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坤山副团长最后结局

作者&投稿:燕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向坤山副团长最后结局是官复原职了。

1979年2月初春,在不堪忍受越军的频频挑衅后,我边防部队决定予以还击,痛击来犯之敌,史称对越自卫反击战。

此一战并未持续多久,仅28天左右的时间就以我边防部队的胜利告终。不过越军并不甘心这样的失败,于是在我边防部队回撤以后继续越界袭扰,并接连侵占了双方边界的重要骑线点,诸如老山、者阴山、法卡山等地。随后双方就围绕这些高地展开对峙,其中以老山战役、两山轮战最为激烈,直至九十年代初期才算结束。

1981年5月,拔点作战开始,经过57天的激烈战斗,扣林山、法卡山等地被收复。之后1984年4月,老山收复战打响,经过18天的浴血奋战,老山、者阴山皆被成功收复(后越军展开数次反扑,双方形成对峙)。

在此次收复作战中,第14军40师118团担任主攻任务,这是一支身经百战的队伍,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和解放战争中战功卓越,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118团1营在攻克老街的作战中担任主力,第一个打进老街市区。

几年后的老山收复战,118团再次担任主攻力量。但在作战胜利后,主攻团副团长向坤山却被军区调查组带走审.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又是什么结果呢?

就在收复战打响前,副团长向坤山接到任务,要带领1营从80号和81号两个高地中间穿过,而后沿着山脚下的原始密林边缘直接穿插至敌后,攻占目标高地1072号高地后切断敌人的退路,配合左翼和右翼的主力2营、3营收复老山主峰。

本来这也问题不大,但是后来计划更改,由沿着原始密林边缘改为向主峰方向提升400米,这就需要从密林中穿过,1营全体上下对这个决定甚为不解,听说这个原始密林地形复杂人迹罕至,进去以后容易迷失方向,如此一来会耽误时间。

副团长向坤山直截了当说,这条穿插线路不太合适,首先1营要走的这条路线,有越军两个营的夹击,极易遭到敌人的火力拦截,越军在老山附近这一带已经修筑了极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再加上地形复杂,极有可能有去无回。

但他的担忧并未引起重视,而任务已经下达,且需要在4个小时内完成作战任务(原先定的是3个小时,后考虑到确实不易,多加一个小时)。

收复之战即将打响,副团长向坤山在营地上若有所思。忽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闪过,按照任务肯定是凶多吉少了,不如自己做主,将行动时间提前2小时。

作战室里,几个主要指挥官听完他的意见后纷纷支持,大家伙儿说出了什么事一起承担。但向坤山心里十分清楚,一旦自己提前行动让敌人猜出了作战意图,就会导致战斗失利,这可是不小的罪过,轻一点撤职查办,重一点就“挨枪子儿”。

全体上下达成一致后,4月28号零点,1营500多名战士在夜色的掩护下开始行动,随后就隐入了密林中。行进过程中有好几名战士不慎跌入悬崖,1连、2连、3连、救护队、担架队有不少人迷失了方向,就连指北针也失灵了。

在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险阻,1营各连先头部队终于抵达了预定位置,可是后面的部队却严重掉队,但在总攻发起前,1连、2连、3连等部先后到达预定位置。

28号凌晨5点56分,战斗打响,一切如战前向坤山所料,他们所处的位置正是越军两个营的夹击点,2连和担架队遭到了越军炮火袭击,2连伤亡50多人,连长、副连长牺牲,向坤山赶紧呼叫军工连来救治1营伤员,但得到的消息让他更痛心,军工连伤亡很大,已经无法前来救治伤员。

这些牺牲的战士和一些指挥员,在之前的老街战斗中战功赫赫,在历史上也是名声在外,堪称精锐,但是这一次他们却连敌人影子都没见到就这么牺牲了,1营所处的穿插路线惨不忍睹。

而此时,1营还未完成穿插任务,但眼下这个情况显然难以完成,于是他再次改变既定方案,带领1营攻克了距离最近的1072号高地,为部队提供了一个缓解支点。

战后,调查组保卫科长和警卫五六个人找到向坤山,让他一起去师里一趟(带着手.铐来的),向坤山知道有这个结果,跟着他们离开了前线阵地。

后来经过调查组的反复核实,认为他是因为客观条件导致1营难以完成任务,才调整应对措施,并不是主观意识故意违抗战令,因此“违抗命令”的说法不成立。不过他未及时上报情况,自作主张,因此被撤了职。

两年后他官复原职,之后转到地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