中空,头部正中开口,尾部盘绕,其状昂首缩尾,背部(敲击部位)呈斜坡形,两侧三角形,底部椭圆;木制棰,棰头橄榄形。
木鱼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寺庙中使用的大型木鱼,正面圆径约40厘米,最大的达85厘米以上。
小型木鱼圆径仅4厘米,只在佛教法事“绕莲”(绕佛堂)时应用。经常使用的中型木鱼有五种,圆径7—16厘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鱼

饮食之前,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梆)和葫芦型铁板(云板)。梆是吃饭号令,又叫长鱼。鱼昼夜均不合眼,隐喻佛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废寝忘食吃饭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