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构造格架及构造单元划分 区域成矿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

作者&投稿:耿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松潘-阿坝及相邻地区位于扬子板块的西北被动陆缘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北部。在古—中生代时期,位其外侧的3大陆块,亦即位其东南侧的上扬子陆块、西南侧的羌塘-昌都陆块和北侧的华北陆块(图4-1),相互之间的作用,为秦-祁-昆和三江沟-弧-盆构造体制下的俯冲-碰撞造山带,向扬子陆块推覆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奠定了区域构造基本格架,并最终在新生代喜马拉雅发展阶段,与青藏高原一并再次经过陆内推覆挤压、走滑和快速隆起,构成为保存至今的青藏高原东部地质-地貌景观。

在松潘-阿坝造山带,据其组成结构、构造变形,形成体制和机制等基本特征,划分如下所列一级构造单元5个,二级构造单元10个(图4-2):

Ⅰ:南秦岭逆冲推覆带

1:西倾山逆冲推覆带

Ⅱ:阿尼玛卿-勉略结合带

1:阿尼玛卿结合带

2:九寨沟裂谷带

Ⅲ:松潘-阿坝前陆盆地

1:若尔盖地块

2:摩天岭地块

3:马尔康前陆盆地

4:炉霍-道孚裂谷带

5:石渠-雅江前陆盆地

Ⅳ:甘孜-理塘结合带

Ⅴ:扬子陆块西缘被动陆缘推覆带

1:龙门山推覆带

2:木里推覆体松潘-阿坝造山带是构成青藏高原东缘的主体,并且在其西、北边缘分别跨及三江造山带的东部和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南缘的一部分。

图4-1 松潘-甘孜及相邻地区大地构造略图

图4-2 松潘-阿坝造山带构造区划图

1.西部边界松潘-阿坝与三江造山带的分界

前人多将其厘定于金沙江结合带的东界上,而本书则将其重新确定在甘孜-理塘结合带的东部边界断裂上。主要理由是:①以金沙江和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的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洋盆,从物质组成及形成时间来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特提斯洋盆的运动过程;②金沙江蛇绿混杂岩带与江达-德钦岛弧带、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与义敦-中甸岛弧带,皆受控于一个统一的沟-弧-盆构造体制之中,并在相同的构造机制作用下,相继形成于特提斯洋盆由西往东倒退式俯冲-碰撞造山过程;③在金沙江和理塘带中皆已发现可与羌塘-昌都地区侏罗系雁石坪群或察雅群相对比的侏罗系海陆交互相-海相沉积层,不整合超覆于三叠系的不同层位之上(1∶25万石渠县幅区调报告,2004)。由此表明,以怒江为中心的侏罗纪新特提斯洋盆,已向东侵泛至甘孜-理塘一线。鉴于上述,位于川西高原西部地区的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和义敦-中甸岛弧带,无论从其组成结构或形成构造体制与机制等特征来看,理应划分为三江系的东部组成部分,而与其东邻松潘-阿坝造山带的组成结构、造山体制及滑脱-逆冲推覆构造机制迥然有别。

2.北部边界松潘-阿坝与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的分界

前人多倾向于将西倾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和摩天岭逆冲推覆构造带分别划归为西秦岭造山带和松潘-甘孜造山带的组成部分。而阿尼玛卿-勉略结合带的构造归属则各说不一,尚未取得共识。鉴于上述,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特别是近十年来已完成的1∶5万和1∶25万区调成果的综合分析结果,初步认为,阿尼玛卿-勉略结合带应为松潘-阿坝断裂北界,详细内容后述。

3.松潘-甘孜复合造山带的东界

也即传统所称“槽、台”分界线,涉及龙门山-盐源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带的构造归属问题和龙门山区一组平行排列的弧形和NE向断裂的对比连接问题。

首先,从地壳组成结构、海相盖层发育情况、沉积岩相和建造组合序列的构造属性来看,将龙门山-盐源带归属为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前陆逆冲带似乎欠妥。因为:①横穿龙门山重磁陡梯度带的地学大断面反映的地壳深部组成结构表明,以茂汶NE向深断裂为界,位其北西侧的川西高原区,在埋深20km左右的中部花岗质岩壳近顶部,比较稳定的存在一层厚3~5km的低速软弱层,并被通常注释为固态流变花岗质高温韧性滑脱剪切带之物性反映。倾向北西的茂汶深断裂呈铲状向下变缓至近水平状深延于低速软弱层中。而位于茂汶深断裂南东侧的龙门山区,则具有类似四川盆地的深部地壳组成结构特征,未发现有该低速软弱层存在,与川西高原区的深部地壳组成结构明显有别。②茂汶深断裂两侧的古生界—三叠系海相盖层的发育程度、沉积岩相和建造组合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属性。例如,包括后龙门山在内的松潘-甘孜高原区,志留系通化群和泥盆系危关群为统、阶地层发育齐全并呈整合过渡的陆缘斜坡-深海盆相巨厚泥页岩夹双峰式火山岩-碳硅质泥岩建造,平行不整合超覆于中二叠统三道桥组砾屑灰岩或上二叠统大石包组裂谷型变质玄武岩之上的三叠系西康群半深水斜坡-深水盆地相浊积复理石建造组合序列,其间普遍缺失上二叠统海相沉积;而龙门山(含盐源地区)的同期地层则形成于上扬子陆块的陆缘滨浅海相沉积环境,并以普遍缺失上志留统乃至全部志留系、二叠系三统海相沉积发育完整并与上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台缘潮间相紫色泥岩沉积层整合或假整合接触,显然是上扬子陆表海相沉积及建造组合序列的组成部分。③松潘-阿坝高原和龙门山-盐源地区经历了不同的构造发育过程和主造山时期;前者,未遭受晚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但经历了晚二叠世峨眉裂谷运动强烈的裂前隆起、陆内裂谷伸展作用和玄武质岩浆的喷溢活动过程,而发生于晚三叠世中-晚期的主造山运动则致其全面褶皱回返,形成为弧形滑脱-逆冲推覆造山带。与此同时,还紧相伴随有低绿片岩相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及较大规模的同造山期同熔型中酸性岩浆侵位活动等。后者的构造经历显然不同———晚加里东期差异性块断造陆运动表现明显,并导致了上志留统乃至志留系的缺失及与上覆泥盆系之间平行不整合构造运动面的形成,晚三叠世印支运动,除在龙门山北段局部出现轻微褶皱变形外,总体仅表现为一启导致海陆全面转化的造陆构造事件,而发生于古近纪与新近纪交替之际的喜马拉雅主造山运动才致其形成为龙门山-盐源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带。此外,龙门山-盐源带的震旦系—三叠系海相盖层均未遭受区域变质,亦未伴生有中生代中酸性岩浆侵位活动。鉴于上述,未将龙门山-盐源带归入松潘-甘孜印支造山带的范畴,并赞同四川省区域地质志(1991年)的划分意见,认其为上扬子陆块边缘褶冲带的一部分。

第二,1∶25万宝兴县幅区调及1∶5万龙门山中-北段片区区调成果表明,发育于龙门山区的一套平行排列的逆冲构造叠置岩片及一组向南突出的弧形-北东向断裂的对比连接关系应作如下更定:①金汤弧形逆冲构造岩片及位其前缘的五龙弧形逆冲断裂,已查明产于其中的南华系盐井群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和泥盆系“河口组”+“棒打组”碳酸盐岩夹泥页岩建造,分别为南华纪川滇SN向裂谷带苏雄组/开建桥组双峰式火山岩带的北延部分和龙门山NE向台缘凹陷滨-浅海相泥盆系之南西延伸部分。因此,金汤弧形逆冲推覆体及位其南缘之五龙弧形逆冲断裂,以及盐源弧形逆冲推覆体及位其南缘的金河-箐河弧形逆冲断裂,皆应归属为上扬子陆块的边缘组成部分。②茂汶韧性剪切逆冲断裂的南西去向,据1∶25万宝兴县幅区调资料(2002),是经汶川县耿达和卧龙,与小金弧形构造叠置岩片的前缘断裂,所称“跃坝-吆堂子弧形逆冲断裂”连为一体;往北东方向的去向,据1∶5万区调资料的构造解析结果,在经过茂县渭门附近后,延伸入北川马槽至平武金宝硐一带,以志留系通化群千枚岩系中心的千糜岩化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中。换而言之,跃坝-吆堂子弧形剪切逆冲断裂、茂汶NE向剪切逆冲断裂及金宝硐千糜岩化韧性剪切带为同一条断裂带。而青川大断裂则是围限摩天岭地体南缘的一条边界断裂,由青川往西经平武古城、火炮岭,抵银厂沟后,折转向北,与围限摩天岭地体西缘的虎牙SN向断裂归并复合,并由此而构成为逆冲推覆于后龙门山带之上的摩天岭推覆地体之南缘分界断裂,另一支西延,与茂汶断裂相连接。

综上所述,将松潘-阿坝造山带的东界,也即传统所称之“槽、台”分界线,确定在龙门山北西侧和锦屏山西侧的“后龙门山-小金河深断裂带”上。其中,后龙门山深断裂带主要由跃坝-吆堂子-茂汶深断裂与青川断裂组合而成。



构造单元划分及构造分区~

评价区处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带东段。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晋宁、加里东、印支-华力西、燕山及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不同构造运动时期的沉积物、岩浆活动、变质变形及成矿作用都各具特色。总体构造格局是后期构造对前期构造形迹产生叠加改造,使原先构造格局发生了调整。而中生代构造运动是区内较晚也是最强烈的构造运动,最终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
本书应用板块和造山带的观点,以陆块、地块、造山带和褶断带及构造带为命名原则,共划分1个I级、2个Ⅱ级、3个Ⅲ级和3个Ⅳ级构造单元(表1-2-1,图1-2-1)。
表1-2-1 安徽东南地区构造单元划分表



图1-2-1 安徽东南地区构造格架略图

扬子陆块在研究区内可分为江南地块和浙西地块。江南地块是本次主要研究对象,它北以江南深断裂(或以高坦·周王-南漪湖追踪断裂为界)与下扬子地块相接,东南大体以南华纪及后南华纪地层西缘江湾-街口逆冲-滑脱构造带为界,与浙西地块相邻。
江南地块的两个次级构造单元(Ⅲ级)分别是太平褶断带 和江南造山带 。二者大致以城安-镇头逆冲-滑覆构造带(江南隆起北缘断裂带)相隔。江南造山带的3个次级构造带单元(Ⅳ级),分别是历口构造带( )、障公山隆起带( )和白际岭岛弧带( ),它们分别以近东西向祁门-三阳断裂、北东向宁国墩-五城断裂的中北段及北西向祁门-五城断裂相隔。
浙西地块的次级构造单元仅分布在本区东缘,为皖浙褶断带 。
以往研究资料表明晋宁构造运动,是华南大陆板块与扬子大陆板块一次巨大碰撞造山事件伴随这次造山运动所出现大面积的火山爆发相和溢流相富碱火山岩——细碧岩、蛇绿杂岩及过堇青石花岗闪长岩等,这些火山-侵入岩均为晋宁期产物,形成时代约为1000Ma。
江南地块和浙西地块的次级构造单元具有以下地质特征。
1.太平褶断带
太平褶断带分布于江南古隆起带北缘(城安—镇头)逆冲—滑覆构造带以北、江南深断裂东南侧,以及宁国墩—五城断裂北东段以西,是扬子陆块中拗陷最深的构造单元。震旦纪及下古生代地层累计厚度>12000m。南华纪至早中志留世为次稳定型—非稳定型沉积,主要有杂陆屑、硅质页岩、硅泥质碳酸盐岩、复理石等岩石组合,其中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为非稳定型沉积。该褶断带褶皱构造相对完整,多为大型复式背、向斜。带内大型褶皱为太平复向斜,轴向北东,轴迹微向南突,枢纽起伏,次级褶皱多为对称及斜歪褶曲。自南向北次级褶皱有山叉—三溪向斜、太礼村背斜、铜山—晏公堂向斜、高路亭—茂林背斜等。断裂构造呈北东向、北北东向展布。自北西向南东有榔桥—里东坑大断裂、旌德—漳前大断裂、兰花岭—月潭大断裂及宁国—绩溪大断裂的北段。岩浆岩发育且多呈大型岩基产出,次为深源浅层小岩株。主要为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部分为花岗闪长斑岩,如茂林、旌德、榔桥、张村、汀王殿等岩体。其中花岗闪长(斑)岩小岩株一般与金属矿化密切相关。
2.江南造山带
江南造山带(江南古隆起带)处在近东西向城安·镇头逆冲滑覆构造带及北西向祁门-五城断裂之间,北与太平褶断带相邻,东南与浙西地块相接。变质基底由中元古代地层和青白口纪地层组成,属典型的“皖南式”变质基底。中元古代晚期,扬子陆块南缘裂解大洋化盆地,接受了巨厚沉积,构成“蓟县-长城纪”下基底构造层。下基底构造层褶皱强烈变形,青白口纪地层与其呈不整合接触。基底褶皱复杂,原始层理被后期面理构造置换,形态常为“单斜”构造,构造线以近东西向为主。上基底构造层由青白口纪组成。周家村组系造山期后近弧前盆地非稳定条件下沉积的火山碎屑岩系。以井潭组为代表的浅变质中酸性火山岩系,为岛弧型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具有拉张环境下双峰火山岩特点。上下构造层岩片上下叠置,片理构造发育。区域性断裂发育,呈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分布,一般切割较深,多为深大断裂。如祁门-三阳、宁国墩-五城深断裂及铜山-平里、榔桥-里东坑、旌德-漳前、岭南-小川大断裂的主体部分及祁门-五城大断裂。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区内出现了蓝田、休宁等后南华纪向斜盆地。燕山期受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影响,形成一系列由南东向北西逆冲、推覆和斜冲断裂。晋宁期后,华南大陆板块不断向北运动,产生伏川蛇绿构造混杂岩带。青白口纪岩浆岩发育,主要有琅 、许村、歙县,以及岭南(灵山)、莲花山、白际等岩体。侏罗纪、白垩纪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沿深大断裂分布,构成近东西向、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多呈小岩株产出,如三宝、东源、金谷山、里东坑等钨铜金多金属矿床。
江南造山带次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特征见表1-2-2。
表1-2-2 江南造山带次级构造单元地质特征表


3.皖浙褶断带
皖浙褶断带是指浙西地块西段安徽境内部分,主体在浙江境内。它处在白际岭岛弧带东南、南华纪及后南华纪的盖层褶皱区,北西边界为白际岭韧性剪切带和北东向江湾-街口大型滑脱构造带。由于受来自北西向南东的强力推挤作用,区内南华纪-奥陶纪地层产生紧闭褶皱和倒转褶皱,总体呈北东向展布。褶断带西南区的叶村-街口一带为北东向挤压褶皱带,两翼产状较陡,轴面微向北西倾斜。在街口-三阳坑及其以北地区,由于受北东向岭南-小川大断裂和近东西向祁门-三阳大断裂牵引剪切作用,在石塔、坑东和上金竹地区呈现向东弯曲,背向斜轴线亦呈向东微凸的弧形。主要褶皱有长春坞倒转复式向斜和千亩田复背斜。复式褶皱之间和次级褶皱呈现“裙边构造”现象。
总体上说,该褶断带在区域上褶皱构造更具线形特征,背斜向斜紧密相随,断裂发育,更接近华南褶皱系的特色。加里东运动褶皱变形在震旦纪—早古生代地层中表现明显,侏罗纪以来褶断带断块隆起,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强裂,以流纹岩为特色而有别于其他地区,成为皖浙交界处天目山火山岩盆地的一部分,岩浆活动总体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

(一)区域成矿构造背景
元古宙期间,由于大地构造作用的不匀一性,在华北地台北缘坳陷区的地壳伸展、变薄、下陷、裂开、深部成岩、成矿物质上涌时都表现出非对称性和不均衡性,以致在华北地台北缘从东至西形成了(东延至朝鲜惠山一带)延吉裂陷槽(或称裂谷),燕辽裂陷槽和内蒙古中西部的白云鄂博裂陷槽和狼山—渣尔泰山裂陷槽(图5-7)。并在这些裂陷槽中形成了一系列性质、规模、时限不同的次级断陷盆地。而其中的三级或四级盆地往往是各典型矿床产出的具体场所,在华北地台北缘形成了东起朝鲜惠山一带,西至内蒙古狼山地区,绵亘2000余km的元古宙多金属和稀有、稀土元素矿床成矿带。
狼山—渣尔泰山裂陷槽是上述华北地台北缘裂陷槽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西起狼山地区的千德曼一带,东延至渣尔泰山地区。狼山南侧的太阳庙—翁根深断裂和狼山北麓深断裂把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坳陷区分割成3个带,即狼山北裂陷槽(北带)、狼山主峰断隆(中带)和南裂陷槽(南带)。在狼山地区,裂陷槽呈近北东向展布,向东弧形转折至渣尔泰山(白云鄂博)地区,南、北两裂陷槽可分别与渣尔泰山及白云鄂博裂陷槽相连,并向东转为呈近东西向展布,总长约400km,宽30~50km(图5-8),其南北两侧均为区域性大断裂。
(二)区域构造演化
太古宙末期,五台运动〔(或称乌拉山运动)(2500Ma±)——该区已有的诸多测年结果多集中于此期〕使该区太古宙原始大陆发生强烈变形、变质,经历褶皱、隆起、形成山峦和谷地。随着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不断加强,岩石产生破裂,进而形成以近东西方向为主的线状断裂和褶皱系。元古宙早期压应力减弱,继而转变为拉张力,断裂活动加剧,正负地貌继承性地进一步发展,断裂上盘相对更加急剧下降,形成地堑。中元古代伴随着海水入侵,地堑发展形成古裂陷槽(海盆),地垒形成古隆起,因而在F1及F2与F11等深大断裂之间形成了南、北两个北东、东西方向的古大陆(克拉通)边缘裂陷槽(图5-8),且由于大地构造运动的不均一性,导致深大断裂相对运动的距离不一(差异地壳运动),再加上太古宙结晶基底地貌差异的共同效应,从而在狼山—渣尔泰山裂陷槽中又进一步形成了水深不一、力学性质与物化条件既有共同特征、又有显著差别的多个次级断陷槽(海盆)(图5-8),并在这些盆地中形成了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甲生盘、山片沟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Zn、Pb、Cu、Fe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构成华北地台北缘西段重要的热水喷流—沉积成矿带。

图5-7 华北古陆主要构造单元


图5-8 内蒙古中部地区中-新元古代沉积-构造图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
答:中南半岛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与西太平洋构造域相交接地带,也是南部冈瓦纳大陆与北部劳亚大陆的过渡地带,通过一系列结合带和小的陆块将南、北两大陆裂离的陆块拼接起来,形成了复杂的地块拼接带,中南半岛的主要构造单元可与毗邻的我国云南和广西南西部的构造单元相互连接和延伸。构造单元划分以...

构造单元划分
答:所见青白口纪大豁落山组主体为一套台地相含燧石条带的碳酸盐岩沉积,并多以推覆体形式被置于震旦-奥陶纪地层之上,而成为该构造单元内的一种较特别的构造景观。 据上,以大泉-庙庙井-双鹰山大断裂带为界,可将营毛沱地区划分南北两个Ⅱ级构造单元,即北山中央古陆断隆带(Ⅰ3)(详情见第二篇讨论)和塔里木古陆陆...

盆地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答:根据现今盆地的构造,结合盆地的演化历史,将现今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西缘冲断带、天环坳陷、陕北斜坡和晋西挠褶带六个一级构造单元。(1)伊盟隆起。自古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相对隆起状态,各时代地层均向隆起方向变薄或尖灭缺失,隆起顶部是东西走向的乌兰格尔凸起。新生代河套盆地断陷下沉...

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及地质特征
答:二、华北板块西南缘的构造格架 我们从历史演化的观点出发,运用现实主义原则,以“活动论”、“系统论”为指导,以本区沉积建造、岩浆作用、构造作用、成矿作用等最基本的地质事实为基础,系统、全面、多层次、多侧面地探讨区内各构造单元的范围、性质、演化及与成矿系统的耦合关系,立足于前人众多的研究成果,勾勒出本...

构造单元划分
答:李春昱等首先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来研究中国及亚洲的大地构造,对亚洲的板块构造轮廓进行了划分,奠定了该区板块构造单元划分的基本格架(李春昱等,1982),他进一步指出(李春昱等,1983),我国的天山、西准噶尔及北山属于哈萨克斯坦板块,而北部的北塔山和阿尔泰则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在此之后,研究区板块构造的划分方案...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与演化历史
答:图2-2 秦岭-大别造山带基本构造单元划分 (据张国伟等,1991)Ⅰ—华北板块南部,其中:F1—秦岭造山带现今北界,华北板块南部巨型陆内俯冲带,Ⅰ1—小秦岭-太康隆起带,Ⅰ2—秦岭造山带后陆逆冲断裂褶皱带,Ⅰ3—北秦岭厚皮叠瓦逆冲构造带,SF1—商丹断裂系;Ⅱ—秦岭造山带,其中:Ⅱ1—南...

区域构造
答:上述规模较大的断裂,构成了本成矿带的基本构造格架,控制了区域构造演化,是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是重要控矿控岩构造,对本成矿带内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二)构造单元 本成矿带主要涉及燕辽联合地块和晋冀联合地块两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 1.燕辽联合地块(Ⅱ) 燕辽联合地块(Ⅱ)分布在营口-...

地质构造格架
答:属于印度板块东北部边缘的一个地质单元。在本研究区仅涉及地块北缘中生代沉积盆地中极少的范围。由于地质构造单元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在 3 个一级构造单元基础之上,进一步划分出6个二级构造单元,10个三级构造单元(表1-1和图1-2)。表1-1 西昆仑—喀喇昆仑构造单元划分表 ...

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中—新生代构造单元划分
答:三叠纪以来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结合,共同构成欧亚板块的组成部分,参与了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山东省中新生代当属欧亚板块的滨太平洋构造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滨太平洋前陆坳陷带和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其下构造单元为受伸展构造体制控制的隆起、盆地(图6.3)。 图6.3 山东省中生代大地构造单元 Fig....

山东省大地构造单元综合划分
答:在板块构造的理论框架中,现代板块全球构造格架和洲际板块边界是清晰的,但在古板块研究中,古大洋岩石圈构造体制演化形成的一些构造单元大多消失,仅有部分印记残存在弧盆系和碰撞结合带中,而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演化形成的一些构造单元则保存较好。因此,如何应用板块构造观点划分造山区大地构造单元,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