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心理学系列笔记之十三

作者&投稿:寿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涅阳三水

【第3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完整印象的过程。

作用于个体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自然信息,一类是社会信息。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直觉。

社会知觉过程实际上是社会认知过程,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

人的社会化过程和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

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做图式。

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的作用。

图式的主要作用包括:影响对主体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能满足认知者需要和符合其动机的事物,往往成为注意的中心与认知的对象。

~~

印象是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个体接触性的社会情景时,一般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景中的人或者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是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的形成。

初次印象也称第一印象。

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就是首因效应,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

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者某类事物比较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作用。

~~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各题把各种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一个整体印象。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有4种: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

在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还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

中心品质模式,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

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就是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

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个体要为他人公众和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的期待。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4种: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比如人外出时要注意穿衣)隐藏自我与抬高自我,(比如面试的时候抬高自己,与不熟悉的人接触时隐藏自己)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例如老师、医生)投其所好(为了得到别人的好评,留下好印象,往往会这么做)。

~~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推断的过程。

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人类的普遍需要。

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看成是业余的社会心理学家都有一套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看法和观念。

行为归因的分类:

内因与外因。(个体进行归因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内因与外因。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就是内归因;归于外部条件就是外归因,也可以称作情境归因。)

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人的情绪稳定,性格能力会在长时间内保持。例如天气条件是有变化的。)

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对于可控行规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变化的预测。对于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

~~

控制点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来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理论。

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员有不同的解释。

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这种人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称为外控者。

个体归因遵循以下三条主要原则:

不变性原则。(海德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

折扣原则。(凯莉提出。)

协变原则。(凯莉指出,人们可通过检查三种特殊的信息来进行归因,这三种信息被称为三维理论,协变原则被他认为是最全面的归因原则。)

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

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针对某一刺激客体作出反应)

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作出的反应是否一致)

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我们就可能做出外部因素的归因。

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那么更可能做出内部因素的归因。(内部因素也可以称为行为主体)

如果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那么归因到情境当中。

~~

影响归因的因素有4个方面:

社会视角。(当事人因为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对行动者行为的原因的解释也会有差别。)

自我保护价值倾向。(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成功时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

在竞争的条件下,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归外因,失败了归内因。对他人成败的归因,对个体来说,是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具有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做动机性,归因偏差。

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会有差异。)

时间因素。(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情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或者刺激客体的原因。)

~

基础心理学读书笔记
答: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 一个分支学科,在临床上(心理卫生,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服务保障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基础心理学或普通心理学构建了心理学最基本的 概念和最基本的 理论。一节绪论基础心理学—读书笔记(陆续整理中)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内容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

读点心理学系列笔记之十四
答:读点心理学系列笔记之十四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一袭可爱风1718 2022-06-29 · TA获得超过113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文/涅阳三水 【第四节:社交动机与社交情绪】 社交动机是...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做人的底线
答:每天学点心理学之做人的底线 永远都不要做的事 1、跟知己上床。2、和情人结婚。3、把每个同事当成朋友。4、到朋友公司打工。5、在上司面前知无不言。6、轻信上司的许诺。7、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8、在人堆里大声讲手机。9、习惯于给自己找借口.、10、超车过去,看开着车有着窃宛背影的妹妹的脸...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一《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答:教师资格证考试之一《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有哪些呢?不知道的小伙伴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五要素:学生(学习主体)、教师(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载体,...

药理学笔记:第十三章——抗癫痫药
答:握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熟悉其他抗癫痫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病因」多种病因引起大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导致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有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综合性局部发作)、局限性发作(单纯性局限发作)四种类型。根据类型,合理选药是治疗...

发展心理学笔记讲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同化和顺应是同一基本适应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智慧运算是以整体建构方式实现的。 儿童的智慧不是单纯的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智慧发...

《心理学导论》笔记
答:一共20集,耶鲁大学一个学期的课,每集1小时左右。公开课所用教材是:皮特·格雷《心理学》第五版 阅读书目:格雷•马库斯《诺顿读本》——主题学习讨论规划:整体规划是一集一讨论,不差不漏,系统学习。讨论时间,每周二、周五的下午四点半;每周六、周日的晚上六点。为期五周。本次学习小组...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十三)
答:简要说明了演绎和归纳的区别。演绎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最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在金字塔结构中,位于演绎论证过程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重点是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即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归纳推理是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

333教育综合考研笔记—教育心理学高分笔记
答: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看大纲解析了解,不重要)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五章:知识的学习第六章:技能的形成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第九章: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第十章: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备注...

第一章 何谓心理正常或异常? 第三节 异常心理学课堂笔记
答:第一章 何谓心理正常或异常? 第三节 异常心理学课堂笔记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陪你走下去17 2022-07-08 · TA获得超过138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0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86.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一章 何谓心理正常或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