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没有资质将禁发新闻,“标题党”是否将成过去? 下月新规将限制公众号发新闻,对自媒体影响有多大

作者&投稿:牧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在新闻标题党很多,所以引起大家的反感,现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其中有一个内容是微信公众号没有资质将禁发新闻,从这一条里面很多人觉得标题党将消失,其实我觉得估计可能性不大。


因为现在的新闻发布并不仅仅是微信公众号,其实很多的网站都有发新闻的资质,而且很多新闻带着做标题的影子。标题本身来说就应该吸引人,只是标题吸引人没有真正的内容才是造成大家讨厌标题党的原因之一,并不是说标题不作就是好。


国家规定的微信公众号没有资质将禁发新闻,其实是限制一部分空发标题的新闻,但是这类标题党可以继续在其他地方出现,并不是说微信公众号是唯一的标题党的活动中心。其实标题党现在无处不在,包括一些正规的新闻和报纸有时候也有标题党嫌疑。


国家出台的政策可以限制微信公众号的新闻发布,这是必然的事情,可是在微信公众号失去新闻发布功能以后,他们有很多可以代替的办法,而且这些方法很普遍,现在很多人使用微信公众号无非是方便发布而已,禁止以后他们会开始转移阵地。


因为大家要知道一点现在传统的网络平台仍旧占据主要位置,所以标题党可以继续在网络平台上面继续做自己的老本行,继续发表一些广告新闻,所以要想借此彻底杜绝标题党,就需要进行整个网络的改革,这点我觉得终究是不现实的事情。


因此国家现在对微信公众号的打击,其实并不能完全的解决标题党的问题,甚至会因为微信公众号的消失,标题党出现网络全覆盖。真的要想禁止标题党,那就要完全的禁止网络上面的新闻,这点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国家的办法,对标题党来说是无意义的。



标题党确实是一种比较讨厌的存在,有时候看到一些比较吸引人的标题,却发现内容跟题目完全不搭界,这还算是好的,甚至有些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广告链接。为了点击率,有些人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从“标题党”的名字来看,只要是发布的信息,其内容与标题不相符合,用比较有吸引力的标题来赚取点击量,增加关注度的消息发布行为。从这一点上来说,其实要想通过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新闻必须取得新闻发布资质这一点,来杜绝标题党,其实是有些困难的。从本质上来说,标题党本就不限于新闻发布这一领域。这一措施的出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微信公众号的运作。还是几年前,微信还刚处在摇篮阶段之时,谁都没有料到微信今日对我们生活的重新洗牌。不可否认,微信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曾经的QQ,基本已经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微信取代电话、短信,成为最主要的联系方式。而朋友圈、公众号的出现,又迅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当今社会,年轻人中,哪个不是每天刷个几遍朋友圈、公众号。再者,微信语音聊天、视频聊天功能的开发,又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

由此可知,微信公众号已经几乎普及到绝大部分人群。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对于公众号新闻发布资质的整顿,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打击标题党。但无论如何,公众号并不是唯一的新闻发布平台,相较而言,传统的网络平台仍旧占据主要位置,那么,要想借此彻底杜绝标题党,终究是不现实的。




微信公众号没有资质将禁发新闻,对于这种新规定,我觉得这对于标题党会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并不能阻止标题党发展的步伐的。



现在写公众号的人,都是稍微懂得一点点营销的人。而标题党的出现,就是这样一些比较了解读者心理的作者的行为,一种套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是套路得人心,而标题党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标题党用一些像“可怕”、“震惊”等一类的能够抓人眼球的热词,然后用自己的文笔稍加加工,一篇能够引起读者注意,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文章就出现了。说实话,其实我们在上学时候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我们要好好的写开头和结尾,这样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写文章嘛,就是希望越多的人读越好。好的标题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标题党的存在,有利益的驱使,也有着一种自我满足的需要。文章,写出来就是让人读的,标题党的文章也是想要更多的人来传播,来阅读的。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指出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禁止发布新闻。但是,这样的规定在实施的过程中又能够做到多少呢?我们制定了法律,法律规定了不能够杀人抢劫,但是生活中还是存在这样的情况的。法律规定了不能醉酒驾车,还不是有很多人醉酒驾车,挑战法律的底线嘛。法律尚且如此,不被重视,不被遵守,更何况是小小的规定呢?我想,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标题党是不会轻易地消失的。再者说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标题党以后或许不仅会存在与新闻方面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会有它的身影了。


综上,我觉得“标题党”不会成为过去的。



那么为了不做一个“标题党”,开篇minako选择点题~
那就是在minako的眼里,“标题党”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好,但是全面的卡紧新闻的做法未免一刀砍了,并且砍的力度过大了,这样也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更不是一个好做法!
“标题党”在骗流量,引目光,博热点的同时,其实也带来了很多好的地方,尤其是内容良心的标题党们!
微信这个信息爆炸和泛滥的地方要开始整治了,那么对于很多需要长知识的,需要阅读的人来说,被给予一个干净,合理的空间还是非常有助于个人的发展的!至少在minako阅读的时候,觉得不用千方百计的去选择一个“可信赖”“质量好”“内容真”的公众号,真的是大快人心啊。

但是呢,着同样也面临着一些些的问题,那现在就细细的说一说!


首当其冲就是信息流通的速率!

从我们很多的阅读内容的传播速度来看,很多时候都不是官方公布的快,而是在官方公布之前就从各种小渠道获得了第一手资料,那么掀起快速传播的浪潮之后,官方才开始了进行证实,那么之前的消息都是一些与官方接触的比较多的人才了解到的情况的。当然了,也不排除乱说来制造轰动的情况。
所以剥夺了他们权利的时候我们就肯定会明显的感觉到,速率变慢了,很多东西都等着官方来才知道,而信息流传就非常讲究时效性,显然这样的措施一出来,时效性上肯定大不如前!


然后就是传播范围骤减!

一个新闻,如果多个途径传播,被民众知道的概率也就非常的大,如果仅仅只有几个官方的硬性通知,那么相对于以前的“标题党”时代,浏览量减少也是肯定的,而一些新闻,minako觉得还是需要扩大宣传,多方添加思考的转载,反而更能够激起民众对时事的关心!


再然后一点就是单一性!

这个社会最怕的就是有思想但是不敢说的人,更怕有真实的材料,却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敢表达的人。而这样的现状却又存在于各行各业,那么这个举措的一个出现,可以说是扼杀了很多人的想法,也沉重的打击了一些比较好的自媒体营销者,让新闻变得整齐划一,统一口径,这样的新闻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恐怕不是吧,这样看来新闻就缺少了可读性,更缺少了讨论性,相反,变成了某些地方的传话筒罢了!所以单一性minako真的很抗拒!


最后一点就是阅读量的减少!
这一点是针对于观众效应来说的,阅读应该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的事情,那么如果“标题党”不存在了,看着连题目都没有让你读下去欲望的文章,你还会点开来看吗?这样的概率估计就会很小了吧,而有些东西真的不是像老师改作文时候一样的想法”题好一半文“,或许作者很难精简的抓住文章的要领,甚至于一些文章内容过多,根本无法用十几个字来概括的时候,那该怎么办?但是这也不代表文章的内容不好。所以因为不好的标题而减少的阅读量,真的令人难过。至少很多文章还是值得一看的,你也能够吸收不少~
但是最后,不管有没有标题,都努力阅读吧,骚年你们读的书还是太少啦~



不要让《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成为一纸空文,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与遵守,该规定也是如此,倘若雷声大、雨点小,标题党根本不会在乎这个规定而是照旧肆意横行。因此标题党能否成为过去式,还要看《规定》执行情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言者,而微信公众号更是给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声的平台,也给了一些靠新闻转载赚取流量和广告费的不法分子一个赚取渠道。标题党通常通过一些“骇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社会公众点进去浏览新闻,而新闻内容可能则平平无奇,全靠标题来哗众取宠,为许多用户所诟病。社会公众都期待更健康、更准确、更全面的社会新闻,来知晓社会事件。


《规定》最大的特色在于明文规定“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并就取得资质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规定。这就类似于开店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要求所有人在登记后诚信经营。相比之前,互联网信息发布并没有这样严苛的准入机制,人人都可以注册后进行新闻发布,极大的纵容了一些标题党。因此,此次《规定》可谓是史上最严格,将使得一部分没有资质的标题党无法随便发布和转载新闻消息。


《规定》内容虽好,执行起来却也有不少难度。互联网众多平台用户数量之多,就微信公众号而言,公众号运营者就不计其数,监管难度很大。为了贯彻好该项《规定》,必须落实好执行,否则《规定》就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已。




微信公众号发布新闻需要资质真的吗 标题党不行了吗~

真的,6月1号执行

昨天,国家网信办发1号令,规定公众账号无许可不得开展互联网新闻服务,6月1日正式生效。契约提取了3个重点:
1、所谓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2、所谓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转载服务、传播平台服务。
3、根据不同的违规程度,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号都不能发, 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就可以了,搞得好像你能拿到似的。
要注意的是,涉及到相关话题,不仅仅是不能报道,评论也不行;不仅仅是采编发布不行,转载、传播也不行。
以后,没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公众号运营主体,涉及到”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都将受到限制,那些做相关领域的自媒体们请注意了,比如财经、政商、军事类。所撰写和传播稿件,千万不要涉及到“ 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只能发与 社会公共事务无关的内容。
很多区域号到了转型的重要时刻,因为限制了“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后,靠突发事件吸引流量的区域号没有了反应灵活的优势,只能看着官方媒体们吸引公众眼球。没有背书的区域号,真的只能往吃喝玩乐方向发展了。
对于能取得资质的官媒,这是个极大的利好,赛道上少了“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民间自媒体,可以撒欢的奔跑。不过只此新闻一项,还不足以支撑出一个出色的媒体类公众号,民间自媒体更懂得运用用户的心理、反应迅速,这是值得官媒们好好学习的。
这项规定规范了新闻的采编和发布,以免出现大规模误导公众的情况。 不过,谁又能保证取得资质的主体,真能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评论的公正性呢?

微信公众号被多人举报限制所有功能了,有没有办法解开?
答:并给朋友圈的正常运营构成了严重滋扰。对此我们郑重公告:微信公众平台绝不姑息违背用户协议及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违规行为,更不会纵容利用公众平台做出涉嫌违法犯罪的活动,我们将通过人工审核或用户举报等途径,对公众平台上述违法违规信息进行全面筛查,一经查实将对相关公众帐号做出禁止下发消息、帐号封禁直至注销...

没有营业执照怎么认证微信公众号?
答:认证的话必须有企业或机构的资质,没有是认证不了的; 如果只是申请的话,可以使用个人身份证信息申请,但不可以进行认证!

微信公众号有哪些用途
答:问题一:微信公众号有什么作用 简单的讲。 公众平台相当于QQ空间,只不过是每天发送‘图文日志’‘心情’‘语音’‘视频’给关注你的好友看。 公众账号和个人账号不一样,必须专门申请。 个人账号可以绑定一个公众账号,往微信会添加一个公众平台助手,往助手里发消息,相当于公众平台发送,简单方便。 公众平台的好...

微信公众号没有红包功能可以发红包吗
答:公众号要发红包前提条件就是要开通微信支付,符合开通微信支付要求的公众号类型有:服务号与主体是政府或媒体资质的订阅号。那么问题来了,在所有公众号类型占比中,订阅号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绝大部分订阅号没有资质开通微信支付,是不是就发不了红包?其实是可以实现的,后续我会讲到订阅号如何发红包及相关的玩法与功能...

没有个人公众号可以写推文吗?该怎么推送?
答:1. 推送内容的目的地是关键。微信个人公众号需要先获得关注者,才能撰写文章并推送给他们阅读。2. 如果你希望将文章推广到更多平台,可以申请一个企鹅号。它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公众号的文章分发至各大平台,也允许你在该平台上直接创作并推送文章。3. 对于没有微信个人公众号的人来说,首先,申请过程很简单...

微信公众账号认证和不认证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答:三、可以使用的功能不同 认证公众账号可以使用自定义菜单,可以开通微信支付、开通微信小店的功能,也可以进行在线收款。不认证公众账号无法使用自定义菜单,可以开通微信支付、开通微信小店的功能,也不可以进行在线收款。四、标识不同 认证公众账号用户将在微信中看到认证公众号特有的V标识符号。不认证公众...

哪一种类型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没有限制
答:1. 企业号是微信公众号的一种类型,它在推送信息方面没有限制。2. 这类公众号主要面向企业和事业单位,作为OA移动办公的基础设施。3. 企业号能够帮助组织内部沟通,促进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4. 企业信息可以无限次推送,但关注者数量存在限制。5. 企业号拥有部分高级接口,并且在其列表中折叠显示...

公众号被永久封号,且一次申诉失败后,怎么办?注销不了,又注册不了新公众...
答: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封号这几天粉丝量基本没有减少,在此,感谢大家一直的支持,我不是矫情的人,就不多说了,还是那句话:一切照旧。事情是这样的:11月09日晚上大概7点左右吧,我收到公众号被永久封号的通知(严格的说是别人告诉我的),违规内容是《红包外挂?微信多开?一键转发?不作死就不会死!》...

微信公众号编辑文章发布时,弹出,图文消息中含有诱导分享,内容什么情况...
答:微信公众号编辑文章发布时,弹出图文消息中含有诱导分享,是发布的文章中有违规内容,解决方法如下:1、首先在浏览器里搜索微信公众号平台,找到微信公众号平台。2、然后选择登录微信公众号。3、接着在打开的页面中,点击左侧功能栏中的“素材管理”。4、点击新建图文素材。5、接下来就可以编辑正文内容了...

微信公众号怎么申请有什么条件
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请你填写真实的身份信息。若你填写的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则可能无法使用本服务或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限制。2、、腾讯与用户一同致力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腾讯的一项基本原则。未经你的同意,腾讯不会向腾讯以外的任何公司、组织或个人披露你的个人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