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侵蚀作用 人类活动通过哪些方式影响侵蚀和风化的过程

作者&投稿:旗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对地壳的侵蚀(破坏)作用

在采掘固体矿产、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建设地下工程的过程中,人类破坏了地壳的结构和构造,破坏了地壳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岩石发生解体,加速了风化、侵蚀过程的进行。改变了岩石的空间分布状态、地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系,形成对地壳的侵蚀(破坏)作用,导致了地面变形和咸水入侵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破坏了地质环境和生态平衡。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地裂缝)等。地面沉降是指局部地表的缓慢降低。主要是过量抽取地下水,以及因地下矿藏采空后,地下静压力失去平衡,导致上覆岩层下沉(有些地面沉降与地壳升降运动有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在全国20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多平方千米。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

咸水入侵常与地面沉降同时发生,主要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或咸水侵入地下淡水层,使地下淡水咸化。是一种长期地质灾害,包括陆地淡水层和咸水层的串层,以及海水入侵两种现象。地下淡水咸化后不能被利用,同时可造成农田盐碱化。上海、大连、宁波、天津等滨海城市,已出现海水入侵及土地盐碱化。其中大连市自1968年以来,海水入侵范围不断扩大,1978年接近50km2,2006年已达到500km2,已影响到工农业用水和居民用水。

2.对地表的侵蚀(改造)作用

人类为了各种需要而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各种人为景观,如围海(湖)造田、山坡梯田、人工水库、河流改道以及城市化建设和大量的工程建筑、铁路和公路建设等。加上人类的农业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貌景观、土壤的成分和植被的发育,干扰和改变了地质环境原有的特征和规律,加快了演化速率、改变了演化方式和演化轨迹。造成了地壳应力状态、地表形态及地下水系的改变,加速了风化作用的进程,破坏了生态平衡,使环境不断恶化。

由于水库蓄水、采矿、废液深井处置和核爆炸等,都可能诱发地震造成破坏。因人类活动引起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已经超过了其总数的20%(图18-2)。在我国成昆铁路沿线的泥石流中,其总数的2/3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联合国曾对荒漠化地区45个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自然变化(如气候变干)引起的荒漠化占13%,其余87% 均为人为因素所致。中国科学院对我国北方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成因类型的调查表明,94.5%为人为因素所致。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口激增和过度放牧、滥垦乱樵、不合理的耕作及粗放管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现在全世界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达(5~7)×108km2。目前我国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9%,涉及我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大约有1.7亿人口受沙漠化的危害和威胁,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540亿元。沙化土地每年仍以2460km2的速度在扩展,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图18-2 2006年1~6月我国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发生情况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土壤盐渍化系指土壤中积聚盐、碱且其含量超过正常耕作土壤水平,导致作物生长受到伤害甚至无法生长的现象。除了自然因素外,还与不适当蓄水、灌溉、排水以及乱伐森林、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我国盐渍土总面积达1016.82万km2,有潜在盐渍土约17.33万km2,除滨海半湿润地区的盐渍土外,大多分布在北方的半干旱、干旱地区,如华北平原、河套地区、西北地区。

水土流失指土壤被风、流水侵蚀和冲刷而去。它可造成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河湖淤积、洪水泛滥。水土流失是由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水土流失约损失可耕地1亿亩(1亩≈667m2),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2005年统计,仅2004年全国土壤侵蚀量达16.22×108t,相当于从12.5×104km2的土地上流失掉1cm厚的表层土壤。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由解放初的116万km2增加到现在的356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7%。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已遭受水土流失的面积通过治理已明显减少,但新的主要由人为影响,如盲目开垦坡地、毁林毁草、以及从事不合理工程建设等所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正在不断增加。



侵蚀对人类说有好处也有坏处这句话是对还是错的~

当然是对的呀,凡事都要辩证的看问题,河流对土地的侵蚀给人们带来灾害的同时,同时也无形中给人们带来了好处,那就是可以对土地的地质进行疏松作用有利于土壤的营养和丰富,而且可以净化周边的土壤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

土壤侵蚀指地表土在地质营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搬运过程.土壤侵蚀按动力可分 为水力侵 蚀(包括坡浪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等.按侵蚀的方式可以分为面状侵蚀,沟谷 侵蚀,块状侵 蚀和岸线侵蚀等.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复杂多样,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性 质,植被等, 也有人为圆素,如开垦土地,工程建设,城市化,战争,采矿等.人类活动可以直接造成 土壤侵蚀, 如挖掘过程.但人类活动通过影响自然过程,加速土壤侵蚀最为重要,并且,由于人 类对地貌过程 与现象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有时人类谨慎地影响自然过程,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 严重后果. 人为面状侵蚀凡类影响土壤侵蚀的首要原因是破坏植被和进行耕作

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什么叫侵蚀?
答: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内力作用:包括壳运、岩浆、震等;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等。侵蚀:侵蚀作用或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自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生态恶化。侵蚀作用可分为风化、溶解...

河流的侵蚀作用按方向有哪些类型?
答:河流的侵蚀作用按照方向可以分为溯源侵蚀、侧蚀和下蚀三种类型。一、溯源侵蚀 河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不断地使河流加宽、加深外,还对沟谷、河谷的源头产生侵蚀作用,不断地使河流源头向上移动,使谷地延长。这种侵蚀作用就叫做溯源侵蚀。溯源侵蚀可以在河流全程的任何地段发生,其速度也...

侵蚀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区别在哪里?
答:2、流水溶蚀的概述:在溶蚀水的溶蚀作用下所形成的最为典型的地貌形态为喀斯特(岩溶)地貌。如我国著名旅游景区广西桂林因为流水溶蚀形成的溶洞、石林、石钟乳、溶斗等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遍布全区。三、两者的形成原因不同:1、流水侵蚀的形成原因:流水的侵蚀作用更是强大而普遍,大陆面积约90%的地方都处于...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答:地表流水对坡面的洗刷作用及对沟谷及河谷的冲刷作用,均不断地使原有地面遭到破坏,这种破坏被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造成地面大量水土流失、冲沟发展,引起沟谷斜坡滑塌、河岸坍塌等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问题。山区道路多沿河流前进,修建在河谷斜坡和河流阶地上,因此,地表流水的侵蚀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地表流水地质作用的类型和产物有哪些
答:地表流水地质作用包括流水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的强弱与流水速度有关.流速越大侵蚀作用越强.例如许多河流的上游形成峡谷,而不容易形成冲积平原就是侵蚀作用强烈(尤其是下蚀).搬运作用:流水搬运物资的质量与水流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流速越大,搬运物质的质量越大,流速有...

如何模拟自然界岩石的风化侵蚀作用?
答:在模拟实验中,使岩石发生改变的力量有三种,包括风化、侵蚀和沉积。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受到气温变化、水文地质作用、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导致岩石的形态、结构、成分等发生变化。这种作用可以导致岩石的破碎、分解和变形。2、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是指水流、风、...

河流侵蚀的三种类型
答:河流侵蚀划分为三种类型:冲击侵蚀、悬移侵蚀和溶解侵蚀。1、冲击侵蚀:冲击侵蚀是由于河流水流的动能和水流中携带的颗粒物撞击地表和河床而产生的侵蚀作用。冲击侵蚀通常发生在河流的源头或弯曲处,其中水流速度较快且水流垂直冲击力较大。这种侵蚀方式主要通过撞击、碰撞和磨损地表岩石来剥蚀和改变地形。冲击...

2.说一说河流对地形的改变?
答:一般分为山区(包括高原)河流和平原河流两类,这是最常用的分类。 1.山区河流为流经地势高峻、地形复杂的山地和高原的河流。山区河流以侵蚀下切作用为主,其地貌主要是水流侵蚀与河谷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内营力在塑造山区河流地貌上有重要作用;旁向侵蚀一般不显著,两岸岩石道风化作用和坡面径流对河谷的横向拓宽有极为...

水泥石的腐蚀的种类?水泥石腐蚀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建筑材料学)_百度...
答:3.酸类侵蚀。(1)碳酸侵蚀:在某些工业污水和地下水中常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种水分对水泥石的侵蚀作用称为碳酸侵蚀。首先,水泥石中的Ca(OH)2与溶有CO2的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接着碳酸钙又再与碳酸水反应生成易于水的碳酸氢钙。反应式为:当水中含有较多的碳酸,上述反应向右进行...

水泥石的腐蚀有哪些类型?
答:1、常见的水泥石腐蚀有:软水侵蚀(溶出性侵蚀)、酸类侵蚀(溶解性侵蚀)、盐类腐蚀、强碱腐蚀等。除上述四种侵蚀类型外,对水泥石有腐蚀作用的还有糖类、酒精、脂肪、氨盐和含环烷酸的石油产品等。(1)软水侵蚀(溶出性侵蚀)软水是不含或仅含少量钙、镁等可溶性盐的水。雨水、雪水、蒸馏水、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