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从哪里来?

作者&投稿:黎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知乎:陈先生,就是我。

回答一个知乎问题: 绿叶是因为反射了绿光而显绿色,还是因为它是绿色,所以它反射绿光?

第一次回答物理问题出现哲学问题,就写了一篇文章从物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来阐述了下。

当然,只是要深究一下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不针对个人,希望能够理解。知乎在于交流,我想大家不会单纯的交流而产生敌意。理解万岁!

                                                                       哲学角度分析

到底是先定义了绿光还是先看到绿色呢? 这是这个哲学问题的关键。 我们都承认物质先决于意识。 在大多数时候,人们的科学来源于积累(到现在也不外如是)。

举个例子:我们是知道苹果熟了会从树上掉下来。那么有一天有人在知乎上提问了一个问题,是因为万有引力,苹果才往树下掉?还是苹果熟了就会往树下掉,因此才发现了万有引力?

我想很多人都会回答是因为牛顿观察到苹果熟了会往树下掉,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后来人才会用万有引力来解释为什么熟苹果会往树下掉!

我们的问题回答也应该是类似的:因为绿叶内有绿色的东西能够反射绿色所以才是绿色的。后来在经过定义后,大家约定俗称的称之为“绿色”。

因此,因为客观事实,才使得我们去探索事实背后的原因,转而来解释这个客观事实为什么发生!!!

我们回到物质先于意识,光不是物质,大家没有异议吧?所以对绿光的定义不能作为绿叶是绿色的先决条件。他的先决条件是存在什么物质!——叶绿素  嘿嘿

                                                           绿色的波长定义来的太晚

再来看看光学中关于颜色的发展吧,因为对绿色的定义太晚了,远远晚于人们对世界现象的认知。

早在光学萌芽时期之前,估计原始人都知道有一种视觉信号表示绿叶(即使他们不知道那是绿色),中国古代很长时间一直把绿色称为“青”。

在中国古代很少从科学角度加以探索,而着重于文化礼节和应用。早在石器时代的彩陶就已有多种 颜色 工艺。《诗经》里就出现了数十种不同颜色的记载。周代把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类,其中“正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五色”。“间色”则由不同的“正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势篇》更指出:“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可见这“正色”和“间色”的说法,与现代 光学 中的“ 三原色 ”理论很类似,但缺乏实验基础。

直到 清初(公元1660年左右)博明对颜色 提出”五色相宣之理,以相反而相成。如白之黑,朱之与 绿 ,黄之与蓝,乃天地间自然之对,待深则俱深,浅则俱浅。相杂而间,色生矣”;同期 1672年牛顿完成了著名的 三棱镜 色散 试验,才有对自然光中包含颜色光的认识。

而明清时期,光学从西方传入后,还有了光学仪器的制作等等,但这些认识是零散的,未定性的,绝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对光学现象的描写和记载上。西方则进行了光学发展史上的几何光学时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门新的学科发展起来了——色彩学。 色彩学的研究在19世纪才开始 ,它以光学的发展为基础,牛顿的日光—棱镜折射实验和开普勒奠定的近代实验光学为色彩学提供了科学依据,而心理物理学解决了视觉机制对光的反映问题。到19世纪下半叶,色彩学研究的专门著作开始出现,如薛夫鲁尔的《色彩和谐与对比的原则》(1854)、贝佐尔德的《色彩理论》(1876)等。进入20世纪,色彩学更在现代光学、心理物理学、神经生理学、艺术心理学等基础上获得了长足进展。

而色彩学的发展又促进了视觉艺术从19世纪向20世纪多元化时代的转变。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19世纪初期的人们开始知道绿色,但是他们不一定知道用波长定义绿色,但看到绿色的实物,仍然是称其为“绿色”的。

                                                                      人眼看颜色的机理

通过测量物体反射光量的方法,科学家可以很精确地推定两件物体的颜色是否相同。 测量光量反射的方法固然很精确,但不好用, 因为眼睛并非以波长来认知颜色。

人眼识别颜色的基础是两种细胞 。 杆状细胞 一种灵敏度很高的接收系统,能够分别极微小的亮度差别,协助人们辨识物体的层次,但是却不能分辨颜色。 椎状细胞 较不灵敏,但是有分辨颜色的能力。 知识应用:人眼接收色彩的方法:加法混色 。

因此,不论是从哲学角度、从色彩学发展还是从人眼看颜色的机理角度来分析。 先定义了绿光波长才看到并知道是绿色是经验之谈。

~

好段加出处加赏析
答:赏析:这段话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的修辞手法,把棕桐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百草园内的葱茏景色。优美简洁的语言,字里行间表现出环境的优美,表达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对鲁迅先生的崇敬。3现在,太阳升上来,雾渐渐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绿,看起来绵软软地,让我觉得即使我不小心,从这山上摔...

绿色环保从我做起250个字
答:绿色,环保与生命是息息相连的,千万别等到地球上没有了鸟语花香,自己的生命也奄奄一息时才后悔,因为后悔已经来不及了!绿色环保,从我做起!快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帮地球恢复原来的崭新面貌吧!( 昆山市张浦镇嘉丽美 - 嘉丽美文学 www.sz-yaxin.com )临猗县北景初中六年级 邹岩--400字第2篇:绿色环保,从我...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地球成为绿色家园?
答: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

科学课一年级下册教案三篇
答:纤维可以做什么?纤维从哪里来的?纤维里边的细胞结构是怎么样的?纸里面为什么要有纤维?我、我还有很多关于纤维的问题……) 师:拿到纸的小组开始观察更多纸的纤维(学生把纸撕开用放大镜仔细的观察,比较,诶。都有呐!学生惊叹的说,纷纷举手,有纤维……) 师:还有没有其他发现? 生:硬纸板的纤维要多一些; 生:我...

爱绿护绿手抄报内容
答:绿色伴我行,天天好心情。草儿青青,足下留情。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家园。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人心齐,泰山移,绿化家园没问题;草木绿,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你亲我亲草更青。生命在于绿色,绿色依靠你我。带走你的垃圾,留下你的微笑。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我健康...

如何践行绿色生活?
答:绿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色。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所有人共同向往的愿景和奋斗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群众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地球上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答:首先化石能源都是远古时绿色植物亿万年后的产物,这占能源绝大部分。至于新能源依旧与太阳能相关,风能的产生是大气受热不均,热量来自于太阳。水能其实也与太阳能关系莫大,水汽的蒸发、气流的运动、冷暖气团的交锋(降水的直接条件)都由来自太阳能热量的推动。地球自转能量来自哪里,目前普遍被认可的有...

校园美景:春意盎然
答:春雨过后,小草羞涩地从泥土中露出新绿,整个校园仿佛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在春天的阳光下,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校园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五彩斑斓的迎春花春天是迎春花的季节,它们在春风中绽放,为校园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五彩斑斓的迎春花在春风中绽放,为校园增添了一份美丽和生机。燕子的归来燕子携带...

掌握减色法,玩转颜色混合!
答:这三种颜色是颜料的三原色,而它们的互补色分别是兰色、红色和绿色。想象一下,黄色和紫色混合,是不是变成了红色?这就是减色法的魔力!油漆调色技巧在油漆调色中,掌握减色法技巧尤为重要。从实色漆到透明漆,都需要根据颜色样板或实物颜色进行分析。了解色相范围、主色与副色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比例,都是调出...

如何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辨证的看待客观事物的变化?
答:绿色是绝对的主观,被认定为绿色的过程与结果才是客观的。 把“正确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弄清楚了以后,并以此为依据去思考去判断,自然就能辩证的看待客观事物。 想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很不容易,在世间法里面通过哲学、科学、以及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来充斥着自己的思维,同时也随着个人的阅历和环境,形成了自己独有、固有的...