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作者&投稿:钮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本人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1、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什么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呢?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研究必性学习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研究性学习也讲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关键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正是如此,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征就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 (1)重自主。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全由学生自己做主,老师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给学生做指导,提看法,完全不受老师的兴趣、爱好、视野的限制。对本地方言有兴趣的同学,又可组成一组,到各地收集素材,积累资料。研究性学习自主就自主在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可以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研究方式。可以说整个研究小课题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表现形式等都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努力。 (2)重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一个方案设计,一个广告创意,提出一种新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具体知识和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也就是学习过程的本身也就是所追求的结果。,通过查阅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小论文,即使结论不一定正确,它同样有存在的价值。 (3)重应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A、概念学习。通过概念了解事物的性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论、策略、方法,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特性化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重知识、重传授、重结果,而研究性学习则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它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特点,它涉及到学生的书本内外、学校内外、家庭内外的多方面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认识、审美教养、语言文字表达等不一而足,所以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笔者在高二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成效,多个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制作成电脑作品,获县一等奖。笔者认为在尝试研究性学习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把课堂研究作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旋律。
所谓课堂研究,就是内容在课本,研究在课堂。既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研究,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它不是简单的问答,也不是一般的讨论,而是有课题、有研究、有总结、有报告的研究学习的过程。
课文研究。 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将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或课后练习转换成研究课题。这样,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便于开展讨论研究,又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莫泊桑《项链》一文中,可以让学生研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玛蒂尔德的丈夫路瓦栽的性格特点,以及如果玛蒂尔德的项链没有丢失又会怎么样等。学生通过讨论,认为过去一直简单地把玛蒂尔德当作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来批判、否定是不太公正客观的。认为她具有诚实、善良、质朴、坚韧、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1)她做衣服时能通情达理,善解从意;(2)尽管想入非非,但无非分之想,没有自甘堕落;(3)能按时归还项链,颇守信用;(4)没有为了占有项链而耍赖的不良想法,恪守道义等。这样,学生就能打破权威,给玛蒂尔德以全新的评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实属难能可贵。158班李斌同学负责的学习小组研究分析《失街亭》中的诸葛亮形象,通过上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查阅了大量资料,写出的总结报告观点新颖独到,分析深刻透彻。他们认为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其品德高尚、智谋过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代表,但也有自负和临机不决的一面。甚至大权独揽,独断专行,自恃清高,听不进逆耳忠言,错杀魏延等。160班姜政伟同学负责的学习小组研究鲁迅生平,更是成绩突出,制作成20多页的幻灯片,还打印了30多页文稿,分别从“鲁迅生平简介”“鲁迅杂文评价”“鲁迅 小说评价”“空白与繁琐——鲁迅语言艺术评析二题”“结语”等方面加以陈述,很有深度,博得了同学的称赞。这些研究性学习,既源于课堂,又不拘泥于课堂,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是一般的语文课堂教学难以做到的。
文学评论。 指导学生写文学评论,是基础研究的最佳方法。因为它给读和写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同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再认识、再创造的机会。例如,执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安排五课时:学生阅读课文1课时,确定课题;课外查阅资料2课时;交流评价2课时。在五个课时中写出文学评论在课堂上交流,既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比较赏析是进行文学评论的重要手段。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它可以帮助学生打通思路,开阔视野。同是爱情诗,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与舒婷的《致橡树》就不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查阅资料,充分酝酿,写出文章。
课外内容研究是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最佳体现。
笔者认为:课外研究是高于课本、高于课堂的研究,是“课堂研究”的延伸。过去,老师和学生在课本上特别是试卷上纠缠太多。学生视野不阔,思路不宽,知识不活,“高分低能”。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指语文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各门学科的方方面面,而且还涉及到各种社会现象,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学生才能真正学好学活语文。而每周一个课时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老师可以自由挥洒才华,纵情享受教学的乐趣;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自由遨游。
让学生研究课外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对此进行适当的引导,并适时加以鼓励。158班樊琳、李竞超、钟精明等三个学习小组分别组织了《研究UFO现象》、《研究曾国蕃》、《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专题,160班郭幸敏、郭雪姝等学习小组则分别组织了《研究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建安诗人曹植》专题,都花了不少精力,效果也很不错。几个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还获得县一等奖。
此外,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去采访地方领导、环保调查、到农村体验生活,写出内容详实的调查报告。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在技术层面上注意策略,那么必将提高学生的语文研究能力,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动画演示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生活处处有语文
答:(一)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

谁有关于语文成语研究性学习的论文,谢谢
答: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知识量、课程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各有差异。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 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以教材为基础拓展延伸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语文学科...

如何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
答: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本主题单元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 因特网 常规资源 教材、报刊、学校图书室 教学支撑环境 学校电脑教室 其他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主题问题 (针对单元内容特定的主题的研究性问题)了解信息是如何跟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子问题 (各教学活动需解决的...

急急急!我要写一篇研究性学习叫《生活中的语文》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第二步是 初步准备和讨论 第三步是 论文准备 第四步是 报告和讲评 课题名称 学科领域 课题类型 指导老师 起止时间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的背景及由来: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重点:难点:课题预设成果形式:①课题报告 ②论文 ③课件 课题研究的学习规划: ①进行调查问卷 ②对老师...

初一研究性学习报告(语数英/史地生)
答: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体现了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性。“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之所以倡导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就在于提醒广大教师时刻注意:没有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就不会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就不会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而...

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答: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含义: ⑴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并把书本知识作为结果,是一种接受性学习。⑵作为一种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当前,我国第八次课程教材改革瞄准了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这一育人目标,其着力点之一便是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探究性学习”迅速地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然而,就现状而言,这方面的实践较多的是体现在独立形态的研究学习中,反映在学科领域,特别是...

有什么好一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关于语文
答:查阅和评价已有研究文献选择课题,密切注意文献中被忽略的问题、研究结果中存在着 相互矛盾的问题、方法上存在缺陷的问题、需要重复验证的问题等。 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 从新学科的发展中发现 、移植、借用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提出研究问题。 新的高中各科教学大纲都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主要有以下一些...

帮我想几个好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最好有关语言,要新点的
答: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1、古代史书中的侠客形象 2、校园文化浏览及特征 3、略论网络文学 4、梁实秋与闲适小品 5、《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6、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比较 7、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 8、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 9、我眼中的诸葛亮 10当代校园语言文化及其影响原因 11...

哪些学习内容适合于运用研究性的方法学习?
答:从最初的语文学科扩展到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让学科一线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实施,落实具体责任,加强人员的培训,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理论,贯彻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方法和步骤。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探索出了一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