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自杀 如何看待自杀这个问题

作者&投稿:语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今中外都是存在的。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状况的迅速变化,给人们的精神生活造成巨大的压力,人际关系的淡薄和精神寄托的匮乏,也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康。自杀行为的形成相当复杂,涉及生物、心理、文化及环境因素,根据精神医学研究报告,自杀的人70%有忧郁症,精神疾病者自杀机率更高达20%。

在社会环境因素中社会的脱序现象---暴力、犯罪、毒品、离婚、失业等,以及个别情况因素中的家庭问题、婚变、失落、迁移、失业、身体疾病、其它自杀事件的影响与暗示等,都是影响自杀的成因。研究显示任何单一因素都不是自杀之充分条件,只有当它们和其它重要因素合并发生时才发生。

在认知上错误地觉知或解释外界的刺激,在思考上有不合逻辑的推论形式,而令个人形成负向的感受、较低的自尊、甚至形成罪恶感或无助感,最后即可能造成忧郁。在自杀行为发生前,于脑海中围绕着对死亡的看法,是不会动了、是不会回来了、是愉快的、不愉快的、是可逆的、不可逆的等,影响对自己、对未来、对社会的判断,是有价值的、无价值的、是有希望的、无希望的等,并会以文字、语言、或行为来表达「想死」的企图。

一、内疚说法,自杀的原因主要有:

1、是人们对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有着深深的内疚感,甚至罪恶感,当严重到无法摆脱时,有可能选择自杀;

2、是人们对外在世界、事件或他人的攻击性转移到内部,从而造成自杀;

3、是人们内心的某种谋杀或伤害意图付诸实施,用自己的死让别人不得安宁或终生痛苦、后悔莫及。

二、认知学派,自杀的主要原因:

1、是人们对世界、对生活、对工作或学习的认知产生偏差,用完全灰暗的眼光来看待周围;

2、是人们用狭隘的视野去看待生活,只看到了负面的方面;

3、是人们对遇到的困难或挫折无能无力,没有其他解决方法,别无选择,只能走向生命的终结。

三、危机理论,自杀的主要原因:

1、是发展性危机,这主要是在个人成长、求学或事业等发展过程中遇到危机。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大大小小这样的危机,所以它被看做是正常的。但有一些人就会跨越不了这些坎。

2、是情境性危机,这主要和突发性事件或强烈的、灾难性事件联系在一起,如交通事故、疾病等。

3、是存在性危机,这主要和人生目的、生活意义、工作意义等联系在一起。人们可能发现自己在这些方面没有答案,会产生空虚感、后悔感、无意义感等。

四、自杀类型,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Durkheim,1897)提出有三种类型的自杀:

1、利己性自杀:利己性自杀是指因为不能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社会而有意识地自我毁灭;
2、失范性自杀:失范性自杀是指由于社会规范瓦解、个体无法忍受而用自杀来解脱;
3、利他性自杀:利他性自杀是指为了群体利益或某种信念而自杀。

我觉得自杀的人都是心理或者身体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和伤害,一时间接受不了,才会用极端的方式解决,自杀就是一种逃避,是最没用的解决方法,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在我看来自杀除了自杀的人有精神病外,还有一种就是太痛苦了吧。

有时候,自杀并不一定是想不开,可能是想开了,对这个世界已经看淡了。

自杀,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导致自杀的因素也很多。一般的 风险因素 包括:低下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失业;社会压力;与家庭生活、社会关系以及保障系统有关的问题;创伤,例如躯体虐待以及性虐待;个人损失;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症、个性障碍、精神分裂;酗酒和吸毒;感觉自身毫无价值或绝望;性取向(如同性恋);古怪行为(如认知方式、性格性情);判断能力受损,缺乏自制力和出现自我毁灭行为;应对技巧差;身体疾病及慢性病痛;亲眼目睹过他人自杀;有进行自残手段。

自杀有以下几种类型:

利己型(egoistic)自杀:与社会整合度低,当一个人离群索居或与某群体的联系被削弱甚至破裂,就会发生此类自杀。

失范型(anomic)自杀:由缺乏社会调控引起,在此指由于社会的快速变革或动荡造成人们"缺乏规范",形成失范的社会状态。

利他型(altruistic)自杀:发生于个人"过度整合",即社会纽带过于牢固,重视社会甚于重视自己。这种情况下,自杀是为了"更高的善"所做的牺牲。

宿命型(fatalistic)自杀:受社会过度整合的结果,个体所受的压抑导致人在命运面前感到无能为力。

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自杀,就会发现百度上会有心理辅导的电话。

大多想要自杀的人,都有精神病,或者压力特别大。这种时候,我们无法去谴责一个心灵正在受折磨的人,我们只能默默的陪伴他们,开导他们。有勇气自杀的人,却不能坚持在这个世界上好好活下去,除了自己本身的原因外,社会因素占很大的一部分。

得过抑郁症的朋友应该知道,自杀的念头在那段无光的岁月里一直存在在脑海里面。我曾经有过抑郁症,但也没有做出过什么伤害自己的事情。直到后来因为朋友和室友,一直默默的陪伴我,开导我,我的心结才慢慢打开,恢复得像正常人一样。

自杀本身并不可怕,也不是一个隐晦的话题,所有人都应该知道,想要自杀的人都是可以通过他人的帮助来预防的!所以!面对有自杀念头的人,千万不要去嘲笑!不要去谴责!请你帮助他,度过人生这道痛苦而又艰难的坎!



现在的社会,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状况,尤其是自杀的现象,我们经常会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他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自杀,那么为什么人会想要自杀呢?


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对其分类有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自杀是一种精神疾病,由于社会的动乱和衰退造成了社会、文化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对个体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和交往。因而就削弱了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导致现代社会的自杀率明显增高。

自杀是世界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问题,但对精神障碍以及对自杀的歧视和污名导致许多人不敢为此寻求帮助。也有很多人对自杀有着错误的理解。有人认为谈论自杀的人不会伤害自己,他们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也有人认为自杀往往是一时冲动,没有任何征兆。还有人认为当一个人有逐渐好转的迹象或自杀未遂时,他就已经脱离危险了。其实这都是错误的。

自杀者大多不太善于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敌意和愤怒,因此形成强烈的自卑感和依赖个性。这种人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所以才企图通过自杀求得精神上的再生和重新构造自我。但是显然,这种方式带有太大的随意性。

我觉得自杀和人类自我保护本能是相违背的,是一种极端行为。大多是长时间的郁闷,心情压抑,或各方面不顺等造成的精神抑郁,人们应该学会放松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杀是逃避责任的行为,并不能为你解决什么。



若您现在想自杀,请稍等。让您有足够时间看毕这页,只需用上您五分钟左右吧!我不是想说服您打消坏情绪,我不是辅导员亦不是其他精神健康的专业人士 —— 我只是那些明白置身痛苦中是怎样一回事的人。
我不知您是谁或为何您会看这页,我只知道此刻的您正在阅读,这是很好的,我可假设您正感到烦恼及正考虑结束您的生命,假若可以的话,我很希望我能与您在一起,透过电话或坐在您身旁与您面对面,坦诚的倾谈,正正因为现在不可能是这样,我们唯有利用这种途径吧!
我认识很多曾经尝试结束生命的人,所以我大概明白您现在的感受,我知道您未必准备去看一本很厚的书,我会尽量简短一点,在我们跟着一起渡过的5分钟内,有5个简单而细小的想法,我要与您分享,我不会与您争论您应否结束自己的生命,不过我知道您倘若有此想法,一定是您感到非常沮丧。
您仍在阅读,这实在很好,我恳请您陪我一起看毕这页,我希望您现在至少在您内心深处有丁点儿不肯定,您到底是否真的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我们最绝望的一刻,我们经常会有这想法,未完全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要寻死,这是可以理解及正常的,事实上这刻您仍然活着已表示您仍是有丁点儿不太肯定,这表示就算您真的想死,某部份的您仍然想活,仍然很想再支持下去,再继续多留数分钟吧!
自杀不是您想选择的;这只不过是一时间痛苦超越了您所应付的能力而已。
就是这样,不是因为您想自杀,您便是精神错乱,软弱或有问题,也并不表示您真的想死——这只表示您的痛苦超过您所能处理的而已,就像我在您的肩膊上不断放上铅重,无论您怎样努力去保持平衡,最终您都只会因我不停加重而倒下。这正好解释了就算旁人怎样努力的叫您开心点也总是无补于事——因为若您能做到,您必会去做或已经做了。
或许您也不接受人家对您说「您所承受的痛苦不足以令您要去寻死」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人生的确有很多痛苦可能会诱致自杀的念头,而承受痛苦的能力亦因人而异。某些人可以忍受的痛苦,不等于您能承受,承受痛苦的能力亦很大程度取决于您有什么能量去面对您的困难/困扰。
当痛苦超越您所有的能量,自杀的念头便会由此而生。自杀没有错或对,也不是性格上的缺陷,道德上是中立的,这只不过是痛苦和解决问题资源在这一刻失去平衡而已。
所以若您能:
1、 找方法减轻痛苦,或者
2、 找方法增加您的能量
您便能打消自杀的念头。
现在我希望您想想以下五项事情:
(一)
您需要知道有很多人曾遇到过比您现在所感受到的痛苦更痛,最终他们也可以克服过去。从统计角度去看,您是大有机会可以生存下去的,我希望您能同样有这一点信心及希望。
(二)
给自己一些空间。跟自己说在我要做任何事之前,我会多等24小时或是一个星期,记着感受跟行动是不一样的——您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不等于您真的马上要去做,把您自杀念头与自杀行动留些距离,那怕去等只是下面的24小时,您在阅读这页的当刻,不是已经这样做了5分钟吗?继续看下去您可以在随后的5分钟都能这样做。继续吧!您要明白您想自杀,您不是在这一刻要付诸行动,这对我来说是很有鼓励作用,希望您也感到如是。
(三)
很多人想藉自杀逃避痛苦,要知道解脱是一份感觉,要您尚在人世才可感受到。若您死去,您根本不能感受到您所寻求的解脱。
(四)
您身边有些人可能会对您想自杀的感受曾作出较强烈的反应,这只是基于他们的恐惧或是愤怒,无论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他们所说所做您都觉得是无意义的,或是不能帮助您甚至增加了您痛苦的事情,您要明白他们的反应不是针对您的,只是出于他们的恐惧而已。
如果你有些朋友是愿意在您困苦的时候与您在一起,他们不会批评您,不会跟您争辩,不会教训您,他们只会关心您,就马上找他们其中一个吧!在您计划自杀的24小时内,或一个星期内告知他们您发生了什么事。
寻求帮助是平常不过的事,你可以登录「壹心理」网站寻找帮助,或者找个社工、辅导员、心理医生、牧师或一个朋友,总之是那些乐意聆听的人吧!不要加重您个人的负担去独力处理这些问题,单是跟他们诉说您如何弄至现时的地步,已就可以帮您消除很多压力,同时也可增加您的能量和能力,使您重获身心平衡。
(五)
自杀的念头带来很大的心理创伤,就是打消这个念头之后,我建议您仍然继续爱惜自己,去接受辅导或心理治疗会是很好的方法,参加一些在互联网上或在您生活圈子中的自助小组(如「心理学与生活」)亦很有帮助。
几分钟经己过去,很好,您还与我一起。您的努力很值得奖励,我觉得您应该选一份礼物给自己以示奖励,给自己的努力作一个肯定,你会有更大的能力继续面对这个困难,这不就是增添了您的能量吗?正如我一开始就说过重要的是要帮自己,增加解决问题的能量,提升至超越您现在所感受到的痛苦,所以我们要努力再给自己多一些能量,再多一些,再多一些,直至他们超过您的痛苦为止。
本文大概已能给您一些舒缓,但我们相信能给您最有效消除痛苦的能量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让他跟您倾谈。
倘若您找到一个愿意聆听的人,告知他您如何到达这个地步,相信必定能为您增加多一个支持。希望您找到的第一个不是最后的一个,这里有很多人都乐意听到您的近况,就提起电话筒找他们其中一个吧。

我觉得自杀是个愚蠢的行为(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人生在世终会碰到挫折,遇到挫折战胜它就完了,怕什么呢?来一次我们便吸取一次教训,下次碰到也就有经验了,我们就可以用更多聪明的方法抵抗了,我们可以把身边的不如意变成疫苗,我们就是抗原。
况且不是说天天都不如意的吧,尽管这样,我们都应该好好的活着,把不如意变成如意!具体什么方法呢,请百度试试看啦,或许运用你聪明的脑袋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你活的更加幸福快乐呢。比如家人的快乐也是你的快乐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想让家人快乐就好啦,那我们就一起都快乐了,岂不美哉?哈哈哈哈哈
如果感到心情不佳,而产生紫砂的观念,一定得把他抛之脑后啊!那是一时的兴起罢了!我们还有大好年华,可以去奋斗,享受,千万别给迷惑了!他就是个坑爹的货。
如果你感到孤独寂寞了,你不妨养只可爱的小宠物呢,也许它会给你带来欢乐

如何看待自杀现象~

自杀或有轻生现象的人们,在那些大众嘈杂的评头论足中,常被贴上的是
“懦弱” “矫情” “逃避” 这一系列刺痛的标签。可他们也只不过和每一个人一样,是渴望着美好的弱小的人类啊,甚至更需要被拥抱保护。或许他们更缺少安全感,共情共感能力更强,或许他们更细腻敏感,又或许他们更无我。所以我们感受不到,他们的内心是否更加刺痛挣扎,他们的夜晚是否更寒冷孤独,感受不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他们心中留下来多深的痕迹,那无心的言语在他们心上捏了多重的一把。我们又为什么一定要远望着而说出“你要活着”这样的话去规定生命方向呢。


有人会说,父母给你了鲜活的生命,养育你多少365天站在这里,你却因为任性和自私自杀了?你对的起身边的人吗?可无论如何,生命的姿态难道不是属于自己的吗?的确,我们没有完全的资格决定自己的死亡,没有人是独自生存的,都有着太多的牵挂。但,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死,更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没有人和这生命的宿体去商量降临世间。生固然只有一次,可死也只有一次,无法决定生命的起点,难道还无法决定生命的轨迹吗?死亡并不只是所谓的终结,它也是生命的一种选择。


有人说,既然得到了宝贵的生命就要好好珍惜。可就像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开始,在我们生命的路途中,还有许多我们无法决定的事情。是的,有的人在各种磨难当中也闪着光,他们值得一切更美好的,但只是因为有人渡过那些苦难,就要命令般的要求所有人也取得所谓的胜利吗?当他们被生活中的无力感压的无法喘息,当他们挣扎在自己的内心,应当有包容和理解,而不是一幅正常人的姿态,全然忘记自己挣扎过的那些片段,去告诉他们“你要活着”。


当然,我也知道活着意味着希望,我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好好生活,去见到更多生活的温暖和美好。但是我更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抒写自己的生命。如果生死都要用对错亦或是标准去衡量,那未免太过冷漠。


那么最后,希望每个人都成为温暖的人,也同样被温暖着。

因为,被爱才觉得人间值得。

著名作家加缪说,自杀是唯一值得思考的哲学问题。自杀是个必须严肃对待的题目:为什么一个人会想不开,甚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在涂尔干之前,学者们都把自杀视为一种个体行为。比如法国精神病学家埃斯基洛(Jean-Étienne Esquirol)就说,自杀是情绪紊乱导致的结果。
苏格拉底教我们的就是批判性思维。好的学者都会有苏格拉底式的刨根问底的气质,凡事都要问一个:真的是这样吗?涂尔干就对这种解释非常怀疑。
如果自杀是因为个人的精神出现了问题,那么这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地方就应该是精神病医院,不是吗?但涂尔干在研究了相关数据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看,疯子多和自杀率高虽然看起来有相关性,但并没有因果关系。从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和表现来看,也不意味着他们就会选择自杀。想进一步了解自杀,推荐看一本叫《自杀论》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