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怎样考大学的? 民国是怎样考大学的?

作者&投稿:融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民国没有统一高考,高中毕业了想读大学,直接去想要就读的那所大学报名。报名的时候会缴纳报名费。例如1930年北大招收一年级新生,报名费就是三块大洋,同一年中山大学招收新生,报名费也是三块大洋。不管最终是否取得入学资格,报名费是不会退还。

民国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各学校自由安排入学考试的时间。例如1931年中央大学的入学考试时间安排在7月份的6日到8日,而南开大学的入学考试时间却安排在7月下旬。

扩展资料:

民国几位名人的“高考”

1、钱锺书:数学15分也考入清华

钱锺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1929年夏,他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才华之优轰动整个清华。虽然数学只考了15分,但他的总分在清华大学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

据《国立清华大学历年招考大学本科学生录取标准》刊载,1929年清华大学录取大一新生的总平均成绩为40分以上。可见,当时清华招生考试试题难度较大,考分处于40分以下的大有人在,钱锺书的数学考15分,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2、吴晗:惊动多所大学名师

吴晗(1909-1969),浙江义乌人。1931年7月,他在报考北大的同时,也报考清华历史系插班生,因为文史成绩特优、排名第四(共录取5名),被清华大学录取,直接就读二年级。

1927年,吴晗在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毕业后,曾任乡村教员,后考入杭州之江大学预科,不料一年后的1928年6月,因为缺少经费,老校长费佩德辞职,新校长朱经农未到职,之江大学停办。

1929年,吴晗又考入上海吴淞私立大学——中国公学大学部预科,由于其史学功底扎实、才华凸显,深得校长胡适的赏识。他在修读胡适的中国文化史课程时,作业被公开发表,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民国无统一高考 穷人的孩子读不起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民国几位名人的“高考”



民国时期算是历史上的乱世,但不可否认是一个大师辈出的辉煌时代,那个时期的学者文人有很多至今仍令我们怀念不已。在废除科举制度之后的民国时代,近代教育体制确立,读书人开始依靠“高考”来“考取功名”。

自光绪二十八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2年-1903年)“壬寅癸卯”学制颁布,到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得到确立,高等教育应运而生。
在1938年之前,大学都是采用独立自主的招生考试制度。那时,民国高校招生都是各校自己组织进行,命题也是各校自己出,那时考试比较简单,科目少,题数也少,有很多学校招生考试甚至只是一篇作文。

如北京大学1929年本科生入学仅考:国文、英文(或德文、法文)、中国历史、外国历史、化学五门。也有的大学要考八门,如武汉大学文科要考国文、党义、
数学、历史、地理、化学、物理,连现在必考的英语都不考;理科为国文、党义、英文、数学、化学、物理、历史、生物。
而1929年北京大学的国文考试,就是一道作文题,考生写篇作文就行了。
不过,1938年起,民国考大学就同现在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了。也有全国统一高考,也是按计划招生,也分文理科,只不过全国统考的时间较短,只有几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时间,自1938年始,到1941年停止。之后因为全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全国性统考无法组织。
全国统考 免试保送
为了全国统考,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了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制定招生简章;命题阅卷及录取标准;制定及颁布试题;复核成绩;决定及分配录取学生。同时还负责研究招生制度的改进及其它相关事宜。
不过,全国统考仍然需要像前清一样“赶考”,当时全国仅设武昌、长沙、吉安、广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南郑、福州等十二个招生区。像南京、上海、北京都让日寇占领了,无法设点。当然这些地方的大学,由日伪政府组织,各校各招。
全国统考的效果和社会反响非常好,因为它相对公平,可以减少各校招生时的“走后门现象”。1940年,教育部将这一统考形式固定了下来。但因时局变化,次年就考不成了。1941年到1949年,民国政府都无法组织起全国统一高考。

国全国统考时,也采取过灵活的招生办法——“保送免试”,现在保送生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跟民国时学的。那时也有高中会考,会考成绩优秀的,可直接保送上
大学。一般说来,会考生中有15%的人有保送的机会,但保送生的成绩要求不低于80分(满分100)。另外,各个大学还可招“先修班”,先修班的学生中有
50%的学生可以免试上本校的大学。
从上面可以看出,民国时考大学比现在要轻松一些。除了保送生比例多外,当时的考试科目虽然不
少,但题目不复杂。如,1940年全国统考是8门,其中有四门必考:公民、国文、英文、生物。另外四门,要看报考志愿——文科(文、法、商、及相应的师范
等专业):另考数学、中外历史、中外地理及理化(综合卷);理科(理、工及相应的师范等专业):另考数学、物理、化学、中外史地(综合卷);医、农科:另
考数学、物理、化学、中外史地(综合卷)。
暂停统考 大学也招生
在抗战时期没有全国统考的岁月中,怎么上大
学?在停止全国统考后,民国教育部根据时势,制订和推广了现在仍受不少教育人士青睐的“联合招生”、“委托招生”等招生制度。由民国教育部划分出相应考
区,指定区内的公、私院校使用一张卷子,设一家召集大学组织牵头,联合招生。1942年,全国划为10个联合招生区。如昆明区,西南联大为召集学校;重庆
区所属10个院校,中央大学为召集学校。
联合招生的报名、命题、阅卷等事宜,一般根据民国教育部的规定,由各考区自己决定。但各校
的招生名额由教育部审核,不是想招多少就招多少的。如果招生不足时,可组织第二次考试。这个联合招生制度确实招出了不少人才,如共和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
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就是1941年在联合招生中,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的。
联合招生考试和全国统考一样,也有“保送免试”,总
比例亦很高。如1942年,这年考试入学人数和免试生比例为85:15,即100个新生中,有15人是免试保送的。保送生的要求比现在宽松多了,首要条件
当然是优秀生,但不会太呆板。各大学也招先修班生,这部分学生免试上大学的比例高达50%。进入先修班的条件并不高,所修各科成绩及格,国文、历史、地理
三科均应70分以上,就符合条件了。
“一张纸”的高考
在1938年之前,民国考大学则没有全国统考和联合招生一说,都是各个院校自行招生,但会受到教育部的管理。
1933
年之前各校虽然分文理科(理科当时叫“实科”),但文理生的比例没有规定,考生想报什么就什么,对什么有兴趣就学什么。如1928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为
25198人,文科生占73%;1930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为37566人,文科生占75%。这比例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显然是极不对称的。从1933年
起,教育部开始“比例招生法”,强行规定,文科生比例不得超过实科生。1935年起的更有针对性,直接给各校下达文理两科生招生人数。这也是中国高校“计
划招生”的开始,此法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在1937之前,即1912年到1937年之间,民国高校招生都是各校自己组织进行,命题也是各校自己出,考大学属于“一张纸时代”,或者说“一篇作文时代”。也就是说当年考试极为简单,科目少,题数也少。

如, 1929年北京大学的国文考试只是一道作文题,考生写好作文就行了。那年作文题分甲部、乙部,其甲部试题是:“清季曾、李诸人提倡西学,设江南制造
局、翻译科学书籍甚伙,其中不乏精深之作,何以对于当时社会影响甚微?试言其故。”乙部试题是:“清儒治学方法,较诸前代,有何异同?试略言之。”

时,北大校长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蔡之后的1930年10月起,由蒋梦麟任校长,一直到1945年10月。蔡之后,北大试卷的内容多了,但与现在相
比,也不算复杂。如,1932年北大的国文试卷分六部分,内容就比1929年一道作文丰富多了,也像一张试卷了。
对面如此简单的试
卷,恐怕现在80%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考上北大的。或许有人有疑问,国民时考大学这么简单,能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吗?这是不用多说的,看看他们的名字,你就
知道。考大学“一张纸时代”涌现的人才,甚至比现在“精选时代”考出来的人才还多,还厉害——著名“汉园三诗人”李广田、卞之琳、何其芳,1929年考入
北大;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核物理学家钱三强,1929年考入北大(理科预科);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钱学
森,1929年考入交大机械工程系;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季羡林,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说民国有统一高考制属典型的意淫,脸皮比猪皮还厚,无耻至极!

民国的高中生是怎样考大学的~

除了努力刻苦,成功没有捷径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高考(废除科举考试),是在1902年10月14日进行的。
当时,经过一段时期的筹备之后,京师大学堂准备正式举行招生考试。京师大学堂为了招到最好的学生,向全国各省督抚发出了通知,要求他们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督抚们也很配合,先是在本地进行选拔,择优录取。这相当于初试。
初试之后,把优秀学生送到北京,参加京师大学堂组织的统一考试,这就算复试了。这次考试就全面向西方靠拢,采用百分制评定考生成绩,以60分为及格,100分为满分。中国以60分为及格分数,是在1902年开始的。
统考期间,全国设12个招生处,湖南人可去长沙犁头街报名;舆论批各自命题有害公平
民国时期,第一次“全国高考”放在了1938年9月的头3天。
报名现场进行。全国设置12个报名点,每个报名点设置招生处负,考生就近报名,湖南人可以跑到长沙犁头街的湖南大学填表。
那一年,上万人报名。舆论说全国统一高考是“中国创举”。在此之前,舆论对各高校各自为政的招生制度,有很多抱怨。

外籍学生如何在中国考大学?
答:外籍学生如何在中国考大学?1、参加普通入学考试主要针对于在国内就读的外籍学生,学习的是国内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有国内的学籍,可以有高中毕业证书,和国内学生没有任何的区别,对于这部分群体,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是要考试的,设置了一个基本的门槛。需要说明的是:北京大学的留学生...

社会人员如何提升学历
答:可以以社会人员身份报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可以报考专科或本科。自考报名只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即可,没有前置学历、性别、年龄等方面的限制,注意自考本科毕业申请时需要提供大专文凭。专升本报考自考时可以先考大专,获得大专后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开放大学等方式报考专升本。‍高职...

中职生该如何考上大学?
答:中职生如何考上大学?现在国家政策好,最直接也最适合的就是职教高考,也是中职生的高考,可以考的大学有专科,也有本科。在广东有9所本科(具说24年还会增加)中职生考大学最好的办法就是这条道在广东也叫3+证书高考,考的是语、数、英,有技能证书,就可以直接报考专科,要上本科,还要参加校考,...

在中国就读的外国人,怎么考中国大学,条件及方法。
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维护我国公平的教育环境,按照《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的要求,现对高等学校接受祖国大陆(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在移民外国后作为外国留学生来华进入本专科阶段学习做出如下补充规定:一、申请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

怎么考起武汉大学?
答:考起武汉大学可以通过五种方法,下面以列举的方式说明如下:一、参加普通高考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分地区含6月9日),各省市考试...

外籍学生如何考中国大学?
答:这个情况,两条路都可以走。如果你想像一个普通中国学生一样,那就去参加中国高考,并且通过正规的流程录取、填志愿,最后进大学。另一条路,你可以运用你的外国籍身份,参加语言测试,之后以留学生的身份在中国大学就读。

国外有高考吗? 国外是怎么上大学的?
答:巴西高等院校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和录取标准,具体考试时间和科目由参加招生的各大学自行决定。大多数公立学校一年举行两次招生考试,少数公立大学和所有私立学校一年进行一次考试。报考高等院校的学生,必须有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毕业证书。在考试的具体内容上,各高校和各专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由于...

中国人考日本大学的两种方式
答:缺点:日语能力要求比较高,国际能力测试2级以上,而且都是一些在日本中等偏下水平的私立大学,选择面比较窄,学费较高。先去日本语言学校学习先去日本语言学校学习然后考大学。优点:可以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适应日本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在提升日语能力的同时,备考日本的大学。如果成绩好,可以考国公立大学,学费是私立...

上不了高中怎么才能考上大学?
答:上不了高中一样能考大学有下面几种方法:第一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考不上高中,去了中专学校,三年后毕业取得的学历是高中同等学历。可以以高中同等学历的身份,去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只要分数够各种名校都可以去读。当然这种方式比较困难,因为是和高中生去竞争的 第二种,有一个考试是只有中职的学生才能...

外籍学生如何在中国考大学?
答:可以。私立高中的学生能够参加高考,可以考大学。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含应届生)或具有同等学力;3、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