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唐诗宋词的平仄押韵格式 〔求教〕请擅诗词平仄押韵的亲进

作者&投稿:逮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五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三、四、五、七、八开头第一个韵可平可仄)(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一、二、三、五、六、七开头可平本仄)
(二)七律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特定格式: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平平仄平仄”;七言中可用“仄仄平平仄平仄”
(三)古体诗的平仄
a)平平平
b)平仄平
c)仄仄仄
d)仄平仄
(四)词的平仄 (同律句,不多说了),详细请参阅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一书(中华书局出版)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们且以《锦瑟》这篇作品为例讲一讲诗词的格律常识。首先,让我们来弄明白韵部、压韵、四声、平仄、音节单位、对偶这六个基本概念。
(1)韵部:韵腹和韵尾(有一些字没有韵尾)相同的字,我们说它们属于同一韵部。比如《锦瑟》这首诗里,弦(xian)、年(nian)、鹃(juan)、烟(yan)、然(ran)这五个字,它们都有相同的韵腹(an),所以它们属于同一个韵部。
(2)压韵:中国诗歌里,压韵指两个以上的诗句最后一字用同一韵部的字。比如《锦瑟》这首诗的一、二、四、六、八这几句的末尾字弦(xian)、年(nian)、鹃(juan)、烟(yan)、然(ran),都是同一韵部的。
(3)四声:四声指汉字的四个声调。现代汉语的声调主要是4个: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另外还有一个轻声。“平水韵”(这里指唐宋以来写诗填词的依据)里也是4个声调,但和现代汉语不同,“平水韵”是“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分“阴平”和“阳平”,分别对应于现代汉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比如《锦瑟》诗第一句的“无端”两个字,它们在平水韵里的读法,和现代汉语相同,“无”读第二声,属阳平;“端”读第一声,属阴平。上声对应于现代的第三声,去声对应于现代汉语的第四声。入声比较麻烦,普通话里没有这个声调,但是南方方言里普遍保留,比如《锦瑟》诗第一句“五十”的“十”,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方言读一下,南方很多方言都读作入声的,读法接近去声,但更要短促一些。有一个常识大家要牢牢记住:一个字在古汉语的读音,和普通话的读音,并不完全一致。
(4)平仄:在诗词格律里,有平仄之分,平指平声,仄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5)音节单位:在诗词格律里,我们通常把每两个汉字当作一个音节单位,但是诗句末尾一般是三个字一节。比如“锦瑟/无端/五十弦”就分成“锦瑟”“无端”“五十弦”三个音节单位。
(6)对偶:也就是通常说的对联。对联有两个铁定的规律:一是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上联则必须以仄声字收尾。二是上下联相对应的位置应该词性相同,但是声调相反。这一点,我们下面还要讲到。律诗的八句可以看成4联。

律诗的压韵规律:
(1)偶数句入韵,奇数句不入韵,但第一句例外。(第一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以《锦瑟》为例,2、4、6、8,这几句是压韵的,第一句也压韵。
(2)律诗只能压平声韵。《锦瑟》诗里“弦”、“年”、“鹃”、“烟”、“然”这五个字都是平声。
(3)切记首句之外的奇数句收尾是绝对不能用平声字。

律诗的格律平仄问题: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在多数情况是可行的(“三平调”和“孤平”例外)。为什么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呢?这是因为诗句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正好是音节单位的关键处。律诗的格律平仄基本规律如下:
(1)相间原则:适应于一句之中。是说一句诗中,音节单位的关键字在平仄声调上必须是相反的。以该诗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为例,它的三个音节单位分别是“锦瑟”、“无端”和“五十”,音节单位的关键字,“瑟”是仄声(去声),“端”是平声(阴平),“十”是仄声(入声),三个音节单位的关键字正好相继位仄平仄,平仄相间。
(2)相对原则:适应于一联之中。律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句构成4联,分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相对原则指律诗的4联之类,下一句相应位置的音节单位关键字在平仄声调上相反。我们以《锦瑟》的首联为例,上句第一个音节单位关键字“瑟”是仄声字,下句第一个音节单位关键字“弦”是平声字,正好相反。其余,依此类推。
(3)相粘原则:适用于邻居,即律诗的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八一句,它们之间的相应音节单位关键字在声调上应该平仄一致。比如《锦瑟》诗第二句,第一个音节单位关键字“弦”是平声字,第三句的第一个音节单位关键字“生”也是平声字。其余,依次类推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五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三、四、五、七、八开头第一个韵可平可仄)(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一、二、三、五、六、七开头可平本仄)
(二)七律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特定格式: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平平仄平仄”;七言中可用“仄仄平平仄平仄”
(三)古体诗的平仄
a)平平平
b)平仄平
c)仄仄仄
d)仄平仄
(四)词的平仄 (同律句,不多说了)。

古典诗词的平仄格式及押韵~

五律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五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1]

(2)五律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11]。

2七律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12]。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到韶山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首。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3]。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冬云 毛泽东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14]。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15]。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16]。

3粘对17

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

(1)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

(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

(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18];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在王维等人的律诗中,由于律诗尚未定型化,还有一些不粘的律诗。例如: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9]。

这里第三句和第二句不粘。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见。至于失对,就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

4孤平避忌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20]。毛主席的诗词也从来没有孤平的句子。试看《长征》第二句的“千”字,第六句的“桥”字都是平声字,可为例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另有一种补救办法,详见下文。

5特定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22]。例如[23]: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24]。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25]: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中寡妇[26] [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叶烧[27]。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28]!

现在两举毛主席的诗来证明:

送瘟神(其二) 毛泽东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答友人 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去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6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见下文)。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成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a)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b)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c)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a)(b)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a)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b)或(c)。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宿五松山下荀媢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29]。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30]。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平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参看上文)。第三句“几”字仄声拗,第四句“秋”字平声救。这是(c)类。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这是(b)类。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风”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句“日”字。这是(a)(c)两类相结合。

新城道中(第一首)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第五句“竹”字拗,每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自”字,又救出句的“竹”字。这是(a)(c)两类的结合。

夜泊水村 [宋]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第五句“有万”二字都拗,第六句“向”字拗,“无”字既是本句自救,又是对句相救。这是(a)(b)两类的结合。

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其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助的。

打马过来呀

律诗与宋词
答:1.平仄格式(一般归为两类,即首句押韵和首句不押韵两种)(1)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3)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2.双句押韵,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

宋词格律和曲
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首句仄起入仄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问:古典诗词怎样平仄压歆
答:仄仄平平仄,——1 平平仄仄平。——2 平平平仄仄,——3 仄仄仄平平。——4 仄仄平平仄,——5 平平仄仄平。——6 平平平仄仄,——7 仄仄仄平平。——8 一二三四五 我们知道;每个对句,如1和2。3和4...句它们的第二,,四个字的平仄都是相对立的,也就是平仄完全相反的,(最后一个字是...

如何写诗词押韵
答: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 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 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 古体也有...

古诗中的平仄 有什么具体要求
答: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注意 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一)声调 传统诗词讲究音乐性,易诵能唱,容易记忆。所以它的写法强调懂得格律,过去便有...

古诗的平仄及韵律
答: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

求唐诗·宋词的押韵规则
答:第一,韵句并非一定是偶句,单句也可以押韵。例如李白《将进酒》的最后几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裘”、“酒(单句)”、“愁”为韵脚,二、三、四句都押韵。第二,韵脚可以押仄声韵,也可以平仄互押。例如上诗中“裘”和“愁”为平声,而“酒”为仄声(...

古诗如何分平仄?
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1)五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

古诗的格式
答:古诗词格式 唐诗格律:五言绝句[仄起式](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词参考·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 仄起为...

写诗词是应该注意什么?特别是平仄押韵,教教我吧
答:我是从参考一本《诗词入门》的书学起的。学习古诗词,阁下首先要明确的是何为古诗词?古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古体诗比较好学,只要注意押韵和用语(文言文)就可以了,近体诗就复杂一点,看样子阁下也知道一点。其实近体诗的平仄押韵归结起来就这十六种形式:五绝 五绝类型一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